第一篇:乡村记忆的优美散文
就像几十棵、几百棵高低参差的树木连成一片或疏或密的树林,一些人家择地而栖聚族而居就形成了村落。或在山,或在塬,或在沟,或临水,或叫村,或叫寨,或叫庄,或叫屯,那是我们生老于斯的桑梓之地,总称为乡村。
就跟山上长着树、河里游着鱼、天上飘着云一样,村里住着人。和山川、季节、草木、庄稼、禽畜、走兽、清风、明月,一同生活在山坳、丘陵、沟壑、河畔、平原间,乡村就像一捧捧丛生的草,融进了自然,成为自然的点缀。
从生态上说,村庄,其实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有意无意吻合了天人合
一、诗意栖居的理念。“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从陶渊明到范成大,乡村一直盛开着一种名为田园诗的花。
乡下人认不得几个字,他们只知道起早贪黑,在土地里摸爬滚打抠土挖泥找食吃。最令他们欣喜的,不是田园诗这些逸情雅兴,而是那些长势喜人的庄稼和丰年好收成。靠天吃饭的年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多是他们奢侈的祈盼。旱涝病虫,哪样灾害都让庄稼人揪心啊。小麦、大麦、高粱、棉花、谷子、芝麻……一茬一茬的庄稼,吸吮着庄稼汉的心血骨髓,直到把他们吸吮得青筋暴露、骨瘦如柴、背弯如驼、油尽灯枯。
农活历来又脏又累。记得少年时,我本家一个爷爷对一个瘦弱的后生叹息说,孩子,托生在乡下,没有一副猪一样的好肠胃、驴一样的笨力气、牛一样的铁身板,是吃不消的啊。好好上学走出去吧。多年后,这位跌跌撞撞总算走出去的乡村秀才写了一首题为《庄稼·土地·农民》的诗:庄稼一茬一茬/被农民收割了//农民一辈一辈/被土地收割了//一辈子都在土里刨食/最后把自己也刨进了土地//活着用汗水滋养庄稼/死后用身躯肥沃土地//庄稼根须扎进的不是土壤/是无数农民的肌肤与血脉……我不会写诗,我知道这些质朴直白的句子,不过是情郁于中,沛然从肝肺中流出而已。
很多乡村贫瘠、清苦、偏远、闭塞,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尽管很多人家的门楣上都刻着挂着“耕读传家”的门匾,但实际上只有耕,没有读。人老几辈,读书的人不多,走出去的更少,往往是上不了几年学堂就得下地干活,长年累月,除了知道一些口耳相传的故事、传说外,就是农闲时的大鼓书和春节时的大戏了。只是他们不知道,谷雨、芒种、霜降、大雪的日子里,庄稼人自己也在上演着一出出悲欢离合的故事。
因为是聚族而居,很多村子以姓氏命名,如逯寨、段湾、王庄、贾屯、庞村、寇店等。好多姓氏都有祠堂,祠堂除了用来纪念先祖,还有别的用途。若村里同姓两家有了纠纷争执不下,长者会把他们叫到祠堂里,让他们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训导说:想当年,咱们的先祖千里迢迢从山西洪洞来到这里,含辛茹苦,养育了咱们这些后代,容易吗?倘若先祖看到他的后代你争我夺互不相让,老人家心里会怎样呢?于是两家面有愧色,各退一步,恩怨往往就这样化解了。
乡下人憨厚质朴,不会耍嘴皮,不会拐弯抹角,你帮了他们,他们也只是朝你笑笑,但他们的真诚感激都随着脸上的皱纹流淌在那憨憨的笑意里。乡下人多少有点粗鲁、邋遢,这也怪不得他们,那样恶劣的环境,生存都是问题,哪里顾得着斯文、修养,但他们知道荣辱善恶,现在那些把良心塞进胳肢窝制作地沟油、苏丹红的人放在那儿会被乡下人骂死。
乡村是城市的根。城里人,老家大都在乡下,乡下的田野浸透着他们祖辈父辈的血汗,乡下的原野葬有他们先祖的骸骨,乡下的山野河畔,甚至依稀藏着他们童年的记忆。乡下人辈分高,城里人回老家,总是大爷二奶三伯四叔五姨六舅地叫,要是哪个浑小子因为阔了就摆谱怠慢乡里乡亲,那他今后就甭回老家了,没人理的。
旧时的乡下住着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爷、姨奶、姑爷、姑奶,他们的次第凋零,带走了一个时代。我只是在每年清明上坟祭祖时回老家一趟,曾经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乡村和我渐行渐远,像儿时的伙伴走散在岁月里多年不见了,像三代以后的表亲音讯依稀不相往来了。
半个世纪前,随便哪个乡村,都是一座民俗博物馆,那些传承千年的民俗、陋习,那些祖辈相传的谚语、民谣、掌故、传说,以及巧手匠人的各种手艺等,在这里得以绵延。那些举目可见的石磙、石碾、牛犁、马车、麦秸垛、地锅灶、土坯房、旧门楼、老槐树、老鸹窝等,如今都成了难得一见的民俗符号。
乡村,走过长辫小脚童养媳的年代,走过粗布蓝花对襟袄的年代,走过布证食堂大锅饭的年代,走过伐树砸锅大炼钢的年代,走过分田到户承包制的年代,走过进城打工空心村的年代,走过土地流转搬上楼的年代,乡村,千年银杏般把时代的印痕刻录进岁月的年轮。
华夏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使得广袤原野上无数的乡村,庄稼样一茬一茬荣枯着重复着锄禾日当午的辛劳,土地样吸纳着汗滴禾下土滴滴血汗的渗透,史诗般承载着中国农民粒粒皆辛苦的苦难记忆。作家把他们写出来,写成风里雨里田野里一株或一片带着泥土味的庄稼,我们叫它乡土文学。
乡村,承载着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艰难谋生;乡村,承载着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千百年的阵痛与嬗变。阵痛与嬗变中,很多东西被我们像破家具烂古董一样丢弃了。村头祠堂前那棵粗壮高大挂满红布条的皂角树呢?寨坡上那座苍然独立容颜斑驳的寨门楼呢?那些个关于村名来历的传说呢?那“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诗意古典的乡村韵味呢?
树没了,树上的老鸹窝自然也没了,乡愁的这只鸟也就无树可绕无枝可依了。
日暮乡关何处是?
无处吊乡愁,这才是真的乡愁啊。
第二篇:记忆中的乡村三月优美散文
22年前的三月,我带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和依依不舍,背着行囊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那个乡村。从此,再没有在三月的某个日子回过故乡。于是,每到三月春色浓,我便十分想念她。
我的故乡在江南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没有驿动的小桥流水,没有曼妙的舞姿和歌声,有的是“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我依稀记得,走出村庄的那一天,是个细雨霏霏的日子。父亲点着了一挂长长的鞭炮,劈哩啪啦地响了好一阵子,把邻里乡亲的眼球都吸引了过来;母亲拉着我的手总不肯放下,一边送我走出村庄,一边细细地叮咛嘱咐,任由薄雨飘落在头上,泛起点点银光。
我的记忆中,乡村三月是个缤纷的季节。山冈上,杜鹃花争奇斗艳,有的开着红花,有的笑露粉妆;田野里,油菜花竞相开放,有的一片连着一片,有的如梯田般层峦叠嶂。只要走出村庄,都能闻到扑鼻的清香。邻居家的女同学,经常摘来一朵两朵,或缀在头上,或捧在手中,显得格外妩媚。
我的记忆中,乡村三月是忙碌的季节。有句谚语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进入三月,乡亲们都忙了起来,有的挑着担在旱地积肥,有的牵着牛在水里劳作。为了多赚些工分,父亲干得最多最苦最累的农活,就是耕田耙田,每天浸泡在水里的时间不下七八个小时。好在那个时候环境没有受到污染,父亲每次耙田时都能抓到一兜鲜活的鲫鱼,让我们一家人的伙食经常得以改善。而那时的女人们,也都脱下春节的新衣裳,自家的田园里翻畦施肥、栽种新苗,播下一年的希望。
我的记忆中,乡村三月是踏青的季节。在我家和学校附近有一座叫上天峰的山,风景秀丽,峰高石奇,名胜古迹多达几十处,曾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游览。春分前后,学校每年都组织踏青春游,爬上天梯、坐仙人床、敲东鼓、饮清泉,彷佛置身于美丽的传说中。若是晴天登峰眺望,洪都娇容一览无余,匡庐秀色尽收眼底,只可惜那时没有相机,无法将这美丽的瞬间定格。假如工作不是太忙,我真想在这个三月,带着妻女回家乡畅游一回,找找在乡村踏青春游的足迹。
此时此刻,望着京城窗外又一个灰蒙蒙的天空,我更加怀念家乡的春天,更加忘不了二十多年前记忆中的乡村三月。
第三篇:春的记忆优美散文
寒风渐渐地远去,紧锁的心扉缓缓地敞开,迎接春的到来。空气中弥漫着的春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漫步在校园小道上,呼吸着春天里阳光的味道,我顿觉神清气爽。湛蓝的天空下,柔风轻抚着新吐出花蕊的玉兰花,催发出一阵淡淡的清香。图书馆前的草坪上,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们围坐着,畅谈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话题,和着那灿烂的笑颜。
仿佛沉睡了好久,突然醒来,便是另外一番景象。是的,好久没有快乐地享受这自然的馈赠了,好久没有舒畅地随性徒步欣赏沿途的风景了。原来,这一切,如此的美好。冬日里,北风肃杀,些许冷峻,些许压抑,带着些许的悲伤,还有些许的抱怨。如今,冬日里的悲伤即将随着这寒风远去,一切又将从新开始,我的春天应该不会远了吧?
背着行囊,怀着梦想,一路风雨,一路坎坷。一路走来,记忆深处,总会有这样的春天,如同此时的阳光般温暖。
是什么给予我如此大的力量勇往直前,走过风雨,越过坎坷?时光回转,思绪翻飞。那或许是记忆中的流逝了的春天吧。是的,正是那温馨如柳絮般的春天,是幸福如蜜糖般的春天,是脑海里永远不会被风化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喜欢那样的春天。每年一度的三月三,吃着母亲用新鲜的地米草煮熟的鸡蛋,喝着经由糖水泡制的地米草汤,那是我的那些小小淡淡的幸福。喜欢那样的春天。风筝飞满天,百花盛开,群鸟啁啾。坐在屋前,边享受着这阳光的明媚,边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让母亲用灵巧的双手为我梳出精巧的发式。在屋的一角,我尽情摆弄着精心绘制的图画和竹签,和弟弟妹妹一起扎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漂亮风筝。在屋后的土堤上,我采摘点缀在万绿丛中的小野花,插放在小屋中,让屋子里弥漫着春的气息,充满快乐的滋味。
当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乡村田园上时,村里的人们开始忙着春耕。在家里,母亲负责着一切农活,照顾着我们姐弟妹三人。她用她那厚实的肩膀挑起了家里的重担,用她那双粗糙的长茧的双手,播洒家里的春的希望。才脱下厚重的大棉袄,还没来得及享受春日阳光的舒适,她又将汗水洒落在褐红色的泥土中。才忙碌完春节的家庭琐事,还没来得及享受清闲的生活,她又开始了忙碌的农活。她似乎与忙碌结下了缘,却又为忙碌着而幸福。
那时,静静地坐在田埂上的我拖着两腮,凝视着母亲干农活的身影。赶着水牛,推着铁犁,她佝偻着背,在长满杂草的田地里,耕耘出或深或浅的痕迹,伴随着她那或长或短的吁气声,混杂着野草散发着的清香。阳光映照着她那古藤色的面庞,轻风拨弄着她那夹杂着汗水的鬓发。这是一幅春日春耕图,一张美妙的画卷。倏然,种子落下了,落进了田野里,埋入土壤深处,等待着夏的蓬勃与秋的收获。小憩之余,她,一脸慈祥的笑容。看着我们姐弟妹三人,她常常说出一些激励人心的话语。从她的话语中,我不难窥视出她的那颗仅仅作为母亲的单纯的心思。她不希望,我们的春天像她一样只能耕种于乡间,耕种于这不为人知的田野上。她希望的是,我们的春天会开出灿烂的花朵,开向更为宽广的天空。我知道,她是用她的双手在默默地创造着这样一个春天。等到了金色的收获的季节,她收获着她的成果,为我们这下一代的春天做铺垫。好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份无私的母爱!
杨柳依依,如今又是一年春好处,而今我已长大成人。望着这眼前春色的纷繁,留念着这不经意间消逝的过往,心里不免为之悲伤。远离家乡的日子,母亲那劳作的身影已铭刻在我心中,留在我记忆最深处。那些时不时的亲切关怀与暖心呵护,从电话那头传来,以温馨的电波的形式感动着我,促使我不断前进。著名文学家雨果曾说过,“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不香甜?”是啊,母爱不愧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春天里,我要找寻春风的方向,探寻春天的气息,追寻属于我的春天。融化了冰雪,柔化了西风,绿化了丛林,春天,带给我许多美好的记忆。如有一天,我也迎来了我的春天,我定会将我绽放的第一朵花送给母亲,让这朵花去点缀她的春天。
第四篇:雪的记忆优美散文
没有雪的冬季是不能算作冬季的,至少我的心灵不承认它。二十四节气中小雪、大雪相继而过,冬至便进九了,天气并不寒冷,淅淅沥沥的小雨竟然下了大半个月。老一辈的人凭着经验说:这天不下雪是不会放晴的。雪会不会如期而至呢?
我已经预先发出了邀请,向南方的朋友。黄山的冬雪不可不看。这些年山下的雪好像越来越薄,稍纵即逝,很少能让我尽兴,但是黄山上的雪景从不会让人失望,雪后的黄山会告诉你冬天是怎样的美妙。2007年冬季,宁波的几个朋友应邀而来,成了我最好的佐证。在黄山壮观的银色世界里,他们一时傻了眼,紧接着一个个都像回到了童年,完全忘记了俗世的条条框框,不分大小,没有尊卑,孩子似地打起了雪仗,欢声笑语,响彻山谷。玩累了,拿起相机,不停地拍,又唯恐自己技术不好,拍不出雪中黄山的神韵,我笑着告诉他们:“放心拍吧,不论你从哪个角度随意去拍,都是一幅绝好的作品。”这句话我是引用了原黄山玉屏楼老总的调侃。他说他不懂摄影,可是没来过黄山的远方朋友想看看他的工作场所,正逢一场大雪,他就随意拍了几张,发彩信过去,没想到彩信一打开,朋友们马上就醉倒在黄山梦一般的雪景里,不远万里也要来此一游。
雪中黄山,有着惊世的美,但毕竟是短暂的,冰雪消融之后,漫山的杜鹃那又是另一番景致了。可是年年冬雪留给我的记忆却是永恒的。儿时的欢乐在大雪纷飞的日子显出了极致。瑞雪兆丰年,大人们已放下了户外的活计,高高兴兴地开始准备过年的糖酒食品。放了寒假的孩子们带着快要过年的喜气,在雪地里简直玩疯了,雪人已不知堆了多少,大的小的,形态各异;打雪仗,三五成群,随意组合。屋檐下的冰溜子和雪球,都成了美食,脆生生地咬起来很是爽口。尤其不能忘记的是滑雪。削两根三尺长的竹片,四分之一处放在火上一烤,朝里一折,弯成120度,再把一个小木凳的四条腿分别固定在竹片上面,便是雪橇了,这一般都是哥哥帮我做好,还拴上一根绳子,上坡时他拉着我跑,下坡时轻轻一推,我便有了飞一样的感觉,全然忘记掉了门牙的羞涩,呲着个嘴一直笑到了梦里。
在我心里有个暖冬牵动着一段永不凋谢的友情。中学时最要好的朋友是惠琴,我们性情相投,整天形影不离。记得1990年的冬季,一天惠琴的亲戚来太平看她,住在一家旅馆,带信让她过去,我自然也陪着过去了。那是一个傍晚,出门时天空飘起了雪花,大朵大朵地落下,惠琴戴着一顶红色的八角帽,我一袭长发,雪花儿很快染白了我们,我们不舍得拂去一点点,一任晶莹在我们身上堆积,双手呵着热气,相视而笑。拍雪进屋是在旅馆工作人员诧异的眼光中,走过时,听见其中有人在说,“真是两个傻姑娘”。记得从旅馆再出来时我们惊呆了,整个街道、行道树和两旁的楼房全都披上了银装,亮如白昼,无人的街道上纯洁的让我们久久不敢举步,那是一种怎样令人震撼的美啊!我们手牵着手小心翼翼地走在雪地上,彼此都不再说话,静静聆听着“沙沙”的节奏,心里觉得特别宁静和温暖,快到学校时,几棵被雪压弯的毛竹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惠琴瘦小的身材不善攀越,而我从小就男孩似的淘气,跨过几根毛竹不算什么难事,我把惠琴连拖带拽了过去,一不小心,我们翻在了雪地里。倒在雪地里原来是那样的舒服,我们就势打起了滚,忘情地笑着闹着,把整个学校都吵醒了。一排排灯光亮了起来,照在雪地上,泛出五彩缤纷的瑰丽。
第五篇:复活的记忆优美散文
窗外阳光刺眼,一股灼热感就扑面而来,出门的欲望也被蒸发殆尽。无聊地翻出已有些许灰尘的相册,静下心来体味,如同在翻看一张张岁月的书签,穿越旧日时空,复活曾经的记忆、重现昔日的点滴。
童年所处的时代,照相还是一种奢侈,父母整天忙碌于工作,没有四处游玩照相留念的闲情雅致,结果相册里,证明我儿时模样的只有可怜的两张,一张彩色一张黑白,孤零零地相对两无言。黑白的那张从我开始珍藏的那天起,就已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损。照片上才几个月大的我坐在母亲怀里瞪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正视着镜头,眼里清澈如水,映照出一览无余的纯真与宁静。可因相片的缺损,现在的我无法透过照片看清母亲当时的样子,只能从那垂在胸前美丽的麻花辫中,想象着母亲也曾激扬的青春、盈盈浅笑的脸。虽经历了时光的掠夺,昔日美好灿烂的容颜已不复再现,记忆里母亲高兴的、忧愁的、美丽的、苍老的样子却已烙在心灵的底片上永不褪色。那张彩色的是我五岁时的一张单照,画面上小女孩一副生气的样子,表情却很生动。这两张照片记载下了我童年美好的片段,因为少、因为那不可能重来的瞬间,显得弥足珍贵。
在相册里占据着绝对优势的是大学时的相片,一张张微笑的定格彰显着无法掩饰的青春与蓬勃的朝气。男孩一样的短发略显青涩、俏皮可爱的卷发散发出活泼、柔顺的直发有着些许淑女的味道……照片上的影像让记忆的轮廓随之清晰,在那美丽的校园里有太多让我怀念的事、太多想念的人,与来自天南地北的室友们朝夕相处、与心仪的那个他一起花前月下,而一道亮光掠过,就能让她们的笑容永远绽放,帮我珍藏住以往,也刻录下青春的华丽与辉煌。特别是在毕业之前,与室友在学校图书馆前的草地上、艺术学院楼下的树林里所拍的纪念照,虽因技术的蹩脚,没能如实刻画出我们“如花似玉”的容貌,反而一个个照得像歪瓜裂枣,现在再回首看着有些玩味又不禁生出几分惆怅。是啊,美好的东西总是匆匆太匆匆,还未仔细体味,曾熟悉的面孔就已不再是旧日容颜,一切都再也回不去了。
人总是往前的,也总是无法改变一如既往的遭受着时光的掠夺,我也二十几岁,快嫁为人妻了,也还会再有照片,会有值得留住的瞬间。照片会让人重温往日的温馨,却只是对曾经的记载、过去的记忆,无法留住绝对的延续,或许我这样想是因为我还年轻,但我想永远保持希望,把平凡的日子演绎成一张张经典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