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同志《之江新语》感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时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近日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人的必修课。近日,我再一次认真品读了******同志《之江新语》一书。该书编集了******同志主政浙江期间为浙江日报撰写的232篇短论,每篇短论虽然寥寥百字,却字字珠玑、句句发力,这次的学习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书中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辟论述,在其中涉及群众观的65篇文章里,朴实的字里行间深情流淌着朴素的为民情怀,真知灼见的背后尽是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身体力行。《之江新语》可谓是一部充满群众感情的教科书,一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的好教材。
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髓与要义
在《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一文,******同志引述了村支书郑九万的故事,讲的是浙江省的一个偏僻村庄,村民们自发筹集手术费,为他们的村支书郑九万治病。******同志以小见大,抛出“郑九万现象”中反映出的人心向背命题,强调“一个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就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同样地,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同志所说的“被历史所淘汰”,指的就是失去民心、丢掉政权,指的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髓。然而,放眼时下,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现象频发,一些党员、干部在长期和平执政的环境下,逐渐忽视群众、脱离群众甚至背离群众,其本质是没有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同志以“郑九万现象”发问,就是要告诫我们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伟大真理武器,去肃清官僚主义的流毒和影响。
二、人民群众是权力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本质与核心
******同志在书中多次阐述了对权力的看法。特别是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一文指出,“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他还痛陈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的现象,批评有的同志“对权力、荣耀和利益津津乐道,而把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放在次要位置上”,并谆谆教导各位,“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同志对权力的看法,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即人民群众是权力的主体,它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即权为民所赋;一个是领导干部受人民群众委托代行公共权力,即权为民所用。这就决定了人民群众是主人,领导干部是公仆,这种主仆关系不容颠倒。新的历史时期,在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较量中,******人正经历着私利与党性、邪恶与正气、专横与民意的抉择考验,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正确理解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决不能让权力错位。
三、人民群众利益第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同志在书中多次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如在《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一文批评:“有的县每年从省里拿到的财政转移支付有几千万元,却拿不出几十万元的低保金。”在《把好事办好》一文提醒各级政府:“全省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等进展很快。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 文指出:“柴米油盐等问题对群众来说就是大事。老百姓可能不关心GDP,但他们关心吃穿住行,关心就业怎么办、小孩上学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等等。”总之,翻阅《之江新语》,穿行在******同志笔下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蓝图里,我们领略到的不仅仅是******同志总揽全局的气势如虹,更多的是体恤百姓安危冷暖的无微不至,不仅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还有敢于面对民生矛盾的实事求是。人民群众利益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早在170年前《******宣言》就郑重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曾一针见血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察民情、解民忧中赢得民心。
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与实践
“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这是******同志《办法就在群众中》一文中的精彩论断。他指出,“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纵观******同志的履历,不论是从乡村基层工作、到县、地区行署工作,还是到省上工作,乃至到***国家机关工作,都始终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注重运用群众观指导和开展工作。据报道,2002年,******到浙江不到9个月,就跑了90个县市区中的69个;2005年,他全年117天在外调研,足迹遍及浙江全省各市。正是由于深知这一道理,重视群众工作,贯彻群众路线,才使得******同志每到一方,工作都能迅速打开局面。实践出真知,群众生灼见,任何科学理论都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脱离实际的谬误和空想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诚如他在《善于同群众说话》一文里,十分形象地描绘“失语”一词那样,他说,“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最基本的一条经验是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认识事物、探求真理、孕育智慧的主体作用,树立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先调查了解再发言,切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