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秋日若有若无的薄雾,我来到了小区的假山旁,自从搬家以后,我很久都没来这个地方了。这里,曾是我童年的乐园,那时候,爬山虎长得茂密翠绿,阳光缠绕在油亮亮的叶子上蜿蜒着向山顶爬去,知了的歌声在清风里掠过湛蓝的天空……而现在,只剩下了灰色的毫无生气的假山石、半死不活的灰暗的爬山虎、灰蒙蒙的天空和冷飕飕的风。
忽然,我看到了那块已严重褪了色的写着“禁止攀爬”的牌子,不禁莞尔一笑——那时,我们一大群孩子完全无视它的存在,还大摇大摆地从它旁边爬上假山。要知道,这座假山可不是专门设计给孩子爬着玩的,山石很大很陡。可这怎么能难倒我们呢?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我们大致掌握了三种以上的爬山路径,还专门成立了登山小分队,由“前辈”传授登山方法给“后辈”。我是被传授的,也传授给了别人。那时真的风光无限:几个小朋友排成整齐的一列纵队,跟在我身后,我得意地吆喝一声“看好喽”,便熟练地踩上山石前的一棵小树,一只手抓住山石使劲儿一跃,整个人就上到了半山腰。接着我踏上几块或凸或凹的“要点”,不一会儿就上了山。居高临下地看着伙伴们艳羡的神情,我得意极了,一挺胸脯说:“没什么的,今天保准你们个个都能学会!”
接下来,经过我的倾囊相授,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爬上山去,但个别胆小或运动能力差的孩子,往往在第一步那个纵身一跃上就卡住了,像只树袋熊一样卡在树和岩石之间,上也不是,下也不是,进退两难。每当这时候,大家立刻陆续下山,有的推他的身子,有的托他的屁股,直到他的脚能够够到岩石为止。
就这样,所有孩子都上了山。我们让一个身手敏捷、腿脚快的孩子去买零食和饮料,在山顶上“大摆宴席”。在蓝天下、微风中,我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玩不完的游戏。
一阵风,把我的思绪吹回到现实:爬山虎、阳光、蝉鸣以及爬山虎般生机勃勃的童年玩伴,都早已被岁月的秋风吹得望不见背影。
啊,我的爬山虎,我的青翠欲滴的爬山虎,我的在阳光下摇曳的爬山虎,来年夏天,请你一定要再次爬上这座假山!请你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一片影子、一抹颜色吧!至少,在我童年的梦里吧!
教师点评
文章能够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由现实展开联想,再由联想回到现实,可谓虚实并生,圆合自然。加之巧妙的切入、生动的细节、真挚的情感,文章自然也就极富情趣了。
(赵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