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文 >

民俗学结课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16 22:21:48

  第一篇:民俗学结课论文

  《博弈论基础》 课程结课论文

  学生姓名: 张文 学 号: 120203111 班 级: 工业工程121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论文题目:从《茶馆》看老北京民俗变化

  1 清朝末年,由于八旗子弟在无所事事中仍有定期的俸禄,所以,养成了其游乐之风,风气所及,遂成京城时尚。这其中,既有着对人生的热爱和生活的情趣,又不乏讲排场的自我炫耀的成分在内。你看《 茶馆》 中的松二爷,即使在穷极潦倒时,也仍然养着黄鸟,并且说“: 我饿 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你看看, 看看,多么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这就是先前有钱有势讲体面如今破败了的贵族的遗风,这遗风已然飘散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化为京城机体的血肉。

  还有,北京作为京城,上下等级之间的逢迎,同级之间的应酬, 不同行业之间的交往,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为繁多,因此,也就特别注重讲究各种礼节“, 礼”多也是老北京的一景。在《 茶馆》中,我们看到,在人物与人物的交往过程 中,充满了你来我往的问候之声, 最典型的还是松二爷,你看他与王利发打招呼,说一句“ 王掌柜, 你好?”还不够,还要一口气再连 问三个“ 好”“: 太太好?少爷好? 生意好?”足见其对“ 礼”的周到 与素养。 在《茶馆》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民俗民风中,内蕴着一方水土所养育的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

  到了民国,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在《茶馆》中茶馆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老掌柜把他的茶馆一半改造成了旅店。茶馆的变化并不能充分体现老北京民俗民风的变迁,要看民俗的变迁还是从人物的言语中体会。譬如老掌柜王利发与国会前议员谈论 国家大事,又表示出对对方的信任与希望: “您这样的好人,应当

  2 出去作官!有您这样的清官,我们小民才能过太平日子!”他对付兵痞的勒索是先给一点好处,然后则是软中有硬:“老总们, 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对付他看不起的唐铁嘴对他的租房要求则是用话搪塞“: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当唐铁嘴挑明他是看不起自己怕自己交不起房钱 时,他又说“:没有的事,都是久在街面上混的人,谁 能看不起谁呢?”既回绝了唐铁嘴,却又给唐铁嘴得以下台阶的面子,并且还要加上一句:“这是知心话吧?”在表面近乎中,进一步回绝死了唐铁嘴。

  这一时期还表现出北京人具有特有的宽容性与包容性,对三教九流都能相容,对有权有势的,能应对,如该打点宋恩子,吴祥子就打点;对无钱无势的,也能体恤,即使对刘麻子,也不将其逼入死角,不把他轰出茶馆大门 之外。其次,北京下层民众的善良,康顺子虽然对置她于坑的刘麻子恨之入骨,但一旦见面后,几次想打刘麻子,却 “连一个嘴巴也没打上”,并非胆小不敢打,而是不忍心下手; 另外,北京人身处政治中心,政治风云世事变幻经见得多了, 早已有了遇事不乱、遇变不惊的镇定自若。

  解放前期,老掌柜的茶馆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去喝茶了,就像他自己说,开了留声机,也不上桌,只是费电。从这我们可知经历战火的老北京,大部分人为了生存,已经没有了闲情雅致,到茶馆和一杯茶,谈论一些家事国事。只有小唐铁嘴一类人渣时常到茶馆要茶,还不给钱。时过境迁,风烛残年的老掌柜也是无奈,给

  3 他们一杯茶,免得生事端。之后,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我们了解到此时的老北京基本上没有了满清时的风俗,剩下的只有战火和压迫。

  4

   第二篇:中国民俗学论文

  当土节遇上洋节时

  ——“中国传统文化”PK“洋节”

  【摘要】洋节的席卷而至,中国传统节日能否抵挡住洋节如此巨大的力量,在角逐中胜出?这个问题在中国越来越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被提起。洋节的魅力何在,中国传统节日该如何得到更好地弘扬,保住国内市场,这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洋节,文化,传承,弘扬

  【正文】

  前些日子,看到微博上疯狂转发的一个帖子,十二个月有十二个情人节,什么白色、黑色、银色等各种各样的情人节,却也得到中国人的推崇,特别是在校的大学生。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洋节成为了中国年轻人所重视和喜爱,其程度也不亚于中国策传统节日。

  洋节占据中国市场,得到各方人士的热烈探讨,而中国政府也做出了相应措施,从2007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正式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期,可见,政府对于传统中国节日的弘扬和传承的重视程度。本人觉得,也许年轻人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重视或者说是推崇洋节,而只是由于年轻人喜爱热闹、玩耍,节日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借着节日的喜庆或者闲暇,拉上一帮朋友,一起娱乐罢了。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比起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乐于享受洋节,其中的原因,确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洋节的魅力所在,也许值得我们借鉴,用于更好地丰富和弘扬我们中国传统节日。

  一、“洋节”受喜爱甚至热捧的主要原因

  1、文化的改变往往离不开政治或者说综合国力的影响。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真正有机会“走出去,引进来”,由此使得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也好,容纳也罢,更多的外来文化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化多元化与我们的兼收并蓄使得西方“洋节”越来越被国人熟知和庆祝。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刚刚懂事的小孩,都知道情人节的浪漫,圣诞节的盛大,反而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关于它们的传说却渐渐被遗忘。

  2、形式的多样性吸引中国年轻人的注意。奉承着“民以食为天”的信仰,“中国传统节日就是围绕着一个„吃‟字。”这句话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最精辟的概括。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可是却也改变不了从初一吃到初八上班的宿命。虽然洋节也离不开吃,但是也绝不是在红酒和西餐中度过。看看洋节的各种形式: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圣诞老人送礼物,万圣节的南瓜灯和扮鬼怪等等,形式的多种多样,确实是中国土节所望尘莫及。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3.6%的年轻人是为了快乐才喜欢洋节的,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交流”, 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

  3、市场经济下对利润的过分追求。为了追逐经济上的利益,某些商家和媒体大肆宣扬所谓的各种各样的“洋节”,以求攫取利润。众所周知,节日所带来的商机是巨大的,商家和媒体在大肆宣扬的基础上,增加了“洋节”的知名度,抓住消费者从众心理,扩大“洋节”的影响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取得极大的经济利益,却在不知不觉中,也使得“洋节”在中国市场得到了一定的份额。

  4、变态的文化价值观。在中国,有些人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片面认为过“洋节”是一种时尚,从而追随甚至热捧,以过洋节为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各种各样文化的冲击,假如文化价值观不够坚定,那么就容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中国的年轻人,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就更容易受影响,不排除其中的一部分人有崇洋媚外的思想,在他们心里,可能并不认为洋节有多么的有吸引力,但是就是崇洋心理在作祟,认为过洋节就是一种时尚,没有过洋节就是与国际脱轨之类贻笑大方的借口和理由。

  5、对于传统节日的宣传不够,继承和弘扬的意识欠缺。好端端地,端午节成了韩国的传统节日,他们甚至说李白是韩国人。听起来,很可笑,却也很可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是无需置疑的,可是,就是由于这种自古以来的优越感,在现代中,也吃了很多亏。文化的优越感,导致在传统节日的宣传不是很重视,觉得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会自然而然地被继承和弘扬,事实却非如此。各种各样外来文化的冲击,洋节的旗号越来越响,中国确实该好好宣

  传自己的传统文化,使之不至于被遗忘或遗失了。

  二、中国传统节日该如何得到更好地弘扬

  其实想想,洋节并不可怕,中国的传统和西方的传统节日互为交融未必是坏事。重要的是,我们更应该从洋节那里吸收更多适合并且能够弘扬中国传统节日同样适用的优点,将具有传承意义的节日重视起来,加以继承,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首先,中国应该增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加大对于中秋节、元宵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以及由来文化的宣传,如中秋节的嫦娥追月、玉兔捣药、吴刚砍树,元宵的赏花灯,七夕节的牛郎织女等等传说或者故事,通过对这些具有神奇色彩的因素的宣传,能够增强中国传统节日在民众心中的认同度和熟悉度,特别是年轻人们,对于这种比较不平凡的食物总是记得更加牢固。 通过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使得群众能够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在各种洋节的冲击中仍然能够屹立不倒、永葆魅力。

  其次,中国应该重视传统节日形式的多样性,而不仅仅局限于饮食文化。面对形式多样的洋节,虽然我们不必要去效仿,但是却也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确实,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中国自古以来推崇“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几乎每个节日都离不开食物,春节的饺子、元宵的汤圆、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十个手指头都数不来。对于中老年人,可能觉得节日有食物的陪伴是挺好的一件事,可是对于对各种事物都十分好奇的年轻人,吃是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理的,丰富多彩是他们的追求,形式太过单调只能落得被他们淘汰的后果。其实,细细想来,古代庆祝中国各个传统节日形式并不单调,并非只有所谓的饮食文化而已。春节的放鞭炮、贴春联、守旧岁、拜年,元宵的赏花灯,端午的赛龙舟,诸如此类的除吃之外的庆祝节日的形式,更值得我们去弘扬和发展、宣传。怎样使得节日的形式更加多样,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更加符合现代人追求新意的观念,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思考和真正着手去改变的问题,只有这样,推陈出新,才能不至于被淘汰。

  然后,应该加强年轻人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使他们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培养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我们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而能在世界文化浪潮中,仍能坚守自己的文化价值观,避免崇洋媚外思想的滋生,以过传统节日为荣,从而形成良好的传统节日氛围;

  最后,媒体和商家不应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忽视了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应该在宣传和推广我国传统节日上做文章,同样能够在保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拉动消费,增加卖点。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传统节日乃至民族文化才能立足国内,走向国际,发扬光大。

  当土节遇上洋节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自己的轴心思想,没有自己应该坚守的文化价值观,像风一样“随遇而安”。发现洋节的亮点,运用于弘扬和发展我们的传统节日,使得我们的传统节日乃至传统文化能够屹立于历史长河中,走向世界,面向未来,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法学院09级三班 胡晓真

   第三篇:公司法论文结课论文

  公司法要义结课作业

  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姓名: 方 敏 学号: 0965138202 班级: 09信管

  摘 要

   广义上的公司法---是指规定各种公司的设立、组织、活动、解散以及公司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涉及公司的所有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狭义上的公司法---专指以“公司法”命名的立法文件,在我国,即由立法机关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法的概念,可表述为:规定公司的设立、组织、运营、变更、解散、股东权利与义务和其他公司内部、外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关键词: 公司法 公司 股东权利

   金融危机袭来,企业高管的天价薪酬和变味薪酬等“问题薪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舆论哗然,社会公众愤愤不平。高盛集团和花旗集团等华尔街投行巨头在危机之中依然我行我素,高薪重奖,惹来众怒,被奥巴马总统怒斥为“可耻”。公司高管(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下同)薪酬的确定属于一种关联交易,内含了公司利益冲突在我国,企业高管的高薪丰酬同样被推上舆论的浪尖。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高管亦官亦商的双重角色,引发出了中国特色的国企高管“高薪谜团”。上市公司作为企业群体的佼佼者,高管薪酬“大跃进”,而企业并未相应地做大做强,不少企业利润一降再降,薪酬涨了再涨,越亏薪水涨得越快,即使业绩下滑甚至严重亏损,高管照样领取丰厚的薪酬。这种现象令人痛心,从而让人们产生了高管薪酬是否物有所值的“薪酬之迷”。

  多数国家公司法都允许董事会(或股东会)确定董事以及董事会确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在美国,1969年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在修正第141条时增加了第(h)款,规定“除非公司章程或细则另有限制,董事会应当有权确定对董事的薪酬。”其后,美国《示范公司法》第8.11条作了相同的规定。在英国,《示范公司章程》第82条规定,高管薪酬由股东大会以普通决议决定,第84条规定董事会可以决定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英国公司确定高管薪酬的标准作法是,“章程授权董事会任命高级管理人员,并确定他们的薪酬。薪酬的细节经常在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签订的服务合同中予以规定。通常,顶级经理也会因为成为董事而取得薪酬。在典型的英国上市公司中,多数董事也会是全职的高级经理,并且向董事支付其履行职责所花费的费用是标准的作法。„„但是,专职经理在公司董事会中的代表优势的事实可能产生问题,即他们好像决定他们自己作为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换言之,经理薪酬的水平大部分好像是依靠自律来确定的。”不难看出,高管薪酬的确定完全符合关联交易的核心特征:交易表面上发生在两方当事人(即高管与公司)之间,实际上却只由一方即高管决定。但时至今日,有关高管薪酬的税收规制、司法审查和强制披露制度的公共政策讨论对我国正在建立的高管薪酬规范制度有何借鉴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披露制度的规范

  薪酬信息披露作为一项良好公司治理标准。由于“两权分离”和现代公司中股东会和董事会之间的分权,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包括高管薪酬在内的公司事务。由于“经理革命”和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存在,作为解决股东与高管之间代理成本工具的高管薪酬决策机制存在着被滥用的可能。公司高管很可能通过对董事会施加各种影响进行“寻租”,或通过与董事会“合谋”来获得高额的薪酬,并通过各种“伪装”来掩饰这种高额报酬。(高管薪酬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口诛笔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额薪酬并没有给股东带来高额回报,高额薪酬与公司业绩严重背离,直接构成了对股东利益的掠夺。由于高管薪酬与高管为公司提供的服务之间没有合理的对价关系,这种薪酬已经构成了公司新的代理成本。因此,对高管薪酬进行全面披露,对于保障股东知情权和保护股东合法权益意义重大。

   传统上,股东之所以在包括高管薪酬在内的公司事务上表现出“被动性”,一个主要原因是股东对公司事务并不知情。无论是股东采用“用手投票”还是“用脚投票”,其前提就是股东必须获得公司事务的充分信息。高管薪酬的信息披露充当了股东投票权下的一种透明机制。

   首先,高管薪酬信息披露满足了股东获取信息的需求,使他们将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进行比较成为可能。高管薪酬信息的充分披露,降低了股东获取此类信息的成本,提高了股东参与薪酬事务的激励。股东对高管薪酬事务的积极参与,将促使公司薪酬委员会更加谨慎地设计高管薪酬计划,以便符合股东预期。

  其次,诚如加拿大爱德华.亚科布奇(Edward M.Iacobucci)教授所言,高管薪酬信息的披露有助于降低股东监督成本,减少股东“搭便车”行为,将有效改善股东在高管薪酬事务上的“理性冷漠”态度。 尽管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并不会给股东个人带来额外好处,但高管薪酬信息披露中表格和图表的大量使用、对高管薪酬构成情况的说明以及对公司薪酬政策和薪酬委员会报告的解释,都大幅度降低了股东参与公司薪酬事务的成本。

   再次,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将进一步促进机构投资者在高管薪酬事务中发挥作用。布莱克(Bernard S.Black)教授认为,机构投资者是改善公司治理潜在的最有希望的力量。在公司投票表决方面,机构投资者所占有的股份越大,投票表决对其就越有利。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大量股份,这导致其不能轻易地采用“华尔街规则”。为维护自身利益,机构投资者就必须对包括高管薪酬在内的公司事务积极行使发言权。

   为了避免公司高管自定薪酬,公司法一般规定,由董事会负责高管业绩考核并决定高管薪酬支付。尽管如此,但同样存在着董事会被高管“俘获”并与高管“合谋”的可能性,而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目的之一就是防范此类情形的出现。一方面,高管薪酬信息的披露将保障股东对公司薪酬事务的知情权,便利股东全面评价董事会高管薪酬决策职责并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督;另一方面,“高管薪酬的披露认可并促进责任”。尽管董事持股制度以及董事民事赔偿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董事会在高管薪酬决策中“被俘获”和“合谋”的现象,但高管薪酬信息披露更详细地揭示董事会参与高管薪酬决策过程,使董事履行职责情况一览无余,这将进一步促使董事会更加谨慎履行职责,科学地进行高管薪酬决策,否则,将有损董事声誉,甚至遭受股东罢免。

   杰弗里·N·戈登(Jeffrey N Gordon)认为,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将促使董事会对股东更加负责。高管薪酬信息的透明度将促使股东觉醒,及时对董事会不合理高管薪酬决策做出反应。使得高管薪酬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将使更多的高管薪酬丑闻得以揭露,从而增加董事及高管声誉成本,并削弱了高管层对薪酬的影响力。

  启示

  于高管薪酬的规范,法律规制是必要的,法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显然不是万能的,其作用的范围及其方式都是特定化的。

  1.重视充分竞争的经理市场对于竞争性高管薪酬的形成所起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公司股东与高管之间契约安排及其实施的市场机制,为此要努力建成有效的经理人市场。本质上,高管薪酬数额的高低以及增长的速度,是由市场定价机制确定的,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不宜出面作事前限制或者事后审查的干预。

  2.证券法等部门法要重视对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充分的信息公开制度本身即是对不合理的高管薪酬的有力制约和对股东权益的有力保护举措。

  3.公司法等部门法要重视确定高管薪酬的正当程序建设,尤其对于上市公司等公众公司而言,发挥以独立董事为主要成员的薪酬委员会的作用势在必行;同时,要授权并维护股东在重大薪酬事项上的决策权、监督权。高管薪酬的确定在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关联交易,所以公司立法应将完善高管薪酬的正当程序建设纳入到关联交易制度体系的完善中去

  4.法院要对高管薪酬确定的纠纷持积极、谨慎的立场。司法审查必不可少,法院对于高管薪酬纠纷案件的受理与审理应持积极立场,公正始终应该被法院当作终极的法律价值目标来追求,但司法审查又必须秉持适度干预公司自主经营的理念。我国法院审理公司高管薪酬确定纠纷的法律依据,除了《公司法》的原则性规定之外,还亟需最高人民法院早日出台关于包括高管薪酬确定在内的关联交易的司法解释。

   5.要统筹规制有限公司的高管薪酬与股利分配政策。如前所述,有限公司的控制股东采用“无股利分配政策”来掠夺、排挤少数股东。相比于高管薪酬,法律对股利分配的干预更为有限,控制股东通过“无股利分配政策”的设计,将股利分配与薪酬确定互为表里,平添了法律干预有限公司高管薪酬的复杂性和难度。对此,法律要将对有限公司高管薪酬的规制与对其股利分配政策的规制紧密结合,统筹考量。

   第四篇:中国民俗学论文

  安康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专 业

  英语

   论文题目 陕西省陕北的地方民俗性特征

  学生姓名

  张玉洁

   指导教师

   (姓名及职称)

  班

  级

   学

  号

  完成日期:

  年

  月

  摘要

  经过对中国民俗学课程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到了汇报学习成果的阶段。本文以陕西省陕北为例论述民俗的地方性特征。民众的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但本文主要从关中婚俗、陕北男女结婚的讲究、陕南工艺三方面进行论述。才疏学浅,加之文章篇幅限制,本文论述内容可能较为浅显,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陕西,民俗,地方性

   目录

  一、引言......................................................................................................3

  二、关中婚俗......................................................................................................3、4

  三、陕北男女结婚的讲究............................................................4、

  5、6

  (一)陕北迎新娘.............................................................................................4、5

  (二)戏姐夫.............................................................................................5、6

  四、陕南工艺............................................................6、

  7、8

  (一)亮针线.............................................................................................6、7

  (二)认大小.............................................................................................8

  一、引言

  这个学期的公选课,我选择了学习中国民俗学的课程。一学期的学习,虽然时间不多,很多东西只能有所涉猎,并不能深入了解,但我仍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仅仅是民俗这一个小小的板块就囊括了许许多多的内容。

   民俗有其传承性,也有其创新性。不同时代有各自的风俗,不同地区也有不一样的习惯。我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广州人,自然对本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极大的热爱。因此选择了以广州为例来论述民俗的地方性特征。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婚丧嫁娶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在各个地方举行的仪式与方式都不同,在寒假中亲戚里面有个哥哥在大年初六结婚,一直以来我对结婚所有的习俗都只是看热闹,这次却身在其中帮忙,才发现里面有很多文化讲究,而且陕西的婚嫁也分着很多不同的方式习俗。

  二、关中婚俗

  过去在关中,婚姻全赖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娃娃亲特别盛行.父母在娃娃长到十二三岁时,就托媒人给娃订了婚(当地男娃叫占媳妇、女娃叫寻主儿),娃娃亲一旦订妥,双方就不能随便翻悔.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娃娃亲愈来愈少.娃娃长大后.自由恋爱,只不过还要有个中间人介绍一下.订婚之后,双方商定一个吉日准备结婚.

  男方修整布置新房,女方准备嫁妆.过去结婚,仪式繁琐.迎娶时,男方去7人(6男1女),拉着箱子,提着篮子,内装猪肉5斤,公鸡一只,酒一瓶,红帖一个,到女家后送上红帖,女方以酒席招待.新娘上花车,多由平辈兄长背到车上.鞋不着地,脚不沾土,上路后撒路帖,(用红帖纸剪成碎片边走边散以之引路),女方家有送女客人,一般视亲戚多少定人数.大多数在40-50人之间.花车到达男家时,先放炮杖,后放鞭炮,再端一碗醋绕花车浇洒一圈,名为避邪.此时新郎出门迎车.新娘下车后由执事人散麦草节于新娘盖头布上,随撒口中随念:一撒草二撒草,三撒媳妇下了轿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新娘下花车,踩着芦席,由男方嫂子陪送到洞房.然后男方开早饭请亲戚朋友吃臊子面.

  中午时分,几声炮响之后,新媳妇在嫂子陪送下,行至堂前,行拜堂礼.一般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拜夫妻,四拜亲戚朋友.拜完一堂即开午扳,以酒菜为主.饭后,新郎新娘进入洞房,由一位能说会道的中年妇女铺床,边铺边说: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福贵双全,永远吉祥.结婚三天后,新娘要回娘家,称为回门.由新郎陪同,提一篮子20个礼馍.中午吃饭时,嫂子身份的妇女故意刁难新郎,第一碗臊子面做得十分咸,放在新郎面前,老实的端起就吃,再咸也得硬着头皮吃下去,而机灵的便会找话题把这一碗递给岳父.岳父一吃感到很咸便叫女儿端走,嫂子的计谋也就落空了.吃完饭,村里妇女开始耍女婿.那些嫂子,每人手里拿一草圈往新郎头上套,新郎既要亲热地笑,也要机智地躲.老实的,往往头上套了四五个,这个风俗带有检验新郎是否聪明伶俐的目的。

  三、陕北男女结婚的讲究

  (一)、陕北迎新娘

  陕北男女结婚时,迎亲队伍十分壮观,前边有吹鼓手开道,后边有新郎擎酒相送,一行队伍浩浩荡荡踏得山沟里黄土飞扬.崖畔畔,山梁梁,到处是人观看.

  由于山大沟深,迎亲队伍有时得走两天时间.晚上,还要在途中的村子里住上一宿.不论歇在哪个庄里,村里人十分高兴,安排食宿.迎亲人数也有讲究,迎人送人的婆姨应为双数,里方去多少人迎亲,女方也陪多少人送亲.

  迎亲队伍中,婆姨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男人头扎崭新的白羊肚毛巾.但是深藏在花轿中的新娘,却身穿旧羊皮袄,怀抱押轿娃娃(一个

  6、7岁男娃),用锅底黑把脸涂得黑漆一般,据说是为了在路上逃避魍魉鬼怪的拦截.一声炮响,新郎所在的村庄霎时沸腾起来.男女老少涌到畔上来迎接.吹鼓手鼓着腮帮子吹唢呐,十几分钟不换气.迎亲队伍走进院子,随着司仪落轿一声喊,鞭炮齐鸣,唢呐高奏.新娘踩着毛毡进入洞房窑.洞房窑陈设一新,前有供桌,桌上搭红布,放米和猪肉.司仪待新娘时窑后便宣布拜天地.司仪唱道:一拜神灵送福来,二拜四方甲乙丁,两家儿女合婚姻,一年四季永安康.三拜公婆福寿长,钱财万贵有牛羊......拜完天地,新娘新郎抬上米斗进入洞房,新郎揭去新娘的盖头,一位老年婆姨为新娘上头,一边梳一边唱头一木硫长,二一木梳节节长,张家的女子跳过王家的墙.对对核桃对对枣,对对儿女满炕跑.养女的,要巧的,石榴牡丹铰得好.养小子,要好的,穿长衫,戴顶子......唱完后把新娘子头发盘成髻子挽起,最后叫二人喝交杯酒,开始闹洞房.

  (二)、戏姐夫

   结婚三日,新娘携新郎回门。新郎最怕的是小姨子戏姐夫。新郎刚一进家门,眼尖手快的小姨子,趁姐夫不防之际,将锅底黑抹姐夫一脸,意为新娘到男方家受了气,回门非得偿还不可。当然,这是一种戏虐.回门姐夫须得在岳父家住一晚上,第二天一早:为了考察新郎心眼多不多,小姨子做回门饺子,盛情招待姐夫,回门饺子里分别包着花椒、辣面、冰豆、干草节。老实一点的挟着就吃,往往会受捉弄.丈母娘疼女婿,会出来解围,用另一碗换下来,小姨子子可开心哩!

  四、陕南工艺

   (一)、陕南亮针线

  亮针线是指新娘结婚后第二天,在堂屋展出陪嫁的刺绣,缝纫等针线活,让人们观赏、评论.针线活一般有绣花枕头,扎花袜垫,信岔,绣鞋等.亮针线后接着是认大小,行拜礼.执事者把叔伯兄弟,妯娌亲戚,按名单排列亲疏长幼次序,一一唤到堂屋相认.执事者一边介绍、一边端盘收礼,新娘叫声叔、伯、舅、然后送其一件针线礼品,受礼者马上往盘子里放一红色(内装礼钱),由执事者唱明钱数,交给新娘.这一仪式其实质是该家族承认新娘已成为其新的成员。 不同的文化习俗都会带给人们不一样喜庆心情!

  说到陕西有很多怪里面,有很多人喜欢戏曲,陕西一怪就是秦腔,在陕西的皮影里面当然也不会少,玩出皮影的灵巧,唱出秦腔的恢宏。

  皮影戏的历史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有研究证实,中国所有的戏曲种类均起源了陕西秦腔,秦腔最初起源于皮影,皮影戏也可以说是中国一切戏曲艺术的总源头。 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尔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以陕西为代表的中国西北部地区的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特点是精细秀丽。对生、旦采用阳刻空脸。身条纤瘦,莲指修长。其脸形为高额头、直鼻梁、点红小口,细眉细眼。面容轮廓线不涂色。人物的长须长发常是用真头发贴上去的。男角靴底是前脚平后脚翘,带有动感。而以河北为代表的中国东北部地区的传统皮影,人物造型是淳朴粗犷而不失典雅。人物身条浑厚,手指若伸若握抽象简沾。生、旦阳刻空脸的脸形为六字形通天鼻,红唇尖翘,环眉凤眼。面容轮廓线着黑色,于幕前观看十分清晰透亮。人物的长须长发也是皮刻而成,除甩发用黑线制作外,一般不用真发。男角两脚靴底都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便在表演时静动分明。

  皮影工艺即皮雕工艺。关中的皮雕工艺主要是为皮影戏制作人物和道具等等。明清时礼泉北屯镇制作的灰皮最好,既讲究选皮、制皮、彩绘,又讲究工具和刀法。以关中华县、华阴、礼泉、兴平、武功等地从事皮雕工艺的人为最多。皮影戏在华县一带主要用来唱碗碗腔。华阴皮影雕刻刀工精细,线条分明,色彩艳丽,大凡所刻划的帝王宫殿、佳人绣阁、才子书房、军营帅帐、桌椅门窗、花木奇石、威武战将、农妇乡民无不形神毕肖。

  (二)、陕南认大小

  流行于户县、千阳等地的灯碗腔。灯碗腔,也叫油灯碗灯盏腔灯盏头等,因为在伴奏中用铁棒敲打灯碗而得名。长期以来,灯碗腔运用皮影形式进行演出,颇受人们喜爱。灯碗腔有其鲜明的特色:灯碗腔以皮影戏形式演出为主,白天演木偶,唱秦腔;晚上演皮影,唱灯碗腔。一套人员两种形式,兼演两种剧种。灯碗腔的皮影比较小,只有7寸高,刻得十分精致,着色也比较讲究,戏箱齐全丰富,除常用的生旦净丑等各种行当、各种年龄、各种服饰的人物利道具外,还有风云雷电、花草山水等景物,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各种动物。逢年过节,可表演各种舞蹈、社火、芯子等,使皮影的表演艺术更为丰富多彩。灯碗腔有一两把唢呐用来演奏曲牌,用于点将、迎宾、摆宴、祭奠等。其唱腔分慢板、二

  六、代板、垫板、滚板(苦音)等,如慢板义分为苦音慢板、花音慢板、阴司慢板、道情慢板,代板分为苦音代板、花音代板、慢代板等。灯碗腔音乐还包含着多种剧中的声腔冈素,如过门为二六板,唱腔保留着弦板腔和道情的旋律特点,代板、垫板、滚板又较多地保留着秦腔的特点,灯碗腔的杂曲如《莲花落》以及丑角唱腔则又保留着眉户的唱腔因素。灯碗腔的唱腔被称作四不像,是关中许多种戏曲音乐的兼收并蓄。

   关于陕西的风俗文化就先介绍到这里,浓郁的朴实气息吸引着你来亲身体验,在其中会让你更加喜爱陕西,爱上这一片黄土地。

  《陕南民俗学》论文

   第五篇:博弈论结课论文

  博弈论结课论文

  在开始上博弈论这门课之前,我几乎对它一点都不了解,连“博弈”这个词都很少听过。我是听同学说这门课不错、很好玩,所以我就选了这门课。第一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当时充满着好奇心还有新鲜感,一个个策略游戏是我初步了解了博弈论。

  博弈有三个要素:参与者(谁与谁博弈)、策略集(可供每个参与者选择的策略)、收益(针对所有参与者策略组合,每个参与者获得的收益)。我对收益的认识一开始有点不清楚,总和博弈结果混淆,其实收益不仅包括现实中的金钱、分数等,还包括精神上以及内在的东西,收益是一个综合的得失。

  随着不断地学习,了解了更多的博弈模型,像“囚徒困境”、“智猪博弈”、“诺曼底登陆”、“性别博弈”等等,这些模型和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很相似。拿“囚徒困境”来说,它可以影射到现实生活中两大商场的市场竞争。为了占有市场获得更多的收益,两大市场会有激烈的价格战。作为局外人看来,价格都高的话是最好,双方都会获得更多的利益。可是作为商场的双方,出于理性的考虑和对对方的不信任,必定都会低价竞争,而现实的确如此。

  博弈论中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那就是所有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每个参与者“入局”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胜利。只有理智才不会出现选择“笨蛋策略”,而是选择“相对优势策略”。如果双方都不理智,策略都是随性的,也就不存在博弈了。在“人都是理性的”这一前提下,每个人之所以参与博弈是因为可以在博弈中获取利益,预期将来所获得利益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博弈的吸引力和参与者的关注程度。预期的收益越大,博弈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博弈中存在这样一个策略组合,即在非合作博弈状态下每个人的策略都是对自己的最优策略,这便是“纳什均衡”。上文提到的“囚徒困境”中,两个人最终的策略组合便是一个“纳什均衡”。无论另一方坦白或是不坦白,这一方选择坦白都是受罚最少的。若把策略集用矩阵的形式表示出,可以通过划线发找到“纳什均衡”。

  “性别博弈”告诉了我们“先动优势”。当男方现提出看走球时,女方会出于照顾男方的感受而放弃去看电影,同意一起去看足球,这样男方就有了先动优势,反之,女方亦然。但这种“先动”不是绝对有优势的,如果女方不顾及男方的感受,执意看电影,那么也就不存在先动优势了。在市场竞争中也是如此,先进入市场,可以使企业抢先占领市场,通过广告和口碑先站住脚跟,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取得很大的利益。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一定笑到最后,先动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先动可能是盲目的,或是会遇到严重阻碍,而后动者则可以吸取前者失败的经验,从而做到“后下手为强”,这种事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先动者一定要有十足的把握和准备才行,这样才能在取得先动优势的同时得到长久而成功的发展。

  “触发策略”和“礼尚往来”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无论是俗语中说的“冤冤相报何时了”,还是现实中利益双方的合作。举一个例子:两个人一起爬一座山峰,甲累了,乙拉甲一把,乙累了,甲拉乙一把,两个人并肩前行。但突然甲打破了这种模式,不顾乙的死活,自己独自奋力前行,为了自己能在天黑前享受到山顶上的无限风光。幸运的是,乙并没有因为甲的抛弃而无法前行,反而激发了潜在斗志,很快赶上了甲,凑巧这时甲不小心扭伤了脚,无法前行,而乙并不想在理会甲,最终到达了山顶„„

   博弈论对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很有价值的。以我自己来说,自从学了博弈论后,当遇到选择的时候,我会结合起博弈知识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开拓了思维,使考虑事情的角度更周全,从某种角度上说是提升了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我想这是我永远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