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研训练感想
科研训练感想
经过一周的科研训练,使我对科研训练有了一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大体的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我们电子信息工程这样一个专业,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科研训练更是尤为重要。大大加强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对科学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里,让我受益匪浅,自信心、创新等多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加深了对克服心理压力,战胜自我,敢想,敢干!就是我们电子人应该具有的品质。
通过一周的科研训练,全面的让我领略了一番,也让我改变了很多原来固有的观点。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走出去,才能看到无限天地宽,无论是今后的工作还是生活,突破自己狭隘的圈子,多接触新事物,多交流,积极融入更广阔的空间,才能有创新,有突破,勇敢的面对挑战,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质。为我们今后从事本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和科研方面应该保持认真踏实、真诚刻苦、互相理解的态度,发扬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和进取。我渐渐明白创新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必须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计算机技能。科研无处不有,追问也无处不在。通过追问,使科研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变为多元,由预设变为建构,由结论变为过程。
科研训练在我看来是一个很有长远意义的科目,它培养了我们多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们科学理性的思维,有助于我们走出误区,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端正了科学研究的态度,为我们未来从事本专业指明了方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敢想,敢干!就是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人对待科研的态度,我坚信不管做什么事,要想做好,态度,决定一切!
第二篇:科研感想
科研感想
王璐瑶
从申请立项到现在的结项已经历经快一年的时间,回想起那些讨论,交流,查文献,搜资料,写论文的日子,真的很让人怀念,对于这次的科研,我们组员都很认真的对待,的确付出了不少努力和汗水,在整个过程中也尝尽了酸甜苦辣,不仅仅学到很多,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时光飞逝,回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处在科研立项的最初阶段,正在忙着科研立项的申请,而如今,我们已经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了。虽然不是什么伟大的工程,却依然有点大功告成的感觉,心里很是自豪和骄傲,因为这是我们一年来的劳动成果。也许我们在学术上并没有多大的造诣,也没有多大的创新,但是我们在这一年的研究过程中却受益匪浅。这是一次成功的锻炼,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而且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还记得刚刚开始科研立项的时候,组员来自不同的学院,彼此也不是很熟悉,前期讨论主题和方法时,总是有一些尴尬,时不时会冷场。当我们确定要做线上教育的科研时,我有点迷茫,因为我不太了解这个领域,之前也没上过这样的课程,但是因为有组员在,我安心了很多。其实开始我很担心,我们能不能顺利完成,在我印象中科研这种活动都是由老师带着学生来完成,像这种完全由学生自己组合讨论完成的,我觉得需要花很多的精力,中间的困难也会很多。
但是幸运的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在科研立项的途中,我们有一起窝在一个房间里讨论思路,分析数据,也因为意见不统一有过小争执,也有过为了做出一个模型而熬夜。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宝贵的经历,永远不会忘记。
我觉得这次科研立项,重点不是我研究出了哪些成果,对如今的中国线上教育有何帮助,更重要的是在这次科研立项中我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项科研立项,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需要我们所有的组员一起努力,在讨论中成长;在科研立项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和调查出来的数据相结合,也学会了如何用已学过的管理学模型来分析数据。
参加这样的科研立项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知识,也锻炼了我们的科研能力,同时也使我们对科研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为我们以后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我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感谢科研立项给了我们一个近距离接触科学研究的机会,也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施展和锻炼自己的能力的舞台,希望学校在以后会继续开展科研系列活动,加强科研人才的培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条路任重道远。
第三篇:科研立项感想
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我们的科研立项完成了。回顾这一年的经历,感触良多。我们的项目是有关电信3G业务的,在整个活动中,我对电信和3G业务有了更好的了解。我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名学子,通过科研立项这个机会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了一起。同时很高兴能用自己的所学为社会上的一些事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历时一年的努力中,要处理好众多的事情,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年的工作与相处中,使我真正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并学到了更多团队合作的方法与途径。在此活动中,我也发现理论与现实实践中的一些差别,书面上的一些东西跟实践还有很大差别,必须不断地去完善。还有就是,所学的很多东西还是很不扎实,需要进一步学习。
在活动中,为了更好的做好我们的项目。我们也到了一些地方做了实地的调研。虽然只是来去匆匆,但我们也在此之间学到了不少知识。真正明白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
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科研立项活动,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课余活动,锻炼了我们的科研能力,接受专家的提问等对我们的各方面能力都进行了锻炼。同时也使我们对于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都为我以后要进行的毕业设计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导师、前辈们对于科学事业的深深热爱以及他们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对于我们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以及个性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的。 最直接的得益就是在科研立项活动中学习并熟练掌握了spss等软件,spss是我现在最常用的设计工具,因为当初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我就是使用该软件的,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学习。
这近一年的学习也是跟从良师学习的时间,指导老师从选题及研究过程中给予悉心指导,一直以来给予的培养、教育和关心。指导老师渊博的学识、敏锐的科学预见力以及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无不深深的感染着我,这些都将使我终生受益。
回首整个创新设计过程,遇到了不少困难,活动也很辛苦,当然也有逐步克服困难后的喜悦,真个过程是令人兴奋和终身难忘的。在这里我认为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有决心,再把个人精神与团队精神相结合就能很好地把困难克服,要想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科研工作者,我认为必须要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做科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枯燥,只要这样,必然会有面对收获的一天。
感谢科研立项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跨进科学研究的殿堂;感谢大学提供了一个这样的舞台让我们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希望还在校的学弟学妹能正确的面对学校的各种科研学系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的学好专业课程,实现自己的理想。
读外文文献的几点个人体会
本人英语基础不好,没过六级,所以在硕士的时候基本上看的外文文献很少,现在想想很后
悔,2 年的时间少学了很多东西。上了博士,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也高一些了,开始打算硬着
头皮咬着牙很不情愿的也要多看些外文文献,一开始看比较慢,有些很难理解,到现在大约
仔细阅读了 100 篇外文文献,泛读了 100 篇外文文章,受益匪浅,现在基本不怎么看中文的
了,确实也觉得外文的质量就是高(也有凑数的烂文章),现在自己写外文的也很顺手了。谈
几点自己的体会。我是材料专业的。
1.先找 5 篇跟自己论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看,反复看,要求全
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一个月以后你已经上路了。
2.如何读标题:不要忽视一篇论文的标题,看完标题以后想想要是让你写你怎么用一句话来
表达这个标题,根据标题推测一下作者论文可能是什么内容。有时候一句比较长的标题让你
写,你可能还不会表达。下次你写的时候就可以借鉴了 3.如何读摘要:快速浏览一遍,这里主要介绍这篇文章做了些什么。也许初看起来不好理解,
看不懂,这时候不要气馁,不管它往下看,等你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你都明白了。因为
摘要写的很简洁,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条件,在你第一眼看到摘要而不明白作者意图的时候看
不懂是正常的。
4.如何读引言(前言):当你了解了你的研究领域的一些情况,看引言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情了,都是介绍性的东西,写的应该都差不多,所以看文献多了以后看这部分的内容就很快
了,一扫而过。有些老外写得很经典得句子要记下了,下次你写就可以用了。
5.如何读材料及试验:当你文献看多了以后,这部分内容也很简单了,无非就是介绍试验方
法,自己怎么做试验的。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
6.如何看试验结果:看结果这部分一定要结合结果中的图和表看,这样看的快。主要看懂试
验的结果,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例如作者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描述一些数字的结果)。有时看
完以后再想想:就这么一点结果,别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写这么多,要是我可能半页就说完
了?
7.如何看分析与讨论:这是一篇文章的重点,也是最花时间的。我一般把前面部分看完以后 不急于看分析讨论。我会想要是我做出来这些结果我会怎么来写这部分分析与讨论呢?然后
慢慢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仔细体会作者观点,为我所用。当然有时候别人的观点比较新,
分析比较深刻,偶尔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当你看的多了,你肯定会看的越来越懂,自己的
idea 越来越多
8.如何看结论:这个时候看结论就一目了然了,作后再反过去看看摘要,其实差不多
9.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类要泛读,三
类要选择性的读。分别装订在一起
10.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3-4 个月一定要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
的试验结果来看
11.学会记笔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
12.有些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的阅读。我想要是你自己做试验多的话,
你应该有这个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点。出现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下:试验方法
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试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
13.有时间还是多看点文献吧,最好定个目标:在学术上超过自己的老板。因为老板一般不看
文献,他们都是凭经验做事,很多新东西他们都不知道,慢慢的你老板会觉得你很厉害。
反正我觉得多读了,读起来就快了,而且也会慢慢喜欢上看外文文献,收获自然也就多了。
可能写得有点乱,凑合看吧,谢谢小木虫论坛给我带来的快乐。向伟大的研究生同学们致敬,
我们一起奋斗!!!
科研思维的方法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认为,学习的过程重在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思考的过程重在于反思和创新。不论任何学科,都不能避免基础知识的学习,那是一种对人类优秀文化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是生命成长与外在环境交流的基本元素。我们或许感到所学非所用,但遵从历史文化的长河,便没了埋怨。“学以致用”,千古不变的话题,但有时做科学研究并不一定适合于政治经济的发展,甚至有悖于政治体系的。但作为研究者,应有这样的信念:“不可否认,科学研究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但另一方面我们做学问更是出自对人类心智智慧的追求,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情感教育家朱小曼教授说过:“由于时代不断地发生着新的重要的变化,所以理论工作者要敏于和善于进行反思。真正的学者,他的本性就是反思,敢于和善于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对生活的变化怀抱热情,对时代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立的、拓展性的见解。”阿拉伯有一条谚语:“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的一生还有价值。”进入教育领域半年有余,多少感受到教育存在的漏洞、人性的悲叹、生命价值的无视现象,我不去埋怨什么,生命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本是自然的规律,如此,才有了伟人和凡人,才有了学者和游戏人生之人。良心是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结合,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倾听良心的呼唤。
言归正传,作为教师,不能只是一位教书匠,也应该善于思考、善于创新,适当地做一些科研工作,甚或做一个学者。侯晶晶在《关怀德育论》中说:“教师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如果缺乏反思的时间就会与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产生隔膜感。”对于任意一门学科,教师既要把握科学前沿的动态,也要关注市场对人才知识需求的变化,不同性质的学科,侧重点不同罢了。那么,如何展开科研工作呢?一种有效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课题成功的关键,也是人与人看待问题差别、读书深度差别、甚至生命进步快慢的原因。读研期间,我专业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本科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我认为这种自然科学的科研方法仍然适合于社会科学,我大致把它分为五个方面,还请辩证看待。
首先,一个好的idea是课题成功的一半,对于这样一个“good idea”,并不是凭空而出的。它需要我们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反思的勇气、严谨且开放性的哲学思维。获得idea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述,英文单词为“Survey”。在没有提出课题之前要Survey,提出课题之后仍然要Survey,Survey贯彻于整个研究的过程。比如,对于侯晶晶的“关怀德育论”,她需要综述古今中外所有教育家的专著、主要思想及其优缺点,甚或要调查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自然科学界的名士等等。只有综述的全面到位,课题才有研究的价值,否则你提出的课题可能别人已经做过了,而且你并不能保证比别人做得更好。
其次,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课题,更确切地说是提出自己的“Motivation”,即研究动机,为什么要研究或研究什么。比如刘慧的Motivation是“生命德育论”,基于国内生命现象的无视,人对生命自然性的忽视等。一个课题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提出的Motivation科学与否,有无价值,这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综述的全面与否,分析的到位与否。
然后,基于自己的Motivation,就要着手进行Research了,即研究,提出自己的课题研究框架。这个课题框架在整体上要有哲学的开放性和历史的脉络。哲学的思考就是发现问题。只有哲学才能把握关系,找到事物之间过渡转移的规律,预示其未来的走向。朱小曼在《情感德育论》中说:“历史与哲学有相同之处,即都是力图从总体上把握人生或人文现象;历史与哲学又有不同之处,哲学仅从一般出发来认识永恒,历史则通过具体的过去来体现把握人类精神生活的一般,所以,兰克认为,理解人类事务有两种方法,即具体的方法和抽象的方法:历史和哲学。”我们大致可以浏览一下书的目录,便为一个开放性的哲学框架,一种Research的脉络。
再次,伴随着Research或在Research之后,要进行Evaluation,即评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估的科学性、严谨性、充分性是Research成功的保障,否则你如何让别人信服。评估的方法大致包括实验的方法,案例研究的方法,和已有的理论体系的证明。在刘慧的“生命德育论”中,便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脑科学、生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实证材料,来论述自己提出的每一个理论点,以完善自己的Research框架。当然,这个评估,也针对了Motivation,倘若有三点Motivation,你却评估了两点,就会有一点让人无法信服,那么做的大量的Research便无用了。
最后,要有贡献说明,即Contribution,常在总结中。通常情况下,有几点Motivation,便会有几点贡献。这种贡献是我们对人类文化知识的贡献,将沉淀于历史文明,具有恒久的价值,但这不代表说贡献不值得怀疑,可能几年后或几百年后,这种理论成果是错的。不论如何,都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总之,宏观上,科研方法可大致可这么进行,不同的学科会有具体的科研方法,但都不外乎这样的科研框架。比如还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数量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数学方法、模拟法等等。
朱小曼在《情感教育论纲》一中也表述了自己的科研方法或感受:“什么叫实践性的理论或理论性的实践?就我个人体会,是指对生活经验、教育经验中某类现象积累,感受多了,便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描述它、表述它,需要找到某个概念、命题去框定、对应它。在研究中,我们可以光用一个概念或命题去尝试归纳某一现象,尔后再去寻找实证材料,反复验证并推理支持这一概念、命题和思想的成立,这其中,生活积累和感受很重要,不接触教育问题,教育情境便创生不出来。反过来,不多读文献,接受理论刺激,思想便没有激发和交接点,没有结构的形成和框架,对现象的表述无法凝结成有一定概括度和迁移力的思想。”这样一段话包含了“综述、动机、研究方法和评估”的基本研究思路。另外,有哲学家说,理解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的最好方法就是尝试对它的多种形式进行组织,去发现它的内部结构。
身为教育工作者,一个科研的前提,必须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有崇高的信仰。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某些知识现象产生强烈的欲望与情感时,容易产生与此相关的想象,其激情越丰富,想象就越活跃,思维创造性也越能得以充分发挥。
最后,我想再次叙说:一种有效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课题成功的关键,也是人与人看待问题差别、读书深度差别、甚至生命进步快慢的原因。记得读研时导师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读研之后,思维能力和argue(辩论)能力仍然和普通人一样,那就白读了。”这就是思维的力量。
第四篇:科研立项感想
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我们的科研立项完成了。回顾这一年的经历,感触良多。我们的项目是有关电信3G业务的,在整个活动中,我对电信和3G业务有了更好的了解。我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名学子,通过科研立项这个机会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了一起。同时很高兴能用自己的所学为社会上的一些事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历时一年的努力中,要处理好众多的事情,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年的工作与相处中,使我真正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并学到了更多团队合作的方法与途径。在此活动中,我也发现理论与现实实践中的一些差别,书面上的一些东西跟实践还有很大差别,必须不断地去完善。还有就是,所学的很多东西还是很不扎实,需要进一步学习。
在活动中,为了更好的做好我们的项目。我们也到了一些地方做了实地的调研。虽然只是来去匆匆,但我们也在此之间学到了不少知识。真正明白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
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科研立项活动,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课余活动,锻炼了我们的科研能力,接受专家的提问等对我们的各方面能力都进行了锻炼。同时也使我们对于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都为我以后要进行的毕业设计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导师、前辈们对于科学事业的深深热爱以及他们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对于我们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以及个性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的。 最直接的得益就是在科研立项活动中学习并熟练掌握了spss等软件,spss是我现在最常用的设计工具,因为当初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我就是使用该软件的,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学习。
这近一年的学习也是跟从良师学习的时间,指导老师从选题及研究过程中给予悉心指导,一直以来给予的培养、教育和关心。指导老师渊博的学识、敏锐的科学预见力以及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无不深深的感染着我,这些都将使我终生受益。
回首整个创新设计过程,遇到了不少困难,活动也很辛苦,当然也有逐步克服困难后的喜悦,真个过程是令人兴奋和终身难忘的。在这里我认为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有决心,再把个人精神与团队精神相结合就能很好地把困难克服,要想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科研工作者,我认为必须要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做科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枯燥,只要这样,必然会有面对收获的一天。
感谢科研立项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跨进科学研究的殿堂;感谢大学提供了一个这样的舞台让我们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希望还在校的学弟学妹能正确的面对学校的各种科研学系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的学好专业课程,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五篇:科研创新感想
科研实践创新感想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小到一些课程实验大到科研训练可以说是比较地多,从这些大大小小的实践当中我不仅学到了大量的知识,同时我也深切的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因为大多数实验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前人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总结出来的,通过自身切身实际的实践有时也会对现行的方法以及方案有些疑问,有时也会有想改进的想法,我认为只有不断地改进创新才能推动科技的不断进步,才能达到科学研究的真实目的。
我记得以前做过一个利用光电二极管实现机动车内自动照明控制电路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该项功能,但在分析了其原理之后,我觉得用光敏电阻同样能实现这样的功能。想到这之后,我就查阅了一些资料,并利用光敏电阻连接了一个电路,最终也实现自动照明控制。尽管这不足以体现多少创新的成分,但我觉得能根据现有条件发散思维,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变与调整,这样就是一种进步。我觉得创新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每一次新的想法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只要有敢于探索的精神,这本身就到了创新的目的。我在大学期间还参加了一项名为《超声波倒车雷达》的科研训练,说是科研科训练,其实就是我们的一种探索与创新的训练。在刚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时,由于我在这方面知识和能力比较欠缺,我只能从比较基础的方面做起,比如查资料和文献,在全面熟悉整个项目后,再逐个研究各个环节。我们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一些新的思路与方法,比如为了提高系统的利用效率我们增加了一个快速倒车致停电路,这样一来,在实现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对系统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进。尽管由于只是与能力有限,我们还不能有实质上的创新与突破,但通过这些小小的改进不仅让我们这些大学生对科研以及创新的思想有所认识,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如何在实际的科研中改进方法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实我觉得通过实际的参与,重要的不是在知识上会有所提升,而是能通过自己实际的参与以及由在参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激发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独特认识,进而能提出新的方法与思路,这才是最重要的,或许新的方法与思路并不能解决问题,但通过这些尝试我们最起码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进而再提出新的思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而且也锻炼了一种创新的思维模式。
由于我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在参与这些试验以及训练中的收获也相对有限,不过我觉得只要能在以后的科研实践中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探索创新意识,自己就能不断进步,逐步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