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综合实践总结2013.12
学校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总结
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平定四中小学部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开展了三个学期。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以及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三年级《我眼中的秋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秋的变化,秋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书本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
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三年级《我与学具》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早在上个世纪
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先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第二篇:综合实践总结12月
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具体做法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可用“两步曲”来概括:第一步:行动起来,第二步:持续完善。
第一步:行动起来
我校刚开始介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到底是什么,怎么做,心里一点谱都没有。当时的我们只能是“摸着石子过河”,当时更多的做法就是由体育老师带着学生打打球,音乐老师领着唱唱歌,美术老师教着画几笔;要么就是班主任随心所欲地带学生出去玩玩、看看、做做,每次回来再写一写。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只能是处于这样一个低层次的活动阶段。当时的看法就和第二课堂差不多。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出这低迷的阴霾?我们的做法是“两个落实”,“四个努力”。
(一)“两个落实”:
1、落实人员。学校专门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教研
组,保证了活动实施的主力军。
2、落实政策。学校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考核挂上了钩,并给予了“最优化”待遇——进行了特色加分。
有了这两项措施,综合实践活动也就“活”了起来,“动”了起来,也像一阵风似的“火”了起来。
(二)“四个努力”:为了能让这把“火”持续地燃烧下去,学校趁热打铁从以下四方面做了努力:
1、以校为本,因地制宜创建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双轨制”,“双轨制”就是指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教师担任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指导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分别任各班综合实践活动副指导教师。每个活动班级至少有两位老师一起共同组织、实施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多管齐下,有的放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综合实践课是一个由师生共同完成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所以这种课程资源的深入、持续发展与获取,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为此,学校开展长期的、多种形式的系统培训,主要培训方式有以下四种:
(1)专题讲座——“引导”。我们聘请了教育局普教科的周亮科长对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实行理论培训和指导,从中引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引导教师确立综合理念,明确活动的具体过程,结合实际确定活动的目标和主题。
(2)专题研讨——“突破”。在综合实践内容选择上我们尽量体现辉南第四中学孩子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和环境为背景,从学生
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针对我校所处的社区环境、人文传统、自然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了“家庭生活中的隐形杀手”、“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献给母亲的赞歌”、“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3)经验交流——“提升”。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与学生们可以说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定主题,搞研究,做“学问”。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学校就及时利用活动课程中遇到的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交流、研讨,从中切实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从而着力提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
(4)个别指导——“点拨”。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班级开展调研活动,与他们就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全程跟进。在跟进过程中开展研讨,及时进行方法探究,努力解除教师困惑,有效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健康稳妥发展。
3、整体规划,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四动”策略,在“动”中求突破,求发展。“四动”就是指“带动”、“启动”、“联动”和“促动”。
(1)骨干先行——“带动”。
学校充分挖掘学校所有教师的智力资源,选取学校的骨干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骨干教师,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在不断出“问题”中善于解决“问题”。
(2)活动用书——“启动”。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无教材
的”新课程,教师们感到压力很大,但通过实践,我们也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尽管没有固定模式,但有基本思路,比如:一要选题。二要制定方案。三要有过程和体验。四要有交流和成果。因此,我们注重活动案例的积累,并汇编成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用书,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具可操作性。。
(3)问题研讨——“联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以后,我们发现开展一项专项活动需要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于是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分析、汇报交流等研讨会,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讨会,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前沿信息,并且要参加学习的教师毫无保留地所得经验介绍给大家,做到以点带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4)检查督查——“促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重要,它超越课堂,超越校园,超越教师,再加上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困难,使其很容易成为一门虚设的课程,为此必须加大对教学过程督查的力度,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落实。
4、灵活安排,刚柔结合拓展综合实践活动时空“自主权” 我校在综合实践的时间安排上打破这种一味的“刚性管理”,弹性地安排课时和整合。一是在时间上做到“两结合”,集中和分散使用相结合,课时内课时外相结合。主要有“集零为整”和“化整为零”这两种方式,灵活安排课时和运用课时。二是在内容上进行有机整合。说实在的,一天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和学生的精力也毕竟有限,我们要让综合实践活动实实在在的动起来,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必须学会整合。
第二步:持续完善
综合实践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也慢慢地凸显出来了。经常性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班级学生在课堂学习上也特别活跃,思维也往往胜人一筹,有其独到之处。至于交际能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那就更不用说了。也就是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反而对孩子们的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学校就千方百计地想,怎样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加完善,我们的做法是:课程开发要有“四性”;课程实施做到“四要”;课程管理要做到“四按”。
1、课程开发要有“四性”。
(1)情趣性。课程的开发首先要以生为本,在学生“满堂言”的讨论中引发活动主题,体现情趣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从哪里来,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从活动的主体——学生中来,从学生的兴趣中来。因而在选题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说话的时空。所以在每个学期、每个阶段进行活动主题的选择时,我校各班都要召开一次选题会,让学生在淋漓尽致的说中选择主题,从而实现了课程的开发,让从教师的“一言堂”到师生“满堂红”的转变,所以召开选题会也成为了我们学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规范。
(2)可行性。因地制宜,在选题时,学生们的话题很多,萝卜青菜各有爱好,面对众多的话题怎么办?这时我们就要考虑活动主
题的可行性了。我们要尽可能的使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地方的特色资源挂上钩,这样就地实实在在地避免了“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综合实践活动,切切实实地摆脱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使综合实践活动行之有物,行之有效。
(3)价值性。追求实效,在“小研究”的氛围中生成主题。也就是说在开发主题时不仅要考虑到有趣性,更要考虑到其价值性。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的灵魂,因而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时我们还得看看开发这个主题研究的水分到底有多少。不要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件很深奥的事,其实研究就在学生的身边,就在学生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学生想要了解的事,学生所遇到的困惑,都可以生成新的活动主题。
(4)拓展性。与时俱进,在时代的“大浪潮”中拓展活动主题。也就是说在开发主题时还要讲究拓展性。比如我校在进行“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之初,我们也是想简单地让学生了解到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但是一研究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很多,也不断的推陈出新,更深刻的了解到广泛意义上的环境保护,而且还走出校门,收集废电池了。这从时代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
2、课程实施做到“四要”
(1)要制定方案,分步实施,确保活动的有计划开展。做任何事,首先要有一个计划,有了计划,才会行之有路。所以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就要求各班必须制定好班级综合实践活动细目表,每个任课教师都要制定方案。
(2)要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确保活动的有目标开展。每一次进行活动之前,我们活动指导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目标,学生进行这次活动让他们做什么,预期一下要达到什么目标。而绝对不能让他们单纯地去玩,或者突然心血来潮,随心所欲地搞一次活动。
(3)要组织严密,安全保障,确保活动的有秩序开展。组织的好坏,不仅是活动有秩序的保障,更是活动安全的保障。所以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活动规范。让学生在规范中进行有条不紊的活动。
(4)要交流共享,各有所获,确保活动的有后劲开展。每次活动后,都要给予学生一个共享的机会。活动之后,必须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进行评价。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交流,可以知道许多原本不知道的东西,可以得到许多想知道的问题,而这些可能恰恰就是下一次活动的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
3、课程管理做到“四按”
(1)按规定设臵课时,按课时开展活动。按规定设臵课时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按课时开展活动。为此我们有三条措施:一是轮流开展活动课程研讨课。二是加强常规检查。一些考试科目,教师一定会很积极投入的。但对活动课程往往要挪作它用,所以我们学校就把常规管理的重点放在了体音美、生史地、微机课等这些课程上,定期不定期地对这些课程进行检查。确保这些课程的正常开展。三是让教师学生感受到其乐趣,让教师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
(2)按计划设计活动,按设计进行活动。活动要正常,一定要
有活动的内容,并且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为此,对活动课程我们也要求教师像上其它课一样进行备课。
(3)按常规进行检查,按检查督促活动。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便教师们及时改进。在实施的过程中就把一些不利因素排除了。
(4)按成效进行奖励,按成果多元展示。我们学校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考核挂上了钩,并给予了“最优化”待遇——进行了特色加分。有了这项措施,综合实践活动也就“动”了起来,“活”了起来,“亮”了起来。虽然开始时促使教师去“动”的真正原因最主要的是考核中的那两三分特色分,但是随着活动的开展和深入,各种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脱颖而出,让教师在不自觉中认识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
三、我们的困惑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学科,我们需要做的努力还很多,但困惑也很多。
1、部分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难于操作。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如何让过程评价更为合理,更能调师生的积极性,并让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其中,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
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课程实施保障不够。
如何让更多的教师真正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并能调动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其中,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培训,同时还需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保障机制。
虽然存在不少困惑与难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的逐步深入,这此问题会迎刃而解。
随着课程改革
第三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先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依托特色,凸显活动参与性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凸显全员参与这个特征。本学年,我们以达标创特为契机,根据学校的特色优势,举办了《体验武术,快乐成长》这样一个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武术为主题,以体验为主线,将各个活动串点成线,因为我校有着良好的研究底蕴。活动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了“武术知识竞赛”、 “班级文化墙的评比”、“武术知识小报的评比”、“武术征文评比”。活动研究由理论衍生到活动实践,要求全员参与,活动中,同学大量阅读了武术知识方面的资料、了解了武术的起源、了解武术明星的成长里程、学习了身边的武术小明星、观看激动人心的表演赛,在一系列的武术主题活动中体会了武术的精髓和拼搏的精神。同时为了体现活动的实践性特点,我们编写了校本课程《体验武术,快乐成长》,在各个年级开设武术课,在校园内推行武术操,利用大课间活动做武术操,在潜移默化中,使武术渗透于我们学生每一天的活动中。一系列的活动使同学们在学到武术技能的同时又了解了武术的自身文化底蕴,更爱上了武术运动,使武术特色在我校更具生命力与延续力。
二、结合时代特点,强调活动的实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我校据不同年级的活动要求,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实地观察、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宣传动员等活动,他们观察、采访,在观察中学会了较为科学的统计方法;他们拍照、访问居民,访问环保局的专家;他们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际、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都是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三、开发本地资源、让创新的翅膀飞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会了怎样开展研究,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保护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让创新的翅膀飞起来
四、关注节日,了解民俗文化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中国的民俗文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本学年,我们结合具体的时间,组织
三、四年级的学生研究了“国庆”、“中秋”两个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节日。在活动中,同学们研究了两个节日的来历,各地过节的习俗,在查找资料、采访、写感想、设计制作生肖和年画、动手绘制手抄报、设计自己喜欢的月饼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自己内在的潜质,各尽所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朝气。在研究月饼的制作时,同学们在画、做中充分感受到活动的快乐,而且锻炼了制作能力,通过比一比谁的月饼最漂亮,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另外给月饼取名、配诗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以来的工作,我们缺乏经验,因此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是,我们感到欣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活动中学生们得到的锻炼是多方面的,是前所未有的。学生们学会了查阅资料的各种方法,学会了对大量资料的取舍,学会了记录自己的研究过程,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很多很多,这些能力的进步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很至关重要的,我们相信,下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会搞得更出色!
xxxxxxxxxxxx
xxxxxx
第四篇:12-13-2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榆中县高家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这学期我们高家崖小学根据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结合我校心育特色,“求我养正”,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素质,激励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确立课程目标,同时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如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开展读书节,学生自己的报纸、文集,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构建校园文化、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六年级学生以“对小学生睡眠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目的是真正了解我校小学生目前睡眠的情况、了解睡眠对我们小学生的重要性、查阅和了解有关睡眠方面的资料,使同学们能正确地对待睡眠。希望通过这个调查与研究的过程,提高课题组每位成员的各方面能力。又如对五年级的学生,开设对家乡水资源综合调查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家乡水源质量的变化和追踪调查污染源,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防止水源进一步恶化的方案和措施,设计未来处理的崭新设想,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还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的信息,对家乡水源的综合利用作出了科学的、探究性的研究,描绘了未来清洁水源的蓝图,颇有新意。
三、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用于课堂师生的交流活动,而自主动手的机会偏少。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
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我校这学期组织了小制作比赛、小学生综合实践操作比赛等活动,“心理健康节”、“科技节”等等,另外,六一节活动期间,由学生参与设计组织了全校性的大型文艺活动及大型游艺活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仅仅是实施新课程改的开始。但我校的广大师生深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各兄弟学校专家、同仁的悉心指教;有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和紧密合作,必将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花朵。
榆中县高家崖小学
2013年2月25日
第五篇:综合实践学校开展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学校开展活动总结
我校自2013年秋季在小学3-6年级;中学7-9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实践课程的计划、实施和总结,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全校行政、老师群策群力,对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探索,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稳步而健康地向前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听评课活动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全新的尝试。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设置了“剪纸”、“航模舰模”、“丝网花”、“安全教育”、“环保教育”五门课程;中学设置了“烹饪”、“摄影摄像”、“茶艺”、“电工”、“木工艺”“种植养殖”、“礼仪教育”、“家政教育”八门课程。课程内容不但丰富,而且都是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实践操作。
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上一节示范课,课后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并在中小学生上课期间中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将学期的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
二、组织中小学上课
五月份:按照学期学校计划小学三—六年级每个年段在校上课两天,教导处合理安排师资、课时,确保课程有效实施。例如:“剪纸课”、“木艺课”,教师先让学生们把要完成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画出来,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特长与风采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做中学”的乐趣。
六月份:初中7—9年级每个年段在校上课两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课程,从选科的人数来看,最热门的课是“烹饪课”,上课人数达到了39人,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一些蔬菜的种类,而且在做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成功的快乐。
三、开展“体验军营生活,激发爱国情操”社会实践活动 5月20日下午,我校组织3—5年级的学生走进了呼中区森警部队,开始为期半天的以“体验军营生活、激发爱国情操”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生们走进了武警森林部队的军营,参观了部队的营区环境、营房、荣誉室、养殖室、学习室。武警官兵为小学生们表演了队列、擒敌术、障碍墙等军事科目。看到官兵寝室行李那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干净整洁的营区和官兵们表演时整齐有力的动作时,小学生们无不感到肃然起敬,争相与官兵们交谈,并和他们合影留念。通过本次活动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加强了对小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从小扎下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树立报国之志。
四、开展以“多姿多彩中国梦,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艺术展活动。
本次文化艺术作品展是在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及各中小学有关领导、艺术界名人,以及书协、美协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的,同时并有作品受邀参展,为本届艺术作品展增添了光彩。
作品展,以“多姿多彩中国梦,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展出我区师生书法、板画、国画、水彩画、蜡笔画、浮雕、剪纸、刺绣、丝网花等共计130余件。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一个时代人类文明程度的体现。让学生参加艺术作品展演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如果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座花园,那么本次艺术展就是一束红花,抒发了师生艺术的创作热情,展示了我区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体现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总之,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受益——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师的人格魅力日趋完善,学校走上了特色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综合实践活动将会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