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露一手活动计划)
2010-2011第二学期计划总结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作为一门新的课程体系,首先应明确其基本指导思想,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学会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政治思想、社会公德意识与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培养。
一、总的要求:
本学期,认真贯彻学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精神,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规划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不断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总体思路
本学期,继续搞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以“班队文明建设、生命教育、习惯教育等为内容的开发,采取在主题范围内,以多种形式选择主题进行开发研究,结合德育教育开展的活动。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则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帮助每一个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方式展开全方位探究,从中获得独有的理解。要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人翁精神,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才华,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醉心于此,乐此不疲。体验成功,感受幸福,创造快乐。
三、活动指导
本学期主要学会组装模型;编制笔筒;花盆彩绘设计;制作简报等活动,对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多得给予鼓励、赞扬、肯定、积极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允许学生在方法上运用和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别,牢记每个学生都有长处,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发展学生及其自信心。
四、活动成果的总结与交流。
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所以他们最终成果的呈现方式也不一样,如: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画图画、整理实物、办手抄报、编制资料册或图片集等。成果交流的方式也可多样化:辩论、研讨、展览、墙报、刊物、口头宣传等都可以。
第二篇: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
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活动重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活动重点是:
1、与读书活动整合
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
3、走进乡土文化
五、活动安排
三月份:我看“五岳、五大湖”
1、制定活动计划
2、书香伴童年,搜集五岳、五大湖的相关资料
3、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4、总结活动心得。
四月份: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1、搜集有关大自然给人类带来启示的相关资料
2、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3、总结活动心得。
五月份:体验乡村生活
1、搜集有关乡村生活的相关资料。
2、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3、总结活动心得。
六月份:走进田园生活
1、搜集有关田园生活的相关资料。
2、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3、总结活动心得。
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大树湾中心校
五年级
(一)班
2009-9-1
2综合实践课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
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活动重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活动重点是:
1、与读书活动整合
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
3、走进乡土文化
五、活动安排
九月份:有趣的汉字
1、制定活动计划
2、书香伴童年,搜集有趣的汉字相关资料
3、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4、总结活动心得。
十月份:我爱你汉字
1、搜集有关汉字的相关资料
2、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3、总结活动心得。
十一月份:调查错别字
1、搜集有关错别字的相关资料。
2、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3、总结活动心得。
十二月份:我为规范汉字出力
1、搜集有关规范汉字的相关资料。
2、记录活动过程,整理资料。
3、总结活动心得。
第三篇:综合实践课教研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课教研活动计划
连丰乡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现状,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方式,提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实现发展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根本目标。
二、工作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各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各校师生研究和实施本学科的能力,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市级、镇级组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在交流中增知,在实践中长才,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要求有关教师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 1
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三、工作安排:
三月份:
1、 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理论书籍,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
2、 讨论、制定学校综合实践的学期工作计划,组织学习落实。
3、 各年级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4、 各年级讨论设计主题活动方案。
四月份:
1、 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 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收集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表等。
3、 展示各年级主题活动的阶段性成果。
五月份:
1、 认真贯彻执行综合活动指导纲要,加强理论学习。
2、 征集综合实践活动的精品案例,进行展示、交流、研讨。
3、 围绕教研内容进行互查,各年级组织分析、反思、整改。六月份:
1、 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上交主题活动资料,评选优秀活动案例。
2、 总结交流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第四篇:初中综合实践课活动 计划
初中综合实践课活动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
2010-2011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
三 活动措施 计划
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 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网页,为学生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3、新学期将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或观摩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继续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以促进郊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水平的提升。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2017—2018学第二学期瓮安第六中学八(6)(9)班综合
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张洪峰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
四、
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