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堂电影院观后感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
观后感
(一)
已经很多年没看电影了,说起看电影,哪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那时,镇上村上还都有流动的电影放影队,每到过些传统的日子,都会在干燥的田里或是在村里的晒谷场上架起排栅,挂起银白色的屏幕,让几个小村的人都为之兴奋电影准备要上映了„„
自从镇上的放映队解散后,电影院也被改为厂房了,之后看电影的机会失去了。作为一名穷学生,到万达或中华这些影院看电影是奢侈的行为。家里没有电视和DVD,就更别说电脑这玩意了。好不容易上到大学,偶尔在在宿舍看上几部,也纯粹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而下载来的美国大片根本引起不了我的兴趣。况且更多轰动是炒作出来的,更找不到儿时看电影的感觉。就这样,我期待电影的热情在一天天的降温,现在都不敢跟人提我其实也是个电影爱好者。起码还算个从内心期待着能再电影院看上电影的电影爱好者。
故事说的也是一个小朋友,多多,后来成为了着名的导演,可是是以失去他最爱的女孩为代价的。片子的前半段似乎很沉闷,除了一些意大利式的幽默外,没有太多有意思的东西。所以,当看到老艾弗达故意藏着女孩给多多的信,而让他们两个失去联系时,我还在猜忌这个老家伙搞的什么名堂。
??然后,又是很多年以后,长大的多多要出去闯世界了。当了几十年电影放映员的老艾弗达语重心长的教导道,人生不是电影,没有那么多浪漫的东西,所以你以后应该怎样怎样。这样的一句话,从一个电影中人物的口中说出来,感觉多少有点怪异。但是,突然间就明白了,明白了老艾弗达的良苦用心,也明白了导演的良苦用心。其实给我最大冲动的是:“衣锦还乡”之后的种种感觉。主角演得淋漓尽致,加上“得天独厚”的背景音乐,我被深深地迷住了!三十年后回到故里,物是人非,给自己的无耐、令人向往的一幕幕在自己的脑海里重现,栩栩如生。虽然镜头上没有这画面,但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这些许许多令人感动激动并且悸动的画面。真的体会到了。多多的功成名就,这种感觉就是我最期待的感觉,虽是以牺牲失去他最爱的女孩——艾琳娜为代价,我认为是完全值得的。不单是在一个久经世故的老人看来,一个男人的生活应该是以事业成功而不是爱情美满为导向的。或者至少,他认为少不经事的感情是不成熟的,而伴随着事业成功而来的,少不了爱情。所以,出于对多多的关心,老艾弗达选择了让他放弃一份可能会拖累他的感情。但是多多是怎么想的呢?对于老人替他作的选择,他是感激,是愤懑,还是无可奈何?但至始至终认为,都是值得的。
我也渴望成功,成功之心在心底从未泯灭。能成为像多多这样的人,如此人生也没什么遗憾了。导演表现出来的多多:事业成功、爱情也算是常青了,毕竟艾琳娜还是深爱着她(况且这么多年也末曾是一个人孤单地生活着),这是可以肯定的。相爱并不一定能在一起,这让人感觉到很真实,现实就是如此,也就是人们常提的爱情的残缺美。这样的表演手法最能给人冲击力,也最能给人真实感。而多多这么多年没有回过家,而他的妈妈和妹妹也完全没有责备他,也算母慈子孝、妹爱了。这样的结局夫复何求?
回想童年生活,想起令我感慨叹息。《天堂影院》让也让人悟到:经历永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请珍惜现有的一切吧!
所以我总会想起:当年一到传统的日子,都会在干燥的田里或是在村里的晒谷场上架起排栅,挂起银白色的屏幕,让几个小村的人都为之兴奋的电影准备要上映了„„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
(二)
把这部电影下载到电脑里有一段时间了,下载时看到这部电影是《海上钢琴师》的导演,所以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我喜欢海上钢琴师中的叙事方式。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不平静的只是我们观者的心。
喜欢孩童时聪明伶俐的多多,相信艾佛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对多多寄予了厚望,他和多多之间的感情深厚,情同父子。儿时的多多对电影痴迷异常,梦想是成为一个放映员,可是艾佛多却不这么认为,他希望多多能有一番成绩,甚至为了多多的成长,残忍的割舍掉多多的爱情。多多后来能制作出那么多精彩的作品和这段感情的失利是不无关系的。
第一次看的是删节版的,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总感觉让多多心痛了30年的那段恋情应该有个交代,可是什么也没有,影片就那样残忍的结束了,我不甘心,就去网上查到删掉的部分,为了商业原因把一些感情戏删掉了,所以后来才显得那么突兀,总感觉这部电影可以剪辑的更完美些,或者对艾佛多的良苦用心做个交代。如果没有艾佛多,多多可能是那个天堂影院的放映员,他得到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然后在那个自以为是整个世界的小镇里呆一辈子,生活没有如果,现实是多多成为了伟大的导演。
期盼多多回来的艾佛多为他留了样东西,在影片的最后呈现出来了,艾佛多给他留下的是儿时候的多多想要的一些被剪切掉的吻戏胶卷,原来艾佛多一直为他留着,这些东西是艾佛多留给他最珍贵的东西---回忆!荧幕上一幕幕的吻吸,在一曲LOVE THEME中,把影片推像高潮,看着这些在当年被禁播的镜头,往事如同电影在多多的脑海中放映出来,老人的用心良苦深深感动了多多,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那分浓情伴随着泪水,微笑,释放了。释放得如此浪漫,如此自然。
最后电影在吻戏中FINE了„„
很唯美的一部电影。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
(三)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天堂电影院》
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成长在意大利西西里岛詹卡多村庄中小孩子的故事。主人翁多多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孩子,而艾费多则是“ 天堂乐园戏院” 的放映师,因为电影的穿针引线,使得他们建立起来亦师亦友的感情。放映师所扮演的是个引领者的角色,在多多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甚至是老年,一直带领着多多成长。在他死后,他留给多多一盒胶卷,重新串连起多多遗失了三十年的回忆与情感。
在意大利南部小镇姜卡尔多,童年的小多多不仅喜欢看电影,还喜欢看放映师艾弗达“ 剪” 电影:在40 年代的意大利小镇上,电影在放映之前都要经由牧师检查,把认为观众不宜的镜头(比如接吻戏)严格地剪掉之后,才可以放映。所以,观众每当发现接吻镜头又被删去了的时候,就会全场起哄、甚至吐口水;而放到煽情的段落,观众们又会集体嚎啕大哭,总之电影院里总是热闹非凡。小多多把那些在转动中带来神奇影像的胶片视若珍宝,他的理想就是成为像艾弗达那样的电影放映师。不过艾弗达看到了小多多的聪慧伶俐,他认为小多多将来一定会有更远大的前程,他劝小多多离开小镇:“ 不要在这里呆着,时间久了你会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小多多还很难理解艾弗达的话,他每天来放映室跟艾弗达学习电影放映。好心的艾弗达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电影,搞了一次露天电影,结果胶片着火了,小多多把艾弗达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艾弗达双目失明。小多多成了小镇唯一会放电影的人,他接替艾弗达成了小镇的电影放映师。
多多渐渐长大,他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莲娜。初恋的纯洁情愫美如天堂,但是一对小情侣的海誓山盟被艾莲娜父亲的阻挠给隔断了,多多去服兵役,而艾莲娜去念大学。伤心的多多从此离开小镇,追寻自己生命中的梦想„„
已经人过中年的多多回到家乡,又见到了当年的恋人艾莲娜,才发现当初艾弗达的苦心:当年艾莲娜的消息被艾弗达偷偷隐藏起来,他把自己难以实现的人生梦想,寄托在眼前这个英俊明媚如阳光照耀的少年身上,为了多多的前程不被爱情耽搁,他隐瞒了艾莲娜来找过多多的事。多多在影院的废墟中找到了当年艾莲娜留给自己的纸条,往事历历,人生的机缘巧合已经成为过去,更没有办法计较种种离合之间的得失。
故乡的小镇,电影已经被电视取代,昔日的电影院也已经满目破落即要被炸毁来修建停车场。小镇的人都想观看影院炸毁,新鲜好奇的年轻人和感慨惆怅的老人们聚集而来。曾经容纳小镇人们的嬉笑怒骂的天堂电影院,轰然倒塌。
幸福感受的电影。
电影看完后,心里仍然不能平静,多多对于故乡的爱,老人对于多多严厉的爱,多多对老人依恋的爱,还有多多与女友爱情故事,一切的一切,包括电影里那些经典的“ 电影” ,能勾起老一辈人的回忆,有卓别林,有璧克馥,有约翰韦恩。可以说这部电影也是概括了电影的发展史。
《天堂电影院》的诸多成就都铭刻在了1988 年的剧场版上,导演托纳多雷在世界影坛的地位也由此而得以奠定。在剧场版中,托纳多雷以多多与电影放映员艾弗特之间的忘年交为主线,以回忆的形式着重讲述了多多童年及青年时期在西西里成长的那段往事。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电影是人们唯一的娱乐活动,而天堂电影院便是他们唯一的娱乐场所。这座简陋的影院不但容量有限,其内在设施也十分简朴,无论怎么看都与经过豪华装修的现代电影院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它却是曾经那个时代的见证。牧师、商人、平明、官员,不同阶层的人在此处汇聚一堂,其喧闹程度甚至可以盖过银幕上放映的影片的音量。即便天堂电影院中也存在富者对穷人的欺压,例如衣冠楚楚的绅士总是存心向楼下吐口水,但是欺压终究不会上升到阶级之间的殊死对抗,电影作为一项大众艺术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消解了彼此之间的矛盾。对于电影的热爱成为了彼此最大的共同点。而主人公多多的成长历程就是游走于那个时代之中的一个变量。
第二篇:天堂电影院观后感[最终版]
记得有人说过,电影就是另一种生活,或者说,是另一种生活状态。喜欢电影,因为对艺术的欣赏和热爱,喜欢陶醉于一个更精致的现实世界中,让我哭、让我笑、让我感动。
一杯茶,一份点心,一部电影,三样东西加起来就是一个美好的周末。这个周末,突然想再次重温一下吉赛贝•托纳多雷大导演的“时空三部曲”——《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当然首选的是《天堂电影院》,一部获无数世界大奖的电影,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想不到,再一次重温里面的情节,却再一次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虽然电影没有很宏大的场面,但在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刻画的很深刻,将小人物的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简洁的画面,将这些纯朴的感情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
影片讲述二战的时候,意大利西西里岛一个小镇上的居民和天堂电影院之间的故事。那时,小镇居民生活中唯一的乐趣就是到一家叫做“天堂”的老式影院去看电影,以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因此,都爱往天堂影院跑——在那个年代,成为人们唯一的精神流放地。
故事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回溯主人公多多30年前的回忆,细腻动人,看得我唏嘘不已。尤其是导演在片中设置的若干小桥段,常常令我有心头一动的感觉。整部影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故事的结局,在罗马的现代影院里,多多独自一人在放映、观赏那盒阿尔弗雷德留给他的胶片。银幕上出现了当年因神父要求强行删除的一系列接吻镜头,这些被阿尔弗雷德收藏连接在一起的胶片,按时间顺序,依次唤起了多多深埋在内心深处的珍藏——故乡、电影、恩师、初恋„„不知不觉泪水已悄然流下,大导演的内心依然是那个热爱电影与生活的多多„„
花了差不多三个小时把整部影片看完,心灵再一次被震撼。阿尔弗雷德对多多的爱,那句站台上告别的说话——“别回来,不要想念我们,不要为乡愁所牵绊。假如你真回来,不要来见我。不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敬业乐业,就像当年还是小鬼头时,一心一意爱护放映室那样”,还有多多那份对阿尔弗雷德这位是老友亦是老师的悼念,对真爱的执著,对故乡的牵挂,对战争的抱怨,对人性的张扬,对电影艺术的敬意,这一切触动着我的心灵。
我们总是会被什么感动,似曾相识的故事和情感在银幕上变成经典,看电影时偷偷拭擦着眼角的泪水,其实是在重温自己温暖的情感理想。就像中年的多多坐在银幕前观看那些曾经被剪掉的接吻镜头而泪流满面时。怀念和感动充盈内心,是阿尔弗雷德帮助他完成了电影生涯中的一次洗礼,和最重要的一次感动。
再一次的回味整个故事,真的有太多的感慨,这就应验了蝴蝶效应,一个决定足以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握好每一个机遇,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第三篇:天堂电影院
《天堂电影院》
编剧/导演:朱塞佩·托维纳托雷
主要演员:雅克·佩兰(萨尔瓦多饰)
菲利普·诺瓦莱(阿尔夫莱多饰)
获奖情况:198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1990年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像奖(第62届)
1990年全球最佳外语片奖(第47届)
① 故事结构:倒叙——以萨尔瓦多的视角展开回忆
倒叙的好处:1.节约影片篇幅 2.可以自由地对故事做详略取舍
两条时间线.萨尔瓦多的生活流程,影片中短短几天
2.回忆中历史变迁、人物成长的时间流程
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寓所)→回忆(童年托托看电影、放电影、影院着火)→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回忆(青年托托恋爱)→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回忆(青年托托参军、离开故乡)→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故乡)
② 天堂电影院
电影院的几度兴衰:支撑了影片时间线索的发展,让人形象的体味到时光流逝,时代变迁,折射出一种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
作用:1.电影院好似为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们建构的一座“天堂”
2.它使人们超脱了像是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和困扰,而沉浸到欢乐之中
3.电影院已不仅仅是一个工人们娱乐的场所
4.在影院中体验种种生命情感,在影院中播撒生命的种子,哺育小生命成长,甚至是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刻
5.影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环境,电影业似乎超越了现实生活,成为人们的生命主题,它与人的生命
息息相关。
③ 广场
广场是与电影院相对立存在的,是西西里的像是生活环境,是贫困、落后、艰辛、苦难的。广场与影院,是那个时代意大利人生命中现实与天堂的对列,苦难与欢乐的隐喻。
④ 人物
1. 阿尔夫莱多:阿尔夫莱多承担着双重角色,其职业角色是乡村影院的放映员,起生活角色是影片主人公萨尔瓦
多的好友和导师。阿尔夫莱多和他的光中代表了电影黄金时代那种最淳朴、最彻底的电影文化倾向。阿尔夫莱多是一个与“新生代”相联系、相对比而存在的“老一代人”的形象。他指引、督促着萨尔瓦多的前进、变化,他自己却又是个不变的缺少行为主动性的形象。
2. 萨尔瓦多:萨尔瓦多是一种不断前进、不断变化的富于生命力的形象,他是托尔纳托雷自己的写照,也是意
大利人年轻一代的形象。
3. 阿代尔费奥神父:阿代尔费奥神父在影片中有双重角色象征,一方面他是与人的欲望相对立的宗教力量的象征,一
旦影片中出现接吻的镜头,神父便可以摇铃让放映员将其删掉,体现出对人的情爱欲望的毫不迟疑的打击。另一方面,阿代尔费奥神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自己的身上也体现出了人性对神性的胜利,当新影院的银幕上第一次公映出接吻的镜头时,人们欢呼起来,神父无力回天,值得愤愤的说“我可不看这种电影”。说话的同时,他的眼睛却紧盯着银幕。宗教对人的欲望的任意杀戮压制,以及人类情感对宗教力量的最后胜利,就巧妙的天现在阿代尔费奥神父这个形象上。
4. 疯子:疯子,是个站在人民对立面的狂妄的邪恶的独裁者,但他的“独裁”是没有力量的,最后终将被人名扫
进历史的垃圾箱。
⑤ 转场方式: 1.相似性剪辑
2.利用声音的相似性剪辑
3.动作的相似性剪辑
第四篇:天堂电影院
天堂电影院:寻找失去的时光 童年:无忧无虑的年代
影片讲述的是二战时候的一个意大利小镇的故事。这个小镇有一家天堂电影院,一个可爱顽皮的叫多多的小孩成天在电影院看电影,甚至完全忘记了母亲叫自己去做的事情,甚至把母亲给的钱丢在了电影院,他疯狂地迷上了电影,成天缠着电影放映员艾蒙多,要他教自己放电影,艾蒙多不愿意教他,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一生就在这样偏僻的地方,这样单调重复又低贱的工作中浪费了,他喜欢小多多。在他身上寄托了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所以他不愿意多多重复自己的人生道路,但多多自己却在旁观中基本上学会了放电影,有一天,电影胶片着火,只有小多多费力地把他从火堆中拖出来,但他的双眼已经瞎了。不到十岁的小多多接替了他的电影放映员的位置。小镇的人们没有别的娱乐,天堂电影院是他们唯一的寄托,不多的几部电影他们不知已经看了多少遍了,他们甚至能够一边跟着电影背台词一边流泪,这些平凡然而淳朴善良的人们!由于当时宗教道德的束缚,放映的电影中的接吻镜头甚至都要被剪掉。 青年:纯真的初恋
多多的爱情故事。那种不知所云的表白,那种风雨中固执的守侯,那种被接受后的惊喜,那种离别的伤痛,那样美丽的青春,那种暴风雨中疯狂的热吻!不过,艾莲娜是银行家的女儿,她要到外地去读大学,之后多多也服兵役去了。在服兵役的时候,他跟艾莲娜中断了联系,多多痛不欲生,艾蒙多告诉他:你的世界不在这儿,忘掉艾莲娜,走出去,永远别回来。此后,多多再也没有得到艾莲娜的消息,猝然的相遇,短暂的迷醉,擦肩而过之后永不相逢,留下的是深深的遗憾和创痛。多多的母亲对他说:“每次我给你打电话,接电话的都是不同的人,这些女人都不爱你,你也不爱他们。”功成名就之后的他女人无数,但他爱的人已经永远的消失在茫茫人海,永远找不回了,无论是初恋的感觉还是初恋的人。 中年的返乡:事如春梦了无痕
三十年过去了,艾蒙多老了,死了。多多接到母亲的电话之后第一次返乡,经历了无数人生的风雨漂泊的艰辛的他脸上已经写满了风霜之色,他乡归来的游子,眼前的一切熟悉而又陌生。影片没有交代他三十年的奋斗历程,但我们从他的脸上就可以看到。他回家了,失火之后重修过的天堂影院经历三十年的风雨剥蚀之后重新变得破败,甚至因为没有人看电影,电影院也即将被拆除。多多再次放映观看他自己拍下的艾莲娜的录象,多少回忆和往事在他心中,内心的感受想必也是百感交集而只有沉默吧!他去送别艾蒙多的灵柩的时候,发现过去熟悉的人要么已经死了,活着的也已经老了,自己的母亲,电影院的老板,还有广场看守人。岁月改变了一切啊!艾蒙多留给他的礼物竟然是剪辑下来的电影中的接吻镜头的合集。
一首舒缓忧伤的散文诗
整部电影都弥漫着一种怀旧的气氛一种时光感和沧桑感,也许一起都变化太快吧!就象海子感慨的:“有些美好的东西要永远消失了!”电影叙事的节奏是舒缓的,基调是忧伤的。整部电影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无情带来的变化。电影院烧了,新修了,拆了,没有观众了;熟悉的人老了,死了;爱的人不见了;自己也从一个懵懂小孩变成了一个深沉的中年人;甚至他当兵回来的时候,那辆破烂的老式汽车已经变成了母鸡做窝生蛋的地方。
电影本身,最打动人心的镜头就是电影院的轰然倒塌,和片尾的吻戏聚集。一是揭示一个时代的终结,相信所有看到电影的人,会有这样的直觉反映。一个是告诉我们,那些年逝去的,那些我们曾经热切期盼无数次并失望过的,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变成触手可及的东西。你的梦想的缺憾,会有人关注,那个爱你的人。
而我觉得伤感和茫然的地方在于,那个故事,等了99天然后还是离开。虽然多多等到他喜欢的人了,但对于他的漫长人生而言,这是假象。如果他们终成眷属,一定是老死小镇。还有谁像艾费多一样看得清楚多多的才华?据说导演剪辑版里,最后多多知道,把他的爱情葬送的是艾费多的有心。所以几十年不让他回到家乡看到真相。看到这里,我没理由不脑袋充血。我的人生,我要自己掌控,就算是下地狱,我也要自己选择,你帮我选择的天堂,是你的天堂,不是我的向往。如果我是多多,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我会不会向年迈的艾费多挥舞拳头?但是,也许我的拳头到了半空,会停下来,也许我会坐在地上,因为我知道,也许艾费多是对的。当我们艰难地走过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其实都在心里暗暗希望,有一位智者能指给我们一条明路,让我知道,哪里比较适合我的疯狂,哪里有真正的人生。事实证明艾费多是对的。如果不看导演剪辑版,会发现艾费多更加是对的。他的人生没有能够离开小镇,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期望和灵魂,都给了多多。但是可惜功成名就,也没有爱情。人生盛放,又有多少满足?
可惜爱情在此片里已经让路,我们深深徜徉于电影的经典回顾,温馨的忘年交。那个可爱调皮的少年,那个善良的老人,构成了影坛不可多得的经典。那个时代,人们在电影院里打发时光,战后的小镇,时间过得特别慢特别与世无争。
每天都有一些时代结束,一些人分开,一些人相遇,不是每个人都有多多这样的痛苦和幸运。当他看着乱世佳人的海报微笑,我忽然对电影充满好感。明天就是新的一天。我们的时代,永远不会结束,会在其他的人身上延续。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多多那样的幸运,那个智者,不一定你能遇到。而错认,更让人心碎。
《天堂电影院》这部影片,是一部缅怀电影历史以及个人的情感历程的怀旧之作。影片采用倒叙结构,以萨尔瓦多的视角展开回忆,因此一开篇就给人带来一种绵长、悠远的怀旧气息。这种倒叙的结构也确立了影片的两条时间线索:一条是现实中的萨尔瓦多的生活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短短的几天;另一条是回忆中的历史变迁、人物成长的时间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十几年。这两条线索交错进行,而又以后者为主。
(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故乡的方式展开全片。
第一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对第二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互相照应,使得第二条时间线索的长度由可见的十几年(童年—青年),潜在地延长为几十年(童年—中年)。
几十年的时光,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是:“三年过去了„„暑假过去了„„冬去春来„„20年的光转瞬即逝„„”这些字眼。但是在电影中,时间的脚步必须化为观众看得见的画面,也就是,最好用镜头来说话。《天堂电影院》一片的时间发展体现在银幕上,主要是以下一些人物和时间的发展:
萨尔瓦多的成长
因为影片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是在历史的个人化书写中再现一种文化的兴衰起落,所以主人公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是影片的故事主线,也是影片时间线索发展的主要依据。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叙的故事,而是以中年的萨尔瓦多回忆的叙事形式,在倒叙中完成。回忆这种叙事形式带来的好处是:节约影片篇幅、可以自由地对故事详略进行取舍。我们根据自己的心理常识就知道,回忆是种跳跃性的思维,它会徘徊在那些给我们烙下深刻印记的事件上,而略过那些当时对自己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事情。
在《天堂电影院》中,电影院的兴衰变化,同样支撑了影片时间线索的发展,形象地展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
第一次变成废墟,是因为看电影的人太多(阿尔夫莱多为了给进不了电影院的人在广场上放电影,不留神让放映机故障起火);影院第二次变为废墟,却是因为没有人要看电影了。天堂电影院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衰落,折射出一种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倏忽之间,一个时代已成为记忆。
“戏中戏”的发展脉络
在《天堂电影院》中,影院里上映的影片,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道具,也是一个重要的叙事、表情的元素。导演通过一系列经典影片的片段表现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这里出现了《底层》、《大地在波动》、《狂怒》、《关山飞渡》,还出现了卓别林、基顿、劳莱尔、哈代等等曾经令无数影迷倾倒的影星们。他们顺序地出现在电影银幕上,好似历史极富人情味地在从头搬演
如果把这些影片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它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有趣的变化:技术上由易燃胶片到不燃胶片到被电视、录像带取代;内容上从接吻镜头被删剪到出现接吻镜头到出现色情镜头,最后到接吻镜头被连接成片。从电影的命运变化上,观众也在回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演变,时间的车轮不断前行
二、空间环境
《天堂电影院》的导演兼编剧渚塞佩?托尔纳托雷曾经说过,“天堂电影院并不仅仅是间放映厅。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与社会启蒙的地方,一代意大利人曾在这里受到熏陶。我倾向于认为,电影院对于一个人来讲或许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目的,在影片和他本身和他的愿望、期待之间,也许就存在着一种联系。”托尔纳托雷对电影的这种态度,表现在影片中便是:人们的生活中同时并存着电影与现实这样两个时空,片中出现的“电影院”与“广场”这两个空间环境就分别代表着人们的这两种生活场景。
电影院
电影中恶魔要杀人了,观众吓得纷纷闭上眼睛,这时偏有一个小伙子含笑回身而望。镜头从他身上摇至二楼的观众席,原来有个姑娘正与他相视而笑„„到了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两个人已携手共坐在二楼的观众席上„„到了再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两个人已经是抱着孩子在看电影了。
有个男人一直把影院当作他最好的睡觉场所,不管别人多热闹,他的鼾声一如既往,结果屡遭孩子们的捉弄。
有个老人在看惊险片时捂着心脏倒下,在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他坐过的椅子上放了一束鲜花。
影院正在放映一部已公映过的悲情影片,一个男子泪流满面地在片中演员开口以前就背出了全部台词,甚至包括最后的字幕“End”(结束)。
从片中可以看出,电影院不仅仅是一个供人们娱乐的场所,人们在其中体验种种生命情感,还在影院中撒播爱情的种子,哺育小生命的成长,甚至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刻„„影院曾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环境,电影也似乎超越了现实生活,成为人们的生命主题。
在《天堂电影院》中,广场这一空间环境就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在《天堂电影院》中,阿尔夫莱多这个人物承担着双重角色:其职业角色是乡村影院的放映员;其生活角色是影片主人公萨尔瓦多的好友和导师。
作为萨尔瓦多的好友和导师,他指引、督促着萨尔瓦多的前进、变化。他自己却又是一个不变的、缺少行为主动性的形象。他一生都没有离开那个狭小的放映间,离开那个封闭的乡村小镇。但,他能清醒地看到这种命运的悲剧性,并且指导年轻一代的萨尔瓦多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当童年的小托托当上放映员,想要放弃上学时,阿尔夫莱多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不,别这样,不上学你将来会后悔的。这并不是你真正的工作,现在天堂需要你,你也需要天堂,但这只是暂时的。有一天,你会去做其他事情,更重要的事情。相信我,世界上还有许多比这更重要的,重要得多的大事。”当青年萨尔瓦多从部队回到故乡,感到一阵茫然与失落时,阿尔夫莱多又指点他:“生活和电影中不同,现实要艰难得多。离开这儿吧,回罗马去,你还年轻,世界是属于你的。”阿尔夫莱多把他用一生换来的经验教给了萨尔瓦多,年轻而不知世事的萨尔瓦多于是超越了阿尔夫莱多,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可以说,没有这个守候在故乡的阿尔夫莱多,就没有日后著名的导演萨尔瓦多。是老一代人“不变”的主题,催生了新一代人“变”的主题。
萨尔瓦多
影片主角萨尔瓦多是一个属于新时代的人物,但他永远也不会割断和过去的联系。老友、母亲、旧日的电影、失落的爱情,成为他生命中剪不断的红线多年后又把他牵回故乡,让他在成为导演以后又让他坐回到观众席上。不过,萨尔瓦多的“返回”并非是飞了一圈后又回到原地,而是完成了一次螺旋形的上升。
与阿尔夫莱多的“固守”不同,萨尔瓦多的行动总是具有改变命运的主动性。当他只是一个小观众时,他就试图走进放映间,尽管一次次遭到老放映员的拒绝,他最后还是达到了目的。当他爱上了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银行经理的女儿时,老放映员带着宿命式的悲观给他讲了一个“军人爱上公主”的悲剧故事,但萨尔瓦多仍然勇敢地去等待,而且最终成功地赢得了伊莲娜的爱情;当阿尔夫莱多守在故乡终老时,萨尔瓦多踏上了通向罗马的旅程,在一片更宽广的天地中奋斗成为电影导演。萨尔瓦多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变化的富于生命力的形象。他是渚塞佩?托尔纳托雷自己的写照,也是意大利人年轻一代的形象。
阿代尔费奥神父
阿代尔费奥神父在影片中也具有双重角色象征。
一方面,他是与人的欲望相对立的宗教力量的象征。在老天堂电影院中,他掌握着公映影片的审查权。导演在表现他的审片过程时,采用了仰拍的摄影角度,神父黑黑的身影出现在影院银幕的正中间,盖住了银幕的画面,体现了一种控制一切的威力。而一旦黑影片中出现接吻的镜头,神父便可以摇铃让放映员将其删剪掉,体现出对人的情爱欲望的毫不迟疑的打击。但是,等新的天堂电影院建好以后,宗教的力量就没有这么强大了,神父失去了审片权,人们终于看到了影片中的接吻镜头。
另一方面,阿代尔费奥神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自己身上也体现出了人性对神性的胜利。在老影院里审片时,每当银幕上的人翩翩起舞,神父自己也会跟着哼起音乐。在新影院落成那天,神父捧着圣水罐为影院洒水祈福,结果他在看歌舞片时,竟手捧水罐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摆起来,圣水罐好似变成了他手中的一件乐器。当新影院的银幕上第一次公映出接吻镜头时,人们欢呼起来,神父无力回天,只得愤愤地说:“我可不看这种电影。”说话的同时,他的眼睛却紧盯着银幕。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产物,真正的、健全的人怎会没有情感和情欲,真正的电影艺术又怎会规避表现人的情感和情欲。在《天堂电影院》一片中,宗教对人的欲望的任意压制,以及人类情感对宗教力量的最后胜利,就巧妙地体现在阿代尔费奥神父这个形象身上。当年轻的萨尔瓦多离开故乡远赴罗马之时,送行的人有母亲、妹妹和阿尔夫莱多,神父却迟到了。当神父远远地赶来时,萨尔瓦多的火车已离开了站台。这个场景别有意味地暗示观众:在萨尔瓦多的行囊中,没有神父那一套压抑人性的东西,有的是种种美好的情感和寄托着厚望的叮嘱。相信在他日后导演的影片里,人性决不会遭到压抑或扭曲,这也许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伊莲娜
伊莲娜是萨尔瓦多惟一爱过的女人,她与萨尔瓦多的爱情颇有几分好莱坞电影的风格,一个穷小子爱上了一个上流社会的小姐,两个人的爱情遭到姑娘家人的反对,爱情以失落告终。有人评论说,这是导演托尔纳托雷正视和尊重好莱坞曾有过的辉煌,而有意采用的一种好莱坞技法。
和萨尔瓦多生命中的其他故事相似,伊莲娜的爱情也是与电影密切相关的。萨尔瓦多第一次见到伊莲娜是在他拍纪录片的时候。伊莲娜走进了他的取景框。萨尔瓦多经过苦苦的等待赢得了伊莲娜的爱情,两个人第一次相拥而吻是在电影院的放映间。当伊莲娜从萨尔瓦多的现实生活中永远地消失了,伊莲娜的录影带却成了萨尔瓦多永远的记忆。甚至,电影可能还在萨尔瓦多的爱情经验中承担了启蒙的任务。在表现萨尔瓦多热恋中那段最欢乐的日子时(两个年轻人在田野里吃仙人掌、过生日、吹蜡烛、开着破车兜风),影片使用了一段欢快、清新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而这段音乐也是与小托托第一次跟着阿尔夫莱多学放电影时使用的音乐一模一样的。一旦爱情也与电影紧密相联,萨尔瓦多的生命就再也无法与电影分开了。
富有意味的是,萨尔瓦多与伊莲娜的爱情与电影上曾出现的“爱情之吻”的镜头一样,被人横加“删剪”。从此,萨尔瓦多再也没有过真正的恋爱,直到他重返故乡,母亲说:“希望能看到你安顿下来,去爱一个人。”而那组“爱情之吻”的镜头,也已被阿尔夫莱多重新接在一起了„„萨尔瓦多的爱情故事大概也将重新开始了。
疯子
疯子,是一个站在人民对立面的狂妄的邪恶的独裁者,但他的“独裁”是没有力量的,最终将被人民扫进历史的垃圾箱。
疯子首次出场,是猛地出现在镜头前,他成为画面的前景,而广场上其他人成了后景,两相对比,疯子的形象是有力量的。但是,他的地位很快就急转直下,在画面上,疯子转过身向后景跑去,他在画面上占的面积迅速地由大变小。他所代表的那种力量,看来也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另一次出场是在人们聚集在广场上看电影时,笑声惊醒了睡在一个平台上的疯子。他爬起来大喊:“广场是我的。”这时的画面构图是:疯子在画面上方,而人群在画面下方,疯子似乎是高高在上的。可是,紧接着下一个画面是:疯子在后景,人群在前景,疯子陷入人群的缝隙里,疯子的地位再次一跌而下。在衰败的“新天堂电影院”被炸毁的一场戏中,疯子又出现了(在人类历史上,邪恶的力量大概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不过这次他的力量就显得更衰落了:他拖着垃圾袋从人群中穿过,嘴里嘟囔着:“广场是我的,广场是我的。”没有一个人搭理他。当他向前走时,街道上挤满了汽车,他不得不从汽车中间绕行了。
影片《天堂电影院》的成功,主要在于给人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怀旧的故事。一个人的历史与一种文化的历史紧密纠缠,人与电影朋友似地相伴成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普遍感到情感失落的今天,回望人与电影、人与人之间这种自然、淳朴的情感,确实会让人们从心底涌出一股亲切的感怀。
第五篇:天堂电影院
天堂电影院
时空三部曲
《天堂电影院》是意大利写实主义导演托纳托雷导演的“时空三部曲”中最易让人产生共鸣、最意蕴悠长的一部影片。《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惊人天赋以及其中震撼人心的美妙音乐,更像一个遥远的梦,可望不可即。《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则是青春期的躁动,热烈却注定无法永恒,像沙滩上不可思议的沙雕,只消一次涨潮,便了无痕迹了。而《天堂电影院》几乎是每个人的剪影,谁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映射。
在这部影片中,回忆是构架,以时空交错叠加的方式填充细节,切入点是那个时代游走的变量——多多。功成名就的多多陷入回忆,把我们拉回到三十年前,在那个贫瘠的西西里岛上,一个古灵精怪的小男孩多多因对电影的爱与电影放映员艾弗多结缘,在一来一往中必然地成就了一段往年交。
《天堂电影院》是一段成长的历程,是一幅幅关于故乡的浓郁风情画,是一份灿烂如花却注定无法结果的初恋,是一次关于梦想与选择的追忆,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电影、生活
“生活和电影不同,生活••苦多了。”这句在生活中经常被我们念叨的话,被抽离出来放在电影的对白中,心中一道熟稔的伤痕被唤醒,名字叫做感同身受。感动是一把利器,刺透了人所有的伪装,使人落泪。在这个偏僻的小镇,电影是人们唯一的娱乐活动,而天堂电影院是人们唯一的娱乐场所。在这里,牧师、商人、妓女、平民、乞丐汇聚一室,其喧嚣程度甚至盖过了荧幕上电影的声音。这里虽然存在着富者对贫者的欺压,但是从来没有上升到阶级矛盾的斗争,电影作为一项大众艺术,消解了矛盾对立。电影院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我们看见帷幕背后年华爆裂的影子,看见星辰下齐齐发亮的目光,而那些神秘的往事亦被岁月的烟尘一格格冲淡了。直至今日,对于我来说,“去电影院看电影”,其实我更在乎的是“去电影院”这件事。一个封闭的空间,昏暗的光线,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大家一起经历着相同的情感起伏,甚至不约而同发出一样的感慨。
多多热爱电影,把买牛奶的钱献给了电影院,换来母亲的一阵打骂也在所不惜。父亲的阵亡,母亲的隐忍持家,生活的捉襟见肘,这是多多生活中的现实,但小多多把这一切都电影化了。所以当母亲填了烈士抚恤金的表格啜泣着拉他的手回家,在被战争破坏的小镇废墟看到墙上贴着《乱世佳人》的电影海报,小多多还笑着偷偷地开心。电影是他童年生活中的主旋律,所以深陷其中的他无忧无虑,小镇的破败,战争的残忍,都没法玷污他纯真的眼睛。一场本该皆大欢喜的广场放映是个转折,意外发生了火灾,烧了影院,艾弗多失明了,多多的生活改变了。电影与生活发生了错位,电影院重建,多多成了放映员。电影是个单纯而美好的物质,而生活则复杂得多,不单有美好,还有痛楚夹杂其中,电影与生活是不能统一在一起的。生活的艰辛,情感的困惑,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不会比“欢乐电影时光”少。后来,艾费多为了让多多了解更多的生活真谛,毅然地要求他远离小镇,去罗马闯荡,而且途中不能返家。多多不敢回家,却一刻都不曾放下过对与故乡有关的一切的眷恋,一去三十年,直至最后功成名就。这些镜头告诉我们,要把握住生活,首先要培养自己坚强意志,做出选择,有舍弃才有收获。
有时候,我们是多么想活在电影中。一个镜头的切换,打上字幕,多少漫长的孤寂光阴一带而过,进入了“多年后”。那些不想提起的岁月,说过去了就过去了。省去了煎熬,只留美好。而现实是,我们只能一天又一天,处理各种琐事,经历各种酸甜苦辣,一步一步朝那扇叫“多年后”的门靠近,这就是生活。
当爱已成往事
三十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三十年后,多多成为了著名的导演,功成名就。对那人、那事、那故乡,认知一直保留在三十年前的记忆层面上。因为艾弗多的一句“不要回来”,三十年来一直深埋心底,从未割舍过。
青年的多多爱上了一个银行家的女儿,艾莲娜。她那一双纯蓝的明眸,如同碧透的汪洋、海涵了多多的一腔倾慕与爱恋。多多效仿艾弗多告诉他的没有结局的故事中的士兵,用了100天的夜晚,守候在艾琳娜的窗外,终得美人心,使得艾莲娜改变了初衷和他在一起。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结束的爱恋,他们的命运线相交后,越往前延伸距离就越远。艾莲娜去上了大学,多多听了艾弗多的建议选择去罗马闯荡。
多多回来参加艾弗多的葬礼时对母亲说的“我仿佛觉得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原来我一直
属于这里。”母亲的理解令他动容,“我从不要求什么,你也不需要向我解释„„我给你打电话时,总有不同的女人回答,从她们的回答里,我从来都听不出她们真的爱你,有时候我真想看到你稳定下来,爱一个人。”母亲,早已不是曾经为生计而奔波操劳的中年妇女。布满沧桑的脸庞已经无法寻觅当年的坚韧,却写上了年华积淀的慈祥印记。对童年时的多多近乎苛刻的严厉,曾还心存埋怨与不解,而现在,看到的都是爱。
此时的多多,也许对士兵与公主的故事也有了自己的结局。三十年后,他在成功中漂泊,她也为人妻为人母,也有着悲喜,只是不再与他有关。曾经毅然决然的选择,带来了牵绊了半生的感情,以牵挂的形式留存在心底,相对比放弃追求,打着理所当然的旗帜,结婚生子,平凡终老,在柴米油盐中消耗激情,谁能说得清孰是孰非。可以明确的是,那一份爱恋在心中维持着最美好的姿态。
当烂旧的天堂电影院在一声爆破中轰然倒下的时候,多多,神父,电影院老板,所有曾经在这里留下嬉笑怒骂的记忆的人哭了,这一声爆炸,炸到了他们心灵的最深处,炸到了回忆。记忆里小多多眼中的那暗黄的街道,破败的角落,欢乐喧闹的电影院,广场上的人群„„如今,一切都以物是人非。曾经压在多多心底的陈年景象变得模糊又沉重,自己一直念念不忘的东西就这样时光淘汰。但我们也都明白,即使是时光流逝、即使是人去楼空,那诚挚不渝的爱,却随着时光的积淀而永存。对故乡,对母亲,对艾弗多,对艾莲娜,都是。
多多坐在他的现代电影放映室里看着艾弗多留给他的礼物,银幕上上演着一场盛大的蒙太奇吻戏,那些曾被禁播的画面一幕幕掠过眼前。那不仅仅是被剪掉的胶片,那是他的整个关于西西里的回忆,年少的他全部的爱。回忆瞬时翻江倒海般而来淹没了黑暗放映室中的多多,他泪流满面。庸庸年华相对于这些精彩的回忆是多么缥缈甚微,那一盒胶片将无法复回的瞬间剪辑成了永恒的光景。
如今,当爱已成往事,一切说起来都变得那么容易。
其实,遗憾,也是珍贵美好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