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妙篇 >

部编教材第13课 五四运动

更新时间:2022-07-03 03:14:24

  第一篇:部编教材第13课 五四运动

  部编教材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括: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教师讲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爱国: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

  3.教师讲述: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这场爱国运动,为了让五四的火炬代代相传,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五四青年节”。从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学生回答: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天下为己任。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4.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90多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了展示大量的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让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动相关知识。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打升华。

   第三篇:13课 五四运动(导学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我们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有关?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1919年,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

  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结论: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没有大的进步,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所以中国综合国力依然很弱,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这个消息传到国内马上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尤其是青年学生,他们面对失败,感到屈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探究二】什么是五四精神呢?

  结论:学生以拳拳爱国之心发起了五四运动,他们希望中国走向独立进步,他们高举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的伟大旗帜和封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五四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1919年成为了记忆的永恒,那个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的年代,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一场精神日出照亮了20世纪以后的中国,那是一个少年的中国。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1.五四运动导火线.历史意义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B )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博爱

  2.“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中所反映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搜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 C ) A.誓死争回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D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第四篇:第10课五四运动

  第10课五四运动

  课型:新授 主备人: 审核: 时间:2013-9 -2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性质、口号、发展及结果;分析探讨五四精神的内涵。

  2、通过与以往革命运动的对比,认识五四运动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的希望,是时代精神的主人;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每位学生都应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意义。

  2、难点:分析五四精神的内涵;总结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

  采用了教师引导为主,包括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分析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知道“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吗?直接引入五四爱国运动。

  (一)历史背景

  1、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2.巴黎和会,中国要求遭拒

  问:什么是五.九国耻?二十一条的最大危害在哪里?问:巴黎和会是怎样的国际会议?中国人的期望是什么?结果怎样? 问:还有哪些因素导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二)过程及结果1.导火线.五四运动的结果

  (三)五四精神、意义1.爱国主义精神2.民主和科学精神3.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四.弘扬五四) ,设问: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历史图片展示,直观感受历史图片展示,直观感受历史

  问:通过五四运动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五四精神?配合课件资料1

  问:新时期应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五、课堂小结

  历史背景:

  五四爱国运动过程及结果

  五四精神、意义

  六、当堂反馈:思考,回答,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

  1、“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共一大的召开

  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下列哪一事件的发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

  A.“五四”爱国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D.西安事变

  七、教学反思:B.“废除二十一条” D.“实业救国”

   第五篇:第17课 五四运动教案

  第17课 五四运动教案

  赫章县第二中学:张付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五四运动的起因(原因与导火线)、运动

  的经过(口号、中心、主力、结果)、影响。分析归纳“五四精神”。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写一封介绍五四运动的信和新闻报道, 使学生自主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锻炼文字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法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命的影响,领 会“五四精神”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主要通过情境再现与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感受八十五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二)、难点: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 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1、接受式教学法:以碎步启发式为主。

  2、体验式教学法: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模仿性学习)。

  四、教学素材分析

  1.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1919年1月至6月,协约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这次和会是在战争中取胜的英、美、法、意、日几个强国把持下进行的。中国政府因战时参加协约国一方,也派代表出席会议。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但遭到无理拒绝。会议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个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不仅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的本质,而且也把北洋军阀政府在山东问题上出卖民族主权的罪恶行径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也教育了原来对巴黎和会抱有幻想的知识界。于是,长期以来酝酿着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就以此为导火线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学生们手持旗帜,上面写着“争回青岛方罢休”,“拒绝和约签字”,“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游行队伍冲向赵家楼,火烧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进行镇压,学生被捕去32人。第二天,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举行罢课。6日,又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他们还到街头举行爱国讲演,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宣传活动等。

  北京学生斗争的消息传出,举国震动,天津、上海、济南、武汉、长沙等地的学生和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3.五四运动的新阶段和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讲演者“垂泪而道”,听众则“掩面而泣”。第一天,学生被捕者170多人;第二天,又有700多人被捕;第三天,2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受到军警马队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进一步激怒了全国人民,掀起了更大的革命风暴。从5月6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大罢工。紧接着,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中国工人阶级从此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这时,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也举行了罢市。斗争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五四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五四爱国运动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斗争,使得反动派极为恐惧。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4.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教材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第一,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与辛亥革命相比,其特点在于它的广泛的社会性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态度。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第三,五四运动最大的功绩在于“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它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教学建议

  1、建议教师注意和初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区别。对初中学生已熟悉的内容,如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可采用观看电影后提问的方式略讲,对而对初中未涉及的内容或分析较少的内容,如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五四精神,应进行比较详细分析。

  2、在讲“‘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一目之前,可先提出问题:“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状况如何?在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思想文化方面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条件,从而导入新课。

  3、在讲“五四运动的原因”时,建议教师结合电影《我的一九一九》片断,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的原因。

  4、在讲“五四运动的经过”时,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出示有关运动的原始资料。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大组,第一组同学请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第二组同学请以当时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

  5、在讲“五四运动的影响”时,建议教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提倡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让小组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后,教师归纳小结。

  6、讲完全课内容后,教师可采取谈话法,由师生共同梳理五四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在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五四运动后,他们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备注、说明五四运动的起因播放电影〈〈我的一九一九〉〉片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陈词”。情境再现,引起学生共呜;同时了解史实提出问题探讨运动发生的原因: 1影片再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巴黎和会是什么会议? 3山东问题的来由是什么?

  4巴黎和会为什么没有接受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说明了什么问题?引起什么后果?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原因五四运动的经过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

  出示有关运动的原始资料。情境再现,渲染当时的爱国激情

  学生活动:按下列历史场境的设置完成学习任务(全班分为两个大组)。 ?第一组同学请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第二组同学请以当时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 (注意自己角色的情感定位;所写的信要饱含激情与思考;新闻报道要包括运动的口号、中心、主力、结果等基本内容,字数在150字左右)

  角色扮演,体验当时学生的爱国情;同时自学掌握运动的过程;锻炼文字表达能力。每组抽部分同学的作品朗读,交流学习结果。

  交流、协作、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五四运动的影响全班分成8个小组,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提倡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讨论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培养民族责任感小结师生共同梳理五四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比较能力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中国代表拒签和约的情景强化学生的爱国情布置作业每人写一篇小论文《我与“五四精神”》,字数1000字内增强学生时代责任感

  七、反馈小结:

  1、备课中是否正确、全面制定了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在课 堂教学中是否很好地给予了贯彻、落实?

  科书的内容是否准确、细致地钻研和理解了?课堂教 学内容是否坚持了历史学科思想性和科学性统

  一、史论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是否依据课标要求,相对丰满和有一定深度的分析?

  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堂上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充分、恰当?

  4、语言、板书、教态如何?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

  八、难点突破: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由于一战间日美加紧侵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等促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思想界的主流。随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肩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使近代以来中国革命阵线出现新的组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由于领导力量的改变,从而改变了革命的目标和结果。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