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句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12课学讲练

更新时间:2022-07-03 05:52:30

  第一篇: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12课学讲练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学讲练

  内容: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2) 通过对教材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

  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极少,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P56—59完成下列填空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中国是由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和的关系,各民族在分布上呈现、的特点。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

  3、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政策。

  2.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B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民族平等D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A由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3、“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

  C民族共同繁荣D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4、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A. 西藏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

  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D宁夏回族自治区

  5、孔繁森是()

  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

  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

  6、20世纪60年代初期,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是()

  A内蒙古B西藏C广西D新疆

  7、同学聚会,当中有一位回族同学,那你不应该准备的食物是()

  A猪肉或用猪肉做的食物B面食

  C米饭D羊肉串

  8、民族区域自治是()

  A.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提出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

  C.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D.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总结本课)

  1、通过阅读教材,说说我国对待少数民族问题采取了哪些政策,取得了那些成就?

  2.讨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学习反思】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学讲练

  内容: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2)通过会议学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大家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3)通过港澳的回归,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P60—63完成下列填空。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制度。 “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年7月1日,中两国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1999年月日,中两国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中的“喜事”指

  A.新中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

  C.香港澳门回归

  D.西藏和平解放

  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哪一地区提出的?

  A.香港B.澳门C.台湾D.西藏

  3、“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A.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B.1997年12月20日1999年7月1日

  C.1997年12月1日1999年7月20日

  D.1997年7月1日1997年7月20日

  4、香港传媒评价:“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创造”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一国两制”构想

  5、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D.社会生活

  6、15.“一国两制” ()

  A.是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

  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导方针

  二、非选择题

  1、 回顾中国近代史,想一想香港是怎样逐步被英国占领的?香港是何时回归的?从香港的失去到回归,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结合教材63页活动与探究中的材料,谈谈“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像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的?

  【学习反思】

   第二篇: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6课学讲练[范文模版]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学讲练

  内容: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五课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1)了解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2) 能够从课文内容中分析出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P23—25完成下列填空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 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租赁B、借用C、赎买D、没收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年和()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建立国营经济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恢复国民经济

  (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A、互助组B、供销合作社C、生产合作社D、公私合营

  (7)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一项是()

  A对农业的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对手工业的改造 D对轻工业的改造

  (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9)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

  行()

  A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土地改革D农业合作化

  二、非选择题(总结本课)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反思】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学讲练

  内容: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目标】(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2)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

  (3)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4)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P27—31完成下列填空。

  中共八大:时间:_________年

  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逐步满足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______________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时间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

  严重失误

  内容:“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在工农业上的表现: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大炼钢铁), 标志:高指标、瞎指挥、_________和“_________”。后果:1958年到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两弹元勋、县委书记______、还有好人好事和为人民服务的典型等。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

  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十年文革时期

  ⑵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⑶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

  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C苏联撕毁合同D急于求成

  (4)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选项中,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的是()

  A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和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5)《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其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二、非选择题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形势如何?

  2、中共“八大”后的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列举出这一时期的模范人物。

  3、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这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发)?

  【学习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课题民族团结学案号11主备人 曹文增审核人 曹文增日期 2012-3-1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

  2、民族区域自治的提出: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4、少数民族自治地方⑴3个层次:分自治区、、。

  ⑵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其中,建国前成立的是。

  5、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各民族共同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2、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课内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近年来,以**集团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不断的策划西藏独立,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2、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巩固检测】(我达标,我快乐)

  1、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A.大杂居、小聚居B.小杂居、大聚居C.汉族在东、少数民族在西D.按民族划分居住区域

  2、右图是大型民族歌舞《团结颂》剧照,她主要体现了()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地区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

  3、全国目前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A.10个B.5个C.6个D.8个

  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③④

  6、“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

  奴的心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吗?()

  A.蒙古族B.回族C.藏族D.壮族

  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 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③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 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①促进民族团结②缩小东西差距③各民族共同发展 ④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9、1994年至2001年,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资达48亿元,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

  B.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C.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课后提升】(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课本第59页活动与探究

  【学(教)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

  的弯路的反思!)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导学案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作业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

  1、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是()

  (1)中共八大的指引 (2)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3)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4)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1)(2)(3)B(2)(3)(4)

  B、 C(1)(2)(4)D(1)(3)(4)

  2、“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1)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2)“共产”风盛行

  (3)全国陷入**(4)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A、(1)(2)(3)B、(2)(3)

  C、(1)(4)D、(1)(2)(3)(4)

  3、下列各项中仅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D、中共八大制定党和人民的任务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课题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学案号12

  主备人曹文增审核人曹文增日期2012-3-1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港澳回 归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 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 学习重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你知道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的由来吗?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2、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谁(人物)在什么时候(时间)提出来的?他为什么 提出(目的)这一构想?有什么意义?

  3、“一国两制”的含义是怎样的?

  4、请介绍香港、澳门回归的进程。中国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5、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意义?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课内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 一国两制是怎样照顾到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的?

  2、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中英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在全世界获得了高度评价。对于这一谈判成功的原因,邓小平同志作了精辟的论述:“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赖的国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组讨论: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巩固检测】(我达标,我快乐)

  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谁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邓小平B、周恩来 C、毛泽东D、刘少奇

  2、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B.外交政策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经济政策不同

  3、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

  A.中华民族的利益B.台湾人民的利益C.香港人民的利益D.澳门人民的利益

  4、我国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D.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5、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文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

  A.1997年6月1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8月1日D.1997年9月1日

  6.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7、关于回归后的香港,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B.法律基本不变C.自由港的地位不变 D.原驻军不变 8.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掳去了“妈港”?“妈港”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方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课后提升】(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观察解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学(教)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

  弯路的反思!)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