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文 >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低碳经济

更新时间:2022-07-11 10:06:30

  第一篇: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低碳经济

  摘要: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 经济模式 自动化技术

  一、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具体地说: (1)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2)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

  二、新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重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性挑战。世界范围内,由于全球金融和经济系统的整体失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长期经济失衡等因素,使世界各国受到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影 响。中国同样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2009 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没有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不仅需要为捍卫自身的基本人权和发展权而继续斗争,而且要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下为有效保护全球气候而做出应有的贡献。尽管中国在2020 年前不用承诺量化的总量减排指标,其人均能耗和人均排放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未来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面临越来越大国际压力的局面是难以避免的。

  国内资源环境问题的多样性挑战。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最严峻的危机还是来自国内日趋深化的资源环境问题。

  三、低碳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7).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既顺乎世界潮流又合于中国国情,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既促进节能减排,又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一致,与国家宏观政策吻合。 (2).重中之重的国家战略

  发展低碳经济,确保能源安全,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根本途径,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

  (3).节能减排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立足国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有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也包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4).强化国际合作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体现大国责任的举措,也是解决能源瓶颈,消除环境污染,提升产业结构的大契机。

  五.自动化技术进入“低碳经济”新时代

  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是节能减排,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正是推动各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武器。在低碳经济时代,智能电网、能源市场、电机节能、无线通讯、智能建筑和光伏产业等领域无疑将是自动化企业积极拓展重要市场。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下,核电、风电、水电等能源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主角。而风电及水电更趋于工厂自动化特征,也即电力行业的流程特征逐渐减弱,而顺序控制、传动控制、运动控制、SCADA需求逐渐增强。就产品市场而言,电力行业对PLC、专用控制系统、变频器及伺服系统等设备的需求将会更大。

  在电机节能领域,电机耗电占社会总耗电量的60%以上,电机节能备受市场关注。从长远看来,调速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交流电机中,而率先应用变频技术的企业将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在无线通讯领域,无线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性价比以及无线通信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方案,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高能耗的时代即将过去,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时代已经走来,ZigBee无线组网技术和定位跟踪技术将在电动汽车产业开始发挥更为耀眼的应用光芒。

  绿色工厂、数字化工厂、先进的楼宇控制系统等,更好的适应了低碳经济的模式,能很好的提高产能、降低功耗,达到污染零排放等目标,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040202109 丁 月

  摘要: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失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制约了我国的经济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须采取的政策措施

  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障碍中,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在短期内难以超越,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是可以通过实施恰当的政策措施来克服的。因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建立涵盖战略规划、财政税收、金融扶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适应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尽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工作,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一,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因此,我国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如可以在规划、项目批准、战略环评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应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企业及公众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探索建立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效机制与政策措施,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推动低碳转型。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创建碳市场,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我国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我国一些地方特别是有些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情很高,应该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规范低碳经济的内涵、模式、发展方向和评价体系等。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三,用低碳理念指导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行业先行试点,作为我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择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探索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提高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进入标准,从源头上控制新建产能的碳排放。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高耗能产业,降低单位GDP的碳强度。

  五,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从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持续推进工业节能,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六,加大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 七,强化科技支撑,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现有低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开发应用低碳先进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技术转让,积极引进世界先进低碳技术。

  八,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应研究提出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路线图,促进生产和消费领域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标杆,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九,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水平。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保护地球家园的必然选择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内容提要】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GDP 可持续发展

  引文: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涨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不断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模式发展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及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欧国家大多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扶持重点,相应的产业成为快速增长的产业。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

  各国对低碳经济模式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有如下特点:(1)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含碳气体排放脱钩,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废气排放;(3)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手段;(4)开发与利用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举措;(5)围绕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新型清洁能源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低碳经济,就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二、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即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控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起源于环境保护,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结合起来,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战术。

  三、绿色GDP的概念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言之,即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因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绿色GDP意义重大。首先,它迎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施绿色GDP核算,将经济发展导致的自然资源消耗价值和环境损失扣除,客观地反映经济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从而更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结果,对我国经济的建设很有价值。其次,引用绿色GDP,必然激发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种经济主体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积极性,促使其自觉地将经济活动从高碳型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且正面临着人口众多、经济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粗放型经济模式积重难返等问题,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节能减排上等方面上形势严峻。由于目前中国的低碳科技并不成熟,出于对大型工业项目的发展、GDP总量的考虑,大多数城市并不愿践行低碳经济。事实上,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和人民生活的质量。低碳经济并不排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是提高碳效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能源。那么,敢问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之路在何方?

  首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举足轻重。例如,在我国的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项目,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海洋潮汐能、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加紧对核能、海底新能源的研究和使用等。

  其次,正确引导经济发展行为将立竿见影。例如,在经济发展中,推广使用绿色GDP的概念。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征税,迫使其节省资源,以最小的消耗力争最大的收益。

  随后,加强对低碳经济人才的培养、加大低碳经济的科研力度迫在眉睫。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本资源,更离不开人才资源。高校是人才集中之处,也是新技术,新方法的主要产地。政府应于这一新兴学科加大对高校支持力度,例如:加拨科研经费,设置更多的交流和比赛平台,鼓励高校学生发奋创新等。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好方法。尽管发展中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在低碳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受到限制、遭受贸易壁垒,但低碳是世界经济的大势所趋,只有紧跟潮流,不断面对新的挑战,才能在挑战中迎来机遇,发展自己。而且,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此起步早,投入大,积累了大量值得借鉴的经验,通过加强国际交流,谋求人类共同发展之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将受益良多。

  【参考资料】 《什么是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生态经济》

   第四篇: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

  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1.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8.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五篇: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学习体会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学习体会

  ——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思考与体会

   低碳生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下面,我就低碳生活谈一下几点学习心得。

  一、低碳生活的认识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毫不保留地为人类提供各种赖以生存的资源,而我们却不知道珍惜,比如森林砍伐、废气排放,导致洪涝旱灾,破坏性风暴等恶劣天气的多发频发。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使用节能电灯泡,一只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的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只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选择节能空调,温度不要开的过高或过低,这样不但耗能,而且让人不舒适,削弱了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电视机屏幕不要太亮,调成中等亮度,则既节能又保护视力,3亿台电视机,仅调暗亮度这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亿度。

  我们面临着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即将枯竭的各种资源,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等等,但其实我们只要举手之劳就能让世界变的更美好。节约能源是我们是基本国策,倡导低碳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

  二、低碳生活的思考

  实现低碳生活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实现低碳可能会降低人们好不容易提升起来的生活水平。但我个人认为,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与保持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之间并不冲突,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其中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结合点,探索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比如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等。

   实现低碳生活与居民日常生活的关系。有人认为低碳生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犹如遥不可及的梦想,也有人认为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这是因为城市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改变。在这种惯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但这些并不能成为市民拒绝低碳生活的理由,只要人们从细节入手,有改变的决心和愿望,低碳生活完全可以实现。我们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减少个人碳足迹,在生活中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潮流,更是个人社会责

  三、低碳生活的体会

  作为个人,要身体力行,努力保持低碳生活。“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每个人都要身体力行,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努力保持低碳生活。比如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每周少开一天车,少乘一天电梯,少开一天空调,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

  作为教师,要向学生加大宣传,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着力营造节约集约利用各类资源的良好氛围;要在引导热点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入情入理、深入浅出的宣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低碳生活;还要在树立低碳新形象上下功夫,突出典型宣传,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先进典型鼓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