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文 >

高层住宅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

更新时间:2022-07-06 17:54:40

  第一篇:高层住宅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

  高层住宅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

  1办公及生活设施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业主已在南面用红砖砌有一排两层砖混结构临时房约400m2,计划在其二层屋顶用钢管、彩板瓦增加一层。该临时房一层用作项目部办公室、会议室、仓库和机修间、食堂、卫生间;

  二、三层用作职工宿舍,可供约160人居住。其他人员住公司基地,用交通车接送。

  2生产设施由于施工场地非常狭窄,地下室施工时,不可能在施工现场周围堆放施工用料及加工,所以,一层以下施工时,钢筋加工和焊接、预埋件制作、模板加工等全部在公司生产基地根据施工图纸加工成型后,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分批、及时运送,确实需要焊接而又超长的钢筋,拟在地下室基坑下搭设一个活动棚,安装一台对焊机边焊接边安装;施工周转材料随用随进;当一层裙房拆模并且地下室周围土方回填平后,周边可以适当堆些施工用料,钢筋加工可在一层裙房内进行。

  3临时用水

  业主已在西南角接好DN80供水管及水表。计划在南面临时生活设施前面用红砖砌一个1.5×3×1m消防水池,在东面入口旁边用砖砌一个2×3×1m加压及清洗水池,并安装一台扬程120m的加压水泵,以便高层供水及清洗出场车辆。具体走向及管径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临时用电

  甲方在西南角已设有一台400KVA变压器。但为了防止停电给工期和质量带来影响,准备设一台120KVA备用发电机并安装在西南角配电房旁边。

  所有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并且从配电房到分配电箱采用架空线路,从分配电箱到机具用电缆线路,具体走向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线路大小和容量另见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开工前编制)。

  5临时消防设施本工程除在南面生活设施前面设消防水池外,另需挂设20个灭

  火器(干粉15个,泡沫5个),并在每楼层安装一个消防水龙头,楼层消防管和加压泵连通。

  6临时道路围墙大门外的临时道路已形成;施工场地内的临时通道,待地下

  室土方回填完后才能形成。为了确保不污染附近路面,场内临时道路要硬地化(铺设级配碎石及石粉共2000厚)。

   第二篇:高层住宅平面设计心得

  高层住宅 户型平面设计

  1、 功能分区合理,睡眠、活动、就餐等功能区域明确;还要注意干湿分区、动静分区,减少相互干扰而又分区思路清晰才能提升楼盘品质。

  2、 户型平面交通流线顺畅,无交叉无干扰。厨房应设置在入户门附近,利于日常用品与食物的运输。主卧应设置在平面最深处,以给主人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3、 其他专业与建筑专业的配合应尽量做到完美。例:结构与建筑尺寸的差异造成的室内凹凸应注意,用异型柱代替矩形术可使墙面较平整,厨卫上下水管尽量集中布置。

  4、 房间内家具的布置应做到细致入微,结合家具的布置细致的调整房间尺寸,会给人更多的实用感和亲和力。

  5、 建筑设计时应尽可能的考虑装修时的思路,把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更有机的串联起来,使整个户型的设计理念达到完美的统一。

  6、 采光与通风应注意,特别是厨卫,完美才是楼盘品质的体现。

  7、 入户花园与门厅应提倡设置,也可提升楼盘品质。

  8、 洗衣机的位置应布置合理,佣人房与储藏室也是应关注的问题。虽然是细节,但细节也是提升品质的关键。

  9、 倡导“主人的尊贵”也是户型设计中可以考虑的思路之一。所以主卧的功能性、舒适性在设计中应着重考虑。

  公共部分平面设计

  1、 底层大堂的宽敞舒适、平层电梯厅的通风采光等都是平面设计中可以考虑的问题。

  2、 高层住宅如有2部以上电梯,可将其中一部设计安装成标准的货梯,其实也是两用,即一大一小。大的货梯为业主装修运材及平时的搬运东西提供方便,也可提升楼盘品质。而且《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中也提到: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应设不少于2台电梯,其中一台宜能容纳担架。

  3、 高层建筑每层应在公共部位设置垃圾收集空间(垃圾间),面积不用太大,只要可以放下一个中型的垃圾桶就行,位置应尽量靠近货梯便于清理。这样更多的为住户考虑,效果较好。

  纯剪力墙住宅设计技术措施

  一. 关于基础平面图:底板下降处(如电梯间、水箱间、厕所水房的集水坑)应画详图,小集水坑如400X400X300可将板消弱,不必单独处理。应注意两个集水坑可能集中在一起或离墙较近处的集水坑可能坡出墙面。注意集水坑的盖板高度应与地面等高(厕所水房常垫起来)。靠墙处集水坑应画两个剖面,下降处底板斜坡应注角度,宜注角度,不注坡长,剖面只画构造,配筋同底板筋。应将大部分钢筋拉通,仅大房间附加钢筋(包括上下铁),附加筋应标出作用范围,如从12轴到14轴。底板钢筋上铁向下锚固,锚固长度为从墙边锚入15d。下铁考虑承受一定的弯距,向上锚固40d。外侧墙体钢筋的锚固:锚入板底,直段长度200。注明暗柱锚入底板的长度,为施工方便,可加200的直段。门洞口下的暗梁取值:宽度=墙厚+2倍底板的h0,窗洞口下取窗底至基底和门下暗梁的较小值。基础出挑板的分布筋应改为直径12或14,不采用通长筋。电梯底座不落地时,板厚应取300,钢筋应留余量,一般可取14@150。基础底板出挑时,窗井处应认为已经出挑,非窗井处做挑板,可出挑1至1.2m.

  二. 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三. 高层剪力墙结构,当窗下墙改为填充墙时,周期可延长并节约造价。(剪力墙拆模后应立即砌填充墙)

  四. 关于洞口连梁:以下处应注意:1.人防内的厕所、水房等,由于使用要求一般要垫起来,故此处洞口要抬高增大,造成其上连梁与一般梁不同。2.剪刀梯入口处连梁,由于休息平台板的做法一般只有20厚,比一般楼板处较薄,此处连梁应按休息平台的标高考虑。3.跃层、楼梯间出屋面处洞口一般要抬高,其上下连梁不同。4.首层有窗井处因窗井采光的要求可能将其上的阳台及洞口抬高,造成上、下的连梁不同。5.其他有门槛处上下连梁不同于一般连梁。

  五. 连梁配筋可取各层一致,当超筋时可采取:1.将连梁断面减小,按普通梁计算。2.将连梁的刚度折减系数调低,适当增大墙体配筋。3.将连梁配筋配至最大配筋,并用其能承受的剪力计算弯距和纵筋。4.长宽比小于2的连梁能承受的最大剪力取值较低,宜避免使用。

  六. 关于墙体:

  (1).小墙肢的长度不宜小于3b,并按柱子配筋,轴压比小于0.6。大于4b的墙肢按剪力墙计算和配筋。

  (2).长度大于8米的墙体应开施工洞,并用砖砌堵。两户以后可能打通的墙体应开洞预留。阳台门联窗下的墙体应采用轻体墙砌筑。

  (3).关于墙体的暗柱:尽量暗柱是暗柱,墙是墙,不采用大暗柱,暗柱相叠也没关系。注明暗柱纵筋的连接方式。

  (4).一级剪力墙应验算水平施工缝的抗滑移。当地下开洞(窗井处)和地上开洞错开时,应加暗框架,在地面处加通长的连梁,起到托梁的作用。并且适当考虑两个洞口的连梁按一个大洞口计算,最底下的连梁要能承受五层左右的错洞墙肢垂直作用力。

   (5).墙体分布筋,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墙水平筋均在外。洞口错开时,应将连梁锚入暗柱内,作成暗框架。

  七. 屋顶退台内收,而内收的墙体下面并无剪力墙,可采取:如有条件,做上反梁,否则采用轻墙直接作用在板上。上层加梁来承受顶板荷载。

  八. 用SATWE软件计算时,长宽比小于4的墙肢按异型柱输入,或忽略小墙肢的配筋。长高比大于4的连梁按普通梁输入。

  九. 说明剪力墙的加强区范围。说明剪力墙的拉筋为φ6@600,加强区为φ6@400。

  十. 人防通风井上应有盖板。

  十一. 厨厕间楼板上的通风洞,从一层顶板处开始留,一直穿出屋面。厕所通风洞为350X650,厨房为450X750,在楼板洞边加角钢,通风洞管块架在角钢上,一层托一层。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整体规定

  ◆ 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6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30、120、100、80m,9度抗震时不宜采用

  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8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9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

  ◆ B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80、170、150、13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m

  B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抗震时,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8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 结构的最大高宽比:

  A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

  6、

  6、

  6、

  5、4

  B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

  8、

  7、

  7、6

  ◆ 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 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

  ◆ 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

  扭转: A级高度——

  B级高度、混合结构高层、复杂高层——

  楼板: 有效楼板宽 ≥ 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

  开洞面积 ≤ 该层楼面面积的30%

  无较大的楼层错层

  凹凸: 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 ≤ 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 竖向规则检查,需满足:

  侧向刚度:

  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 ≤ 相邻下一层的25%

  楼层承载力:A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 (宜)≥ 相邻上一层的80%

  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应)≥ 相邻上一层的65%

  B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应)≥ 相邻上一层的75%

  (说明: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竖向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不得由水平转换构件(梁等)向下传递

   ◆

  ◆ 水平位移验算: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 ≤ 1/120

  ◆ 舒适度要求:

  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按10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计算的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的最大加速度限值为:住宅、公寓 0.15 m/s2,办公、旅馆 0.25 m/s2

  ◆ 伸缩缝

  1. 最大间距:现浇 45m,装配 65m

  2. 可适当放宽最大间距的条件:

  ①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②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③ 每隔30~40m留出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砼两个月之后浇灌

  ④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

  ⑤ 采用收缩较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砼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⑥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 防震缝

  1. 最小宽度:按框架结构的50%取用,但不宜小于70mm。

   框架结构防震缝最小宽度规定为:高度≤15m的部分,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2m,缝宽加宽20mm

  2. 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按不利情况确定

  缝两侧房屋高度不同时,按较低房屋高度确定

  3. 缝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和基础可不设,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4. 相邻结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加宽防震缝

  墙体布置

  ◆ 宜双向布置,尤其是抗震时应避免单向布置

  ◆ 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

  一、

  二、三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错洞墙,且所有部位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

  ◆ 墙肢长度不宜超过8m,且墙段总高与墙肢高度之比应大于2。当墙肢较长时宜开设洞口,各墙段间设置弱连梁

  ◆ 应避免楼面梁垂直支承在无翼墙的剪力墙的端部(《审查要点》3.6.3 / 6)

  ◆ 当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至少采取以下一种措施:

  ◆ 一般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的取值:

  (说明:当有地下室时,墙肢总高度应从地上一层(首层)算起,但底部加强部位应额外加上地下室的高度)

  截面设计

  ◆ 构件截面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4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砼规》10.5.1)

  ◆ 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长度与厚度之比不宜小于5

  当其比值小于5时——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限值,当

  一、二级抗震时,应较正常墙肢的相应值减0.1,三级抗震时为0.6

  当其比值不大于3时——宜按框架柱进行设计,但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变,且箍筋宜沿全高加密

  ◆ 双肢剪力墙的抗震设计中,墙肢不宜出现小偏拉,当任一墙肢出现大偏拉时,两墙肢均应将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乘以1.25的增大系数

  (说明:剪力墙墙肢不同受力状态的延性优劣—— 小偏拉

  ◆ 剪力墙截面设计的内容:平面内的斜截面受剪、偏压或偏拉、平面外轴心受压

  ◆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墙内宜设置暗柱,并注明暗柱纵筋的连接方式,无暗柱时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 一级抗震时,墙体的水平施工缝处宜进行抗滑移验算

  截面厚度

  ◆

  一、二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 ≥

  其他部位 ≥

  (《砼规》11.7.9 / 1)补充:当墙端无端柱或翼墙时,≥ 层高的1/12

  ◆

  三、四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 ≥

  其他部位 ≥

  ◆ 非抗震时,≥

  ◆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进行墙体的稳定计算(高规附录D)

  ◆ 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

  ◆ 截面尺寸还应符合受剪要求

  ◆ 剪力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楼层高度的1/25(《砼规》10.5.2)

  轴压比限值

  ◆ 一般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三级抗震无规定、二级抗震0.6、一级(

  7、8度)抗震0.5、一级(9度)抗震0.4

  其他部位——无规定

  ◆ 短肢剪力墙各部位统一规定为三级抗震0.7、二级抗震0.

  6、一级抗震0.5,一字形墙应各降低0.1

  砼强度等级

   ◆ ≥C20,带筒体和短肢剪力墙的结构≥C25

  截面配筋

  ◆ 竖向和水平钢筋不应单排设置:截面厚度hw ≤ 400 时,可双排配筋;

  400 ≤ 截面厚度hw ≤ 700 时,宜三排配筋;

  截面厚度hw ≥ 700 时,宜四排配筋

  ◆ 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纵向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 ≥ 1.2% ;其他部位 ≥ 1.0%

   ◆

  端部纵筋

  ◆ 墙肢每端的竖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2或2φ16,该处对应的拉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250mm)(《砼规》10.5.8)

  ◆ 非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端部构造配置不少于4φ12的纵筋,沿纵筋配置不少于直径6mm、间距250mm的拉筋(《高规》7.2.17/5)————同上条

  ◆ 纵筋搭接长度:≥ laE 和 la(抗震和非抗震)

  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

  一般剪力墙:

  ◆ 最小配筋率:

  一、

  二、三级抗震时,0.25% ;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0.20%

  ◆ 间距:≤ 300mm;直径:≥ 8mm,但 ≤ 墙肢厚度的1/10

  ◆ 以下特殊部位的剪力墙的分布钢筋应加强,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间距不应大于200mm

  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 端开间的纵向剪力墙 端山墙

  ◆ 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应适当加强(《砼规》10.5.9)

  ◆ 水平分布钢筋搭接

  搭接接头间距:同排水平分布筋搭接接头之间的水平净距 ≥ 500mm

  上、下相邻水平分布筋搭接接头之间的垂直净距 ≥ 500mm

  搭接长度:≥ 1.2 laE 和 1.2 la(抗震和非抗震)

  ◆ 竖向分布钢筋搭接

  搭接接头间距:可在同一高度搭接

  搭接长度:≥ 1.2 laE 和 1.2 la(抗震和非抗震)

  拉筋

  ◆ 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一般取为φ6@600)

  ◆ 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一般取为φ6@400)

  ◆ 构造边缘构件阴影区域内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砼规》11.7.16)

  边缘构件

  ◆ 约束边缘构件的设置范围:

  一、二级抗震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

  ◆ 构造边缘构件的设置范围:

  一、二级抗震的剪力墙其他部位的墙肢端部

  三、四级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全部部位的墙肢端部

  ◆ 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内,若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下述的规定值,可按构造边缘构件设置(《抗震规范》6.4.6/1)(《砼规》11.7.4)

  —— 一级抗震(9度)0.1、一级抗震(8度)0.

  2、二级抗震0.3

  约束边缘构件

  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

  ◆ 配箍特征值λv按下表取用,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lc取下表数值、1.5 bw和450mm的最大值

  项目 一级(9度) 一级(

  7、8度) 二级

  λv 0.20 0.20 0.20

  lc(暗柱) 0.25 hw 0.20 hw 0.20 hw

  lc(翼墙或端柱) 0.20 hw 0.15 hw 0.15 hw

  (说明:,hw为剪力墙墙肢长度)

  ◆ 当有端柱、翼墙或转角墙时,lc ≥(翼墙厚度+300mm)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300mm)(《砼规》11.7.5 / 1)

  ◆ 翼墙长度不得小于其厚度的3倍,端柱截面边长不得小于墙厚的2倍,否则视为无翼墙或无端柱

  ◆ 竖向钢筋的配筋范围不应小于图中阴影面积,

  一、二级抗震时分别不应小于6φ16和6φ14,且分别不应小于阴影面积的1.2%和1.0%

  (一般来说,端部纵筋配置在阴影范围内,阴影范围之外、lc范围之内部分的纵筋按竖向分布钢筋配置)

  ◆ λv要求的箍筋范围为图中阴影所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一、二级抗震时,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00mm和150mm

  构造边缘构件

  剪力墙的构造边缘构件

  ◆ 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见上图,最小配筋率应符合下表规定

  底部加强部位其他部位

  抗震等级纵向钢筋最小用量(取较大值) 箍筋 纵向钢筋最小用量(取较大值) 箍筋

  最小直径(mm) 最大间距(mm) 最小直径(mm) 最大间距(mm)

  一级 —— —— —— 0.008Ac,6φ14 8 150

  二级 —— —— —— 0.006Ac,6φ12 8 200

  三级 0.005Ac,4φ12 6 150 0.004Ac,4φ12 6 200

  四级 0.005Ac,4φ12 6 200 0.004Ac,4φ12 6 250

  ◆ 箍筋的无支长度不应大于300mm,拉筋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的2倍

  (当拉筋隔一拉一时,纵筋间距≤150mm;当每道纵筋均设拉筋时,纵筋间距一般均可满足要求≤300mm)

  ◆ 当墙端部为端柱时,端柱的纵筋和箍筋宜按框架柱的构造要求配置

  连梁

  ◆ 跨高比大于5时,按框架梁设计

  ◆ 楼面主梁不宜支承在连梁上

  ◆ 连梁可作刚度折减,折减系数不低于0.5

  ◆ 连梁应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当连梁截面尺寸不满足抗剪要求(超筋)时,可如下处理

  1. 减小连梁截面高度

  2. 可对连梁进行内力调幅,以降低剪力设计值。此法应尽量避免,且调幅范围应当限值,因为连梁已经进行了刚度折减

  3. 当连梁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可考虑在大震作用下该连梁不参与工作,按独立墙肢进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墙肢按两次计算所得的较大内力进行配筋设计

  ◆ 纵筋设置:

  1. 规范未规定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可参照同一级框架梁的要求,但纵筋在保证受弯承载力的前提下,应越小越好,以使连梁在地震作用下尽早屈服、耗散能量,形成抗震的第一道防线. 洞口上、下两边的连梁内纵筋面积不宜小于被洞口截断的水平分布筋面积的一半,且≥2根,≥φ12mm(《砼规》10.5.8)

  ◆ 箍筋设置:

  1. 抗震设计时,连梁箍筋沿全长的构造按框架梁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采用

  2. 洞口连梁全长配箍:直径≥6mm,间距≤150(《砼规》10.5.14)

  3. 顶层连梁的纵向钢筋锚固范围内,应设置箍筋(《抗震规范》6.4.11),箍筋直径与该连梁的箍筋相同,但间距不宜大于150mm

  ◆ 腰筋设置:

  1. 连梁范围内,墙体的水平分布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拉通连续配置

  (一般情况下,连梁腰筋即为墙体水平分布筋)

  2. 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两侧腰筋的直径不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

  3. 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5时,两侧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4. 腰筋置于连梁箍筋的外侧(00G101)

  ◆

  一、二级抗震,且连梁跨高比≤

  2、墙厚≥200时,连梁内除普通箍筋外,宜另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抗震规范》6.4.10),其直径不小于12mm,斜筋应按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锚入墙内

  开洞、错洞

  ◆ 当剪力墙面开有各边长小于800mm的非连续小洞口,且整体计算中不考虑其影响时,洞口四周可不另设加强钢筋,应将被洞口截断的墙内分布钢筋分别集中配置在洞口四边,且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 剪力墙面内边长小于300mm的洞口要按要求预留

  ◆ 穿过连梁的管道宜预埋套管,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 ≥ ,且洞口处宜补强钢筋,单侧补强≥2φ14

  ◆ 连梁被洞口削弱的截面应进行承载力验算

  ◆ 楼板开大洞削弱后,如下措施予以加强:

  1. 加厚洞口附近楼板,提高楼板配筋率,双层双向布筋,加配斜向钢筋

  2. 洞口边缘设边梁、暗梁

  3. 楼板洞口角部配置斜向钢筋

  短肢剪力墙特殊规定

  ◆ 定义: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

  ◆ 截面厚度不小于200mm

  ◆ 最大适用高度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不应大于100m(7度抗震)和60m(8度抗震)

  ◆ 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大于总力矩的50%

  ◆ 抗震等级应比一般剪力墙提高一级采用

  ◆

  7、8度抗震时,宜设置翼缘,且一字形短肢墙平面外不宜布置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

  ◆ 不应适用于B级高度和9度抗震的A级高度

  楼盖

  ◆ 高度超过50m时,宜采用现浇楼盖

  ◆ 现浇楼盖砼强度宜在C20~C40之间,板厚可按跨度的1/35~1/45采用

  施工图绘制

  ◆ 地上和地下部分,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均在竖向分布筋之外侧

  ◆ 洞口错开时,宜将连梁锚入暗柱内,形成暗框架

  ◆ 设计说明:

  1. 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区的范围

  2. 剪力墙的拉筋为φ6@600,底部加强区为φ6@400

  3. 转角窗(阳台)的窗下填充墙,在转角处设置构造柱,并增设水平配筋腰带与两侧剪力墙端连接,构造柱配筋按框架柱构造要求

  他山之石

  ◆ 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 设有转角窗(阳台)的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不宜再设置跃层单元

  ◆ B级高度和9级抗震的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在角部剪力墙体上开设转角窗(阳台)应慎重,需进行专门研究

  ◆ 非抗震设计和

  7、

  8、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在设置转角窗(阳台)时,宜如下处理

  1. 转角处沿窗线设置挑梁并相交

  2. 靠窗边的墙端暗柱配筋加强,尤其是箍筋加强,必要时暗柱可按约束边缘构件配筋,或在建筑允许的情况下,靠窗边的墙端设端(壁)柱

  3. 板内设斜向暗梁(或直接设斜向拉结筋),以连接窗边两墙体, 或在建筑允许的情况下,直接设斜向连梁

  4. 将该房间的楼板加厚,双向双层配筋加强

  5. 转角窗窗下墙体设置构造柱,并增设水平配筋腰带与两侧构造柱连接

  6. 窗边两道墙体应尽量避免一字形墙、短肢墙,并控制轴压比

  ◆ 长宽比小于2的连梁的受剪承载力较低,宜避免采用

  说明:除“他山之石”外,未注明之规定,均出自于《高规》

   第三篇:施工总平面规划

   施工总平面规划 1 1 临时设施规划

  1 1.1 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材料堆放按照经济适用、合理方便的原则,在保证安全、不损坏情况下,在施工区域就近放置。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材料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二次搬运,在平面交通上,尽量避免各施工班组相互干扰;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满足施工生产和文明施工的需要。

  本工程现场场地比较宽敞,现场计划布设办公区、生活区、加工预制区、施工区。材料堆放可专设材料堆放场地,周转频繁的材料在不影响场内运输和环境的情况下可直接放置于施工作业区附近。为保证人员及材料的安全,现场进行封闭式管理。

  现场用水可打一口 40 米的水井,用 DN100 镀锌钢管沿场地建筑物施工区域环形布置,使现有水源与市政水源组成环网供水,对水质要求高的工序使用市政供水,对水质无要求的一般施工用水使用地下水。

  施工用电设置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从甲方提供的电源接入点设置总配电箱,然后接至一级配电箱、二级配电箱、最后到用电设备。线箱布设:一级配电箱布设在离用电负荷最大处较近的地方,二级配线箱设置在每个单体建筑、每处预制场地附近,然后从二级配电箱分级配电,分至各楼层,各作业点。电缆线路沿建筑物周边布置。

  为使施工组织有序、合理,对施工总平面布置做如下安排:

  在进行场地硬化同时, 抢先进行场区主门入口的路基施工,并提前碾压回填并进行硬化,使大门至场内道路保证畅通。

  在场地局部硬化基础上,设置现场办公室,钢筋、木工制作场地、安装加工棚,本工程计划现场零星用的砼及砂浆搅拌站设在现场锅炉房与修理车间北侧,现场临时办公室设在现场东北角处,预备搭设一栋 2 层活动板房,满足施工人员的办公需求。,在办公室东侧设置总配电箱,场地 X 侧布置钢筋、模板等加工场地。职工宿舍租用周围民房,满足施工人员的住宿需求。厕所设在现场北侧,具体平面布置见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在进行办公楼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时,厂区北侧可用作土方堆场,减少外运及外购土方,以满足地下施工需要。

  敷设临时用水管线,从供水主管接分水管引至各用水点及施工作业面,保证必要的生产用水。

  由甲方现场提供的变电站引出供电电缆(电缆埋入地下 30cm),引出总配电箱及各分级配电箱,供生产、生活使用。

  在办公楼,倒班公寓 2 个单体建筑处安设物料提升机,以满足砌筑工程及屋面工程施工垂直运输需要。

  2 1.2 用水用电量计算

  1.2.1 用水量计算 施工临时用水主要包括: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三种。生产用水包括工程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生活用水包括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和生活区用水。工程施工用水 q1=K1ΣQ1N1/(T1b)×K2/(8×3600)=0.5L/s 施工机械用水 q2=K1ΣQ2N2K3/(8×3600)=0.46L/s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 q3=P1N3K4(b×8×3600

  =0.3L/s q4=0 L/s q5 消防用水量:取 q5=10L/s 总用水量: q1+q2+q3+q4=0.5+0.46+0.3+0 =1.7L/s<10L/s=q5 且工地面积小于 5Ha, 故 Q=q5=10L/S 用水管径计算 D=√4Q×1000/(π3)

  =√4×10×1000/(3π)

  =75mm 从以上计算得知:供水主干管内径应不小于 75mm,故选用 4 英寸管即 DN100为进水主干管,同时利用附近市政消防栓满足消防要求。

  1.2.2 用电量计算:

  P=1.1(K1ΣP1/COSф+K2ΣP2+K3ΣP3+K4ΣP4 式中:P-供电设备总需要量(KVA);

  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

  P2-电焊机额定容量(KVA);

  P3-室内照明容量(KW);

  P4-室外照明容量(KW);

  cosф-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素(取 0.7)

   Ki 需要量系数。

  经计算得:

  ΣP1=178.1KW ΣP2=178KW ΣP3=6KW ΣP4=10KW K1=0.5,

  K2=0.6,

  K3=0.8,

  K4=1.0 P=1.1(0.5×178.1/0.7+0.6×178+0.8×6+1×10)

  =248.9KVA P0=1.05P/cosΦ=1.05×248.9/0.75=348.46 KVA 3 1.3 施工总平面布置统一管理制度

  1.3.1 项目经理部以施工总平面图为依据,随时掌握现场动态,经常进行检查、监督管理。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队伍一律尊重项目经理部的安排,服从项目经理部的统一指挥。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均不得在现场任意占用场地;不得在现场搭盖建筑物、构筑物;不得任意挖土或弃土;不得任意敷设、改移或拆除任何动力管线;不得任意挖开道路面和路基,断绝交通;不得破坏水沟,堵塞排水管道;不得向临近区域排泄积水或废水。

  1.3.2 各个单位需要设置临时用房时,必须先申报,经项目经理部审定许可划定界线才能动工,在建筑过程中,要服从项目经理的检查和指挥,使用结束后要负责及时拆除、清理恢复原状,达到人离场清。

  1.3.3 特殊情况下,的确需开挖道路面,阻碍正常交通,临时停水、停电时要提

  前书面申请报告,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完成,不得拖延,并及时按规定做好善后工作,负责恢复原状。

  1.3.4 所有运输及交通车辆要求按指定的道路进出停放。

  1.3.5 进场的大宗材料、构件、设备、机具要在规定进场时间和装卸作业期限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存放在规定地点,避免交通堵塞和场地占用混乱,维持现场正常有序。

  1.3.6 施工现场的水准点和轴线控制桩应有明显的标志,并加以妥善保护,任何人不得损坏。

  1.3.7 钢筋 、模板及其它经常性大宗施工材料,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分批分期进场,场地要统一规划,严格控制堆放地点,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管理,严禁随心所欲,造成浪费、或堵塞交通运输等事故发生。

  1.3.8 所有临时设施必须按照施工平面图规划要求搭设,按质量标准搭设,在风雨天气前后及时加固及检查,不能够马虎凑合,降低标准。

  2.施工总平面布置

  现场平面布置见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四篇:厕所施工总平面规划

  厕所 施工总平面规划

  1.1

  施工总平面的总体布局规划 1、本工程根据动静分区的原则,将加工场地等工作场所与甲方、监理办公室划分开来,分清工作区与生活区,同时布置现场临时设施。同时布置现场混凝土搅拌机械及砂浆搅拌机械等。

  为了便于施工管理,本公司拟定整个工程现场采用封闭式施工,使施工区与办公区隔开。现场临时设施布置主要包括设立项目经理办公室、办公室、工程管理部、工程技术和质安部、材料部、甲方办公室、监理办公室及可容多人的会议室(兼阅览室)各一间。

  2、施工现场的布置结合本项目根据创文明标化样板工地的具体措施,力求现场卫生做到干净整洁,公司将加大对本项目的硬件投资,完善工地办公室的硬件环境,另外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设立一定的文化娱乐设施,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从而确保职工的生产质量。

  1.2

  施工现场临时施工用水、用电规划方案 一、施工临时用水规划方案 1、施工用水管将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尽量采用埋地地沟内敷设,以保持现场的整洁有序。本工程水源的接入点暂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所示,施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作业区用水量计算和管径的选择 对作业区的临时用水和生活区用量进行了计算,供水均少于工地消防需要的供水量,根据对施工现场用水量的计算,我方将从甲方提供的水源接入点接入管径为 50mm 的施工用水总管,进入作业区的施工用水支管选用管径为 25mm。

  二、施工临时用电规划方案 1、施工照明配电与施工动力用电分箱布置,生活区的线路不得与施工用电箱混合,所有用电线路实行三级保护。

  2、根据本工程区块划分情况,在施工时设一个施工用电面总配电箱和照明用电总配电箱。施工时各楼层的配电箱均从总配电箱中引出设立楼层的总配电箱,楼层施工用电统一由楼层总配电箱内用分电箱接出。

  3、机电设备必须设有一机一闸一漏装置,并明显地分开 加以标志。

   4、施工现场采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应采用 TN—S 接零保护系统(三相五制)。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采用保护零线 标准和有关规定,动力和照明分开,布电线路、配电箱,有电设备一律按 TN—S 三相五线制进行布线

  施工现场场容场貌规划方案

  1、施工现场设立整洁的办公区和硬化道路。

  2、施工现场材料分门别类堆放整齐,场地保持整洁,对 钢筋架空分类搭堆场,砂石料采用砖墙分隔堆放。

  3、在工地周边摆设盆栽、清洁环境、美化生活。

  4、围墙、大门按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的规定做统一设计。

  5、在入口处设立五牌四图(工程概况图、企业简介、安全生产纪律、施工管理网络、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目标、现场卫生制度、安全生产标识图、施工进度网络图),并注明工程项目的有关质量、安全的监督电话。

  第五篇:高层住宅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方法

  高层住宅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方法提要:基础垫层施工/基槽验收合格后,用经纬仪把基础轴线引测到基坑内,并钉上小木桩,标出轴线位置和标高,安装模板浇筑垫层混凝土。 高层住宅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方法

  (一)、 基础垫层施工

  基槽验收合格后,用经纬仪把基础轴线引测到基坑内,并钉上小木桩,标出轴线位置和标高,安装模板浇筑垫层混凝土。

  1)、施工顺序及方法:

  基层处理→操标高、模板上弹水平控制线→混凝土搅拌→铺设混凝土→振捣→找平→养护

  (1)、 基层处理:基槽验收合格后,用经纬仪把基础轴线引测到基坑内,并钉上小木桩,标出轴线位置和标高。大面积垫层先采用每6米宽设砼纵向筋柱,上表面同垫层平,以此作基准用长尺方刮平。基坑四周安模板并弹上墨线,模板采用钢模板或木板。

  (2)、 混凝土搅拌(商品混凝土):

  A、根据配合比(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核对后台原材料,检查磅秤的精确性,作好搅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后台操作人员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水。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B、 按《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制作试块。

  (3)、 铺设混凝土: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为了控制垫层的平整度,利用事先做好的砼筋柱用长尺方或滚筒辗平。大面积垫层利用做好的筋柱分仓进行浇筑。铺设混凝土前先在基层上洒水湿润,然后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铺设。

  (4)、振捣:用泵送混凝土人工铺设,厚度略高于筋柱和标准线,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厚度超过20cm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

  (5)、找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模板上水平标高线和筋柱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处补平。用水平木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有坡度要求的地面,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做。

  (6)、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土垫层,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养护。

  2)、注意的重点事项及质量问题:

  (1)、垫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15,厚度100mm,超深部分也用C15砼填平,全部采用商品砼。垫层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砼搅拌车,采用砼布料车泵送到浇灌地点浇灌,塔吊配合。混凝土运输过程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完成。

  (2)、浇筑前基槽要经过隐蔽验收。对布料机和塔吊到不了的地方采用人力手推车运输浇灌,运输混凝土的手推车要在通道处铺设木板,避免影响土层。为避免已挖至设计标高的基槽被雨水浸泡,除对已验收的基槽要尽快做垫层封闭外,现场须备足够的防雨棚布,可以及时进行封盖保护。

  (3)、垫层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振动器,每个部位逐一振捣。之后,由人工用平锹及木抹子搓平。垫层找平必须根据抄平点拉线进行,拉线 米。垫层混凝土振捣时,应注意观察侧模,避免出现变形或移位。

  (4)、柱下独立基础部分垫层的施工可分两步进行,先将基底和防水板垫层施工完,再进行弹线控制,然后进行坡度处的砼施工,采用定制坡度尺检查控制。

  (5)、在垫层灌注前,必须根据各部位的设计标高进行专门的技术交底,开挖现场设专门控制标高及高差部位的挖土控制线,挖土时指派专人指挥,检查人员跟班作业。

  (6)、垫层混凝土在终凝之前,可进行表面二次压光,为下步防水施工创造条件。

  (7)、在已浇筑的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才可允许人员在其上走动和进行其它工序。

  (8)、 应避免由于漏振和振捣不密实,或配合比不准及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不密实。

  (9)、 表面不平、标高不准:操作时未认真找平。铺混凝土时必须根据所拉水平线掌握混凝土的铺设厚度,振捣后再次拉水平线检查平整度,去高填平后,用木刮杠以水平柱筋为标准进行刮平。

  (10)、本垫层应做好以下质量记录:

  a. 水泥出厂合格证。

  b. 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记录及混凝土质量评定表。

  c. 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试验记录、隐检记录。

  d. 垫层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二)、底板防水层施工

  在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后,用经纬仪放出基础底板四周的边线mm厚的砖胎模,砖胎模采用Mu10红砖,M5水泥砂浆砌筑,然后并用1:3水泥砂浆对其内侧进行抹灰,将胎模和基础底板及胎模的转角处抹成钝角或圆角。在抹灰砂浆达到七成干以后再作防水层。

  该该工程地下抗渗等级为0.6MPa,选用1.5厚丙烯酸酯防水卷材柔性防水材料作防水层。卷材铺贴采用冷粘法施工,具体施工方法为:1)、施工顺序:清理、修补找平层→细部构造、防水节点复杂部位增强处理→弹基准线→铺贴卷材→卷材搭接边粘结和嵌缝密封处理→卷材未端收头处理→质量检查、隐蔽验收→保护层施工。

  2)、清理、修补找平层:卷材粘贴基层应平整压光,阴阳角采用直角。基层砂眼应封闭,含水率不能大于40%,强度应在4.0mpa以上(可以上人,不被踩坏)。

  3)、细部构造及节点处理:大面积铺贴卷材前,应对阴阳角部位附加一层卷材,附加卷材及粘结剂均同大面积铺贴卷材一致。

  4)、弹基准线:铺贴卷材前,应弹出卷材铺贴位置基准线,以保证卷材搭接宽度和卷材铺贴顺直。

  5)、铺贴卷材:粘结剂的配制,材料重量配合比:801胶:水:水泥=1:2:5,配制时,先将水和801胶混后,然后再投入水泥搅拌均匀即可,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6)、铺设次序是从基面的低处向高处铺设,先预放卷材5-10米,找正方向,调准粘结面,在卷材中间处固定好位置,从一端卷至固定处,将粘结剂均匀地涂在卷材对应的基层上,用刮板刮到0.3cm左右,同时滚放卷材,用刮板轻刮卷材表面,排除粘结层内的空气和水泥浆,按同样方法铺设卷材另一端,即卷材整幅铺设完毕。卷材搭接,长边大于10cm;短边大于10cm。短边与短边的间距不能小于100cm,卷材与基面的粘结要大于85%,不得有大面积空鼓。卷材未端收头及接缝处理:由于地下室外防水均为迎水面,应在卷材封边处用双组份聚醚型聚氨酯胶封边。

  7)、质量检查验收:

  防水层施工完毕,应邀请有关单位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

  8)、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过程中对卷材若有划伤,应立即修补;

  (2)、施工人员不得穿带钉硬底鞋进入施工现场;

  (3)、施工温度应掌握在5-30℃之间,防水层凝固时间应不少于48小时,在此期间不应上人踩踏。

  (三)、保护层施工:

  当防水卷材做完后,即可做50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稠度,避免混凝土过稀,影响质量。做保护层时应注意防水层的保护,防止推车、铁锹、或铁抹子破坏防水层,铺摊混凝土要用铁锹反扣轻刨,避免直戳,应注意不要使用平板振动器,以免损伤防水层,可使用滚筒滚压和木抹子拍实搓平,刮杠刮平。

  (四)自防水底板施工

  由于底板厚度不大,仅按照常规要求施工即可。施工中为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采取如下措施:

  --在混凝土中掺加UEA膨胀剂;

  --掺加减水剂,降低用水量,从而减少混凝土收缩量;

  --加强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表面收尾处理:混凝土浇筑振捣时先用刮杠整平,待初凝后,手按动有印又未终凝前,用铁滚在两个方向来回滚动各2~3遍,然后再用抹子抹平收光,达到封闭表面收缩(干缩)裂缝的效果。

  --上层钢筋网的支承马凳不得直接支承在垫层上,而应该支承在下层钢筋网上,避免形成上下贯通的水路。

  侧墙的施工同剪力墙,但应该采用止

  水螺栓,混凝土的配比要求同底板。

  侧墙与底板的施工缝,采用BW-1橡

  胶止水条。

  穿墙管道结构处理如图:穿墙防水套管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