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文 >

管理创新课程学习体会大全

更新时间:2022-07-03 17:19:42

  第一篇:管理创新课程学习体会大全

  管理创新课程学习体会

  本学期,通过对管理创新课程学习,感受颇多。在一学期的课程中,我们对中环华祥公司进行了校企联合项目,为天路出版社做出了管理与营销的改善方案。

  在其中,我作为低碳运营的组长,参与了中环华祥的运营小组,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图纸的描绘,新改造布局的设计等工作,并带领2个本科学生进行了中环华祥的碳排放计算,并设计出企业碳排放计算器,同时做出了华翔低碳的改善建议;在关于天路出版社的改善过程中,参与了营销方案的设计与总结。

  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之中,有以下几点心得,用几个字来形容就是:实、难、练、会。实是指我们这次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改革之中。难,在调研和总结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之前预想不到的种种难题,最后通过努力才一一克服。练,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把所有的反面,包括交流,沟通,文档处理,图形设计,理论应用,都练习了一遍,尤其是几位做演讲的同学,通过锻炼,他们有了很大的提高。会,最后这是个比较理想的结果,通过管理创新课程的学习,我们的团队真正的学会了知识的应用,对以后在企业中从事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参与这次校企联合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一、 校企联合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并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重视实践。此次与两个企业的合作,收获最多的就在于实践。很多大学生没有进过企业,没有进行过对企业的调查,在校内所学习到的东西,完全没有地方施展,毕业之后也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理论放置于真正的实际之中。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比如,如何高效的进行数据的收集,如何能得到有效的信息。比如,在交流过程中,如何正确摆正企业与我们的位置,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很重要的问题。在初到华翔,经理们在介绍的时候,LED的能耗在普通白炽灯的十分之一,然而在现场的调查之中,生产人员的介绍却是4-5分之一。这样的数据如何处理,如何对我们的调研有效,是一个难题。因此,校企结合的信息对称问题与地位问题很鲜明的显现出来。

  二、 如何有效的进行高效的调研,并且获得真实的信息。我在进行中环华翔的碳排放调查的过程中,对公司进行了多次调研,然后最有效果的,也是唯一有效果的就是最后一次,之前去过了4次,所收集到的信息,对自己调研的题目没有任何帮助。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人根本不重视我们的调查,根本不相信我们的研究能为他们带来效益的改善。很多工作人员,在总经理分派接待学生之后,找出各种理由不配合我们的工作,有的却是很热心。最后在我硬着头皮,一个一个的虚心请教,好说歹说之后,才得到了一份比较严谨的数据。我们的调研是为了他们好,为什么企业不重视,不利用学校的资源,产生双赢,这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三、 管理是什么,运营是什么,营销是什么,HR是什么,我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之前的我们一直认为,管理是一门很空洞的学科,但是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我们在各方面的总结和分析中,运用了各种所谓“空洞”的知识,最后形成了实际的有效的报告。这就是实践检验真知的魅力,我们通过实践,把这些空洞的东西变成了现实,应用到了真正的管理之中,这就是校企结合真正的作用。 最后,我要对本学期管理创新的老师和伙伴进行感谢,是通过大家的齐心合作,才能完成看似庞大的任务,这些实践对我们日后的求职和工作必然会产生很积极的影响。感谢张院长,感谢霍老师,凌老师的无私奉献,以及各位同学的通力合作。

  2011-7-1

  王寅

   第二篇:管理创新高级课程研修班学习体会

  管理创新高级课程研修班学习体会

   2010年6月7日至21日,对我来说是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为期半个月的管理创新高级课程研修班,半个月的学习培训,收获颇多。一是领略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朴实的校训。直接感受了清华人崇尚科学,严谨务实、无浮躁之心而胜于言的精神,臵身于优美的清华园,感受着名校厚重的文化氛围。二是领略了名师的智慧和风采。为我们讲课的教授个个都是才高八斗、知识渊博,是全国这一领域的知名人士。课堂里生动幽默、气氛活跃、形式新颖的教学无不给我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三是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庆幸自己能来清华学习,虽然学习时间是短暂的,但我所领略和感受到的,应该是终生难忘,我体味到清华的校训、精神和清华的责任以及它的美,已深深烙在心里。感谢市委、市政府为我们提供了清华充电学习的机会,感谢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精心组织如此高水准的培训课程。可以说,这次在清华的学习培训,令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干部要跟上时代步伐,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学习发扬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精神,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

  一是在真学上下功夫。真学,就是要在学习上做到潜心学习,孜孜不倦。这次清华大学培训,学到了以前所没有接

  1 触过的新理念、新思维,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正处在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懂得和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即便是过去懂得和熟悉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先进的理念,才能导致先进的管理,而先进的理念和管理又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掌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离开了学习,工作就会失去创新的营养,发展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而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对待学习浅尝辄止,或者摆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等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树立讲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心智锤炼、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坚持认认真真地学、扎扎实实地学,有时间要学,工作繁忙挤时间也要学。其次,要大力抓好制度建设。通过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有制约力的考评制度,有牵动力的奖励制度,既能保护和推动学习创新活动的机制,来激发人们不断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最终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而且发自内心地把学习当作生存的基本需要。再次,要潜心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关键是要围绕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建设,通过忠诚教育、能力培养、行为训练的培训理念来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围绕从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出发,去设计教学计划、开设课程、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的培训优势,给领导干部以思想上、观念上的启发和更新。这次清华管理创新高级课程研修班就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成功案例。

   2 二是在真懂上下功夫。真懂,就是在学习上做到把握理论精髓,提高管理创新能力。无论是对经济发展分析、管理理论,还是法律法规的学习上,作为党员干部都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理解、熟知和阐释上,而是要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运用。换句话说,对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组织行为与文化建设的学习,既要做到把握精髓,升华为理性认识,又要入脑入心,内化为思想素质,使自己视野更加开阔,境界更加高远。对廉政建设的学习,面对党纪国法及条文的繁杂,领导干部不可能全面掌握和理解,应增强干部学法守法和廉洁自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各项事务,规避各种风险。比如:这次王传利教授主讲的《廉政建设与风险规避》讲座,通过专家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有较强的说服力,从而激发干部学法、懂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了他们的学法守法和廉洁自律意识。对创新管理与创新思维的学习要通过后期的消化理解、深思熟虑、仔细钻研,就会触发灵感,呈现全新境界,从而产生新思维、新理念。比如:这次安排艾学蛟教授《危机管理与应对》的讲座,我认为是非常吸引人的一课,他的成功之处就是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通过专家讲授,了解危机的三大效应,如何运用预测法管理危机,如何运用切割法管理危机,发现自己管理危机的弱点与不足,掌握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三是在真用上下功夫。真用,就是要在工作上做到身体力行,建功立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把先进的思想、理念线 正转化为实践成果,转化为每个党员自觉行动,转化为干部做人、做官、做事的遵循准则,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力量。比如:这次学习,邀请了中国高级管理咨询顾问、管理培训专家顾枫教授为我们进行公众沟通与表现力讲座,有很强实用价值。公众沟通与表现力的关键在于“尊重、沟通、规范、互动”。如何树立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如何提高公务员个人修养与整体素质?如何对照公众沟通与表现力要求,进一步规范和改善行政执法行为,修正个人不良作风?如何提高公务员办事效率,规范工作行为,改善并维护政府形象?这些问题都在讲座中给予形象生动地诠释,接下来关键是“悟”和“用”的问题。用公众沟通与表现力的先进理念指导实现工作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对进一步增强广大公务员的公仆意识,全方位体现执政为民的思想有着积极作用。

  回顾半个月短暂的学习培训,留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作为市委市政府重要的参谋助手部门和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主要职能部门,市发改委承担着既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要使发展改革工作提升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作为市发改委的一员,我认为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三新”,始终坚持“四个善于”,为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牢固树立“三新”:一是适应新形势,关键是要充分认 4 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世界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深度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新余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二是提升新素质,核心是要不断增强发展改革干部队伍谋划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惠民发展的本领。三是创造新业绩,重点是要在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空间结构的战略性布局、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性深化、资源环境的战略性保障这六大战略任务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始终坚持“四个善于”:一是善于抓大事、谋大计。工作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作为市委市政府重要的参谋助手和智囊部门,必须善于突破发展改革中的难点,把握发展改革中的重点,打造发展改革中的亮点,把抓日常工作与谋划长远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无论是对经济形势分析监测、“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重大改革政策谋划,还是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集聚区谋划等,都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工作思路、重要部署,找准定位,抓好落实,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和意见,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这是发展改革部门发挥综合职能和作用的关键。二是善于抓机遇、促提升。机遇稍纵即逝。近几年我们抓住了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投资的机遇,在铁路建设、能源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发展改革部门的重要作用;我们抓住了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机遇,在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良好效果; 5 我们抓住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机遇,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配套改革等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大大提升了工作水平。这是我们适时谋划、及早行动、加快推进,高质量完成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发改委交给我们各项重要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三是善于抓落实、求实效。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注重通过谋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编制实施计划来推进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发挥规划与计划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这是我们最有特色的工作方法;必须研究配套政策落实和重点项目建设来推进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发挥政策、项目等资源配臵作用,这是我们最有效的工作载体;必须建立工作机制和统筹协调来推进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发挥综合协调职能作用,这是我们最有力的工作手段。四是善于抓队伍、增合力。过去几年发展改革部门一直以“高起点定位、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为目标,在重大规划编制、重大项目推进、重大改革实施等方面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锻炼了队伍、推进了工作,又创造了业绩。许多同志坚持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体现出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第三篇:创新管理学习体会

  大学与大学精神

  对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几点认识

  自我教育自我开发的能力。大学里的教师要达到这一点,自身就不光是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需要有在传授知识中发展知识的能力。许多优秀的学生在大学里也不光是接受知识,在接受知识中他们也经常能发展知识。我猜测,十九世纪末,很多学者摆脱中古大学的传统、提出大学应是“研究中心”这样的概念,部分原因是看到大学发展知识的巨大力量正喷薄欲出。第二,大学的开放性。如果说最初的欧洲中古大学是由于欧洲共同的文字(拉丁文)和共同的宗教(基督教)使得人们能够在一起坐而论道,相互切磋、相互交流,而天然具有开放性。那么今天大学的开放性已经超越了文字和宗教的约束,成为大学的一项传统,成为大学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性质。大学的开放性让知识有了更新的力量,让大学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活泼的极具生命力的可以绵延不息的江河。

  第三,学术的独立和自由。这是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学术的独立和自由,就很难成为知识创新、发展和丰富的摇篮。大学应当与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系,与社会保持互动的关系,但不应当逢迎,不应当媚俗,不应当随波逐流;而应当遵循自己的发展规律,追求真理,做社会和时代的先锋,而不是盲从者、媚俗者,也不是单纯的所谓“服务器”。第四,大学应有崇高的使命感。大学应是社会的良心和智慧之所在,应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服务于国家、服务于民族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大学应该是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地方,是先进文化传承、创造和弘扬的地方,是先进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学,失去了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失去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这不仅是大学的悲剧,更是国家的悲剧。大学理念的共性应该还有一些,在此不作赘述。

  ”泛市场化”和“急功近利”有碍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正确形成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有代表性的两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如果不能清醒地看到这两个问题,将会影响到对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正确形成。

  第一个问题,在最近一些年里,有一些理论家、一些领导者受到市场大潮的影响,不考虑教育的特殊性,把教育等同于一般商品,鼓吹“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有些政府单位希望并且实施通过市场的办法来发展教育的增量,把“教育市场化、产业化”当成在财政上甩掉教育发展这个“包袱”的幌子,这种氛围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理念的正确形成。我们很担心.在这种氛围下形成的大学理念能不能使大学真正成为“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圣洁的殿堂,能不能培养出具有远大理想、社会责任感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第二个问题,受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潮和行为的影响,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在相当程度上存在“重术轻道”的倾向。这里的“道”,指的是理论、理性,是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能力的综合,指向学生的人格、理想、信念、视野和胸怀。“术”,是指具体的操作性知识。大学的发展要重“术”,但更要重“道”。大学首先要重视知识、能力、责任感相统一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格与心智的完善,同时重视必要的“术”,基本的“术”。具体技能,应该到工作实践中去锻炼、学习,想让学生一出门就成熟练工是不可能的,大学不是职业训练所,大学培养的不是技术工人。国家发展与然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但应当由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来培养。即使职业技术学校也是搞要重“道”的,所以,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自觉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形成正确的大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共性,不同的大学也有其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色。比如从学校类型来看,有的学校是研究型大学,有的学校是教学为主型大学;从学科特点来看,有的学校以理工科见长、有的学校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有的学校则有很强的综合性大学的特点;从校风来看,有的学校严谨,有的学校务实,有的学校狂狷。由于每所大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价值取向、学科结构、传统和历史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每所大学的理念有其个性的方面是非常正常的,而个性和特色也往往是一所学校的优势之所在。个性和特色的形成有历史的深厚积淀在其中,学校要与时俱进,但绝不意味着抛弃个性和特色,都走同一个发展模式。一所大学认清自己

  为此,必须坚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学应提倡探索、尊重探索、鼓励探索。既要支持、褒奖成功的探索,也要容忍、善待失败的探索。要倡导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前提下,任何学术观点都有存在的空间。而影响学术自由的往往来自三个方面不适当的做法:一是政界人士不适当的干预,二是学校不恰当的规章制度,三是学术权威不适当的行为。因此,只有务实地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能营造并保持健康的学术环境。这种精神,在大学与大学之间、大学与其他杜会机构之间,则体现为一种“和而不同”的胸怀,即费孝通老先生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理念。大学不能孤芳自赏,要在竞争的同时善于合作,取长补短,才能从各个方面促进自己的发展。大学间竞争的目的应该不在竞争本身,而在于通过良性的竞争,互相促进,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的终极福祗。如果只为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忘却大学的根本宗旨.不具有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相互协作的精神甚至恶性竟争、倾轧他人,我很怀疑这样的大学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正如只有大气的学者才能成为真中的大师一样,只有大气的大学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学

   第四篇:管理创新学习体会

  学习体会

  6月3日,我学习了熊亮老师讲解的《管理创新》,使我了解了什么是管理创新及其基本方法。使我意识到创新,确实能给企业带来活力。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创新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毁灭”,同时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经济学家布林格说:创新就是把知识和能力成功地转换为直接和间接的市场过程。熊亮老师用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创新就是做自己或别人没做过的事。复制也是一种创新,通常而言,创造是指以独特的方式综合各种思想或在各种思想之间建立起独特的联系这样一种能力。能激发创造力的组织,可以不断地开发出做事的新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也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提高员工的一种能力——随时随地全面满足顾客的能力!当管理者说到要将组织变革成更富有创造性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就是要激发创新。管理创新一定要结合国情、地域情、企业情。管理创新不在于先进,而在于适用和正确。影响管理效果的五个方面包括:制度、手段、流程方法、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和管理技能。熊亮老师在这里向我们推荐了一个管理创新的方法和一个好的管理方法。管理创新的方法是缺点列举法,其步骤是:先选定某事物,然后运用创新思维尽可能多的列出现有事物的各种缺点,再找出急需解决的1-2个缺点,围绕主要缺点,应用创新思维尽可能多的提出解决方案,最后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实施。一个好的管理方法是头脑风暴法,其程序是:事先把会议主要要讨论的内容告诉大家,请大家准备,会议以5-10人为最好,时间不超过1小时,主持人要保持会场气氛,保证人人献计献策,确定记录员,对设想的评价改天进行。

  创新思维就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一种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创新思维的特点是:非逻辑性、非定势性、多向性。创新思维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突破正面思考习惯,侧面和反面去思考。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建设,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不仅总体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企业管理也比较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也被陆续引入,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的局面有了较大改观,涌现了一大批管理水平较高、技术研发能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尤其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这种创新给我国带来了活力,使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企业管理创新是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环节,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对于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高度重视管理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只有让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生产力核心内容的科学技术,其创新和发展必然要求作为生产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管理为自己提供最有效的发展形式。无论培养选拔科技人才、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加强科研设施建设,还是培育员工对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高度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都要通过管理观念的创新、管理方法的探索、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由于管理科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我们在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但国外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制度前提和人性假设与我国的国情、社情不相符合,如果完全照抄照搬,必然导致“水土不服”。同时,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并没有提供相对落后国家如何有效推进技术创新、快速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路径。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必须立足自身实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之路。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适应了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对企业中的各项管理问题作出最佳规划和安排,以实现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着眼于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需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科学,应以提高我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本目标。牛教授在报告中说:要成为核心竞争力,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是有价值并不可替代的;从竞争者的角度出发,是独特的并不可模仿的。但不是每一个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可能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要的优秀技能、技术诀窍的范围和深度,也可能指能够产生竞争价值的生产能力的一系列具体技能的组合。一般来说,核心竞争力不是存在于公司资产本身,而是存在于公司的人的身上,根植于技巧、知识和个人的能力之中;核心竞争力有四个标准,即有价值的能力、稀有的能力、难以模仿的能力和不可替代的能力。高度重视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致力于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熊亮老师通过各种实例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授了管理创新的相关理论和实战技巧,使我受益匪浅。

   汉1445陈金凤

   第五篇:大学生创新基础课程学习总结体会

  TRIZ理论40个创新原理

  一.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军事及科技的激烈竞争,实质上就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己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使高校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际中担当技术方而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是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中的创新原理形成了系统的原理体系,能有效地指导人们按步骤、有规律地进行创新活动,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引导创新的最佳工具,将TRIZ理论引入学生培养体系中,开展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可以将新

  落到实处。

  二、TRIZ理论

  TRIZ理论诞生于1946 年,是俄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缩写。当时,以阿奇舒勒为首的前苏联数十家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组成的攻关团体对约250多万份专利文献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分析,以其中的4万份专利为重点进行了研究、归纳、总结、提炼,并综合了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后,建立起了一套以技术系统进化原理为核心的&体系化的&实用性强的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即TRIZ理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1985年,解决发明问题规则系统( TRIZ-85) 的发布,标志TRIZ理论体系建立与完善。

   TRIZ理论被公认为是使人聪明的理论,曾作为前苏联的国家机密,在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发挥着巨大作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称为“点金术”,前苏联自I9}o年起,开始为中小学生进行T RIZ理论教学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苏联解体后,大批T RIZ研究者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T RIZ流传于西方,受到极大重视,T RIZ的研究与实践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西北欧、美国、日本、台湾等地出现了以T RIZ为基础的研究、咨询机构和公司,一些大学将T RIZ列为工程设计方法学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T RIZ理论和方法己经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实用性强,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如今己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创造出成千上万项重大发明,为众多知名企业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TRIZ理论的40个创新原理

  1946年阿齐舒勒进入苏联海军专利局工作,有机会接触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工程领域内的大量专利。在分析这些专利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些专利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而且解决的也是不同的问题,实现的是对不同系统的改进,但是,这些专利是利用了某些相同的方法。也就是说,很多的原理和方法在发明的过程中是重复使用的。于是,他就想从大量的专利中找出那些基本的常用的方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他对于世界上不同领域的专利和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取出了在专利中最常用的方法和原理,共总结出40种,他称之为40个发明原理。

  下面是对这40个创新原理的具体介绍,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 1.分割原则

   a.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b.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c.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2.拆出原则

   从物体中拆出干扰部分(干扰特性)或者相反,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与上述把物体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技法相反,这里是要把物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 3.局部性质原则

   a.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b.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

   c.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4.不对称原则 a.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b.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 5.联合原则

   a.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 b.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

   例:双联显微镜组;由一个人操作,另一个人观察和记录。 6.多功能原则

   一个物体执行多种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体。

  例:提包的提手可同时作为拉力器(苏联发明证书187964)。 7.‘玛特廖什卡原则

   a.一个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等。 b.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8.反重量原则

   a.将物体与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体结合以抵消其重量。

   b.将物体与介质(最好是气动力和液动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 9.预先反作用原则

   如果按课题条件必须完成某种作用,则应提前完成反作用。

   例:杯形车刀车削方法是:在车削过程中车刀绕自己的几何轴转动。其特征是为了防止产生振动,应预先向杯形车刀施加负荷力,此力应与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力大小相近,方向相反 (苏联发明证书~536866) 10.预先作用原则

   a.预先完成要求的作用(整个的或部分的) b.预先将物体安放妥当,使它们能在现场和最方便地点立即完成所需要的作用。 上述课题41的解决方案可作为该原则的例子: 11予先放枕头原则。

   以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手段补偿物体的底可靠性。 12.等势原则

   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土升或下降.

   例:有一种装置不必使沉重的压模升降;这种装置是在压床上安装了带有输送轨道的附件(苏联发明证书264679).

  13、相反原则

   a、不实现课题条件规定的作用而实现相反的作用.

   b、使物体或外部介质的活动部分成为不动的,而使不动的成为可动的. c.将物体颠倒. 14.球形原则

   a.从直线部分过渡到曲线部分,从平面过渡到球面,从正六面体或平行六面体过渡到球形结构, b.利用棍子、球体、螺旋。

   c.从直线运动过浑到旋转运动,利用离心力。

  例:把管子焊入管栅的装置具有滚动球形电极。 15.动态原则.

   a、物体(或外部介质)的特性的变化应当在每一工作阶段都是最佳的。 b.将物体分成彼此相对移动的几个部分。 c.使不动的物体成为动的.

   例:用带状电焊条进行自动电弧焊的方法,其特征是,为了能大范围地调节焊池的形状和尺寸,把电焊条沿着母线弯曲,使其在焊接过程中成曲线.局部作用或过量作用原则

   如果难于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功效,则应当取得略小或略大的功效。此时可能把课题大大简化。 ,

  该技法已在课题34中介绍过,圆筒喷漆过多,然后再去掉多余的部分。 17.向另一维度过渡的原则

   a.如果物体作线性运动(或分布)有困难,则使物体在二维度(即平面)上移动。相应地,在一个平面上的运动(或分布)可以过渡到三维空间。 b.利用多层结构替代单层结构。 c.将物体倾斜或侧置. d.利用指定面的反面.

   e.利用投向相邻面或反面的光流。

   技法17a可以同技法7和15b联合,形成一个代表技术系统总发展趋势的链:从点到线,然后到面,到体,·最后到许多个物体的共存.

   例: 越冬圆木在圆形停泊场水中存放,其特征是,为了增大停泊场的单位容积,和减小受冻木材的体积,将圆木扎成捆,其横截面的宽和高超过圆木的长度,然后立着放(苏联发明证书~2236318)。 18.机械振动原则 a、使物体振动。

   b、如果巳在振动,则提高它的振动频率(达到超声波频率) c.利用共振频率。

   d.用压电振动器替代机械振动器。 e.利用超声波振动同电磁场配合.

   例:无锯末断开木材的方法,其特征是,为减少工具进入木材的力,使用脉冲频率与被断开木材的固有振动频率相近的工具(苏联发明证书~307986). 19.周期作用原则

   a.从连续作用过渡到周期作用(脉冲). b.如果作用已经是周期的,则改变周期性。 c.利用脉冲的间歇完成其他作用。

   例:用热循环自动控制薄零件的触点焊接方法是基于测量温差电动势的原理。其特征是,为提高控制的准确度,用高频率脉冲焊接时,在焊接电流脉冲的间隔测量温差电动势(苏联发明证书9336120)。 20.连续有益作用原则

   a.连续工作(物体的所有部分均应一直满负荷工作)。 b.消除空转和间歇运转。

   例:加工两个相交的圆柱形的孔如加工轴承分离环的槽的方法,其特征是,为提高加工效率,使用在工具的正反行程均可切削的钻头(扩孔器)(苏联发明证书M262582)。 21.跃过原则

   高速跃过某过程或其个别阶段(如有害的或危险的)。

   例:产胶合板时用烘烤法加工木材,其特征是,为保持木材的本性,在生产胶合板的过程中直接用300~600·C 的燃气火焰短时作用于烘烤木材苏联发明证书338371)。 22.变害为利原则

   a.利用有害因素(特别是介质的有害作用)获得有益的效果。

   b.通过有害因素与另外几个有害因素的组合来消除有害因素。

   c.将有害因素加强到不再是有害的程度.

   例:恢复冻结材料的颗粒状的方法,其特征是,为加速恢复材料的颗粒和降低劳动强度,使冻结的材料经受超低温作用 (苏联发明证书N~409938)

  23、反向联系原则 a.进行反向联系。

   b.如果已有反向联系,则改变它。

   例:自动调节硫化物沸腾层焙烧温度规范的方法是随温度变化改变所加材料的流量,其特征是,为提高控制指定温度值的动态精度,随废气中碥含量的变化而改变材料的供给量(苏联发明证书302382)。 24.中介原则

   a.利用可以迁移或有传送作用的中间物体 b.把另一个(易分开的)物体暂时附加给某一物体。

   例:校准在稠密介质由测量动态张力仪器的方法是在静态条件下装入介质样品及置入样品中的仪器。其特征是,为提高校准精度,应利用一个柔软的中介元件把样品及其中的仪器装入 (苏联发明证书354135). 25.自我服务原则

   a、物体应当为自我服务,完成辅助和修理工作. b.利用废料(能的和物质的).

   例,一般都是利用专门装置供给电焊枪中的电焊条.建议利用电焊电流工作的螺旋管供给电焊条。 26.复制原则

   a.用简单而便宜的复制品代替难以得到的、复杂的、昂贵的、不方便的或易损坏的物体. b.用光学拷贝(图像)代替物体或物体系统。此时要改变比例(放大或缩小复制品). c.如果利用可见光的复制品,则转为红外线的或紫外线的复制。

   27.用廉价的不持久性代替昂贵的持久性原则用一组廉价物体代替一个昂贵物体,放弃某些品质(如持久性).

   28.代替力学原理原则

   a.用光学,声学、 ‘味学等设计原理代替力学设计原理。 b.用电场.磁场和电磁场同物体相互作用。

   c、由恒定场转向不定场,由时间固定的场转向时间变化的场,由无结构的场转向有一定结构的场。 d.利用铁磁颗粒组成的场.

   例:在热塑材料上涂金属层的方法是将热塑材料同加热到超过它的熔点的金属粉末接触,其特征是,为提高涂层与基底的结合强度及密实性,在电磁场中进行此过程(苏联发明证书445712). 29.利用气动和液:压结构的原则

   用气体结构和液体结构代替物体的固体的部分,如充气和充液的结构,气枕,静液的和液体反冲的结构. 30.利用软壳和薄膜原则

   a.利用软壳和薄膜代替一般的结构。 b.用软壳和薄膜使物体同外部介质隔离。

   例:充气混凝土制品的成型方法是在模型里浇注原料,然后在模中静置成型。其特征是,为提高膨胀程度,在浇注模型里的原料上罩以不透气薄膜 (苏联发明证书339406)。 31.利用多孔材料原则

   a.把物体作成多孔的或利用附加多孔元件(镶嵌,覆盖,等等). b.如果物体是多孔的,事先用某种物质填充空孔。

   例, 电机蒸发冷却系统的特征是,为了消除给电机输送冷却剂的麻烦,活动部分和个别绪构元件由多孔材料制成,例如渗入了液体冷却剂的多孔粉末钢,在机器工作时冷却剂蒸发,因而保证了短时、有力和均匀的冷却. 32.改变颜色原则

   a.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颜色. b.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透明度.

   c,为了观察难以看到的物体或过程,利用染色添加剂. d.如果已采用了这种添加剂,则采用荧光粉.

   例;美国专利3425412:透明绷带不必取掉便可观察伤情。 33.一致原则

   同指定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应当用同一(或性质相近的)材料制成.

   例:获得固定铸模的方法是用铸造法按芯模标准件形成踌模的工作腔。其特征是,为了补偿在此铸模中成型的制品的收缩,芯模和铸模用与制品相向的材料制造(苏联发明证书456679). 34.部分剔除和再生原则

   a.已完成自己的使命或已无用的物体部分应当剔除(溶解.蒸发等)或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变化. b.消除的部分应当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再生.

   例:检查焊接过程的高压区的方法是向高温区加入光导探头。其特征是,为改善在电弧焊和电火花焊接过程中检查高温区的可能性,利用可熔化的探头.它以不低于自己熔化速度的速度被不断地送人检查的高温区(苏联发明;证书N433397). 35.改变物体聚合态原则

   这里包括的不仅是简单的过渡,例如从固态过渡到液态,还有向假态(假液态)和中间状态的过渡,例如采用弹性固体.

   例:联邦德国专利1291210::降落跑道的减速地段建成浴盆形式,里面充满粘性液体,上面再铺上厚厚一层弹性物质。

   36.相变原则

  利用相变时发生的现象,例如体积改变,放热或吸热,

   例:密封横截面形状各异的管道和管口的塞头,其特征是,为了规格统一和简化结构,塞头制成杯状,里面装有底熔点合金。合金凝固时膨胀,从而保证了结合处的密封性 (苏联发明证书319806)。

   37.利用热膨胀原则 a.利用材料的热膨胀(或热收缩).

   b.利用一些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

   38利用强氧化剂原则

   a.用富氧空气代替普通空气. b.用氧气替换富氧空气。

   c.用电离辐射作用于空气或氧气。

   d. 用臭氧化了的氧气.

   e. 用臭氧替换臭氧化的(或电离的)氧气,

   例:利用在氧化剂媒介中化学输气反应法制取铁箔。其特征是,为了增强氧化和增大镜箔的均一性,该过程在臭氧媒质中进行 (苏联发明证书261859)。 39.采用惰性介质原则 a、用惰性介质代替普通介质。 b.在真空中进行某过程。

  该技法与上述技法正好相反。

   例:预防棉花在仓库中燃烧的方法,其特征是,为提高棉花贮存的可靠性,在向贮存地点运输的过程中用惰性气体处理棉花 (苏联发明证书270170)。 40.利用混合材料原则

  由同种材料转为混合材料.

  例:在热处理时,为保证规定的冷却速度,采用介质做金属冷却剂,其特征是,冷却剂由气体在液体中的悬浮体构成

  四、 小结

  当今大学生创新能力急待提高,TRIZ是系统化创新发明方法的观念与技术,TRIZ建立一个能加强突破性思考的过程与创新思维方法,是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水平的一个利器,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一条有效的途径。TRIZ通过遵循创新活动产生的客观规律,为创新思维产生的主体(人)规划一种有利于创新的重要素质和工作方法,学习和领悟这种方法将对培养本科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引入基于 TRIZ的创新理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对创新活动的认识和对创新方法的把握,提高大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上一篇:三代争锋
  • 下一篇:MBA学习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