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教师培训规划
综合实践教师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个中心:以深入课程改革,提升骨干教师综合能力,发展学校 办学特色为中心。 两个重点:以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为重点。以市课题研 究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重点。 三个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二、组织领导
组长:徐世才 副组长:王波
成员:各班任
三、培训目标:
1、通过新课程通识培训的基础上理解、掌握课程《综合实践活 动》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体系、特点。
2、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内容、 结构;掌握新课程教学的方法、手段;明确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使培训者能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3、通过培训,促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 障机制的建设。
四、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主要分为三大块内容: (一)通识培训统一培训
(二)综合实践活动标准培训
1、综合实践活动通识(课程的国际比较、课程理念与策略);
2、专题讲座 (三)实际操作技术培训
1、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研究;
2、实验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介绍。
五、培训方式及对象:
(一)培训方式采用听专家报告或讲座,或听观摩课的形式。
(二)培训对象:
1、学校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者;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全体教师。
(三)培训方式及教学安排
六、具体制度:
1、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 教师的成长档案将记录每位教师培训中通过科研、教研、培训成 长的足迹与成果,共性与个性并存,体现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2、外出参观、学习想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取长补短,获得最佳 的教育、教学效益,同时通过开阔眼界,不断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 教学风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与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的互 相交流与学习,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导师带徒”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4 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 “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 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扶”成果,定 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4、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 教师必须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多鼓励骨干教师 勇挑重担,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5、教师每学年参加“通识性”培训,至少写1-2篇经典课例、教学论文,每学年召开一次教师经验交流会。
七、通过培训教师应达到以下要求:
1、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态度认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设计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特长、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自身的特 色,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活动课题,并合理地制定活动方案, 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2、善于钻研,善于学习。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还要掌 握跨学科的文化知识,博采众长,不断丰富自己。
3、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组织 和管理好学生,引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并协调学生活动中与各部门 的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 设宽松的活动时空,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4、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学 5 会运用科学的调查、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目的、有 计划地开展探究活动,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和实施研究方案,分析研 究资料,表述研究成果,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能找到及时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5、能积极参加各级综合实践课程教研活动,展示质量较高的阶 段性成果。
6、能认真撰写教学论文或工作总结,及时反思,不断成长,认 真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材料
时间:20
13、
10、15主讲:杨倩
地点:二(1)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课程的诞生,更主要的是标志着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课程理念的生成。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提出的历史背景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就是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而现行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国家教育部也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课程改革之所以被如此重要而紧迫地提出来,首先它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而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正是基于全面和谐的素质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原则,课程改革才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为必修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技术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为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如下特性: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丰富多采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有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的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内容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其它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也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但是,需要弄清的是,每一单项内容的具体实施不等于综合实践活动,只能作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和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转变,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研究和实验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课程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作为一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目前不仅缺乏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理论支持,而且更缺乏教学实践的积累,所以如何开设,如何实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所以该课程有待于咱们大家抓紧时间进行研究和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研究和实验》就是为了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论依据,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转变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而设置的新的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研究和实验课题,将对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研究和实验依据及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结合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实验,探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途径,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目标与要求,通过研究与实验,总结出我们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
项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为规范我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方法。
七、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研究的可行性
课程的综合化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更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各门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等相互联系和深化,在实践中得到综合运用。目前我们开设的课程仍是分科的、结构化的,比较偏重知识性,具有较强的分科性,这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所探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不同于以知识为核心的分科课程,又不同于结构化、知识化的综合课程,也不同于分科化的实践课程,它具有多元性、发展性、灵活性、开放性、创新性、合作性、生成性、可操作性和主体性特点,是以问题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它可以发挥出整体效应,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能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理论到实际,接受到创造,学习与生活的沟通。
八、《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和实施,结合我们的实际,应立足于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特点和目的要求,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从科研高度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借鉴外省市的经验,紧密联系本地的实际,以严谨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开拓思路、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操作的途径与方法、课程评价与管理、师资的配备和培训、教材及活动资料的编写等,全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实验,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带着任务而来,带着责任而返
——2012“国培计划”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期集中培训感悟
2012年9月11日——24日,我有幸参加了2012年“国培计划”初中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这近半个月的学习,通过听(听专家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讲座、听优秀教师工作中的亲身体会)、看(看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到学校进行现场课堂观摩)从而引发深深的思索(思考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怎么去做),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感受颇深。这次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思想上的冲击,一次头脑的洗礼,更是一次顿悟的点拨。这次培训的内容不仅是我渴求的,更是我在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的。我从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振奋,受益匪浅。
一、听讲座汇报,接受洗礼
(一)充分认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专家、教授的讲座给我们这些不知所措的教师们指明了道路,专家们的的报告内容详实,其中穿插了许多典型的案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背景谈起,围绕着课程的实质、内容和实施,结合实例讲清了实施综合实践课的意义和操作策略。从国外讲到国内,从过去谈到现在,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说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综合实践活动对师生的发展到教师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设计到各种课型,专家们分析得透彻,指导得到位,给我们学员树立新课程理念,尤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来自一线的杨懿老师不讲名利,无私奉献,为了心中的那个梦去奋斗,他用实际行动诠译了“做的比讲的好”的真正含意;同样来自一线的杨巧玲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讲解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 1
何确定主题,与学员共同探讨了中学阶段综合实践开展过程中一些实际问题,与学员们分享了“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与学生同成长”的喜悦;来自一线的教研员杨骐文老师站在教研的角度,阐述了做为一名学科教师如何从本位课程中去拓展、开发综合实践课的主题,还有唐利强教授从多角度分析了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任重道远、沈旎教授的“努力作一点点,把自己当作起点”观念„„。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就越能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二)充分认识到了我自己
过去,我一直自信的认为自己在教学工作岗位上算得上是有能力的了,虽然没有开展综合实践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组织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带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撰写了几篇研究报告,也算是小有成就。可是,当我听了桑植十一中学杨懿老师的报告,他所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实施的汇报让我受益匪浅,他在他的工作经历中都能根据学校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校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因地制宜,因校而异,把自己的特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从杨懿老师的报告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原来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随着以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我将会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二、看示范课例,心驰神往
9月20日,学院组织所有国培班学员到长沙十一中进行了示范课观摩,这堂由十五中杨巧玲执教的《主题确定》课,整个课堂的程序紧凑且井然有序,学生对已列举的的问题按照老师归纳的方法一一
进行筛选,无疑是整个活动的亮点,老师、学生在台上台下进行真诚的互动交流,学生、师生间的精彩对答得了在场学员、同仁和专家的肯定。通过课堂我们看到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杨老师在课堂上表现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杨老师说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与学生共同成长”这一句话的真谛。
整个课程实现了“学校小研究、社会大舞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达成。这一切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通过这堂课使我们接触到了对我们来说相对陌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们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为我们对今后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范例、指明了方向。
三、思以后的工作,任重道远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虽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面临很多困惑,遇到了很多的阻力。
1、课程的开设形同虚设虽然我们的学校的课表中安排了诸如:劳动技术课、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等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开设都因为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这些“非主流”课程通通给“主流”课程让路。使得这类“非主流”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
2、课程的开设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培训学生的诸多方面的能力,在这培训中被专家、导师反复提及,也得到了众多培训学员的认同,但这些能力的提升并不是短时间能看到的。那么如果让学生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去做与升学、成绩无关的事,家长是不会认同的,学校也不会冒险去实行的。家长不认同,课程的开展、活动的开展就不能得到长效的发展。
没有开展这类课程的大环境,我们要从事这方面工作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坚持这方面课程开设实践,所付出劳动要比其他科目的老师多得多。但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一名将来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我们将看到美好的不来,同样我们肩上的担子也不轻。
最后,我想借用一位教育专家的话——“再好的课程,如果不去实践,那么,你永远走不进这门课程。再难的课程,只要我们热情地参与进去,就会有丰厚的回报!”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去,我们也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辉煌!
岳阳汨罗市城关中学周兵2012年9月22日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由懵懂无知到开始掀起神秘的“盖头”
——2014“国培计划”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期集中培训总结
池州市贵池区梅街中心学校
钱让平
2014年12月7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2014年“国培计划”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在半个月的培训当中,我认真聆听专家专题讲座,仔细阅读各专题课程文本,积极参于到班级论坛和主题研讨中,主动发帖、回帖,与各位参训同仁一起就培训中的困惑和收获进行交流讨论,严格遵守上课纪律和作息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按时按质完成学习作业,积极投入到送教的备课、研讨、修订教学设计和同组教师认真思考教学环节设计及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思考解决对策。
这近半个月的学习,通过听(听专家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讲座、听优秀教师工作中的亲身体会)、看(看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到学校进行现场课堂观摩)从而引发深深的思索(思考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怎么去做),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感受颇深。这次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思想上的冲击,一次头脑的洗礼,更是一次顿悟的点拨。这次培训的内容不仅是我渴求的,更是我在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培训中有苦有累、有欢笑有收获,这次参训,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培训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听讲座汇报,接受洗礼
(一)充分认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专家、教授的讲座给我们这些不知所措的教师们指明了道路,专家们的的报告内容详实,其中穿插了许多典型的案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背景谈起,围绕着课程的实质、内容和实施,结合实例讲清了实施综合实践课的意义和操作策略。从国外讲到国内,从过去 1
谈到现在,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说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综合实践活动对师生的发展到教师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设计到各种课型,专家们分析得透彻,指导得到位,给我们学员树立新课程理念,尤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来自铜陵建安小学的佘承智校长尽管担任校长还始终站在《综合实践》教学的第一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讲解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确定主题,与学员共同探讨了中学阶段综合实践开展过程中一些实际问题,与学员们分享了“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与学生同成长”的喜悦;来自一线的教研员安庆市洪雪锋老师站在教研的角度,阐述了做为一名学科教师如何从本位课程中去拓展、开发综合实践课的主题,合肥市南门王昌余老师从多角度分析了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任重道远;安徽省社科院许晓红教授的“努力作一点点,把自己当作起点”观念;还有来自安庆二中查明顺无私奉献,为了心中的那个梦去奋斗,他用实际行动诠译了“做的比讲的好”的真正含意;合肥师范学院的殷世东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观课评课议课》更为我们在今后实践中如何做到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还有安师院张启树教授„„。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就越能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二)充分认识到了我自己
过去,我一直自信的认为自己在教学工作岗位上算得上是有能力的了,虽然没有开展综合实践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组织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带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撰写了几篇研究 2
报告,也算是小有成就。可是,当我听了铜陵建安小学的佘承智校长的报告,他所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实施的汇报让我受益匪浅,他在他的工作经历中都能根据学校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校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因地制宜,因校而异,把自己的特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从佘承智校长的报告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原来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随着以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我将会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二、看示范课例,心驰神往
12月17日,学院组织所有国培班学员到岳西进行了示范课观摩,这堂由安庆龙狮小学李奥利执教的《我运动,我健康》示范课,整个课堂的程序紧凑且井然有序,学生对已列举的的问题按照老师归纳的方法一一进行筛选,无疑是整个活动的亮点,老师、学生在台上台下进行真诚的互动交流,学生、师生间的精彩对答得了在场学员、同仁和专家的肯定。通过课堂我们看到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李老师在课堂上表现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李老师说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与学生共同成长”这一句话的真谛。
整个课程实现了“学校小研究、社会大舞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达成。这一切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通过这堂课使我们接触到了对我们来说相对陌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们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为我们对今后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范例、指明了方向。
三、思以后的工作,任重道远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 3
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虽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面临很多困惑,遇到了很多的阻力。
1、课程的开设形同虚设 虽然我们的学校的课表中安排了诸如:劳动技术课、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等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开设都因为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这些“非主流”课程通通给“主流”课程让路。使得这类“非主流”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
2、课程的开设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培训学生的诸多方面的能力,在这培训中被专家、导师反复提及,也得到了众多培训学员的认同,但这些能力的提升并不是短时间能看到的。那么如果让学生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去做与升学、成绩无关的事,家长是不会认同的,学校也不会冒险去实行的。家长不认同,课程的开展、活动的开展就不能得到长效的发展。
没有开展这类课程的大环境,我们要从事这方面工作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坚持这方面课程开设实践,所付出劳动要比其他科目的老师多得多。但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一名将来综 4
合实践活动课老师,我们将看到美好的不来,同样我们肩上的担子也不轻。
最后,我想借用一位教育专家的话——“再好的课程,如果不去实践,那么,你永远走不进这门课程。再难的课程,只要我们热情地参与进去,就会有丰厚的回报!”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去,我们也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辉煌!
二0一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于岳西
5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2002——2005三年培训计划)
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研训部
王菲菲
小学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2002——2005三年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个中心;以深入课程改革,提升骨干教师综合能力。
一个宗旨;以服务一线教学为宗旨。
两个重点:以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思为重点。
以校本教研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重点。
三个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工作目标:求实、求新、求效、求发展。
目前,我区现有45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其中骨干教师有15人。为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不断提升骨干教师品牌,树教育良好形象,进一步推动我区青年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制定骨干教师三年培训计划。
二、培养目标:
l.热爱祖国,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书育人,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愿意为铁东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且积极奉献。
2.治学严谨,工作认真,为中青中教师的表率。
3.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在进行本专业教学、研究的同时,还应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学和研究。
4.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力争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所教课程在每次教学考核中应达到良好以上。
5.有一定的科研、教研能力 ,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三年内,应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有关教研的论文。掌握并应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
6、通过2—3年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为铁东区的教育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培训内容
(一)教育理论
1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
3 现代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新情境的教学策略等教学理论
4教育科研理论
(教育理论;专题讲座、自学反思、研讨交流等)。
(二)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1、 国家学科课程标准
2 、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3 、学科文化知识的拓宽与加深
4 、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学实践的教研培训。
(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导师辅导、考察观摩、亲自做说讲评课、指导讲评课活动等)。
(三)教育科学研究
1 、学科教育科研方法
2 、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 、学科教改课题研究与实践
(教育科学研究;专题讲座、课题研究与实践等)
(四)电教、信息技术培训
1、 基础现代化技术培训
2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电教与信息技术;专题讲座、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学科的应用、观摩与展评活动)
四、保障机制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
教师的成长档案将记录每位教师培训中通过科研、教研、培训成长的足迹与成果,共性与个性并存,体现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五、主要措施:
1、骨干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在课堂的情境中。外出参观、学习想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取长补短,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益,同时通过开阔眼界,不断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与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的互相交流与学习,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导师带徒”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扶”成果,每学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3、科研促教研
科研要求每位骨干教师至少申报一项教改实验项目与科研课题,指导骨干教师写好实验方案。实验报告或实验阶段总结,定期举办科研知识讲座,使骨干教师成为科研行教师。
4、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
各级骨干教师必须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达到计算机中级水平。多鼓励骨干教师勇挑重担,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5、骨干教师每学期参加“通识性”培训,至少写1——2篇经典案例、教学反思,每学年召开一次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
信息获取的能力:较强的获取信息的意识、过硬的文献资料查阅和检索能力、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知识更新能力:敏锐的更新知识的意识、准确分析判断新知识的价值、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传播新知识的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运用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开展实验研究活动,制订研究计划,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试验报告等能力。
创新的人格魅力——品位化
通过培训骨干教师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科学教学,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师德修养高,注重教书育人。
(二)懂得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以此指导教学。
(三)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四)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教学改革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五)了解科学教育的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扩充新的知识,以适应科学教育新的发展需求。
(六)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积极参加科学教育的课题研究和教改实验。
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我们坚以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龙头,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为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