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干部任用忌“六重六轻”
班干部任用忌“六重六轻”
班干部是一个班集体的骨干和核心。一支精干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既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又是联系班主任和学生的桥梁与纽带,是班级所有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选拔、培养和任用班干部既是一个值得广泛探讨的课题,又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班干部的选拔任用要切忌“六重六轻”。
第一,忌重智育轻他育。一个新的班级组建后,班主任往往通过看学生档案来了解学生过去的表现,进而确定现任班干部人选,有的干脆以学习成绩好坏作为选拔班干部的标准。学习越好,担任的职务越高,而对班干部的缺点和错误则姑息袒护、放任不管。这样,既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失去了对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信任。班干部的任用是培养人的事业,班主任应该把这个工作放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高度来认识,不能仅仅给智育出色的孩子以机会,而应该把这项工作作为培养和锻炼全体学生的途径,并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开展。如有些同学尽管学习成绩不突出,但歌唱得好,舞跳得好,可以让其担任文艺委员;有的同学劳动时表现出来的热情比其他同学高,可以让其担任劳动委员;有的同学严于律己,富有正义感,可以让其担任纪律委员。这样,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担任社会角色和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感悟失败、体验成功的机会。
第二,忌“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为了更好地适应班级管理工作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男女生的优势和特长,班主任在班干部配备上要注意保持适当的男女生比例。特别是要努力克服小学阶段任用班干部“重女轻男”和初高中“重男轻女”现象,大胆启用不同性别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尽量减少班干部“女强男弱”或“男强女弱”的现象。一方面,一部分男生常犯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如果得不到锻炼和纠正则不利于其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女生长期担任班干部,一旦落选就有可能受不了挫折,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三,忌重数量轻“质量”。为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担任社会角色的机会,有些班主任通过多设班干部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但这样操作一定要注意把好度,因为班干部的配置并非越多越好。一个班级的干部设置,要根据人数和学生素质等具体情况而定。班主任可在保持一定班干部数量的基础上,采取班干部轮换制、民主选举制、竞争制等方法扩大学生接受锻炼的机会。其实,班干部不在多少,关键要培养责任意识和正确的“官念”。如果一定要把班干部也看作一种“官”,那么学校和家长要正面、健康地教育孩子为什么要“当官”,怎样“当官”,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精神,淡化权力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当官”就要负责任,而不是为了得到特权。否则的话,反倒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四,忌重“包办”轻民主。很多班主任在班干部的选拔上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中之一就是“包办代替”,这种现象在小学和初中最为明显。很多班主任总爱把学生看成小孩,似乎他们的意见可以不理,其实不然。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背后议论老师,表现出对老师指定班干部的不满情绪。另外,由于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在班干部的选拔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干扰。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理所当然是班级的主人,因此,选拔班干部必须完全尊重学生的意愿,这是学生的权利。同时,选拔班干部是班主任对全班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班主任无论采取轮换制还是采取竞争法都应把民主放在首位。尊重学生意愿,通过民主产生的班干部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就受到民主教育。
第五,忌重选拔轻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班主任往往只注重对班干部的选拔任用,很少考虑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有的甚至将他们置于同学的对立面,如检查纪律、监视学习让其打小报告等,给班干部的自身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班主任要坚持使用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通过培训、跟踪辅导、以老帮新、活动示范等方式,培训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等。同时,注意扶放结合,逐步培养他们工作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管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当班干部为班级取得成绩时,班主任应给予大力表彰,激励他们为班级继续做好工作的热情,帮助他们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当因方法不当影响工作进展时,班主任应根据实际情况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当出现失误时,班主任应主动承担责任,帮助班干部减轻压力。批评班干部时,尽量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第六,忌重使用轻监督。在用好班干部的同时,班主任还要注意加强对班干部的“管”与“理”。班干部的权力不宜过分集中,要采取分权制。每个人分管一部分工作,实行分工合作,互相协调。如果班干部的权力过于集中,容易造成独断专行,从而使得班干部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对班干部要严格要求,要求同学做到的,班干部首先要做到、做好。班干部与同学一同违纪的,要加大对班干部的惩戒教育力度,特别是要实行好民主监督。班集体中任何一名同学都有权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班干部中有不负责任、徇私舞弊的,可直接在班会上提出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向班主任反映。这就使得班干部的工作既有管理又有监督,既有组织也有领导,从而使班干部这个班集体中的火车头最终能够起到名副其实的带头作用。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办事处大北曲小学
第二篇:解决六重六轻问题心得体会
解决六重六轻问题心得体会
透视基层存在的问题,反思领导机关的工作,感到市局在抓基层工作上存在的“六重六轻”问题是导致基层工作不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重两头工作,轻中间环节。开头工作的布置周密认真,搞动员、订措施,发文件,抓试点,搞得轰轰烈烈;结尾验收也很细致,验收标准少则十
几项多则上百条,验收工作组接连不断。从整个工作的过程看,有头、有尾,似乎工作落实了,但实际上,一些中间环节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如基层落实《三基》问题,年初机关帮基层抓计划制定工作抓得很细,年终机关检查验收也很认真,但对基层平时各项工作按《三基》要求的落实却不重视,导致一些基层单位为迎合机关口味抓开头工作标新立异求轰动效应,抓结尾工作补添记录,拼凑尖子应付考核,而平时工作却松松垮垮,影响了工作的落实和基层建设的质量。
重考评结果,轻过程控制。对基层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检查评比的名次看得很重,记得很清,考得也很细,但对如何按《三基》的要求,把基层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把工作干在平时、成绩出在平时、问题克服在平时却考虑得不多。致使基层抓工作把注意力集中在出“尖子”、争“第一”上,忽视了经常性工作的落实,出现了一年工作推着干、工作结束一起算、有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的局面。
重发现问题,轻解决问题。有些机关部门的同志把本部门和自己看成是“检察专员”,下基层检查工作瞪大眼睛找问题,检查得很细致,问题找的也不少,回来后又是讲评又是通报,看起来工作很负责任,但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却拿不出意见建议,更不深入基层去指导帮助解决问题。造成基层类似问题常查常见,常讲常有,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重点上先行,轻面上推开。有些领导机关干部只热衷于抓点上工作,凡抓工作一律找个先进单位点上先行,经验一出,现场会一开,工作就算完了。对属于面上大多数单位的实际情况既不调查研究进行分类指导,也不注意把点上的经验在面上很好地贯彻落实。结果是工作经验连续不断,基层面貌依然不变。
重外部供血,轻内功提高。有些领导机关的同志热衷于为基层送“鱼”,把精力用在为基层送钱给物上,甚至一些本属于应该基层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也服务到门,对日常工作安排考虑的比基层干部还细,但对如何提高基层班子领导基层全面建设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却考虑的很少,更很少开展授之以“渔”的活动,却搞“保姆”式服务,结果造成一些基层干部存在依赖思想,养成惰性工作作风,离开机关的具体安排工作便不知如何运筹。
重有形工作,轻无形工作。对那些抓一抓就能出成效的工作舍得下大力气去抓,而对一些无形的、基础性的工作却并不热心。长此以往,导致基层单位工作急功近利,不注重做打基础的工作,造成单位建设基础不实,发展不均衡,影响基层单位全面建设和长远发展。
抓基层存在的“六重六轻”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一些领导机关的同志工作指导思想不对头,工作作风不深入,工作方法不得当。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端正指导思想,强化抓落实的意识。市区局领导机关处在抓基层“一线指挥”的位置上,对基层实行的是面对面的领导,工作指导思想是否对头,对基层工作的落实至关重要。有些领导机关的同志片面地理解市区局机关和基层是决策与执行的关系,抓决策意识性强,抓执行意识淡漠。他们认为机关工作就是发文件、下批示至于抓落实则是基层的事。因此,必须教育机关干部认清自身的职责,纠正在抓基层的工作落实中存在的“我说你干”等错误思想,正确处理好决策与执行的关系,在抓正确决策的同时,协助基层抓好决策的落实,保证基层工作落到实处。对抓基层来说,存在着多个业务部门一齐抓的现象,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政出多门、“乱捅炉子”的现象,使基层工作频于应付,自然难以落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机关首先要树立大局观念,切忌为突出自己所分管的单项工作而忽视基层的全面建议。
第二,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抓落实的方法。转变领导机关作风,深入基层跟踪问效是解决基层工作不落实的有效方法。工作作风问题从根源上讲是思想问题,机关抓基层存在的飘浮作风,其根源在于名利思想在作怪。有些机关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出名挂号上,干工作生怕上级不知道,关起门来搞材料,逼着基层顺着自己设计的道路跑,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在这种名利思想支配下,很难形成求真务实的作风。因此,转变领导作风必须破除名利思想。要教育机关干部牢固树立为基层建设负责的思想,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杜绝抓基层工作“为我所需、为我服务”的倾向,要通过压担子、交任务,逼着机关干部下到基层去。规定下基层期间分3次向机关汇报,前期汇报基层自然情况,完成中心工作情况;中期汇报“班子队伍”建设和
第三篇:解决六重六轻问题心得体会
本文作者:王彦华 好范文原创投稿
透视基层存在的问题,反思领导机关的工作,感到市局在抓基层工作上存在的“六重六轻”问题是导致基层工作不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重两头工作,轻中间环节。开头工作的布置周密认真,搞动员、订措施,发文件,抓试点,搞得轰轰烈烈;结尾验收也很细致,验收标准少则十
几项多则上百条,验收工作组接连不断。从整个工作的过程看,有头、有尾,似乎工作落实了,但实际上,一些中间环节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如基层落实《三基》问题,年初机关帮基层抓计划制定工作抓得很细,年终机关检查验收也很认真,但对基层平时各项工作按《三基》要求的落实却不重视,导致一些基层单位为迎合机关口味抓开头工作标新立异求轰动效应,抓结尾工作补添记录,拼凑尖子应付考核,而平时工作却松松垮垮,影响了工作的落实和基层建设的质量。
重考评结果,轻过程控制。对基层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检查评比的名次看得很重,记得很清,考得也很细,但对如何按《三基》的要求,把基层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把工作干在平时、成绩出在平时、问题克服在平时却考虑得不多。致使基层抓工作把注意力集中在出“尖子”、争“第一”上,忽视了经常性工作的落实,出现了一年工作推着干、工作结束一起算、有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的局面。
重发现问题,轻解决问题。有些机关部门的同志把本部门和自己看成是“检察专员”,下基层检查工作瞪大眼睛找问题,检查得很细致,问题找的也不少,回来后又是讲评又是通报,看起来工作很负责任,但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却拿不出意见建议,更不深入基层去指导帮助解决问题。造成基层类似问题常查常见,常讲常有,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重点上先行,轻面上推开。有些领导机关干部只热衷于抓点上工作,凡抓工作一律找个先进单位点上先行,经验一出,现场会一开,工作就算完了。对属于面上大多数单位的实际情况既不调查研究进行分类指导,也不注意把点上的经验在面上很好地贯彻落实。结果是工作经验连续不断,基层面貌依然不变。
重外部供血,轻内功提高。有些领导机关的同志热衷于为基层送“鱼”,把精力用在为基层送钱给物上,甚至一些本属于应该基层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也服务到门,对日常工作安排考虑的比基层干部还细,但对如何提高基层班子领导基层全面建设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却考虑的很少,更很少开展授之以“渔”的活动,却搞“保姆”式服务,结果造成一些基层干部存在依赖思想,养成惰性工作作风,离开机关的具体安排工作便不知如何运筹。
重有形工作,轻无形工作。对那些抓一抓就能出成效的工作舍得下大力气去抓,而对一些无形的、基础性的工作却并不热心。长此以往,导致基层单位工作急功近利,不注重做打基础的工作,造成单位建设基础不实,发展不均衡,影响基层单位全面建设和长远发展。
抓基层存在的“六重六轻”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一些领导机关的同志工作指导思想不对头,工作作风不深入,工作方法不得当。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端正指导思想,强化抓落实的意识。市区局领导机关处在抓基层“一线指挥”的位置上,对基层实行的是面对面的领导,工作指导思想是否对头,对基层工作的落实至关重要。有些领导机关的同志片面地理解市区局机关和基层是决策与执行的关系,抓决策意识性强,抓执行意识淡漠。他们认为机关工作就是发文件、下批示至于抓落实则是基层的事。因此,必须教育机关干部认清自身的职责,纠正在抓基层的工作落实中存在的“我说你干”等错误思想,正确处理好决策与执行的关系,在抓正确决策的同时,协助基层抓好决策的落实,保证基层工作落到实处。对抓基层来说,存在着多个业务部门一齐抓的现象,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政出多门、“乱捅炉子”的现象,使基层工作频于应付,自然难以落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机关首先要树立大局观念,切忌为突出自己所分管的单项工作而忽视基层的全面建议。
第二,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抓落实的方法。转变领导机关作风,深入基层跟踪问效是解决基层工作不落实的有效方法。工作作风问题从根源上讲是思想问题,机关抓基层存在的飘浮作风,其根源在于名利思想在作怪。有些机关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出名挂号上,干工作生怕上级不知道,关起门来搞材料,逼着基层顺着自己设计的道路跑,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在这种名利思想支配下,很难形成求真务实的作风。因此,转变领导作风必须破除名利思想。要教育机关干部牢固树立为基层建设负责的思想,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杜绝抓基层工作“为我所需、为我服务”的倾向,要通过压担子、交任务,逼着机关干部下到基层去。规定下基层期间分3次向机关汇报,前期汇报基层自然情况,完成中心工作情况;中期汇报“班子队伍”建设和
经常性工作的落实情况;后期汇报基层的主要特色,存在的主要问题。蹲点结束后听取基层干警对蹲点干部的反映,查看参加基层活动的记录,核实蹲点天数,进行蹲点工作讲评,表扬好的批评差的。
第三,克服形式主义,增强抓落实的力度。形式主义的存在,削弱了抓落实的力度。要根除形式主义这个“顽症”,提高抓工作落实的力度须重点解决好三个
问题。一是解决检查中的形式主义。坚决杜绝在检查基层建设情况时,习惯于看登记、查记录和翻本子,只要登记多、记得细和字写得好,就认为工作落实得好的表面化倾向。二是解决评比中的形式主义。努力克服在开展评比先进基层单位的过程中,轻平时考评、重年终总评和搞一锤子定音的问题。三是解决指导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纠正在工作指导上存在靠会议推动工作以及口头布置多、参与帮助少,文件指导多、具体抓落实少等形式主义的做法。
第四篇:安全管理上的“六轻六重专题
安全管理上的“六轻六重”
安全生产历来是社会关注、人民关心、国家重视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各企业为确保安全生产,制定许多管理目标,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严峻的局面。我个人认为,安全管理上的“六轻六重”是我们安全生产状况不稳的重要原因:
一是重形式轻实干。一些单位虽然经常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但是口头上说得多,细致工作做得少;布置工作多,检查落实少;表面文章多,真抓实干少。特别是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打电话、听汇报,尽管忙忙碌碌,但安全生产的形势变化不大;有的领导干部即使到基层、到现场,但发现和解决问题不多,发现问题也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是重措施轻兑现。长期以来,企业为确保安全制定了不少安全措施。可以说,每发生一次事故,就要制定一些安全措施,但是真正一丝不苟一以贯之地抓落实的不多。有些措施只有定性要求,没有定量标准,更没有具体考核。因而在现实管理中,常常是有措施无考核,有要求无检查,有布置无验收。还有一些管理措施,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兑现率不高,流于形式。
三是重治标轻治本。有些单位抓安全习惯于打“人海战术”,搞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很不扎实,重治标,轻治本,急功近利。有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顾此失彼,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还有单位抓安全时紧时松,安全不好时抓安全,安全好了就忘安全。“安全第一”的方针缺乏具体落实的一贯性。特别是在强本固基方面,尽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一再强调工作重心要下移,管理控制到岗位,但具体到企业往往不能很好解决。
四是重处罚轻教育。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和经济制裁:有些单位甚至以罚代、教,以罚代管,图简单省事,不善于解决来自社会、来自生产中影响安全生产的思想故障,不能紧紧把握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思想动向。即使抓安全生产思想教育,也只是照本宣科,讲大而空的道理,缺乏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是重静态轻动态。热衷于就事论、事等静态式的常规方法,而不是从动态信息人手,建立信息收集、反馈、分析处理系统,及时捕捉不安全因素,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认真吸取教训。
六是重事后轻事前。做亡羊补牢的多,抓预防控制的少。安全好的单位,很难查出不安全因素;出了事故后,处处都是不安全隐患。未出事故的单位:即
使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对方也不?定在乎;发生事故的单位,似乎到处都是隐患。
以上“六轻六重”是安全生产管理上的一个顽症,一直困扰着企业。要“医治”好这个顽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注重实干,力戒形式主义。首先带头人要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要率先垂范,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同时,从制度、标准、考评几方面规范干部的作风、行为。
第二,注意考核,确保措施兑现。一方面要按照精简、实用的原则,对原有的规章制度和各项措施进行清理,好的继续坚持推行,不足的修改补充、完善,并进行系统化、细化、量化和强化;另一方面,建立起各项安全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定项目、定数量、定标准的“三定”管理,坚持运用量化考核手段,促进责任状的落实。
第三,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而且要把治本作为重中之重。要强化干部职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基础。
第四,注重教育,严禁以罚代教。职工违章违纪或发生事故.,不能只用简单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制裁,还必须辅之以有效的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地消除一些带倾向性的心理障碍。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思想教育,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组织等手段,做到教育本人、警示众人。注重动态,力防就事论事,强化动态管理,随时掌握现场动态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各个作业环节上的偏差,切实消除隐患,及时解决问题。
第五,要建立健全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坚持实行定人、定时、定流程、定标准、定分析、定考核的“六定”管理,做到逐级收集、反馈、分析、处理,让各种信息在整个安全管理活动中流动起来,有效地避免就事论事的静态管理方法,使安全管理趋于程序化、科学
第五篇:蹲点六忌
蹲点六忌
领导机关下基层蹲点,是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贯彻落实《纲要》,改进工作作风,熟悉了解下情的—条基本途径。怎样才能提高蹲点的质量,笔者认为,应注意‚六忌‛:一忌‚嫌贫爱富‛。有的同志F基层,不愿到条件较差、基础薄弱、边远偏僻的单位去蹲点,而对‘,些离机关近、生活条件优越、基础较好蛇先进单位都争着要去。这样,既可行‚锦上添花‛之慨,又可免‚雪中送炭‛之苦,经验、成绩还可往自己身上揽,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二忌形式主义。有的同志下去蹲点只满足于凑天数,装门面。蹲点沉不到一线,而是住在招待所,听听汇报,看看材料,不愿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注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很少与基层官兵实行‚五同‛,对基层情况若明若暗。三忌盛气凌人。有的机关干部到基层拿腔拉调,爱摆架子,不管基层忙闲与否,动辄让墓层的同志陪同、汇报;有的不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随便发议论?提要求,给基层增添忙乱;有的‚横挑鼻子竖挑眼‛,到处找‚毛病‛,批评人,自己却不帮助基层出点子解决问题。四忌‚蜻蜒点水‛。有的干部:下去蹲点,不愿下真功夫,细功夫,慢功;夫,只满足刁:汇报听了,座谈会开了,登:记本查了,就以为自己掌握了基层的情:况,觉得万事人吉,回去可以交差了。蜻:蜒点水、浅尝辄上的蹲点很难取得成效,,;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五忌‚越俎代疱‛。有的机关。;干部到基层蹲点喜欢搞包办代替,什么:事都要管,大至连队支委会、支部大会的:召开,小到站队集寺、军容风纪等等。他:们以为只有这样才算是深入细致地为基;层办实事。其实,效果适得其反。这种‚保;姆式‛的帮助要么挫折—’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要么使一些基层干部当‚甩;手掌柜‛。产生依赖性〃.:六忌贪图享乐。有的蹲点干部:搞调查研究三言两语,打扑完、看录像却:是通宵达旦;有的要安排参观、游览、唱’卡拉OK;还有的甚至暗示基层送土特产:或纪念品,等等;这种现象既有损于蹲点;干部的形象,又影响下党风建设,应该加;以克服和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