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名人爱树拾趣
植树造林,在我国源远流长。历代名人都很重视这一造福于民、惠荫子孙的事业,并躬亲实践,传为美谈。
楚霸王与桂树
楚霸王自幼爱树。相传有一次,他在一个村庄里看到一个老人持斧要砍桂树。楚霸王忙问缘由,老人说:“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 这棵树长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吗?”楚霸王听后,灵机一动回答说:“照你这么说,院中倒树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老人觉得楚霸王言之有理,于是放弃了砍树的念头。
诸葛亮与桑树
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费的来源,为子女生活作长久安排。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令人不胜感慨。
董奉与杏林
三国时东吴名医董奉医术高明,乐善好施。董奉隐居庐山期间,为贫苦百姓看病,从来不取分文,只要求病人病愈后按病情轻重,在他住所前后种杏树,重病者栽五株,轻病者栽一株。几年光阴,他的房前屋后竟有十万余株杏树。每当杏熟,董奉用来换谷米救济贫民,人们称这片杏林为“董仙杏林”,后人遂以“誉满杏林”称颂医家。
隋炀帝与杨柳
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白居易与花木
唐代诗人白居易爱树如宝。他被贬任忠州刺史,年年都种植花木,并赋诗咏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有买花者,不限桃李梅”;他在《春葺新居》诗中又说:“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
王安石与竹桃柳
宋代改革家、诗人王安石对种竹、植桃、栽柳极感兴趣,赋有诗句:“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似延雏”,“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移柳当门何啻王,穿松作径适成三”。可见他对树木的热爱程度。
朱元璋与柿树
据《燕京时餐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经常挨饿。有一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棵柿树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顿。后来,他当了皇帝,忘不了柿树的功劳,还念念不忘植树造林,于是下令有五亩至十亩地的人,要种柿、核、桃、枣;还下令安徽凤阳、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株柿树,不种者要罚。从此,安徽等地广种柿树。
左宗棠与左公柳
清末名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下令军队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种柳二十六万株,人称“左公柳”,至今仍为西北人民所称道。清人杨昌溪曾写诗赞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第二篇:23中国古代名人爱树拾趣 -诸葛亮与桑树
诸葛亮与桑树----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的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费的来源,为子女生活作长久安排。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的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令人不胜感慨。
第三篇:名人妙语拾趣
名人妙语拾趣
山东临清市九龙街279号大院内 赵春梅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艺术、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语言财富,这些财富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影响着方方面面的人。在闲暇之余,细细品味,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事业大有裨益。
逆向思维,绝处逢生。相传和砷与乾隆皇帝到某一寺庙上香。在通往寺庙的台阶上,和砷向皇上讨好似的说道: “皇上,您一步更比一步高。您是步步登高呀!”皇上听着顺耳,自然高兴。进香归来,皇上顺着台阶下走,灵机一动,转身问道: “和爱卿,现在怎么说呢?”和珅急中生智,奏道: “皇上,现在是后步要比前步高。皇上您啊,是后来居上。”
拆分引用,接力还击。在建国初的一次国际会谈中,一位敌对国家的政要对新中国大放厥词,进行无中生有的攻击。当时的周恩来总理沉着冷静,据理力争,使对方难以兴风作浪。对方气急败坏后抛出一句: “对牛弹琴。”周恩来拍案而起,朗声道: “对!牛弹琴。”把这个成语拆分开来,变成字同义不同的两句话来回故对方,让出言不逊的无理取闹者自取其辱。
调换词序,逢凶化吉。曾国藩初与起义军对阵,屡屡受挫,在奏折上不得不写上“屡战屡败”,如若不然就有欺君瞒上之罪:照实直说皇帝看了肯定不高兴,轻则丢官罢职,重则性命难保。苦思冥想的曾国藩采用师爷的建议,把“屡战屡败”换成了“屡败屡战”。奏折呈上,皇帝不但没有怪罪,而且认为其忠勇可嘉。这是因为,次序改变以后,虽然连吃败仗,但是体现了曾国藩面对强敌不服输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巧妙设喻,化解难题。春秋战国时期,晏子使楚。楚王为了羞辱晏子和齐国,特意让人押解一个被称作小偷的齐国人从晏子面前走过。楚王借故询问小偷是哪个国家人,随便说了一句: “齐国人,怎么尽出些偷鸡摸狗的人呢?”晏子不卑不亢,缓缓说道: “齐国民风淳朴,没有小偷。为什么到了楚国的齐国人竟然变成了小偷呢?这大概就像一种树,在淮海以南为枳,在淮海以北就变成了橘子——这大概是水土使然。大王您说呢?”楚王尴尬无比,笑着打了个哈哈,立即转换了话题。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很棘手的问题。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学会与周围方方面面的人进行交流,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而学习和借鉴名人的交际艺术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第四篇:古代名人咏石诗句拾贝
古代名人咏石诗句拾贝
白居易就提出了“爱石十德”:养情延爱颜,助眠除睡眼。澄心无秽恶,草木知春秋。不远有眺望,不行入岩窟。不寻见海浦,迎夏有纳凉,延年无朽损,弄之无恶业。
五千年之久的中华赏石文化,“咏石诗”在浩瀚的“诗海”中占有一定数量。如南宋著名文学家陆游的咏石诗中“石不能言最可人”的千古名句,广为石友熟悉,而另一首诗中“石不能言意可解”及元代诗人张潜的“石不能言谁与论”句则鲜为人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别处山上的石头同样可以用来磨玉) —[春秋]《诗经》
投我一木瓜,报之以琼琚。
(注:琼:美玉。琚:一种佩玉的名称) —[春秋]《诗经》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春秋]《诗经》
尚之以琼华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注:琼华,琼莹都是指美石) —[春秋]《诗经·齐风》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战国]荀况《荀子》
终身不归去,化作山头石。 —[秦]《粤西诗载》咏“飞来石” 太山不辞壤石,江河不逆小流,所以成大也。 —[汉]刘向《说苑》
万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凉,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人醉乡。 —[东晋]程师孟
风下松而含曲,泉潆石而生文。—[南北朝]陶弘景《寻山志》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南北朝] 摽法师《咏孤石》 雾掩莲峰出,岩开石镜明。 —[南北朝]释惠标《山》 当階耸危石,殊状实难明。 —[隋]岑德润《赋及临階危石》 县以石名,石因县灵,隋皇圣明置斯邑。—[隋]《灵石县志》诗联 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 —[唐]宋之问《游禹穴》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唐]王维《戏题盘石》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唐]李白《秋浦歌一》 孤石自何处,对之如旧游。 —[唐]刘长卿《孤石》 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 —[唐]杜甫《石镜》 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砚。 —[唐]杜甫《石砚》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唐]韩愈《山石》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 —[唐]白居易《双石》
伊流决一带,洛石砌千拳。 —[唐]白居易《题牛相公仁里宅新到小滩》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嵉嵉号女郎。—[唐]刘禹锡《巫山神女庙》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唐]刘禹锡《望夫石》 忽逢海峤石,稍慰平生忆。 —[唐]李德裕《海上石笋》 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唐]吴融《太湖石歌》 一片昆明石,千秋织女名。 —[唐]童翰卿《织女石》
水石潺潺万壑分,烟光草色具氛氲。—[唐]李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唐]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人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唐]杜甫《瞿塘两崖》
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 —[唐]杜甫《滟滪堆》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唐]杜甫《长江二首》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唐]杜甫《八阵图》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 —[唐]韦应物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留泻。 —[唐]王维 跋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 —[唐]上官昭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杜牧《山行》 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冷冷一带寒。—[唐]周濆《山下水》
回头向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唐]白居易《涌云石》
有石白磷磷,有水水潺潺。 —[唐]白居易 泉石磷磷声似琴,闲眠静听洗尘心。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 —[唐]白居易《向支琴石》 此中多怪石,日夕漱寒流。 —[唐]李德裕《为巫峰石题》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唐]李贺《扬生青花紫石砚歌》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肌西畔向渔船。—[唐]张旭《桃花溪》 石破天惊逗秋雨。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唐]李白
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俺泪悲千古。—[唐]李白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隋风满地石乱走。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泉声烟危石,日色冷青松。 —[唐]王维《过香积寺》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唐]李白《寻高风石门山中元丹丘》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唐]杜甫《绝句六首》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山中》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唐]李白《蜀道难》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去拥树失山村。 —[唐]杜甫《返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石丈几人呼,未嵌自千古。 —[唐]纳镰《飞来石》 奇石飞来或砥柱,灵渠凿巧夺天工。 —[唐]龙炳焕
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南宋]陆游《闲居自述》 石不能言意可解,问我胡为怜寂寞。—[南宋]陆游《小山堂》 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莹白象明月。—[南宋]梅宛陵《虢州月石屏》 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北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 已何石屏见,何须照席光。 —[北宋]梅圣俞《中秋不见月签永叔》 潭心无风月不动,倒影射入紫石岩。 月光水洁石莹净,感此阳魂来中潜。
自从月入此石中,天有二曜分为三。—[北宋]]欧阳修《虢州月石屏》 浮波穴石恣所乐,嫦娥孤坐独不觉。—[北宋]苏子美《石话》 堕石凝素魂,神功夜无声。 —[北宋]吴颐《月石》 如何石理自生长,安得当世无猜疑?—[北宋]王令 此乃西山石,久为月照著。 —[宋]苏轼
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飞沦石中。 —[宋]苏轼 下有怪石横树间,烟埋草没苔藓斑。—[北宋]欧阳修 [北宋]欧阳修
虢州之远数千里,虢石之重难将持。—[北宋]王令《寒林石屏》 如何石上非自然,犹是软弱从风枝。—[北宋]王令《寒林石屏》 闻君家有风林石,镌刻无痕画无迹。—[北宋]司马光《风林石歌》 异哉砲石云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北宋]苏轼《雪浪石》
此石以当吾拜。(米芾在安徽任官时,见一奇特巨石,甚为惊讶,便整冠跪拜,尊石为石丈、石兄。友人赋诗曰:唤钱作兄真可怜,唤石作兄无乃贤。)
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 —[宋]苏东坡《文而丑》
怪石以丑为美,丑致极处,便是美致极处。 —[宋]苏东坡《丑石》
石以土地之殊,风气之异,悉生长成,养于雕栏曲槛。—[宋]微宗、赵佶《艮岳记》 石马系祠门,山鸦噪丛杏。 —[宋]欧阳修《黄牛峡词》 石溜吐阴崖,泉声满空谷。 —[宋]欧阳修《虾蟆碚》 谁知一室烟霞里,乳窦云腴凝石髓。—[宋]欧阳修《三游洞》 清流涵白石,静见千峰影。 —[宋]欧阳修《下牢溪》 仰见天苍苍,石室开南向。 石窦见天囷,瓦棺悲古葬。
闻道石最奇,寤寐见怪状。 —[宋]苏轼《山峡》 平沙河茫茫,仿佛见石蕝 。 —[宋]苏轼《八阵图》 苍崖肆兀起城柱,乱石散列如惊麇。—[宋]苏轼《三游洞》 汲取满瓶牛乳白,分流触石佩声长。 —[宋]陆游《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 取以煎茶》息倦盘石上,拾樵置茶铛。 —[宋]陆游《系舟下牢溪游三游洞二十八韵》 石矶铁色顽,相望如奸朋。 —[宋]范成大《白狗峡》
只余峡口一堆石,恰似人心未肯平。—[宋]范成大《夔州竹枝歌九首》 凿峡疏川狠石破,号山索饮飞泉惊。—[宋]范成大《瞿塘行》 一拳之石貌古怪,米芾见石即下拜。—[宋]因之 千峰石卷矗牙帐① 崖崩凿断开土门。② 朅来城下作飞石③ 一炮惊落天骄魂。 (注①:牙帐:即军账,喻千峰如牙帐。
注②:土门:即井陉口,又名土门口,为太行八陉之五径。 注③:朅来:犹往来。) —[宋]苏东坡《雪浪石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宋]张芸来《为苏致哀词》 洛阳泉石今谁主,莫学痴人李与牛(注)
(注:李即唐代宰相李德裕,牛即唐代大臣牛僧儒。 李牛政 坛势如冰炭,唯爱石如一人。) —[宋]苏轼《雪浪石吟》
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玲珑。—[宋]苏东坡《忆壶中九华》 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宋]米芾
此石嵌空玲珑,峰洞奇巧,色彩清润,如此美石,安得不爱?—[宋]米芾对察使杨杰夸一石
君命囚岩间,岩石为械杻。
三年化为石,坚瘦故琼玖。 —[宋]苏东坡《醉道士赋》 却佛千岩石,聊乘万里流。 —[南宋]朱熹《岳麓山》 惟余古苑石,漂散尚人间。 —[宋]苏东坡《次韵刘京北石林亭之作》 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宋]苏东坡《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 又多美石,五彩斑斓。 —[宋]苏轼《北海十二石记》 家有粗险石,植植疏竹轩。 谁知兹石本灵怪,忽从梦中至吾前。 吾闻石言愧且谢,丑状欻去不可攀。
骇然觉坐想其语,勉书此诗席之端。—[宋]苏东坡《与石对话》 借问此景谁图写,乃是吴家石屏者。 —[北宋]欧阳修《吴学士石屏歌》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稀微踪。
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宋]苏东坡《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 —[宋]苏轼《八阵碛》
奇才列石尽玲珑,锐比精兵十万雄。—[宋]诗人赋诗赞《八卦阵》 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负箱。
(注:三峡中黄牛祠有一石如人负力牵牛状,在云雾中隐现,颇奇。) —[宋]苏轼《黄牛祠石》
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宋]苏轼《沉香石》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宋]苏轼《题王严晋卿画石》 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 —[宋]黄庭坚《题新妇石》 (注:新妇石指藏有笋的石。)
石吾甚爱之,勿遗牛砺角。 —[宋]黄庭坚《题竹石牧牛》 雁山葛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宋]陆游《昆山石》 叠山作小山,埋瓮成小潭。 —[宋]陆游《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何人化为石,又作钓鱼翁。 —[宋]王十朋《石渔翁》 灵壁一石天下奇,体势雄伟何巍巍。 „„
二公名与石不磨,公到方岩有灵壁。
我来欲作灵壁歌,击石一唱三摩挲。 —[宋]方岩《灵壁磐石歌》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怪柏锁蛟龙,丑石斗豹虎。 —[宋]范仲淹《绛州园池》 幽花无时歇,丑石终朝踞。 —[宋]章质夫《运司园亭十咏》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宋]苏轼《题王晋卿画石》 眼前突兀见此石,怪怪奇奇俱可人。—[宋]曾几《怪石》
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文而丑。—[宋]苏东坡《赞画家文同画梅竹石》 石逾玉润不生苔,铁笛吹残自裂开。 —[元]钱惟善《题柯敬仲博士画石》 昆冈曾韫玉,此石沿含辉。 —[元]郑元祐《五律》
和诗宽限见直率,凿崖题石摩苍穹。—[元]顾瑛《拜石坛》 爽鸠之乐古所云,石不能言谁与论。—[元]张潜《寒翠石歌》 视草堂前石一拳,何人移置自何年。—[元]虞集《鳌峰》 片石何状,天然自若。 —[元]赵孟頫《太秀华》
怪石嶙峋虎豹蹲,虬柯苍翠荫空林。亦知匠石不相顾,阅尽岁华多藓痕。 —[明]张风翼《题乔柯秀石》
百尺潜蛟石眼深,雷霆满腹岂常瘖。—[明]安佑 《龙洞钟灵》 月夜风朝我曾见,太湖石畔藓痕深。—[明]刘珝《刘时用枯木竹石》 奇石产灵岩,文理相错落。—[明]汪元范《上已修禊空明馆看灵岩文石》 开门忽枉故人书,贻我锦石五色舒。 „„ 宝之良与铅松同,远供参寥称怪石。
—[明]陆君弼《夏日朱宪昌山人以锦石见贻》石家珊瑚碎,松根琥珀伏。 —[明]释洪恩《咏灵岩石子》
苦心觅得换黄金,奇石精英夜华吐。 —[明]朱铉《贻何使君灵岩石并系以诗》
贪壁宝丧,爱石愚增。 —[明]李俣《却壁铭》 有石高仅尺,宛而巫山同。 —[明]王世贞《题灵壁石》 牛星不合开生石,龙汉何年有画师。—[明]雷思霈《黄牛山》 片石苍山色,复如山势奇。 —[明]潘象安《壶中华吟》 渊明醉此石,石亦醉渊明。千载无人会,山高风月清。
石上醉痕在,石下醉泉深。泉石晋时有,悠悠知我心。—[明]郭波澄《醉石诗》 惟余抱膝处,冷石绣苍苔。 —[明]袁中道《隆中》 石人守望在峰头,历尽风霜几千秋。—[明]赵敏 石钟天乳无穷饮,藓缀龙岩有翠鳞。—[明]赵敏
溪上望穿石,欹悬如瓮子。石底望溪山,山山如镜里。 —[明]袁中郎《咏穿心石》
溪溪不障斑斓石,梅老犹如冷淡花。—[明]袁中道《赞玛瑙》 鬼斧何年巧弄丸,凿成拳石寄层峦。—[明]李楷《咏风动石》 是石是星丽天空,非凡摇石石摇风。—[明]文三俊《赞风动石》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明]袁中道《夜泉》
微云华月松阴露,流水高山石上弹。—[清]麟见亭《近光 月诗》 石峰面面滴空翠,春阴云气犹蒙蒙。一卷奇石何玲珑,五丁巧力夺天工。 —[清]陈维诚《玉玲珑石歌》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清]曹雪芹《自题画石诗》 石门不可凿,洞然若天铸。 —[清]张向陶《石门峰》 白云贴玉台,黄石守丹臼。 —[清]张向陶《众妙峰》 石来艮岳势嵌崖,千载荆凡默监兹。—[清]乾隆为《岳云石题》
不论投河日,宛逢变石年。磕敲自坚尔,节理尚依然。—[清]乾隆为《木变石题》 异质传何代?天然挺一峰。谁知三径石,本是六朝松。—[清]乾隆为另一《木变石题》 移石动云根,植石看云起。石实云之生,云以石为侣。
蓊蓊蔚蔚出窍间,云因忙矣石乃闲。云以无心为离合,石以无心为出纳。 —[清]乾隆《云起风歌》
将谓湖石洞庭产,孰知北地多无限。
万钟异石大房山,有奇心偶斯为伴。—[清]乾隆《玲峰歌》 未许风尘知野趣,早辞名利伴石栖。—[清]王冕玉《金盘献桃》 问字余闲到上乡,岭奇石马点秋霜,一经指点皆成趣,由来山水好文章。 —[清]王冕玉《石马》
昔年德寿石,名曰青连朵。 梅枯石北来,惟余碑尚妥。 „„
新碑临旧碑,那见梅石我?
重摹置石侧,为结无缘果。 —[清]乾隆为《青莲朵赋诗》 化石玲珑佛钵花 ,雅宜旁置绿蕉芽。—[清]乾隆为《青莲朵题诗》 梅石尚能传德寿,茗华观说兰英。—[清]乾隆为《青连朵题诗》 梅目无心依石瘦,石如有意学梅姿。—[清]乾隆为《梅石碑题诗》 片石记分明,点染丹青,模山貌水费经营。—[清]白坚 石背勒奇文,中有哀音。日衍月吐大明分。—[清]徐植农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清]袁枚《马嵬驿》 顽石与痴情,一例坚贞。是谁凿出紫云坛?—[清]田遨《卖花声词》 齐安江石虎豹首,东坡作供空诸有。—[清]高风翰《石兔歌》 劳山仙境惜未游,劳山奇石殊可求。—[清]沈心《翠岩寒瀑》 一枝卧竹一枝昂,石笋萧然与竹长。—[清]郑板桥 一卷柱石欲擎天,体自尊崇势自偏。—[清]郑板桥 顽然一块石,卧此苔阶碧。 —[清]郑板桥 但问石先生,先生俱记得。 —[清]郑板桥 杜维缺陷传皇古,女娲炼石真为补。 精英焕出石芝形,埋没空山杂榛楛。 摩挲拂拭转叹嗟,米家三石何足数。 须臾石芝开生面,雕镌铲镂疑鬼斧。 想当下笔有临摹,庐山月蚀韩石鼓。 吁嗟此石隐光怪,新诗奕奕真霞举。 此诗此石真奇绝,信知神物良有主。
君不见百四斋头石一拳,据案先生目如炬。—[清]张元《和李喜梅》
胸中墨汗三千斛,腕底清毫一万基。喷洒却于何处用,石先生与竹先生。—[清]郑板桥《竹石图》
竹枝石块两相宜,群卉群芳尽弃之。—[清]郑板桥《竹石图》 竹石相交万万年,两家节介本天然。—[清]郑板桥《竹石图》 宋朝魁星石灵壁,万世流传十友名。—[清]郑板桥《十友》 老滕绕层龙蛇出,怪石当门虎豹眠。—[清]蒲松龄为《海岳石题》 遥望此石惊怪之,插青挺秀最离奇。—[清]蒲松龄为《海岳石题》 箫箫松竹盈三径,石上阴浓坐不温。—[清]蒲松龄《石隐园》 当阶侍立石,千载赏峥嵘。 —[清]缪润绂《五贤诗》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清]李商隐《泰山石》 千秋一片石,屹立讼庭前。 —[清]张延《厅事房公石》 南唐宝石劫灰余,长与幽人伴著书。—[清]王渔洋《再题研山绝句示竹坨》 休讶南宫拜石颠,永心愿与石同坚。—[清]《乾隆无为县志》载诗“赞米公拜石” 在苏言苏却在石,两石并为留遗痕。 然吾究谓磐者石,以坡之迹定其论。 城迹七字孙其韵,手书之泐磐石盆。 (注:泐,石头裂开之意。)
—[清]乾隆《乾隆壬子清和雪浪石八迭苏东坡韵》 我爱心中野草香,乱云为屋石为床。—[清]破门
曾经两片青苔石,一夜潺潺值万金。—[清]李商隐《为白居易写墓志铭》 无赖诗魔错晓侵,绕篱欹石自沉奇。—[清]曹雪芹《咏梅》 怪石叠悬岩,壁立千寻峭。 —[清]恭亲王为《滴翠岩题》
太湖一片石,横臣如图屏。松有岁寒节,石亦点头灵。 —[清]戴滢《为独乐峰石题》 梅自无心依石瘦,石如有意学梅姿。—[清]乾隆《为梅石碑题》 石来艮岳势崟崟,千载荆凡默监兹。—[清]乾隆《壬申暮春御题》 磊磊几块石,馥馥数几兰。 —[清]原济康《兰石图》 欲学云林画石头,愧他笔墨太轻柔。—[清]郑燮《画石》 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清]郑燮《柱石图》 片石何年问水涯, 丰骨对高斋。—[清]周棠 中得一石尊,用之统俦伍。 —[清]孔尚任《六合石子》 尚留子石临江活,恰似房花向日开。—[清]徐荣《雨花石》 岭外灵根结,天然產石芝。 —[李拔]《剑潭石芝》
鞭石无痕还着相,振山有铎不须縋。—[清]白介庵《石门天凿》 点苍石最谙乡土,不绘平原只绘山。—[清]高其倬《题大理石十首》 水清石瘦便能奇,恰是东坡居士诗。—[清]高其倬《题大理石十首》 灵气旁流到物產,石状离奇色明洁。—[清]归庄《昆山石歌》 海市蜃楼皆幻影,都来从此石中看。—[清]张弓《镜石》 督邮何太苦,化石不回头。 —[清]吴英《督邮石》
怪石炼五色,神功开六丁。洞门闷雨色,石扇罗秋屏。 —[清]史菱《飞来峰》 惊涛如雪溅长宫,峭石崚嶒讶鬼工。—[清]金志章《二十四矶》 故国千里足归兴,白石崚嶒漫碧苔。—[清]曹寅《浮石山歌》 泗滨浮磬久不採,真阳贡石闻前明 。—[清]曹寅《砚山歌》 溪滩石子浸溪水,啮水衔沙净无滓。 百转磨磋芒角消,颠簸历尽完其理。 千石万石石亦多,中一二石独嵯峨。
一石层叠锦旋窝,一石摺棬垂青荷。—[清]高风翰《拾得山溪奇石制为研山喜而作诗》 齐安江石虎豹首,东坡作供空诸有。 „„此叟耽石亦成痴,古人今人竟同之。—[清]高风翰《石兔歌》
芗林丑石何曾丑,化为五老如此寿。—[清]赵文《李士宏得芗林五老石于野人》 以丑世为恶,兹以丑为德。—[清]梅尧臣《咏刘仲更泽州园中丑石》
第五篇:中国古代名人别称
中国古代名人别称
中国古代名人别称
1 秦皇陵宫
宋代马远,擅长作画,但他画画有个特点,只画一个角或者半边,而留出大片的空白,让人寻味,因而,人们给他一个绰号叫“马一角”。
宋代鲁宗道曾任参知政事,以忠直闻名,因他的姓以“鱼”字为头,人称他为“鱼头参政”。
南宋末年的宰相贾似道,玩物丧志,无心治国,热衷于斗鸡走马,饮酒宿娼,还喜欢斗蟋蟀,经常和群妾一起趴在地上观蟋蟀相斗,并将所谓的经验写成一部《促织经》,时人称他“蟋蟀宰相”。
南宋文学家郑思肖原名某,元兵南下灭宋后,兹改名思肖。思肖者实为思赵宋王朝也。改名后,思肖隐居吴下,自称“三外野人”。
宋代诗僧如璧,名饶节,字德操,博学能文,尤长于诗,其中有“间携经卷倚松立,试文客从何处来”的佳句,被人称为“倚松道人”。
元代诗人袁凯,工诗,有盛名,性诙谐,常背戴乌巾,倒骑黑牛,游行九峰间。尝在杨维桢座赋《白燕》诗,颇工丽,人因呼为“袁白燕”。 元代廉希宪喜读书,尤其精研《孟子》,忽必烈称他“廉孟子”。
明代诗人杨基,其写景诗作描写简练,具有自然韵味。因其写有《春草》一诗,人称其为“杨春草”。
明代陈谔,为顺天府尹,每入朝奏事,说话都很大声,皇帝常称他为“大声秀才”。
明代陈献章,学问渊博,授徒无数,教授学生学习要以自然为本,人称“白沙先生”。
明代御史冯恩,刚烈正直,人们赞叹他“铁膝、铁口、铁胆、铁骨”,称他为“四铁御史”。
明代王琎,任宁波知府,生活节俭,一日吃饭时,发现有一碗鱼羹,怒骂妻子忘记了过去的苦日子,立即撤去鱼羹并把它埋了,时人称他“埋羹太守”。
明代周新,官任御史,敢于对抗权贵,人称“冷面寒铁”。
明朝况钟,任苏州知府,惩治贪官,公正严明,人称“况青天”。
明代刘吉为丞相,生性奸诈,多次被人弹劾,但都安然无恙,人们因他耐 弹,称他“刘棉花”。
明代叶宗行为钱塘县令,为官清廉,下饭常只有一盘咸鱼,时人称他“钱塘一叶清”。
明代的武将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等五人投靠魏忠贤,助纣为虐,被人称为“五彪”。
明代史忠,性格豪放,为人刚直,不避权贵,所居之楼叫“卧痴”,自号“痴翁”。
清代学者纪晓岚,才华出众,有“河间才子”的美誉。一生嗜吃猪肉,以及抽大烟。他的烟杆子特别长,烟袋子特别的大,时人称“纪大烟袋”。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特别仰慕文学家、书画家徐文长(字青藤),自称为“青藤门下走狗”。
清代济南诗人王苹的两首诗中分别有“乱泉声里才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和“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有人行”之佳句,被人称为“王黄叶”。
清代王士祯《蝶恋花·和漱玉词》有佳句:“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被人称为“王桐花”。
清代江西南昌知县石家绍,尽心民事,老百姓爱戴他,称他“石爹爹”。
宋代朱浚,为驸马,官至两浙转运使兼工部侍郎,每次上奏,一定要写上“万拜”,时人称他“朱万拜”。
宋代孙长孺,酷爱学习,喜欢搜罗书籍,专筑一楼藏书,人称“书楼孙氏”。
宋代刘安世做谏官时,敢于在宫殿上直言,不怕皇帝发怒,时人称为“殿上虎”。
宋代张威,官至扬州观察使,统兵打仗,战无不胜,战斗越激烈,他精神越好,两眼变红,人称他为“张鹘眼”。
宋代王德曾率十六骑夜入隆德府,生俘金国姚太师。宋钦宗问姚被俘时情形,姚说:“臣被俘时,只见有夜叉来到面前,无从反抗。”王德因而被人称为“王夜叉”。
宋代喻汝砺,气节高尚,反对与金议和,曾摸自己的膝盖说:“我是不会
让你弯曲的。”时人称他“扪膝先生”。
宋代钱剀(右边应是“页”),曾任殿中侍御史,刚烈正直,苏轼有诗赞他“乌府先生铁作肝”,人称“铁肝御史”。
宋代李若拙,为人崇尚气节,自号“五知先生”。“五知”即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
宋代词人谢逸,字无逸,临川人,曾作《蝴蝶诗》三百首而闻名于世,世称“谢蝴蝶”。
宋代词人张先喜欢用一“影”字,著名的句子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无数杨花过无影”“隔墙送过秋千影”等,人们称他“张三影”。
宋代词人张炎,其词追求骚雅,严守音律,字句工巧。宋亡后词风凄怨苍凉,多追怀往昔,抒写家国身世之悲。其《解连环孤雁》词,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之句,广为流传,人皆称之“张孤雁”。又曾因写《南浦》咏春水一词,被人称“张春水”。
宋代词人贺铸,晚年的一首《青玉案》曾名动一时,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广为传唱,贺铸也因此博得“贺梅子”的雅号。
宋代词人秦观。以文才称于当世,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多写柔情,亦有羁旅感伤之作。清新婉丽,优美谐畅,情韵兼胜。《满庭芳山抹微云》是秦观“别情”词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也因此词被苏轼戏称为“山抹微云秦学士”、“山抹微云君”。
宋代词人宋祁。仁宗二年进士,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工部尚书。曾写作歌咏春光的名篇《木兰花》,中有千古名句“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因此而博得“红杏尚书”的雅号。
宋代鲍当善于写诗,曾作《孤雁诗》:“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雁进。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人们称他“鲍孤雁”。
宋代书法家米芾,一生爱墨宝爱字贴爱砚石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时人称之“米癫”。
宋代袁韶任临安太守,纠正许多冤案,社会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时人称他为“佛子”。
宋代刘少逸,十一岁时文章谈吐就非常精炼而敏捷,当时有“神童”之称。
宋代徐大正,有诗才,与秦观、苏轼等游,筑室于北山之下,时人称他为“北山学士”。
宋代雍存,隐居不仕,以读书自娱,居住在城南,号“南郭先生”;县境有座独山,有自号“独山翁”。
宋代苏云卿,在豫章东湖结庐而居,穿布衣着草鞋,以种菜自给,人称“苏翁”。
宋代潘閬,擅长作诗,因避祸到山谷寺中做和尚,自号“逍遥子”。
唐代李邕,书法、诗文等六种技艺都出类拔萃,时任称他“翰林六绝”。
唐代韦述兄弟六人为官,皆有政绩,时人称为“人之杞梓(良木)”。
唐代杨国忠为右相,畏惧他的人以他为“泰山”,进士张彖却称他为“冰山右相”,意为太阳一出即溶化。
唐代卢怀慎与姚广同为宰相,但卢缺少才干,把什么事都推给姚广做,时人称他“伴食宰相”。
唐代侯思止任侍郎,吃葱油饼一定要人少放葱多放肉,人称他为“缩葱侍郎”。
唐代崔琳,与弟崔珪、崔瑶均为大官,都有棨戟护卫,时人称他们“三戟崔家”。
唐代杜暹任婺州参军,离任时,有个小吏送他一万纸钱,杜暹盛情难却,只好接受一百张,时人称他“百纸参军”。
唐代苏味道,有文名,官至宰相,但为人圆滑,说做事“模棱持两端可
也”,人们叫他“苏模棱”。 唐代李义府,外表温良恭顺,实际十分狡诈阴险,笑里藏刀,人们叫他“李猫”。
唐代有歌妓叫张红红,听一遍便能将新曲记下,后被召入宫中,时人称她“记曲娘子”。
唐代僧人贯休,以诗闻名,其诗有“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万山得得来”句,被人称为“得得和尚”。
唐代裴宽,品格高尚,有才华,常穿一件绿衣,身体瘦弱颀长,人们笑他为“碧鹳雀”。但刺史韦诜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他。
五代的冯道,历事五朝而不衰,自号“长乐老”,人称“不倒翁”。
五代后蜀的王仁裕,写诗万首,时人称他“诗窑子”。
五代赵光逢,以文章品行知名,人们赞叹他方直温润,称他为“玉界尺”。
五代王彦章,作战勇敢,总是提一铁枪,纵横驰骋,人称“王铁枪”。
五代朱遵度,学识渊博,人称“朱万卷”,又称“幕府书橱”。
五代后周裴俠,清廉谨慎,奉公守法,有一次周太祖让他独立站在一边,对其他大臣说,有谁和裴俠一样品格的,请和他站在一起,结果没有人敢站出来。时人称他为“独立使君”。
五代南唐的边镐,曾带兵攻克建州,保存所有俘虏的姓名,被建州人称为“边佛子”;后攻克潭州,秋毫无犯,潭州人又称他“边菩萨”;后作了节度使,大力提倡佛教,人们又称他“边和尚”。
宋代杜镐,学识渊博,有过目不忘之才,经常不厌其烦给人指点,人称他为“杜万卷”。
宋代欧阳修排行第九,朋友也叫他“欧九”。
宋代狄青为延州指挥使,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名声大振,人称“狄天使”。
宋代王安石,立场坚定,办事果敢,性格执拗,人称“拗相公”。
宋代包拯任开封府尹,威严公正,权贵惧怕,人称“阎罗包老”;因脸黑,办事不讲情面,人“铁面”;因常为民作主,人又他称“包青天”。
宋代寇凖为官四十年,没有田园邸舍,有人作诗笑他:“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后辽国使者来京,问寇凖说:“你莫非就是无地起楼台宰相?”
宋代蔡京,官至太师,宋徽宗赐他“公相之印”,蔡京于是自称“公相”。太监童贯后也官至太师,人称“媪相”。
宋代王珪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领旨、传旨”外不干别的事,人称“三旨宰相”。
宋代李邺任给事,有次出使金国回来,大谈金人“如飞龙”“如老虎”“如旱獭”“如猿猴”,多么厉害,时人称他“四如给事”。
宋代许及之,任吏部尚书,一天,权臣韩侂胄生日,许去迟了,门人不准他由大门进去,许曲身从一小门钻进去,被人讥笑他为“由窦尚书”。
宋代邵雍,有文才,居洛阳,亲自砍柴耕种,供养父母,安贫乐道,居室起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南朝陶弘景很有学问,曾做官,后辞官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与他很有交情,每有国家大事,就向他请教,时人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
南朝孔奂任晋陵太守,清正廉洁,体察民情,所得俸禄都分给孤儿寡妇,人称“神君”。
南朝梁的何佟之有洁癖,每日洗澡十多次也认为未够,时人称他“水淫”。
南朝人祖莹,八岁时通晓《诗经》《尚书》。他常常在晚上苦读,为防家人发现而阻止他,就把灯光遮挡起来,当时号称“圣小儿”。
北齐后主高纬生活荒淫,无心朝政,并附庸风雅,作《无愁曲》,民间怨声顿起,称之为“无愁天子”。
北齐杨子华善画马,有次在墙上画了一匹马,夜里似闻马在哀鸣,时人 称他为“画圣”。
北齐魏收,恃才轻薄,当时人称他“惊蛱蝶”。 北魏陆暐与弟陆恭,皆有盛名,时人称为“双璧”。
北朝熊安生博通经书,专研“礼”学,有次拜访徐之干与和士开,忽醒悟徐之干父亲名雄,和士开父亲名安,熊安生为了避讳,于是自称“触触生”。时人为此嘲笑他。
隋代辛公义,任岷州刺史时,境内百姓很害怕生病,谁病了全家全村人避开他,有病的人大多死去。辛公义把病人抬回衙门大厅,亲自为他们治病,向家人讲明道理,百姓觉悟,风俗渐变,称他为“慈母”。
唐代奸相李义府外柔内奸,被人称为“笑里刀”,又号“人猫”。
唐代宰相李泌,因功封为邺侯。他爱好神仙道术,时人称他“邺仙”。
唐代大诗人李白,好饮酒,诗写达浪漫豪放,时人认为他原是天上的神仙,故称他“李谪仙”。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歌冠绝一时,被称为“诗圣”。
唐代刘禹锡,诗歌风格雄浑豪迈,被白居易推为“诗豪”。
唐代长安城有一妓女曹文姬,擅长书法,为关中第一,当时号称“书圣”。
唐代书法家张旭,嗜酒善书,尤以草书最为知名,是狂草派的先驱,有“草圣”之称。
唐代孙思邈,精通医药,世称“药王”。
唐代陆羽,是著名茶學家。有“茶神”、“茶圣”、“茶王”、“茶仙”、“茶祖”等美誉。
唐代宋单父善种牡丹,被皇帝召至骊山种了牡丹万株,颜色形态个异,宫中称他“花师”。
唐代王勃与兄弟王勔、王勮,皆有才名,被人称为“三珠树”。
唐代诗人赵嘏,诗才很高,尤其以“长笛一声人倚楼”一句闻名,人称他“赵倚楼”。
唐代朱诚操守高洁,学问渊博,以“五经”教授学生,人称他“朱五经”。
唐代诗人李益诗歌写得好,但生性多疑,为人苛刻,尤其怕妻妾与外人接触,时人称他为“妒痴”。
唐代高骈,善射,曾一箭双雕。后当了侍御史,人称“双雕侍御”。
唐代画家吴道子,不仅擅长画山水花草,而且人神鸟兽,无所不精,故有“百代画圣”“神人假手”之称。
唐代张鷟,自幼聪明,官至学士,时人称他的文章有如青铜钱,万选万中,所以也称她“青铜学士”。
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扬名,时人称他为“郑鹧鸪”。
唐代诗人刘长卿,专工近体,尤善五律,曾自诩“五言长城”。
唐代诗人许浑,长于律诗,以登临怀古、山水田园为佳。因诗中多用“水”字,人称“许浑千首湿”。
春秋老子人称“广成子”,因居于空洞上,又自号“空洞子”。
春秋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音古,指黑公羊)皮赎回相
秦,人称“五羖大夫”。
春秋时鲁国人颜叔子独居一室,一天,一位女子要求投宿,颜叔子整夜点着蜡烛火把照明以避嫌,时人称他为“鲁男子”。
战国时越国大夫范蠡。他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激流勇退,归隐民间为商贾,于是以“鸱夷子皮”自号,并改名为“陶朱公”。
战国邹衍,精通阴阳五行,爱发议论,时人认为不合常理,称他“谈天衍”。
秦汉人范增,足智多谋,为项羽效力,项羽尊称他为“亚父”。
汉代晁错,精研法家刑名之学,为汉文帝所重,被称为“智囊”。
汉代召信臣做上蔡县令时,爱民如子,百姓称他为“召父”。
汉代杜诗做南阳太守,除暴安良,关心民生,百姓感激他,称他为“杜母”。
汉代杨震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追随他学习的有一千多人,时人称他“关西孔子”。 汉代张安世,博闻强记,汉武帝驾临河东时,丢失了三箧书,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书,只有张安世能够说出内容,后来找回三箧书,果然不错,人称他为“张三箧”。
汉代李广,精于骑射,勇冠三军,人称“飞将军”。
汉代郅都,任中郎将、中尉等,敢于直谏,执法严酷,权贵称他为“苍鹰”。
汉代卢植为人刚毅有气节,曹操称赞他为“国之桢干(栋梁)”。
汉代崔烈花五百万钱买了个司徒的官,时人称他为“铜臭司徒”。
东汉刘宠任会稽太守,廉洁奉公,离任时,有五位老人每人送他一百钱,刘宠只各选一枚,出了地界,把钱投入江中,时人称他“一钱太守”。
汉代杜钦与杜邺,同字子夏皆以文才称于世,但两人时被人叫混,于是杜钦主动戴一顶小冠,杜邺则戴一顶大冠,时人称杜钦为“小冠杜子夏”,称杜邺为“大冠杜子夏”。
汉代秦彭,与堂兄弟四人都是二千石的官,人称“万石秦氏”。
汉代严延年为河南太守,手段残酷,杀人无数,人称“屠伯”。
汉末陈琳,文章写得很好,他的好友张竑称他“文伯(文坛霸主)”。 汉代班昭,早年守寡,很有文才,多次被召入宫想皇后及嫔妃们传授知识,当时号为“曹大家(音姑)”。
汉代龚胜,曾为谏议大夫,王莽篡政后,隐居乡里,字号“隐翁”。
汉代黄香,侍奉父亲极为孝顺,京师人称她“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汉代严遵,在成都摆摊卖卦算命,每天赚够一百文钱即关门挂帘研读《老子》,杨雄曾向他学习,称他为“逸民”。
东汉末的庞统,德才超卓,时人称他“南州士之冠冕”,又称他“凤雏”。
东汉何休,学识渊博,著作丰富,时人称他为“学海”。
东汉甄宇,为人谦逊。光武帝建武期间,每年岁终祭神之后,皇帝按例下诏赐博士每人一头羊。因为羊有肥瘦,负责分羊的总管感到为难,甄宇带头取了最瘦的一头,众人再无争执。人送其美称“瘦羊博士”。
东汉光武帝时将军冯异,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平时却为人谦和容让。每当行军休息时,诸将军常坐在一起争功论赏,争得面红耳赤,冯异则常躲开,自己坐在树下,军中称为“大树将军”。
东汉董宣为洛阳令,不畏权势,京中号为“卧虎”。又因得罪湖阳公主不肯低头认罪,被光武帝称为“强项令”。
东汉张湛,官至光禄勋,敢于直谏,常骑一匹白马上朝,皇帝称他“白马生”。
东汉马融,学习勤奋,有一次梦见一树林,林中繁花似锦,便摘了许多花朵吃下,醒来后就对天下文词无所不知。当时人称他为“绣囊”。
东汉宋登,任汝阳县令时,为政清明,治理有方,时人称为“神父”。
汉代郑均,品格高尚,多次征召不就,汉章帝亲赴他家,赐他终身尚书俸禄,时人称他为“白衣尚书”。
汉代陈遵,道德文章均受人尊敬,每一出现,往往举座瞻望,人称“陈惊座”。
三国时,大将军曹爽手下的何晏、邓飏、丁谧被称为“三狗”。
三国时曹操部将许褚,容貌雄奇,勇力绝伦,而为人赤诚近于痴,时人 称他为“虎痴”。
三国时的阮咸好喝酒,据说一年中只有三日醒着,他曾任仆射一职,人称“三日仆射”。
三国时的司马徽,不谈人短处,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他安否,答曰:“好。”有人告诉他自己儿子死了,他答曰:“大好。”其妻责备:“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死反亦言好?”他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人称他为“好好先生”。 晋代王导足智多谋,具有治国才能,温峤称赞他为“江左夷吾(管仲)”。
晋代陶渊明,隐居田园,宅边有五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晋代赵猛为尚书令,口才极佳,常给人解决纷争,因他脸上有麻点,时人称他“麻面尚书”。
晋代魏舒,容貌壮伟,能断大事,司马昭很器重他,曾说:“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
晋代潘岳才名冠世,姿容俊美,少年时乘车出行,路上的女子都争相向他投掷果子,乡人称他为“奇童”。
晋代卫玠,相貌秀丽,神韵清远,时人称为“璧人”。围观卫玠的人常挤得水泄不通,他死时仅二十七岁,当时人称“看杀卫玠”。
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因其《登池上楼》一诗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被人称为“谢春草”。
南北朝北齐人高昂,字傲曹,体态雄异,有大志,自称“地上之虎”。
南北朝刘峻,勤于读书,常常通宵达旦,有时昏睡去头发也被烧掉,听说谁家有好书一定要去借,时人叫他“书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