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背影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背影》说课稿
吴山二中 邱荣林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背影》,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关于过程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
1、关于教材地位和作用
《背影》这篇文章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它又是构思精巧、叙事中结合抒情的散文的代表篇目,所以,学习这篇课文,体会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中蕴涵的父子深情,理解文章选取的独特角度,为以后阅读同类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挖掘学生的人文精神,应是一个重要基础。
2、关于教材内容的确定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在上节课疏通字词、理清全文结构和感情脉络的基础上,重点讲解本文写作特色及语言风格。这样
一、二课时的难度体现一定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接受性,同时还能达到精讲精练的目的。
3、关于教学目的
依据课程新标准和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⑴ 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⑵ 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⑶ 体会文章中表现的父子深情。重点是领会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难点是构思的角度。
4、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领会散文的能力是不足的,又由于学生受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所以教学时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二、关于教法的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的知识水平,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既注重教师的启发,又注重学生的相互启发,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尽量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课堂上,教师要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
三、关于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通过读文质疑、筛选问题、讨论交流来积累知识、总结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引导学生深化创新。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本课时新授内容
以《散步》一文引入,文中作者运用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回答,平实)朱自清的《背影》更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这节课我们来体会学习。
2、讨论交流
分两步,第一步由教师放录音,投影两个小问题,并做示范分析,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难点,问题如下:
⑴ 文中四次写到背影,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
⑵为什么这一次的印象深呢?
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讨论,不难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第二次,另一个是作者细致刻画了父亲的 背影 。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领会本文的构思角度“背影”,从而直接进入到本课的分析难点而不至于偏离。
第二步学生自疑讨论。在这一过程里,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相关语段,写出自己设计的问题,并自由发言,师生共同筛选最符合教材要求、富有创新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如:
⑴父亲爬月台的动词中,为什么用攀而不用抓?
⑵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比如皱纹、白发等等,而只写了背影呢?
⑶文中写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是什么原因呢?
⑷父亲在文中一共说了五句话,分别有什么含义呢?⑸最后作者又写到背影,有什么作用呢?„„
这样安排的目的 ∶
⑴学生通过质疑、解疑,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⑵让学生认识到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的结合的重要性。
⑶通过筛选总结问题串,分散重难点,突出关键。
3、练习巩固
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结合本文的写作特点,写出一篇表现父母亲情的短文交流。
4、课堂小结
为改变课堂小结成为知识机械重复这种现象,教师先让学生回忆重点内容,由学生总结,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五、关于本教学设计的几点说明
1、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知识为载体,以展示学生思维过程为主线,突出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与学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第二篇:八年级《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第二单元都是以爱中心话题的,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应用语文的能力。
(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又位于第二课,有利于学生小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的衔接。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素质教育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情感熏陶: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3、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4、教学难点:
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二三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
5、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二、说教法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山区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尤其体现于学 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三、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 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解释下列词语:踌躇、 蹒跚、 琐屑、 颓唐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设计意图:反馈、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分析第二课时内容:
1、重点研读第五段:
(1)朗读第五段,紧扣“背影”找出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两个“黑”、三个“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倾”ィㄉ杓埔馔迹阂导学生朗读时注意文中形容词、动词的作用,通过讨论、筛选,教师点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如何进行细致描写。)
(2)作者为何看见这个“背影”,眼泪很快流下来,又为何赶紧拭干了泪?(突破:让学生联系上一课时分析的家庭背景,紧扣上面的动词和形容词,来体会理解父子深情。)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轻松似的”?(突破:让学生联系文中的句子“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结合上面的词语来理解,进一步体会父子深情。)
(4)第五段中父亲说了几句话?从文中找出来。体会理解其中饱含的深情。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突破: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父母亲对他们的关爱进行理解。)
(设计意图:(1)—(4)都是紧扣父子深情来设计的,让学生体会、理解朴实语言中的父子深情。)
2、关键句的品味:
(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阅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到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疼爱之情呢?找出句子来说明。“唉,我现在想想,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
(3)练习(幻灯)(设计意图:通过启发性的设问方式,让学生带着理解自主找出关键句、思考,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作业,理解其中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深沉的情感。)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1)
2、3段去掉可不可以?(突破:放幻灯,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
2、3段的作用)
(2)第四段为何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突破:通过幻灯中的图例,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三)小结: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用朴实的语言,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父子之间深沉的情感。(伴以板书,加深学生对全文整体结构的掌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细致的描写)
(四)作业:
(1)“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段文字。(设计意图:对文中的知识进行迁移,激发他们热爱家庭、体谅父母的情感)板书设计父子情深难忘背影——点题家境:祸不单行、父亲疼爱儿子描写背影别前:细心关照,儿子体谅父亲买橘子(黑、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倾):体贴周到再现背影——思念。
第三篇:背影说课稿
《背影》说课稿
——杨林中学高 巍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篇目是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课程标准》总目标里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学《背影》一文,要以此为行动指南,在教学中贯彻这些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一、关于教材地位和作用
《背影》这篇文章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它又是构思精巧、叙事中结合抒情的散文的代表篇目,所以,学习这篇课文,体会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中蕴涵的父子深情,理解文章选取的独特角度,为以后阅读同类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挖掘学生的人文精神,应是一个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从三个维度把握语文课程目标。我认为这三个维度是彼此交融、相互渗透的,三者之间本应不分主次。但是,考虑本文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本文教学目标应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重要位置。因为语文教学不能只有知识与技能,还应
注重学法指导,更应体现语文课的人文性。
(1)父母之爱如滔滔江水,子女之爱如涓涓细流,甚至是断断续续的溪流。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语文课堂是唤醒孩子灵魂和良知的重要阵地。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更是如此。因此我确立《背影》一文的情感和态度目标为: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及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我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为: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赏析其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
(3)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确立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学会抓住“背影”这一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研究课文特色。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具有开放性。
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三、说教学方法。
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情境导入-整体感知-精读品析-欣赏体味-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从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
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围着,但大多数却认为理所当然,很少真切地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因此,我在开始讲课前,就用孟郊的《游子吟》带学生走进亲情的世界,有感受母爱到谈论父爱,为诵读、品悟父亲的背影蓄势。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说说课前上网查得的朱自清的资料及背景,充分体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中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这一要求。
让一学生温馨提示学习本文该注意的字、词,意图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化:教师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执行者变为参与者,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对新型教师的要求。
播放《背影》的朗读录音,以质朴的文字,感人的画面,让学生整体感知;学生再带着问题自由诵读,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的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三、精读品析
研读课文,品评背影,感受父爱之深。在这一环节,我着重引导学生把阅读、批注和交流结合起来,尤其是“望父买橘”的这一背影,我借助多媒体,从衣着、体形、年龄、身体状况、月台高度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想像和感受。
深入探究父子相辅相成的人间至情。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
找出并品味父亲的语言,虽平淡,甚至过于拙朴,但却蕴含着一种感人的力量;而当时20岁的朱自清一开始并未了解父亲的这份深情,后来理解了,并为此偷偷地流了好几次泪。学生体味到这些,由彼及此,进而反思自身的不足。
四、欣赏体味——父子情深的片段
五、拓展延伸
学生结合实际说说在家庭里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以及最深的体会。教育学生珍视亲情、学会感恩的同时,把这份感动从有限的课堂扩散到无限的家庭生活中去,从而为课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播放背景音乐《懂你》。
以上是我对《背影》一课的教学设计,疏漏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专家、评委指正。谢谢!
附: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想背影——难忘背影——不能忘怀
看背影——艰难背影——望父买橘
别背影——远去背影——父子分手
思背影——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 背 影 》说 课 稿
杨林中学高 巍
第四篇:背影说课稿
09语教班
王自江
1
《背影》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背影》,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 关于过程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
1、关于教材地位和作用
《背影》这篇文章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它又是构思精巧、叙事中结合抒情的散文的代表篇目,所以,学习这篇课文,体会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中蕴涵的父子深情,理解文章选取的独特角度,为以后阅读同类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挖掘学生的人文精神,应是一个重要基础。
2、关于教材内容的确定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在上节课疏通字词、理清全文结构和感情脉络的基础上,重点讲解本文写作特色及语言风格。这样
一、二课时的难度体现一定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接受性,同时还能达到精讲精练的目的。
3、关于教学目的
依据课程新标准和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⑴ 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⑵ 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⑶ 体会文章中表现的父子深情。重点是领会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难点是构思的角度。
4、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领会散文的能力是不足的,又由于学生受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所以教学时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二、 关于教法的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的知识水平,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既注重教师的启发,又注重学生的相互启发,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尽量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课堂上,教师要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
三、 关于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通过读文质疑、筛选问题、讨论交流来积累知识、总结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引导学生深化创新。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本课时新授内容
以《散步》一文引入,文中作者运用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回答,平实)朱自清的《背影》更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这节课我们来体会学习。
2、讨论交流
分两步,第一步由教师放录音,投影两个小问题,并做示范分析,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难点,问题如下:
⑴ 文中四次写到背影,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
⑵为什么这一次的印象深呢?
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讨论,不难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第二次,另一个是作者细致刻画了父亲的 背影 。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领会本文的构思角度“背影”,从而直接进入到本课的分析难点而不至于偏离。
第二步学生自疑讨论。在这一过程里,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相关语段,写出自己设计的问题,并自由发言,师生共同筛选最符合教材要求、富有创新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如:
⑴父亲爬月台的动词中,为什么用攀而不用抓?
⑵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比如皱纹、白发等等,而只写了背影呢?
⑶文中写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是什么原因呢?
⑷父亲在文中一共说了五句话,分别有什么含义呢?⑸最后作者又写到背影,有什么作用呢?……
这样安排的目的 ∶
⑴学生通过质疑、解疑,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⑵让学生认识到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的结合的重要性。
⑶通过筛选总结问题串,分散重难点,突出关键。
3、练习巩固
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结合本文的写作特点,写出一篇表现父母亲情的短文交流。
4、课堂小结
为改变课堂小结成为知识机械重复这种现象,教师先让学生回忆重点内容,由学生总结,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五、 关于本教学设计的几点说明
1、课时安排
2、板书设计
3、设计思想
⑴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知识为载体,以展示学生思维过程为主线,突出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与学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第五篇:《背影》说课稿
《背影》说课稿
说课者:张小菊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背影》,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这篇文章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同时,它又是构思精巧、叙事中结合抒情的散文的代表篇目,所以,学习这篇课文,体会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中蕴涵的父子深情,理解文章选材的独特角度,为以后阅读同类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挖掘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从中培养学生对父爱的体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致的分析,达到使学生从父亲的背影中感受到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并结合自身,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所以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①认识生字、生词。
②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③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④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
①学习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
②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3、情感目标:
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
1 系。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说教学重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很适合朗读,要让学生多读。读出文中的感情,使学生自己能够受到感动。所以我把该文教学重点定为: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激发孩子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的深情。
2、说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八年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学难点定为:
①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的内在含义; ②抓住人物的特征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的教学方法。 ②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③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相结合,激发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 ④教学用具:多媒体。
2、说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和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再根据本文的思想内容,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
①自主收集资料,增加课外阅读量的方法,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 ③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家庭,去体验亲情,充分理解父母对儿女的真诚无私的爱。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导语
导入新课的开场白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我采用抽两名学生演唱筷子兄弟的《父亲》导入,这样导入能够把学生顺利地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父亲”对“我”的爱打下基础。
(二)讲授过程
1、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朱自清的有关资料
2、生字、生词的练习。(多媒体显示)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了解作者的同时,培养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查阅工具书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3、朗读课文
先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朗读,最后教师点读。这样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准确把握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且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涵义打好基础。此步骤也是为了突破本文的重点之一。
4、整体感知 ①找出本文的文眼
②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③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进行课文整体感知,屡清作者的思路,为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打好基础。
5、启发诱导,合作探究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一句起什么作用?
3 ②理解第
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问题①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最”的含义,突出背影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问题②的设计是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父亲的“背影”在那特定的时期、特定环境下的特殊意义做好铺垫。
③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其中作者着重描写的是哪一件事?
这个问题的设计一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④第六自然段(望父买橘)中重点字词有那几个?其作用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人物的特征来理解人物的能力,从而为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主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6、再读课文,体会父子深情
①父亲的舐犊之情除了通过行动来体现,还体现在哪里? ②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问题①引出对父亲语言的解读,体会朴素的语言往往含有深挚的爱。问题②把对父亲的理解自然地过渡到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四次流泪和两次自责,深刻地理解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亲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从而引出第二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新课
2、利用多媒体出示问题
①请找出父亲在课文中说的五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此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父亲的苦心以及父亲对儿子的爱。 ②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4 此问题是把对父亲的理解自然地过渡到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四次流泪和两次自责,深刻地理解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亲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③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 此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父亲”的辛酸和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对父亲的那种深沉的爱。
3、朗读课文
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交流。 ②教师相机点拨。
4、小结
有一句话,值得你铭记一生: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用此作为小结是为了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5、随堂小练笔
模仿本文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来描写人物的方法,也写一个人物的背影,150字左右,可以是你的亲人,也可以是你的朋友或老师、同学。写作后当堂朗读,让全班同学评价。
这样安排,可以达到学为所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更深的理解作者的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6、作业:阅读朱自清的诗歌散文集《踪迹》,了解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这一设计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五、说板书设计
背
影
朱自清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开篇点题
回忆往事、追述背影
呼应主题 最不能忘记的是
交代家境 叙写关照 望父买橘
别后思念
父亲的背影
渲染气氛 做好铺垫 描写背影
难忘背影
这种板书设计既能让学生理清全文的思路,又能突出全文的主体部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文章的内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