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推荐 >

隐幽秋雪庵

更新时间:2021-03-26 10:57:45

  在西溪湿地公园的诸多景点和建筑物中,秋雪庵无疑是名声最响、影响最大的。寻思个中缘由,自古至今,大都归为此处乃园中最佳观景赏芦胜地。
“蒹葭弥望,花时如雪”,以此意境命名的秋雪庵成为观赏芦花的最妙去处,可谓妙处天成。也因了此种妙处,游人心向往之、摇橹乘舟、络绎不绝,文士品茗雅集、联袂题咏、兴致勃发。我喜欢秋雪庵,亦曾往游多次,其中一大诱因,自然也是在此处观赏秋日似雪芦花,的确是一种独特的景致欣赏和审美享受,但内心处,却实在还有着别一种缘由,别一种吸引——它的隐幽。
秋雪庵的隐幽,首先是它所处的位置。秋雪庵处于水中孤岛上,为古时西溪最深处,亦是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中心和最高点,沙洲显露,坡地层叠。宋淳熙元年( 1174年),“秋水一泓,荻花四壁。眷兹净土,乃启禅林。”当年道宗禅师在此建庵,潜心颂经,静心修学,也许便是为了隔世归隐。始建时初名大圣庵,淳熙七年改题资寿院。明崇祯时由陈继儒撷唐诗“秋雪蒙钓船”之意改题此庵名,后虽曾恢复资寿院旧名,人们仍愿意称为秋雪庵。清吴本泰曾赞此处之隐幽清凉道:“此庵在水一方,万山环幛,百川汇壑,热恼劫中,独留此清凉国界。”并咏诗八首,将秋雪庵周围的风景概括为“秋雪八景”:幔芦港、莲花幢、杨柳城、栀子篱、护生堤、弹指楼、秋雪滩。秋雪庵几经兴废,至清光绪年间,浙江湖州精于金石书画的蚕丝业富商周庆云数游其地,见其“风雨漂摇,日就颓圮,心焉识之,欲为修复”。遂与当时的住持僧明圆相约,于民国七年(1918年)明圆离去时,以二百金购得此地,并筹银币七千,历时三年以重建。解放后,庵堂殿宇陆续被拆移作它用,至1958年,遂遭彻底毁弃。2005年开发建设西溪湿地公园时,参照清末民初的建筑规制和风格,得以重建。重建后的秋雪庵,粉墙黛瓦,廊檐低徊,青石河埠,橹舟静泊,藏于蒹葭深处,周围还有吴本泰所咏的“秋雪八景”。现今诺大一个西溪湿地公园,惟有此处必得乘坐手摇小舟,晃晃倏倏,转过诸多大小不一的河汊港湾,穿越两岸曲曲折折的风景长廊,方能到达这一极为清静、幽雅之所。
秋雪庵的隐幽,还在于它的意境与韵味。富商周庆云重建此庵,显然不是无缘由的心血来潮,也绝非钱多了没处使,而是因为此处隐幽的意境与清雅的流韵,心中也一定有着脱离乱世、隐行郊野之念。古时秋雪庵的住持僧人,多精研佛法,具大辩才,梵诵佛经,垂老不废,与造访秋雪庵的不少文人亦交往随意,谈经论道,品茗赋诗,相见甚欢,更有随意到奉香茶讨墨宝的,这种于清幽的雪庵中自由自在,于淡泊的生活中其乐陶陶的恬淡与闲适情趣,着实让人羡慕不已。历代文人在此相约作诗酒之会,“美人名士联翩至,泼墨秋毫逸兴高”,“玉管吹凉,翠觞留醉”;所吟诗文,虽多着力于此处的妙景,钟情于四围的芦花,字里行间却常见他们对此处隐幽意境的赞美与向往,不时流露出他们深藏着的无拘无束、淡泊闲适的心境。
诗人们寄兴幽深,放怀闲适,使这座西溪深处的秋雪庵平添了一种独特的寄托人生情怀的意境、显露隐逸文化的韵味。周氏重建后的秋雪庵,除了重现其盛时的建筑格局和庵舍,更是唤醒了这种已沉睡久远的意境和韵味。这也许是他重建秋雪庵时所没有想到的,而在我看来,这才是重建后的秋雪庵真正留给后人的东西。
秋雪庵这独特的环境、意境和韵味,混合而成一种同样独特的氛围。人处身于此氛围中,整个身心会自然地生发出一种别样的感受:轻松、优悠、自在、闲逸。深秋一个天气晴好的下午,我和朋友在弹指楼狭窄的观景台上,放眼眺望,天高云淡,视野宽阔,层次丰富,呈现在面前的是典型的湿地人文景观:南面一水之隔,杨柳依依,枝舞婆娑,絮飞云下,鸟语啁啾;西南方开阔的远处,绿树成荫,芳草遍地,花丛摇曳,野韵清幽;眼前一片开阔地,所见恰如厉鹗在弹指楼上的题联:“穿花蛱蝶深深见,意水蜻蜒款款飞”;东南方,一泓湖水,从楼下坡堤处往外延伸数百米,弱水之上便是三百余亩芦苇荡,此时芦花大多已是盛开之后,白茫茫连绵延展,微风中如轻纱飘舞,似波浪翻动,还有从芦花中不时飞出几只白鹭,与空中白云蓝天相映,与身边如镜湖水相伴;北边两浙词人祠堂,崇祀唐以下两浙词人、宦游、流寓词人之位千余,“溯唐贤宋贤,一脉人文绚秋雪;数西浙东浙,千家词笔韵春风”,真可谓群贤毕至,高情逸志,浙派词源,千秋韵事;身边弹指楼内,环顾厉鹗题联“说剑风生座,题诗月满楼”,朱祖谋题联:“月夜归来,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芦花共色,独客又吟愁句,对万壑千岩”,以及此庵重建者周云庆的题联:“美人名士联翩至,泼墨秋毫逸兴高”,还有“寒芦秋雁图”等书画珍品,那些文人雅士与庵中住持高僧品茗谈诗,对酒当歌,潇洒出尘的身影仿佛依然;凝视楼门口悬挂着的复董其昌所题“弹指楼”旧额,回想秋去冬来,时光流逝,真是感慨人生数十年,弹指一挥间。此时此刻,自然、历史、文化,同时呈现且不可分离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巨大而灵动的画卷,既清朗又朦胧,既轻盈又厚重。我们分明感觉着从这画卷中流淌出一阵阵清凉惬意、质朴自然的气息,无声地渐渐向弹指楼涌来,慢慢地在我们身体的四周扩散开来又严实地将我们包裹住,我们的身体已融入这画卷之中,成为画中的一抹影、一个点。此时我们的心境,好比这芦花,从容淡定,淡泊功名,完全忘却了那些曾让自己烦恼的城市喧哗,变得轻松宁静,轻松如微拂的秋风,宁静到能够听见远处芦花间的轻语;又如那些飞翔的白鹭,优悠自在,心无旁骛,息尘心,净无尘,归于自然大朴。置身此情此景,我真切地体验到天人合一的实在意境,领悟了秋雪庵隐幽的独特韵味。
我生性好静,对隐幽也怀着一种莫名的喜欢。隐幽是可见的环境,更是不可见的气氛。气氛无形无状,却沁人心脾,引人入胜。隐幽不是孤独,不是离群索居,不是拒绝与人交往,而是在喧闹中保持清静,在焦躁中寻求安宁,在逐利的环境中追求内心的自在淡定。在我看来,喜欢隐幽,向往隐逸,不是消极的避世,不是不闻世事的独善其身,也不是自私的明哲保身,而是象征和表达着一种心灵的状态,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生活的品质,无论是古时还是当下,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