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文 >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1-02-04 05:58:37

  【观后感作文】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观后感(一)

  工程地质

  参观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参观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近距离的感受地质所带给人的震撼,每一个展厅,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地质构造、各种岩石的形态特征、各种稀有的矿物,加深对工程地质的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在书本和课堂上掌握理论的知识。
 

  二、 实习地点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东湖之滨、南望山麓,毗邻武汉光谷广场,是一所以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陈列面积5000平方米,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综合展厅等9个陈列厅室,其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居全国大学博物馆前列,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

  育基地、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已有23年的建馆历史。该馆馆藏各类地质标本3万余件,其中自然界极为罕见的珍品近3千件。1998年被命名为湖北省和武汉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5年被武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国古生物学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01年,受邵逸夫基金资助,地大新博物馆大楼建设开始启动。2003年底,新馆建成,成为武汉市文教事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006年10月23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文件(旅发[2006]73号),新批准了全国8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向全社会发布了公告(2006年第3号),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榜上有名。这是目前我国大学第一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三、 参观流程

  9月14号下午,土木的几个班在老师的带领下,徒步从紫菘公寓来到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进行为期一下午的工程地质课程参观实习。

  首先进入的是地球奥秘展厅。刚一进入,入眼的是位于展厅正中磁悬浮地球,不知是什么原因,竟然没有悬浮起来,沿着右手边依次参观,仿制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冰川虽然没有现实中的广阔严寒,却也有几分形似。然后是一些岩石样品,各种风化后的石块,一个仿制的地动仪,矗立在模拟地震的平台旁边,被称作不安稳的大地。还有一个水晶晶洞,

  也是仪态万千,最后一处则是地球的内部构造示意图。下面是几张图片。

  第二个展厅是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从生命起源开始,以地质历史中的生物进化为主线安排陈列,展现了地球生命38亿年的进化历程,并且突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其中就包括侏罗纪时代的恐龙化石。既然是生命的起源展厅,当然少不了各种史前的生物,像三叶虫、菊石化石,收藏了不止一件,还有像木棍似的中华震旦角石,虽然与恐龙的吸引力相比差了不少,但是也别具特色。展厅另一侧,存放有北京猿人的头骨,以及其他人造的电动恐龙,模拟的恐龙生存的丛林,虽然没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价值,但对于向朋友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向上一层楼,是珠宝玉石展厅,五光十色的各种珍稀宝石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虽然说珠宝玉石乃是女生钟爱之物,但是聚集如此多的珍稀玉石,对于有点收藏爱好的我来说,那是相当羡慕。欣赏着这些宝石,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能靠自己的能力收藏有十分之一种类的这里的玉石,我就很满足了。那些用透明的玉石雕刻的小巧饰物,精致美观典雅,像鸡蛋大小的芙蓉石,用玉石做的一串葡萄,象牙雕刻的勺子,贝壳雕刻的微型的小船„„

  走进矿物岩石展厅,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岩石,有的名称虽然相同,但是由于所含杂质的百分比有差异,外表特征并不完全相同,甚至颜色也是大相径庭。而有的岩石可能外观相似,但是层理构造以及矿物成分却大不相同。

  比如方解石的晶簇,看到好多个,但是颜色很不一样,如下面一幅图片便是其中的一张,颜色洁白如玉,看着杂质很少,但是还有一些,同样是方解石晶簇,却掺杂了黄色灰色的杂质。上百种岩石样品摆在眼前,不可能每一样都细细欣赏,下面是几张岩石的图片,有斑状叠层灰岩、白云岩、石英单晶体,虽然他们不能代表所有的岩石,但也可以作为这一次实习的纪念品了。

  斑状叠层灰岩 白云岩

  方解石晶簇 石英单晶体

  下一个是矿产资源展厅,主要摆设了矿产资源开采的模型,有陆上及海上钻井平台,细长的输油管深深打穿岩层,深入油气层,把深埋在地底的油气资源输送到地面。海上石油开采一直以来是我们国家的弱项,虽然有很长

  的海岸线,但近海的油气资源由于我们本身技术的不足无法充分利用,虽然我不懂油气开采,但是海上钻井平台的建立,却需要用到土木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用到海工混凝土、钢结构,当然也需要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我想,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意义所在,只有现在掌握好知识和技术,将来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参观的是化石展厅,化石展厅竟然有两个,一个存放的是馆内以各种方式收集的,另一个存放的是他人捐赠的。每一个化石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的发现,都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正如同展馆内的一个琥珀化石中的小蜘蛛,不仔细看,你都无法相信,如此小的一个油脂化石中竟然包着一直古代的蜘蛛。我猜想小学教材中的《琥珀》一文中所说的琥珀化石是不是就是地大博物馆的这一个。

  四、 实习心得

  通过本次实习,我充分认识到工程地质学的博大精深,地质学不仅让人们认识了古时代的动植物,更影响着当今人们的工程基础建设,要建好住着踏实的房屋,地质勘测是必不可少而且是首要任务之一。只有先了解了当前的地质构造,才能做出针对性的方案,为建设房屋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们土木工程建设人员,虽然工作重心在上层建筑,但是掌握好工程地质学的相关内容,可以让我们在房屋设计的时候,把结构的安全稳定与工程地质联系到一起,针对不同的地质状况,做出更加适合的结构设计。让楼倒倒、楼脆脆不再出现。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观后感(二)

  《参观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今天,我有幸参加学生互动科教游,来到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参观。 一进门,一面远古生命足迹的幕墙就映入眼帘。向上走,便到了二楼的地球奥秘展厅。 展厅的中心是一个悬空的、能自动旋的地球,地球上面清楚地标明了各个国家的名称。地球四周摆着各种珍贵的石头,最美的要数水晶晶簇了。一根根柱子似的水晶从底部直耸上来,在灯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水晶森林。 出了地球奥秘展厅再向上走,就到了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一走进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许多具恐龙骨架,它们姿态各不相同,但都十分高大。一具两三层楼高的马门溪龙骨架神气地抬起脖子,昂着头,似乎在呼唤同伴。而四肢强壮的剑龙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它的剑,剑是一块块巨大的三角形化石,棱角分明。剑龙正将鼻子贴着地,仿佛在怡然自得地吃草。我看完了这只欣赏那只,眼睛应接不暇,真想拿起照相机把它们全部拍下来,再带回家细细地欣赏。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来到了四楼的珠宝玉石展厅。展厅里有珍珠、琥珀等价值连城的宝石。最有趣的是一只只小巧玲珑的岫玉恐龙。它们姿态各异,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四脚朝天睡着,有的在悠闲地进食,十分有趣。 我又参观了矿物岩石展厅和矿产资源展厅,了解了许多和矿物、岩石有关的知识。 一个上午下来,我了解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想:大自然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我一定要学好知识,去阅读这一本神秘的教科书!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观后感(三)

  地质实习报告

  ——参观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上周五,在赵俊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进行参观。当天,大家在下午一点准坐着校车出发。地质大学位于中关村附近,经过大概30分钟左右的路程,我们就到了。

  因为一路上的交通比较

  顺畅,我们提前半个小时左

  右到达。一进校园我就看到

  了中国地质大学的校训艰苦

  朴素 求真务实,这是著名校

  友温家宝于1994年10月

  19

  日视察母校时为地大的题词。在赵老师的有序安排下,我们对地质大学的校园进行了参观。随眼我们自己的大学和地质大学都位于北京,而且相离的很近。但是两所学校却在校园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别,给我印象最佳深刻的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图书馆,虽然我们未能进到里面参观,但是通过图书馆的窗子我就感受到了里面浓浓的学习氛围。

  不知不觉,地质大学的博物馆就开馆了。顿时,等待如馆的我显得异常的兴奋。我们乘坐电梯来到了12层。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地球科学展厅。看到这里的宣传单子我才知道: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是一所以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陈列面积5000平方米,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综合展厅等9个陈列厅室,其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居全国大学博物馆前列,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馆藏各类地质标本3万余件,其中自然界罕见的珍品近2千件,如著名的黑龙江东北龙、和平永川龙、鹦鹉嘴龙等恐龙骨架化石以及各种珍贵的矿物、宝玉石、化石标本等。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综合展厅等9个陈列厅室。

  我们最先参观的就是就是关于地球的岩石构造和一些矿石的陈列。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旅途。虽然讲解员的讲解速度很快,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石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排在第一位的就陈列在馆中的一块陨石。陨石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物质,也称陨星。大多数陨石来自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球和火星。听解说员说这块陨石的重量是非常大的。听到

  他的讲解,我真的想去搬一搬试试。其次,辉锑矿晶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辉锑矿是一种金属硫化物矿物,是提炼锑的最重要的矿物原料,造型美观的辉锑矿晶簇可作观赏石。在地大逸夫博物馆的矿物岩石展厅,有一块产自我国江西德辉锑矿晶簇标本,造型优美,针状或柱状晶体长而完整,可谓神态天成,在世界上位居首位。除了欣赏各种美观的矿质石头以外,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自然知识。譬如,博物馆中以非常形象的模型向游者诠释了火山爆发的概念: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参观完这一厅,我们进入到了对面的恐龙厅。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

  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

  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的一类动

  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

  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

  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

  活下来,并繁衍至今。恐龙最早出

  现在约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恐龙最终灭绝于

  6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在这讲解

  员纠正了我一个一直以来的错误。原来在当代的

  恐龙研究圈子内,

  被多数学者接受的恐龙灭绝的

  原因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而我却一直以为是地球自身的原因导致的,这次参观真的是使我受益匪浅啊。在这个展厅里我看到了黄果树安顺龙的化石。黄果树安顺龙是海龙的一种,属于海洋爬行动物。该化石长5米左右,体态修长,当年的游泳姿势一目了然。化石产于我国贵州关岭,生活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从化石的长度和完整程度来说,地大逸夫博物馆的海龙化石在世界上位居第

  一。这真是让人非常的震惊啊。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讲解员让我们看了恐龙的脚印,这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惊讶,瞬间我们感到了人类的渺小。通过参观我也感受到了,地质工作专家的伟大,他们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将一块块的恐龙化石复原了。

  上了台阶,我们来到了地球与生物展厅。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知道了关于人类的起源有两个学说。一个是人类拥有共同的祖先,所有的人类均起源于同一个地方。另一个学说则是人类起源于不同的地方。这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因为从前自己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在讲解员讲解关于地球温度变化周期时起到了当下最热门的温室效应问题,他认为温室气体不只只是我们常说的二氧化碳,对地球产生影响最大的则是甲烷。而甲烷的产生大多数来自人类的农业,所以解决这一个问题也相当的棘手。

  最后我们来到了地球物质展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在这里我看到了非常珍贵的玛瑙。玛瑙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硬度7-7.5度,比重2.65,色彩相当有层次。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常用做饰物或玩赏用。古代陪葬物中常可见到成串的玛瑙球。解说员还告诉了我们怎么鉴别真假玛瑙,这非常的有意思。人们对玛瑙质量和经济价值的评判,一般都是以肉眼识别作为主要手段,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发达,各种玉石鉴定仪器很多,但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观后感(四)

  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庞静 实习人: 学号: (一)

  (二)

  (三)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6日(星期六) 实习地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 实习目的:实践与理论结合,接触实物对自然地理学中所涉及

  的相关概念有真实的认识与了解。

  (四)

  (五) 实习单位: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1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实习安排:上午九点半博物馆门口集合组队进入博物馆,跟随

  讲解员的讲解进行有序的参观。

  (六) 实习内容以及过程:

  ①地球奥秘展厅:从独特的行星、地球的物质组成、大自然的精华——生物圈、不安稳的大地、大自然的雕塑家以及人与地球等方面,反映地球46亿年的沧桑历史。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了世界首创、直径达1.5米、绕与黄道面呈23.5度夹角倾斜旋转的磁悬浮地球仪,通过各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感受地球的神奇博大与大自然的气象万千„„

  太阳系八大星系位置:依照至太阳的距离,行星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球的性状与大小:地球的极半径6356.78km;南极比北极半径断42m;地球赤道半径6378.14km(某些地方相对高出430m);地球平均半径6371.03km。

  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地幔-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六大板块:全球岩石圈可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在海洋,其余板块均包括大陆和海洋,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分界线是海岭、海沟、大的褶皱山脉和大断裂带。

  全球火山分布版图:1)西太平洋火山活动区,主要与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方向的俯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