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妙篇 >

读《瑜伽之心》有感

更新时间:2022-07-19 05:30:46

  第一篇:读《瑜伽之心》有感

  心澄体静 恬然自得

  ——读《瑜伽之心》有感

  序

  将自身交付予瑜伽,因为当实相已被了知,哪里还有对立冲突呢?

  当心识已澄澈清明,哪里还有痼疾呢?

  当呼吸已掌握在手,哪里还有死灭呢?

  ——克瑞斯那玛查亚《瑜伽祈请精要·第六颂》[1]

  打开书本还没开始阅读,克瑞斯那玛查亚那目光炯炯又定力非凡的眼神就震住了我!仅仅是这眼神就足以让人信服,无须言语……

  第一卷 瑜伽修习

  瑜伽是由伟大的印度圣者帕坦伽利于《瑜伽经》中,将其系统化,成为特定的‘见’. [2]我把它称为瑜伽之见,藉由此见,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自我,重新打量那些熟视无睹的人或习以为常的事,突然发现漠然置之的一切是那么新鲜……

  初次阅读中,几乎每一页都有让我警醒的箴言!

  瑜伽一词有很多种解释,但哪种解释都没有将千丝万缕的心念绑在一起来得简明扼要。

  在我们着手实际做瑜伽之前,要专注于瑜伽修习。一旦千丝万缕的心念聚集成一束而形成意向,我们就准备好开始身体的动作。[3]

  心到——意到——身到。瑜伽是身心意的结合,如果你的体式练习仅仅有动作而心猿意马,哪怕造型拗得再漂亮,也不是瑜伽。这一解释,充分表达了瑜伽与其他身体运动的本质区别。

  瑜伽试图创造一种我们在每一个行动、每一刻,总是在场、在当下的状态——真的在场、在当下。

  专注的优点是我们可以将每项任务执行得更好,同时对行动保持觉知。专注力越强大,犯错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微小。一旦专注在我们的行动上,我们就不再是习性的囚徒,不需要因为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就非得做什么不可。这样一来,我们便能以未曾经历过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行动,避免漫不经心地重复。[4]

  是的,当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或生活时,谁不感叹或单调或乏味,甚至厌倦?当工作、生活对你而言只是复制粘贴时,心已麻木,麻木久了,离行尸走肉也就不远了。

  瑜伽是一种方法,能让我们在生命中做到所期望的改变……带领每个人达至不同的方向……人人都应审慎观察自己所采取的方向,才能够知道将走向何方,以及如何走到那里。而如此谨慎细微的观察,将使我们发现崭新之物。[5]

  冷静才能谨慎,因此也就避免了一时冲动而后悔莫及,细微的观察自我则是一种时刻都在当下的反省,于是我们可以时刻调整自己的舵盘,把握自己的状态,以便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行,减少不必要的弯路或因疏忽而发生意外甚至倾覆。

  瑜伽课程常常给人这样的印象:学习瑜伽有先决条件。我们可能被要求不准做烟民,或是得当个素食者……如果是出自内心的自愿自发,这样的举动就值得赞赏,因为很可能是修持瑜伽的结果;然而若是由外在强加于自己的,那就毫无令人钦佩之处……我们从自己的所在之处、自己是怎样的人开始,无论会发生什么,就是会这样发生了。[6]

  瑜伽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真实的自己,比如在体式习练中发现身体是那么僵硬(在没有习练前也许你浑然不觉),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自己的现状,从适合自身条件的最基础体式开始而不是迫不及待地追求高难度。放下急躁与虚荣,找到真实的自己是学习瑜伽的第一步。

  没有人天生完美,正因为我们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才有改变自己的欲望和动力,在开始瑜伽修习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真实的自己,从自己所在之处开始。而接受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内看的过程,不断地向内观看自己会让人静下心来,渐渐地在反省中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你清楚明白自己的需要时,那些不需要的就会被清除,真正的改变随之而来……

  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因为它发自内心——真实不虚!

  当我们开始学习瑜伽,不管是体位法、呼吸控制法、冥想,或是研读《瑜伽经》……我们进展越多,越能觉知我们存在的整体性,了解我们是由身体、呼吸、心灵和其他等所构成。很多人由练习体位法入手学习瑜伽……一直练到对他们来说, 瑜伽的唯一意义只在于身体操练。这样的状况就好比仅做单臂训练,而任由另一只手臂羸弱不振一样……如果想成为完整的人,就得统合自身所有的面向,一步接着一步地修习……包括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我们的习性、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呼吸和我们的冥想之道。[7]

  我们可以由任何一道门(方便法门)进入瑜伽的世界,它就像一个圆,圆周上的任一点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起点,但圆心只有一个,修习越深入我们离圆心也就越近,与周围其他面向的距离也越短,最终各个面向朝着圆心聚拢在一起。

  也许,你擅长体位法却不懂唱颂;也许,你擅长呼吸控制法却对经典毫无兴趣;也许,你喜欢冥想一坐就几小时,但却远离人群不与他人交往……我想()说从哪儿开始都可以,但要深入学习瑜伽则需要一位能胜任的老师,一位明师(实证修行的过来人),他真正了解你(胜过你自己),知道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并能正确教授,以便你能不断地进阶……

  能将瑜伽八支(制戒、内制、体位法、呼吸控制法、制感、摄心、禪那、三摩地)统合得越完整,自身的缺陷也就越少……

  比如我从来就认为自己五音不全不适合唱歌,但自从学习唱诵后跟着音乐专集慢慢学,慢慢尝试着哼唱,渐渐地把自己的声音融入歌者的声音,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再跑调了,在专注于冥想的唱诵中克服了自身的障碍,这多让人欣喜!

  通过不断的修习,瑜伽最终能让我们圆融于大千世界,圆满于自身的一切。

  为何我们总是在生活中陷入泥淖?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表面或假象,为无明所困。

  无明,字面上的意义是不正确的理解,描述一种错误的感知或误解。无明混淆了粗略和微妙事物之别。

  我们有两个层次的感知:一层在深处,免于无明这层薄翳;另一层则是位于表面,被无明所障蔽。就如我们的眼睛,若要将颜色看得正确,就得是清澈透明的,不应染上任何色彩。因此,我们的感知应该要像一面无杂质的水晶明镜。[8]

  我们常常用清澈透明来形容孩子的眼睛,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没有杂质,纯净无染就像水晶一般,而我们则被我念、执着、憎恶、忧虑等所蒙蔽。比如我在课堂上做前屈时,看见别人能够头碰膝而我总是差那么一点时往往心有不甘……然而,体位法的练习并非体育竞赛,前屈时能够更深入并不意味着在瑜伽修习上更上一层!当我们心识清明时,就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内心深处才会有真正的平静。

  第二卷 理解瑜伽

  《瑜伽经》认为净化瑜伽是由三个要素所构成的:修炼、洞察自身和交付予神。修炼……是让自己身心健康的行动,是一种内在净化的过程,用来移除自己

  已不再需要的东西。

  要持续修炼,直到无明的种子被烧尽、再也不能复生为止。[9]

  不进则退,用来形容瑜伽的习练是再好不过了。尤其体位法的练习,哪怕你已练习了十年,如果你懈怠一个月,可能连基本体式都做不稳当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无明的种子还在澄澈之心就无法显现。

  洞察自身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借此来发现自己是谁,身在何处,自己是什么。事实上,体位法练习也正是以这些问题为起点。我们以观察呼吸与身体来踏出第一步,并在之后不断重复这个步骤,期盼能随着时间增加对自身及当下境处的认识。[10]

  吸气,手臂从两边起,抬脚跟;止息,保持;呼气,手臂和脚跟同时放下。呼吸到哪,动作到哪……

  用呼吸包裹体式,让体式适应身体,专注中放下我执,一切在自然而然中发生,我们要做的只是静观。瑜伽,让我们活在当下!

  在正常状况下,行动的顺序应该是先决定目标,将之铭记在心,然后采取行动以达成目标。然而实际发生的情况往往是我们时常改变、甚至忘却自己原本的想法……我们应该保持弹性,以因应旧愿望和旧想法的改变……要是多去专注过程而非目标本身,即使原先设定的目标无法完全达成,也不至于太过失望。专注于行动时的心神状态,少去在意行动所可能带来的结果,便是净化瑜伽中交付予神的线]

  全然地将自己交付予神,意味着谦卑,意味着不再执着,意味着你接受所发生的一切——没有抵触的。如此这般,我们才会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与安宁。

  将心安住当下时,心澄体静,恬然自得……

  正如《瑜伽经》所言:

  瑜伽是指引心识全身贯注地朝向某以一对象或所缘,以及维持在这个方向而不散乱的能力。[12]

  注释:

  [1]《瑜伽之心》(印)德斯卡查尔(Desikachar,T.K.V.)著;陈丽舟,朱怡康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8版,266页。

  [2] 同上,5页。

  [3] 同上,6页。

  [4] 同上,6页。

  [5] 同上,7页。

  [6] 同上,7页。

  [7] 同上,8页。

  [8]同上,13页。

  [9]同上,102页。

  [10] 同上,101页。

  [11] 同上,101页。

  [12] 同上,186页。

  后记:

  关于瑜伽,其实我所知甚少,《瑜伽之心》是我读的第一本介绍瑜伽的书。庆幸自己能读到那么好的书,感激老师把它介绍给我。万里长征第一步,静兰是我学习开始的地方,我很荣幸能从这里起步。

  感谢老师们的教诲!

  感谢同学们的鼓励!

  感恩瑜伽让我们相识!

  Namaste!

  小智 2016年7月31日 于杭州

   第二篇:专注的艺术——读瑜伽经有感

  专注的艺术

  专注就是梵我同一,天人合一

  专注是一种心灵的一种状态,意味着身心合一

  专注不是说你在一段时间只能做一件事,而是你做某件事全身心的投入

   前提

  所有的成就和本性的显现,都来自深度的放松和静心凝神

   身体

  身体有一扇进入心灵的大门 调息是身体和心灵交流的方式之一

  不断深入的调息,呼吸变得越来越深细,甚至会出现呼吸的终止

  始终注意留意呼吸,逐渐将呼吸的频率降低,将原有的粗重呼吸调节到流畅深长,已经将胸式呼吸调节成腹式呼吸

   超越情绪

  超越意识模式

  五类意识模式:邪见、正见、概念化、昏沉和记忆(业karma) 正见是直接的觉察、推理或他人的教导 邪见是错误的知识,这些与事实不符 昏沉是没有任何觉知的状态 概念化是来着语言上的知识,但与事物的真相并无关联 记忆是过去种种经验的持续

  超越各种意识模式,必须通过修行和无为这两者达成

  无为就是通过高度的觉知,而使心灵不陷落与任何事物之中——无论这些事物是直接感知,还是经由学习而来的 不断私有化的情绪是我们个性的来源

  一个接一个的感受,持续不断地强化着我们的个性

  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对它的感受和认知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异于他人的途径来认识事物

  假设事物的存在取决于人们的不同看法,那么当没有人看见此事物之前,会发生什么呢?

  这个世界是什么,取决于我们的眼光

  只有处于终极之圆觉之境时,方能始终知晓所有的意识模式

  此时我们看待万物不再通过自我意识的一己之光,而是通过圆觉以照万有 此时,圆觉和园照已浑然一体,无法在同一时间内对此两种作出区别

  如果圆觉代替了个人化的感受和认知,如同枷锁一样的私人化的看法与观点的即会彻底消除,我执和法执也会随之瓦解

  当能够长时间自如的出入禅定状态时,才能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对于初学者,禅定过程伴随着四类现象:有寻,有伺,轻安,我识 有种三摩地:

  1) 将概念化的或语言上的知识收纳到禅定之中,并于禅定中努力的探求这些知识的内涵

  2) 超越有寻三摩地,进入有伺三摩地。此时瑜伽士只是静静的关照着圣贤教导的知识所透显出来的那个境界

  3) 从有伺三摩地再进一步,就是无寻无伺三摩地 4) 再进一步就是超越无寻无伺三摩地(空性三摩地)

  当空性三摩地修行功深之时,万物逐渐呈现出他们的本来的面目— 一无而别的本性

  当空性三摩地的修行逐渐功深时,真我将会清澈的显现 般若即从本性中呈现出来

  般若与一般后天的见闻之知,以及通过对事物的推理是截然不同的 般若可以有效化除层层习气

  当层层习气和意识模式被般若彻底化除时,名之无种三摩地

  性之恶

  痛苦的根源来自不能如其所的了解事物。愚痴、我执、自恋、嗔恨、贪婪——人生的各种痛苦的五大根源

  无论愚痴处于潜伏、活跃、暂停或虚弱,它都是滋生其余几项的温床 愚痴将那些无常、污染、痛苦、非本真认同为永恒、纯洁、快乐和本真之我 我执归因于将我强行带入纯粹觉醒 自恋是对美好之拥有的沉溺 嗔恨是悲苦之残余的一种反应 贪婪来自本能和对万物无常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世俗的聪明或博学之人那里同样存在

  这些痛苦的根源往往会以一种难以察觉的隐秘方式活动着

  如果处于明显状态,就形成上述的意识模式。但通过禅定可以有效的化除

  疾病、冷漠、怀疑、疏忽、怠惰、纵欲、自欺、不精进、不坚定,他们都是意识的干扰

  修行下述的任一教导,皆可很好地克服这些干扰

   始终保持着友善、同情、快乐和从容的对待所有事物——无论他们是愉快的痛苦的、好的还是坏的……  通过深长吸气或呼吸暂停之方法

   通过持续得观察事物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对我们感官和身心引起的各种变化

   通过对痛苦背后的那个觉知  通过对一切事物的无执

   通过对睡眠和梦境的洞察式的反省

   通过持续不断的冥想一物或心住一境之方式

   通过全神贯注的想象自己化身为一物——这些事物可以无穷大也可以无穷小

   知性改进

  对物与人

  本质上这个世界都是一切真实无隐曲的显现

  所有不同的事物——可归类的,不可归类的,模糊的,清晰的——皆是本质的显现

  现象即本质,本质即现象

  之所以有一个被成为现象世界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无明。因无明故,不能如其所是地来理解一切

  若没有无明,真实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表面的分裂即不复存在,圆觉将自由展现出来

  知性的增长是通过对构成事物的法则、过程、条件这三大要素和原理地不断深入了解而获得的

  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背后存在着不易的法则

  作为变动不居的万物背后的这个不易的法则,正是意识模式

  对万事万物的三大基本构成要素的变化规律进行深入观察,即可获得对过去和未来的洞见

  名词、含义和陈指对象,这三者之间紧密关联,如果其中之一不明,将影响对另两者的谛解。对这三者相互关系的潜心体会,将对存在的语言大的深入的洞明 对意识进行深入的觉察,便可洞悉前世的情况 对他人做深入觉察,便可体证此人之生命 但不能体证此人所学习和了解的客观知识

  当设想事物的外形对我们不再构成障碍是,心灵之眼即可直接探出事物的内在属性和特征等

  同理我们不再固执地认同五官时,便可解脱对五官的束缚而用心灵直接去听,用心灵直接去嗅,用心灵直接去尝,用心灵去感知一切事物

  深入觉察一个人的行为或研究相关的征兆,即可知晓那些必然到来的结果——无论这些结果是即将到来还是隔了一段时间,乃至知晓死亡和来生 通过对事物个方面的深度觉察,瑜伽士精通各事物

  通过对各感官的感觉的过程、固有的特性、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他(她)们各自的意志的深入觉察,瑜伽士能够深入的掌控他(她)们 即从这些感官中获得自由,此时感官在进行感知活动时,与心灵的互动因而更加直接而变得更加迅速,不像之前,外部现象世界是曲折或缓慢地经过各感官而抵达心灵

  能够通过事物的起因、特征、方位等所有可能的方面,洞悉出他们的而同一性 以这种方式——通过超越的平等观而消弭现象世界的中各种表象的差异性——才能见出天地万物皆是本性的化现

  过去与未来皆内在于同一事物之中,他(她)们是处于时刻迁流之中的事物的两个不同部分的存在

  无论他们的存在方式是隐潜还是显明,皆源于事物内在之因果性 所有事物都是全新的,他皆是本性之化现

  对己 通过观想将我们化身于大象的力量和勇气之中,久之,我们即会有大象般的力量和勇气。同理,观想将自己化身于某个事物,久之我们即会拥有此事物的品质和特征

  若人生和生活充满着友谊、慈悲、快乐和从容等,他们将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力量和能量

  通过对对错不断的深入的辨识和觉知,可有效地促发我们的听觉、感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功能获得飞跃式的提高

  获得这些超常之神通可能会让自己或他人误以为获得了大成就。很可能让我们止步不前,从而影响到我们修行的真实目的——真我

  当修行者清楚的意识到,甚至全知也不可生执著和贪念之时,一切人生和身心中的各种痛苦与烦恼之源必然断绝,圆觉之照彻如太阳一般高悬

  深入觉察念念相续、转瞬生灭的意识之流,瑜伽士可洞察各种分歧的根源。

  身心合一

  与道合一的瑜伽成就者安处于无为之中,此时每一个瞬间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永恒。故圣者 是一秒、一秒、一秒地全然的活在当下

  解脱是真理的属性,她是独立、自在、创造、空性和觉照本身

   第三篇:读《感恩之心》有感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以它能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感恩的来面对世界;一双毫不起眼的鸟儿,以它那动听的歌声,感恩在面对世界;一棵大树,在山里完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以它几千年自在的生长,感恩地来面对世界……我被林清玄的作品《感恩之心》里的这些话深深地感动了!它们拨动了我心灵深处的琴弦!

  ??当天晚上,我就从妈妈的书架里找到了林清玄的散文集《品味人生》,想从里面找到有关资料,偶然翻到了《真孔雀》一文,无意中又被另一个故事吸引了。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她在演出“月光”、“雨丝”、“两棵树”、“雀之灵”、“火”这些节目时,技艺精湛。“月光”舞节奏明快,舞姿优美,真像月光辐射一般。她在跳“雨丝”的时候,情感喷涌,边跳边流泪。在跳“火”的时候,以头发作舞,由于动作刚劲有力,很多头发掉落在舞台上!这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读完以后,似乎明白了一些,她不正是以她那勤奋刻苦的精神,优美动人的舞姿,感恩地面对世界所有热爱舞蹈艺术的人。

  ??海伦·凯勒是举世敬仰的作家和教育家,尽管命运之神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这位盲、聋、哑集一身的女子却用勤奋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她的名字已经成为坚忍不拔意志的象征,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精神力量。靠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海伦学会了唇读,可以通过“手”听到马克·吐温为她朗诵的短篇小说,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学业。她还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优美的散文,我十分敬佩她!她以她那种努力不懈的精神,感恩地来面对世界。读着《感恩之心》一书,想着现实中这些感人的人与事,我想我将怎样来迎接我的人生呢?

  ??如果我是花,

  ??就要做一枝凌霜傲雪的腊梅!

  ??如果我是树,

  ??就要做悬崖边上的青松!

  ??如果我是鸟,

  ??就要做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

  ??我将以感恩之心来面对世界。

  ??让我的生命绽放绚丽的花儿!

   第四篇:瑜伽课后感

  瑜伽课的课后感

  我还记得当初为啥我会选这门瑜伽课,对于术科类学生来说我们每天都运动肌肉身体一直处于紧张疲劳状态,然而我觉得瑜伽正是一个放松身心缓解疲劳能帮我改善肌肉韧性,协调性,柔韧性很好的一个运动,所以我果断选了瑜伽希望能对我有所帮助。

  一个学期的瑜伽课学下来,首先很高兴能在大三上学期跟代俊老师学习瑜伽,让我收获颇丰,我第一次知道了瑜伽还能通过呼吸调息、动静平衡、身心统一等要诀来刺激身体恢复本身的自觉与自愈,改变人的疲劳紧张状态。瑜伽通过各种呼吸及各种不同的独特姿势给予头脑、筋肉、内脏、神经、荷尔蒙腺体适度的刺激,通过强化腹腔内脏器官,除去身体的不安定因素,保存并增加体内生命能量使之不浪费不虚耗,从而令身心健康自然统一安定。我们学了50多个瑜伽动作,每个动作都有其不同的功效,让我大开眼界,了解颇深,对于如何正确锻炼也有所了解。

  在此学期的课程学习前,自己的协调能力以及柔韧能力都不是很好,学习过后,两者都有所提高,尤其是柔韧。我们都是爱运动的人,柔韧好了的话能一定程度上防止拉伤,所以我很开心能学习瑜伽。在学习过程中,每次课前老师都会带领我们先做游戏还有热身的一些瑜伽动作,这样充分的热身,防止我们在动作中受伤,让我看到了老师对我们的保护及用心。在学习新的动作时,老师一开始给我们详细的讲解每一步,并详细介绍每个动作的作用功效。后来老师给我们观看视频学习,让我们能很好的学习每一个动作,这些都是我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比较能接受的方式,但是后者我觉得不够直观不如老实直接带领我们练习来的有新鲜感,看视频比较枯燥乏味,我希望老师能更多的给我们示范,在我们做的过程中再更多的给予指导,让我们能做的更标准。

  老师还会让我自己带操锻炼我们教学的能力,这个方法的确很有效,让我有所进步,在期末由我来讲解带操的过程中,我虽然充分准备了,但身体能力有限,不能做到标准动作,不过在带的讲解方面很有进步,我非常感谢老师。

  一学期瑜伽课下来,我真正的了解了瑜伽是什么概念,瑜伽的各种有难度的动作,如何真确的锻炼瑜伽,如何运动时呼吸身心结合,瑜伽课结束以后我还一定会坚持锻炼,用瑜伽来改进身体柔韧协调方面的不足,我也会充分将我所学到的瑜伽运动在生活中发挥出来。

  邢龙

  学号

  11240109

   第五篇:瑜伽之美2

  瑜伽之美

  ——读《瑜伽经》有感

  前言:上了一个小学期的瑜伽课,让我对瑜伽有了另一番的感想。原本以为,瑜伽最讲究的就是柔韧性,身体很硬的人是做不来的,这也是我之前体育课不敢选择瑜伽的原因。这个小学期,抱着只求及格,试试的心态上了瑜伽课,让我想不到的是,其实瑜伽也有其美妙之处,也才开始懂得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热爱瑜伽这项运动。别看基本上只在毯子上活动,运动可是全方位的呢,而且一节课下课,流的汗并不少。瑜伽给我的感觉,便是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练习练习,只为了有更好的体魄,为了塑造身体和心理。在读了这一本著作之后,更能认识到瑜伽与众不同的美。

  正文:

  《瑜伽经》是印度哲学家帕坦伽利在公元前300年是所写,而这也开启了印度瑜伽的历程。作者是对瑜伽有重大贡献的人,他写了这部著作,阐述了瑜伽的内容和作用等,给了瑜伽一个系统性的解释,创造了一个理论化的瑜伽体系,但其又不是纯粹的理论,更多的是一种实践。帕坦伽利的伟大在于他不加偏见地系统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宗派,又结合古典数论的哲学体系,从而使瑜伽为印度正派哲学所承认,瑜伽也因此影响了印度的各种哲学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因而被尊称为“瑜伽之祖”。

  从书的架构可以看出,书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静坐冥想,这一章中,作者给出了瑜伽的具体定义,把瑜伽和意识联系起来,认为两者是有相连性的,并说出通过锻炼,可以控制意识的转变。另一方面,又说出了意识分散的原因,但可以通过修炼瑜伽克服这一切。当我们学会了控制之后,“便可以达到无种子的冥想”,个人理解是一种超脱。

  第二章是实践锻炼。这一章,作者从另一方面给出了瑜伽的定义,即“瑜伽是对身体加以自律,学习经典,和对神的顺服”。为了促进冥想,除去障碍的根源,修炼瑜伽是一个很好的途经。另外,便是提到了在掌握姿势的同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呼吸即调息。

  第三章是禅定力量。告诉我们,当我们之用心于一物之上(即书中说的凝神),对其他方面没兴趣,那便能达到入定(即周流不断的知觉)。感官的变化已经超越了事物的原理、性质各方面,当你对不同的同喜进行冥想时,所获得的知识也会相应的起变化。

  第四章为解脱自在。意识一开始出现时是较为原始的,但是仍然会控制着后来形成的意识,当到达三摩地(“那些到达完全的分辨,完全舍弃了各种欲望的状态)时,便达到了一

  种自在的境界,可自由地获得自身所有的知识。

  这本仅仅四章的书,涵盖了很多哲学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又紧紧地与瑜伽相结合,一般的与哲学有所联系都会比较深奥抽象,所以每个人在理解上都会有所不同,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练习瑜伽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其美妙之处便在于:

  1. 瑜伽美在其坚持。书中提到“通过锻炼和不执着于物,便能控制以上种种。坚持不懈便是锻炼。”其中能被控制的便是意识的转变,包括5种,分别是知识、谬误、幻想、睡眠和记忆。坚持,体现在其意志力的强弱程度上,意志力强的人,意愿强,这样,因为能较好的控制意识的转变,便会很快地进入冥想的状态。坚持锻炼瑜伽,是一个瑜伽学者想要到达一定高度的必经阶段,任何要到达更高程度的瑜伽修炼者,必须要坚持学习,坚持巩固,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因忍受不了瑜伽的循序渐进,觉得太缓慢,急于求成,结果反倒是伤到了自己。所以,坚持也是要有一定的度量的,要从温和到强烈,瑜伽将就坚持的度,如何衡量这种度,因每个人的身心不一而不一样,有的人可以坚持很久,有些人只能坚持一时半会,但这些都不是学习瑜伽最精髓的,重要是在持之以恒的锻炼。

  就像我们上课一般,不能认为仅仅在课上学瑜伽就够了,课后还是得自己练习,自己去加强。另外,我觉得瑜伽的坚持还体现在,每个动作基本上都会停留几秒到几十秒,这样,可以让我们学习者充分理解到瑜伽对身体的作用。

  2. 瑜伽美在其对生活的态度。瑜伽,“目的是促进冥想,除去障碍的根源。无知、我执、迷恋、厌弃、贪求,是生命的五种障碍。”由此可知,瑜伽可能帮助我们摒弃那些不好的生活态度,“通过瑜伽的锻炼,那些杂染便会被知识之光去除,生出明辨的智慧。”

  在练习瑜伽的时候,讲究的是宁静平和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会让我们去反思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另外,在练习的时候,有时候是极其酸痛的,在这样的酸痛下,我们仍旧会想去完成它,这也就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事是不用经过努力的,我们这样都可以坚持下去了,何况是生活中的小磕小碰呢。

  3. 瑜伽美在其冥想。在学习瑜伽的过程中,老师有时会放音乐,让我们随着音乐想象一些很轻松的画面,让我们去体会那样的感觉,我觉得这样的练习便是让我们把一切都放下,去寻找美好,每次这样的练习,都让人感到很放松,很舒服。书里提到“如果达到无分别心的冥想,真我便呈现”,我们所处的社会很复杂,每个人都是与世界万物联系在一起的,即使在冥想中,很多人都不免会受到很多干扰,无法真正地做到不为

  万物所撼动,而个人觉得这样的情况便是对很多东西都无法放下的原因,因为无法放下,心有所想,所以在冥想的时候也是背负着很多的。瑜伽告诉我们,要懂得适当地放下包袱,在该轻松的时候不要让自己有太大的压力,让自己处于一种完全放松的境界中。

  4. 瑜伽美在其凝神。书中提到“凝神是将意识放在一物之上”,也举了例子,“对过去的习性作冥想,便能得知过去生命的知识。对他人的身体作冥想,便可知道他人的思想。”最终,这样的凝神会回归到自己身上,让自己超脱,“这样身体便能像思想般飞快移动,控制超觉的感官,控制自然的元素”,我觉得其凝神便是在说我们要专注,然后由小积大,最终探索到自身。这样的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

  5. 瑜伽美在其对我们形体的塑造。书中虽然只是提到瑜伽对我们精神境界的作用,但我觉得瑜伽对我们的身体也有很大的作用。练习瑜伽,可以强身健体,塑造我们的体形。每一个瑜伽动作,都会拉伸到全身的筋骨和肌肉,让全身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加速卡路里的消耗。每一节课,看似轻松的瑜伽都会让我汗流浃背,而且每个动作都会有对应的筋骨被拉到,就像松筋的感觉,虽然会很酸痛,但是也觉得很舒服。

  这本书和上课的内容,让我对瑜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懂得了其魅力所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当我心情不好或有压力时,会选择做做瑜伽来让自己好好放松下,当然,会尽量去坚持做瑜伽,希望瑜伽能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写于2012年7月10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