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点评

更新时间:2022-07-03 07:20:29

  第一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点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点评

  一、 猜诗句,营造氛围

  师:同学们,花开四季,留给我们一个色彩斑斓的花的世界。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下了一句句千古传诵的佳句。(幻灯片出示“梅花图”)看到这株傲雪的梅花,你会想到――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背得语速快,语调比较平白)

  师:古诗在诵读的时候要有韵味,你再试试。(生诵读有进步,注意了停顿和语调的变化)

  师:看到这枝出墙的红杏,(幻灯片出示“杏花图”)你会想到――

  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看到这满树的梨花,(幻灯片出示“梨花图”)你会想到――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花开花谢,在文人笔下有了千古传诵的佳句。(画面切换到一张荷花的图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是和荷花有关的。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看着这个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在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

  生:他们是在早晨送别的,因为诗题中有“晓出”,“晓”就是早晨的意思。

  师:你看,短短的诗题中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但少写了谁呢?

  生:少了诗人,就是杨万里。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生:早晨,诗人杨万里在净慈寺送别友人林子方。

  【点评】教学伊始,老师首先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出示了一幅幅精美的花朵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一首首描写这些花朵的佳句,并要求学生能吟诵这些佳句,从而在积累中营造一种诗情画意,这也是与本首诗中荷花这一主题相呼应,能更好地让学生进入文本。

  二、 多角度朗读,明晰诗意

  师:同学们课前借助前置性学习任务初步了解的古诗的意思,现在就以四人小组来交流和汇报一下。

  生1:(介绍字义)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毕竟:到底。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接天:与天空相接。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六月中:六月中旬。

  生2:(介绍诗意)诗句的意思是:到底是西湖的六月中旬,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生3朗读古诗。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他们小组的朗读?

  生:我觉得她还可以在“无穷碧”那里读得慢一些,这样才能显示出荷叶很多很多的感觉。

  【点评】教师借助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课前先学,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学习的感悟与同学分享,把知道的表达出来,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认识,这很好调动了学生感知、表达欲望。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形成了课堂生生的对话,让对话成为一个学习活动。

  师:在理解了古诗意思后,谁能再来读好这首古诗?能不能让听者眼前仿佛出现诗描写的画面。(生读)

  师: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物?

  生:莲叶、荷花、西湖湖水、照着湖水的阳光。

  师:请用文字将你仿佛看到的景象描写出来。(请学生动笔写话)

  生:水上的莲叶碧绿碧绿的,荷花特别的美。

  师:你只看到一种碧绿吗?还看到了什么绿?

  生:刚展开的,翠绿色的。

  生:张开的大大的荷叶是墨绿。

  师:绿得各不相同,接到了――(生接)天边。

  生:我看到了荷花格外红艳。

  师:(出示图)你觉得荷花红得怎样?

  生:红得迷人。

  生:我看到了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还看到岸边的柳树轻抚河水。

  师:同学们想象中的画面有声有色,色彩丰富。谁能将这些景物组合成一幅画面,来说一说呢?提示一下,在说不同绿色的莲叶时,可以模仿《荷花》一课中的句式,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生:早晨,我来到西湖边,看到水上的莲叶有的刚刚展开,嫩绿……嫩绿的叶子(师:嫩绿的叶子显得――)多么可爱;有的都展开了,叶子变得墨绿墨绿的,这些绿得各不相同的莲叶无穷无尽,一直延伸到天边。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师:这样清澈的湖水里,你会看到――),小鱼在莲叶下嬉戏。荷花差不多都开放了,在风中轻轻摇摆,(师:就像――)就像仙女跳起了舞蹈。阳光照耀下,荷花显得特别红艳……

  【点评】“诗中有画”是古诗的一种意境美,只有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再将这画面由学生的语言进行表述的时候,学生才能根据这样一次“言――意――言”的转化,将文本语言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理解,甚至是自身言语表达的习得。因此,在理解古诗后,教师首先让学生能结合诗句,说说你仿佛看到的景物,然后让学生结合景物,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最后让学生完整说说整幅画面。在由局部到整体的描述训练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丰富画面的颜色和动态之感,学生在层层推进的言语训练中,言语品质得到很好地培养。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丰富想象中,这画面描写得越来越生动,越来越美。正是这一红一绿,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作者的诗句中,是这样描述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种简约的对仗,也体现了文字的美。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由读正确、有节奏,到在交流合作朗读中读懂古诗的意思,再到最后在想象画面中,读出古诗的画面美和古诗文字的对仗美。朗读的形式多样化,学生也在层层推进的朗读中,以读促悟,品味文字之美,挖掘了语言文字的深度。

  三、 拓展中辨析,丰富诗的内涵

  1. 拓展诗人杨万里写荷的诗。同是荷花,在同一个诗人的笔下,能展现出不同的美。

  师:是呀,诗人杨万里特爱夏季,爱荷。他一生特别爱荷,而且爱荷爱到痴狂的地步,老师能查到他描写荷的诗作就有二三十首,难怪人们称他是“全方位描写荷的第一人”。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同样写荷花,在同一位诗人的笔下会有什么不同吗?请对比读读这两句诗,想一想。

  生:第一首诗句中,荷叶没有张开,荷花没有盛开。第二首诗句中,荷叶很多,荷花也开了很多了。

  生:第一首诗句中,只写了一两片荷叶和一支荷花,第二首中写了很多荷叶和荷花。

  师:画面也更壮观。

  生:《小池》一诗中还描写了蜻蜓。

  师:既有静态的荷叶和荷花,也有动态的蜻蜓,动静结合。

  师:同样写荷,景色不同。(师生配合读)

  2. 拓展送别诗。同样是送别诗,不同的诗人表达情感之不同。

  师:同学们,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到课题上,从“送”字,我们知道了这是一首送别的古诗。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谁也不知道一别之后,何日才能再次相见,所以很多文人墨客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寄托在诗文中。你还知道哪些送别名句?告诉老师,诗中哪里藏着依依惜别的感情?

  生:《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其中“深千尺”体现了友情深厚。

  生:“天下谁人不识君”,临别祝愿友人。

  生:“西出阳关无故人”,离别了就不会有我这样的朋友,不忍分别。

  师:在这首诗中能找到依依惜别之情吗?

  生:好像只看到描写景物。

  师:是呀,那是不是说明诗人和友人感情不深厚,分别就分别,没有什么不舍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林子方为官清廉,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他们志同道合,离别之际,又怎会舍得分别呢?其实要体会他们之间的不舍之情,还得看看该诗的写作背景。其实杨万里还作了几首诗送林子方。请看下面一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师:请对比读读诗句和诗意,你能找到那份依依惜别之情吗?

  生:诗句中说,走到南山来绕回到北山,绕来绕去的,说明不舍离别。

  生:时间上也可以看出,这首诗句中讲乘着晨曦送别,从“月尚残”到我们诗句中的“映日”,可以看出从早晨出来相送,一直到中午时间,大家都不舍得分别。

  师:原来,诗人与林子方一路欣赏美景,一路依依话别。诗人作诗太巧妙了,他把离别之情就隐藏在“晓出”和“映日”两个词语中了。

  师:同样是送别诗,有的诗人情感奔放如李白,但有些诗人的情感比较含蓄,会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抒发情感,我们在阅读时适当拓展背景,就能体会背后内藏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首古诗,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那份深情。(生齐读)

  【点评】以上两个层次的拓展,丰富了课堂内容,突破文本情感体悟这一难点。在学生拓展资料与文本对比辨析中感悟到,同一诗人写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笔下的事物能呈现不同的语言美。而同一题材的古诗,不同的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相同。在辨析中,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在拓展中挖掘了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然后抓住一个“送”字,在师生拓展送别诗和诗人的资料中,引导学生品悟诗句中那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惜别之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了对古诗内涵的学习体悟。

  (冯洁,太仓市经贸小学教师;王晓春,江苏省特级教师,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校长)

   第二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夏张中心小学 张翠平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1、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课题。

  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我们曾学过的 ——《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课件出示《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 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 师生正音) 3. 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 像这样 (范读全诗) , 谁再来读读? (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2、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1) 从哪个词读出了这种美?

  “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

  分组读,齐读。

  3、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1)体会“红”

  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4、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5、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引读第二句。

  6、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7、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8、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9、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出示图片。(师配乐介绍)

  10、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

  11、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是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师生合作读第一句。

  12、看哪,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五、背诵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第三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山左口乡白石头小学

  沈素娥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诗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猜猜,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

  (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4.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找朋友

  诗句诗句意思连线.填写诗的内容

  晓出---------------送--------------- ------------------------

  毕竟----------------------, 风光----------------------。 --------------------无穷碧, --------------------别样红。 6.指名填空。。

  7.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欣赏荷叶荷花的图片,播放音乐

  2.交流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3.看哪,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人会产生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是啊,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

  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寄情于景(板书) 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

  六、背诵古诗 1.背诵古诗。

  2.同学们课外收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 ,读一读。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无穷碧

   寄情于景 别样红

   第四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人的寄情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珍爱美好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送别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课件出示诗句)

  1、人们常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

  我们领悟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见证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怀念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

  2、读诗题,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谁送林子方?(杨万里)你对诗人有怎样的了解?(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南宋诗人,(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mào)、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课件出示《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 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想一想,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

   (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5、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全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继续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老师范读第

  三、第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蓝天、碧叶、赤日、红花

  3.同学们,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你能描述那样的景象吗?

  (1)重点理解:无穷碧

  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理解二: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

  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2)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课件欣赏(远景),读好“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小结:是啊,满池的叶啊,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4.六月,正是盛夏,虽然是早晨,可是太阳已经是火辣辣的。在骄阳的映衬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可以说说荷花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的颜色、姿态等。)

  (1)重点理解:别样红

  理解一: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

  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突出映日、红。)这荷花红得多美啊!谁能再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5、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我们也来试着赞美一下荷花?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讨论,试着回答)(课件出示——网络评论)

   网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对这首诗有如下诠释:

  净慈寺外,携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飞扬,并行漫步的足迹悠然未失,林阴丛中,惊起的飞鸟尚在盘旋;相交的知己,此时却在哪里?

  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车马早已远去。手仍举着招摇,他还能否看见?他乡路远,一别不知又何年。唉!千般万般不如愿,更添离别思念。

  独坐湖边,不觉生艳阳。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阳撒金,红荷金装别样艳,曼舞翩翩,恰友情花开胜当年。故友已远,新人未来,怎知天不从人愿?振作起身,精神抖擞,青山依旧在,花开花落情不变。

  闲吟:千年古刹,小树林阴,盛夏鸣蝉闲,莲叶无穷碧;故人西去,一别千里,凭湖怅离情,荷叶别样红。

   如果如水月心所述,那么诗文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诗题的关联也不难理解,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关联无处不在!正由于今朝的离别,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

  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板书)

  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

  预设:

  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别样红。(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

  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

  西湖的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逗留几天,好好地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我感受到了眷恋之情)

  六月西湖的景色在是这样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今天的送别之情。(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

  六、背诵古诗,演唱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背诵下来。

  1、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2、诗可以读、可以诵,还可以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吧。听一遍,学唱一遍。

  七、联系生活,任选两题,完成练习(课件出示作业)

  1、老师相信,我们心中也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

   我们哪一个季节的景色都可以写,但注意,一定要选取出具有特色的景物来写,如果能学习诗人的写法就更好了,不能的话也不要紧,但注意要把景色美写出来,把我们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2、扩写:杨万里在描绘西湖美景和荷花的艳丽时,只用了短短两句,好像有点意犹未尽,请同学们查找西湖及荷花的资料,对西湖美景进行扩写练习。

  3、读过这首诗后,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请同学们就此诗写一篇读后感日记。

  4、反馈交流。

  回家同家长交流今天的学习,并且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八、总结全诗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板书设计】

   第五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诗情,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在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诗句中,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1、准确停顿,读好诗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理解题目意思。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介绍作者杨万里:,

  4、再读题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我们来看这首诗。出示全诗。

  1、初读全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有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指读,正音。

  交流讨论感知诗意。(师对难理解的词语、句子诗作讲解)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物,在找出依据 3.交流讨论感知诗意。(师对难理解的词语、句子诗作讲解) 4.读出诗的节奏。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1.抓住

  一、二两句诗诗句,展开想像,感受其美; 读诗,你读懂了什么

  ①能说说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吗?(美)

  ②美在那儿?用你的话说说好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接天 无穷碧)相机板书:莲叶 无穷碧“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课件:突出接天、碧。)

  ③此诗除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

   1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映日、别样红)相机板书:荷花 别样红“ 映日”什么时候的日?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样红”是什么意思呢?(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课件:突出映日、红。)

  这景色多美啊?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指名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

  2、同学们对这两句话理解得很好了,相信你们也能读好!

  3、与朱自清笔下的荷花(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作比较体会其壮美。

  4、体会作者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为什么先写感受后写景 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所以诗人一见到这美丽清新画面就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引读一二两句。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四、入诗境,知诗美。

  1.请同学们再仔细看诗的内容,再看看这首诗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这首诗题中有“送”字,可诗中却一字未提,完全在写景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2. 请同学们再仔细看诗的内容,再看看这首诗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或许也是杨万里诗风的精妙之处吧! 3.通过译文与诗的比较,感受诗的美。

  四、练习

  学习了杨万里的这首诗,你能写一写你家乡的景色吗? 五.布置课堂作业

  1.默写本首诗。

   2.收集有关“荷花”或“送别”诗,对哪首诗感兴趣,就把哪首诗背下来。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