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句 >

芒种琐忆杂文随笔

更新时间:2022-07-13 03:19:03

  第一篇:芒种琐忆杂文随笔

  又到芒种了,我对芒种这个节气,有着特殊的记忆。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虽然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但家乡的一景一物,却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特别是到了芒种,家乡的景色更美。此时,环绕小村庄的树木长势正旺,一片郁郁葱葱,而田野里却是一片金黄。饱满的麦穗上,麦芒不再是直直地拢在一起,而是分开了,这表明小麦成熟了,要立即收割。俗话说“麦到芒种自死”,你不收割,小麦也不会生长了。如果天不如人意,此时来一场雨,或者刮一阵风,未收割的小麦会因为受潮而发霉,那么眼看到嘴的口粮也会丢掉,就太让人心疼了。所以,抢收就成了当务之急。

  五月底,农民们就为午忙麦收做准备了。平整麦场,钉镰刀,买叉子,修车补袋子,甚至还要买一些咸鸭蛋、咸鱼等食品,以便农忙时好做饭。“六·一”过后,小麦就开始收割了。学校会放“午忙”假,以帮助家里收割小麦,那怕是尽点微薄之力也行。

  为了尽快让成熟的麦子颗粒归仓,开始割麦子之后,农民们往往在天还没有亮就赶到地里。阳历六月初的天气,凌晨还很冷,人们还要穿上厚衣服。四点左右,天刚蒙蒙亮,一天忙碌的收割就开始了。吃饭的时间到了,家里会送饭到地头,他们草草吃点东西继续干活。饭菜也很简单,往往是大饼、稀饭,再加上咸蛋、咸鱼之类的小菜。小时候农村的生活水平低,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白面馒头。为了改善午忙时的伙食,人们会把刚收下的小麦磨成面粉。但新麦面粉制成饼不如陈麦面好吃,发粘且少有麦香味,不过总比杂粮好吃,人们也顾不得太多了。镰刀在厚厚的麦陇间挥舞,金黄的麦秸倒下后,再捆成捆,用平板车拉到平整好的打麦场上。整天弓着身子收麦,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特别热,特别脏,胳膊上粘满黝黑的麦锈,又疼又痒。中午时分更难熬,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汗流浃背,炎热难耐。不过,劳动之余,直起身来仰望蔚蓝而高远的天空,悠然飘浮的白云,听听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布谷鸟的叫声,看看身边一捆捆沉甸甸的麦穗,心里的幸福感会油然而生。

  收麦的时候,布谷鸟特别多,它们高高地飞翔在天空,不停地鸣叫着:“嘎勾……嘎嘎嘎勾……”。农民们根据这种鸟的叫声,就给它们起名叫“嘎勾鸟”,并且编了一句农谚:“嘎嘎嘎勾,割麦耩豆。”,意思是说,嘎勾鸟不停地叫,那是在催促着人们快快收麦,快快耩豆,不要耽误了农时。收麦的时候,麦陇里还时常会窜出野兔、野鹌鹑等,小伙子们看到后,忘记了劳累,丢下镰刀,欢叫着追赶,但往往是徒劳无获。野兔的奔跑速度极快,它跳跃着,很快就消失在视野里。野鹌鹑更不用说,它不仅跑的速度快,眼看着赶上它时,它马上又展翅飞起来,让你望洋兴叹。这些意外情况的出现,多少缓解了单调的劳动气氛,让人们暂时忘记了劳累。

  收割完的小麦,用平板车拉到早已平整压实的打麦场上,均匀地摊开,晾晒。“芒种忙,麦两场”,到了芒种,小麦差不多打下两场了。小麦脱粒的过程老百姓叫“打场”,打场最初是用牛拉着石磙,在摊好晒干的麦秸上来回的压,直到麦穗里的麦粒完全脱落。赶着牛“打场”时,老农们会吆喝着牛,那吆喝声抑扬顿挫,像唱歌一样,伴着石磙的“吱呀”声,很好听。后来,打场也实现了简单的机械化,不再用牛拉石磙,而是用手扶拖拉机、农用三轮车,速度当然快多了。脱下麦粒后的程序是“扬场”,因为麦糠和麦粒混在一起,必须分开。在没有卷扬机的情况下,只好用原始的“扬场”法。“扬场”需要技巧,是个技术活,一般人无法胜任。“扬场”时用木锨铲起麦粒与麦糠的混合物,逆风成四十五度角高高扬起,用力要均匀,最主要的是麦粒落下的地方要定点,不能忽远忽近。这样,在风力的作用下,较轻的麦糠落在一处,饱满的麦粒落在一处,而“扬场”人身上却没有一点麦糠或麦粒。

  “打场”之前人们最怕下雨,打完场麦粒归仓后,人们又盼望着下一场“透地雨”,以便播种夏季的庄稼。老天也好似懂得人们的意愿一样,每年麦收过后,常常会下一场大雨。大雨过后,麦收产生的尘埃不见了,空气异常清新,人们可以高兴地进行下一季的庄稼播种了。

  芒种前后虽然忙,但农民们心里充实、幸福。因为他们在忙碌中收获了春天的成果,播下了秋天的希望。

   第二篇:琐纪杂文随笔

  一、

  再走几步就到了“中山公园”,斜对面就是停车场。手机突然响了,看手机屏显示陌生骚扰电话,直接按了拒接便不理会了。行至停车处,刚被拒接的陌生电话再次打过来,出于好奇,接通时我习惯的向对方说了声:“你好”。

  “喂,阿霏啊,好久不见,你去哪了,你现在韶关吗?我是燕子啊!”电话的另一头声音高吭,显得兴奋异常。

  “哦,燕子啊,好久不见,找我有事吗?怎么突然想起我?”我反问到。

  “没有啦,大家都是好姐妹,好久不见,你看什么时间有空,一起吃个饭!”

  “这样啊,我现在外面有点事,等我明儿空了约你。”挂了电话,我对着车子的倒后镜不自觉地挤出一丝自嘲的苦笑。好姐妹?同在一座城,离开不到三公里距离,六七年的时光居然不知我在哪。

  从来不联系的两个人,突然对方打电话邀约饭局,我第一反应是:这饭局估计没那么简单吧。“呵呵”,如果是手机聊天,我是不是该把微信里最强大的这两个字发给对方呢?

  果不其然,第二天下午,“燕子”的电话再次响起,她热忱邀约我到“百年东街”的“湘菜馆”,去吃地道的湖南菜。电话里,她一再嘱咐不能失约,为表诚恳,她约定到点时亲自在“百年东街”对面的“广播电视局”门口接我。

  虽说多年不见,毕竟是老相识了,还离她很远,她便径直迎了过来,靠近我时,她直接挽着我的手朝“湘菜馆”走去。

  “哇,这么多年没见,怎么越来越漂亮了,好时尚啊,你怎么保养的?”她这样一说,我心里多少有些虚荣和小得意,凭女性第一直觉:年纪相仿的两个女人走在一起,显然我的穿着比她更得体,妆容比她更精致。

  在她的带领下,我俩直接上了“百年东街”二楼的湘菜馆,推门而入,一时让我有些恍惚,吃饭的地点是一个大号房间,里面装饰很豪华,格调很高,据目测应同时可容纳20多个人吃饭。我问对方:“两个人要坐这么大的房间么?还约了其它朋友?”

  “这么久没见你,请你吃饭当然要隆重点啦,我搞了个私人会所,就在这饭店隔壁,店里的员工散会后马上就过来了,来吧,我们先喝茶!”

  话音刚落,一大群打扮得花姿招展的美女鱼贯而入,她们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一落坐,“燕子”便向一大桌的美女介绍我。周围的美女开始鼓掌,向我起哄,并大声高呼:“欢迎霏霏美女成为我们“中脉家人”的一员!”“不妙”我在心里叫了一声,今日吃饭是假,赴“鸿门宴”倒是真的,在饭局上我和众美女嘻笑怒骂,不消一分钟我便冷静应对。

  不同的菜式相继端上餐台,开餐时,燕子做了临时的主持人。接着请她们的创业“大咖”为大家做了“重要讲话”。“你妹,误入了传销组织!”我在心里嘀咕着,坐我身旁的“大咖”优雅的摆着各种手式,热情洋溢的讲着他们的创业梦想,喊着士气激扬创业口号。

  原来“燕子”开了个“中脉内衣”的加盟店,据她介绍,随便一套“中脉内衣”市场售价高达6千多元人民币,今天叫我来,是看重我“个人潜质。”用她的话说:她们寻求的合作伙伴都是像我这种对美和事业有强烈追求的人群。

  饭桌上,众美女都表示自已很幸运的成了“中脉家人”,自从穿了“中脉内衣”不管个人还是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变美了,身材变得窈窕了,夫妻生活和谐了,金钱自已独立了。更有“霸道总裁”因为加入她的团体都开上了“顶级宝马”和“玛莎拉蒂”。

  一位自称名字叫“无法低调”的美女在做介绍时让我印象深刻,她身着艳俗的红尼大衣,脸上了妆,老白了,口红抹得有些厚,泛着劣质的油光。她体内犹如注入了过量鸡血,很是澎湃。餐桌上,她侃侃而谈的讲述自己与“中脉内衣”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入这个团体后的成长和变化,她亦表亦演,在众人的欢笑和掌声中完全进入了个人“角色幻想”。

  坐我身旁的“燕子”随众人附和,看出来了,她应是团队里的“领导”,她殷勤地给我夹菜,其间不时的打开手机,让我看她发在“朋友圈”的“创业史”,及“辉煌履历”,这是非正常营销里最常见的手段,她张嘴就来的“心灵语录”充满蛊惑和煽动,她说她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很赚钱很充实,未来希望能和我一起创业。

  “成功不是先有钱,而先有胆,像你一样,长得那么漂亮,又有文化,这里是你最好的起步平台,一个合格的朋友是让自己变得很强大,然后给你周围的朋友带去正能量,那么你才会越来越好,所以一个有格局的人,要先改变自己的思想,才会让自己成长!”

  “燕子”开门见山,表达了她未来要和我一同创业想法,并在这样的场合亲手为我端上这样一碗“鸡汤”,此时,我笑而不语,只是点头表示赞同,对于她的强攻,此刻我内心的抵御很是顽强。

  众美女在饭局上,气氛烘托得当,声浪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轮到我做“简介”时,我脑子一片空白,怯场倒不至于,对一群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打个招呼“大家好,我叫某某,来自湖南,以后拜托大家多多关照!”这样说来也是可以的,但身旁的领导“燕子”有硬性规定:“新人”到来必须要做20分钟的现场演说。

  我随及起身,简明扼要的告诉大家:我是一个卖药的。接着便从包里拿出一合“世一联”旗下的“女性私护膜”,向餐桌上的众美女介绍起来。从产家生产,到药膜的功性,性状,卖点,逐一介绍,众美女被我精彩的解说完全带了进去,这会,他们估计我手上这款五十多元的“女性私护膜”功能,要比她们销售人民币六七千元一套的“中脉内衣“更能解救她们。

  不一会,美女们便纷纷要求加我私信,然后发红包购买。就连团队的领导“燕子”也按捺不住想要购买的欲望。在现场,我自已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面对什么样的群体,我要做的会引起一个什么样的反应,这在我站起来介绍自已的前一秒,内心就有了百分百的确定。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20分钟简介,让“燕子”的“主场”巧妙的变成了我个人的“药品推广会”。“狭路相逢智者胜”,这局我玩的是“套路”,猝不及防的和对手将上一军。算是相逢当笑高手过招了。

  酒足饭饱,起身随她们去了实体店,她们的实体店在“百年东街”的三楼,店面不大,装修很女性风,店门口伫着高矮不一的穿着“中脉内衣”的塑胶模特,展柜上也有销售内衣品牌下的衍生品,比如价钱偏高的女性脸部保湿精华,面膜等产品。

  随手挑一两款“犒赏”自己吧,也算是“礼尚往来”。在不违背大原则上,偶尔让身边的朋友“善意”的得逞自己的意愿却能泰然处之,或许人生的豁达之处也在此吧。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在生活中,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热爱生活,努力工作的人群和通过正当手段赢得的财富应表示出极大的尊重,但对于生活中的是非也应理智应对。

  二、

  第二天一早,“皮皮”发来的信息:“妈咪,今天可以来看我么?”收到信息后,我即时做出了简单的回复:“可以,马上就去!”当我驱车行至南郊五公里处,中医院的杨主任打来电话:“小贺,我这接诊了一位翁城来的胃溃疡患者,现你马上和我送十合“恒至”过来!”

  已是星期四了,“皮皮”再过两天便可回家了,可我答应了去看他,我不想毁约。接通电话,我告诉杨主任,我不想让孩子等,马上就十二点了,等我见完孩子,药品下午2点半等医院上班我才送去。

  生意场上,“杨主任”的电话像是“圣纸”,但这会我没有征得对方同意,直接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安排。“恒至”是治疗胃药的特殊国药,是我们联合药厂直接做进中医院的“中标”药品,医院会因为药品本身具有的疗效及药厂给的最大利益去选择自洽的合作伙伴,所以市中医院相关科室一直在帮我们做药品推广。

  下午两点,我依时赶到中医院,时间尚早,医院还没正式上班,各科室门诊的大门敞开,但还没有见到医生。医院的走廊灯光有些暗,两边的长凳上坐着寻医求诊的患者,还有些零星的病人在医院的长廊里或坐或来回走动。

  将近两点四十分,和杨主任一同上楼来的还有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妇,显然这就是她打电话向我求购胃药的患者,一段简单介绍后,我当着杨主任的面把胃药送给患者,因为这些药品不用经过医院前台,通过其它渠道可以做私下对接。

  “杨主任”给患者开了一疗程的成药为8盒,合计人民币1080元,交待完诸事,患者递给我几张百元钞票,剩下的全是一大沓叠得整齐的零票时,我心里突然觉得有些心疼,我憎恶中国制度下的医疗体系,可见过世面的杨主任见怪不怪,对她来说,这些早是平常,可患者哪知:她购买了1080元的药款,有三分之一的钱像魔术一样直接就进了杨主任的私人银行帐号。

  临近下班时,再次接到“杨主任”打来的电话:“小贺,有空吗,我今天在淘宝上买了很多东西,一个人拿不了,加上装修师傅说今天要装厨房的水管,我想过去看下。”她问得很委婉,由不得你拒绝。

  “杨主任”正在装修的新房在碧桂园的凤凰山,是一栋面积超过两百平尺的复式楼,在韶关这样一座小城,能买得起好房子大房子的都是些非富即贵的小众人群。还是像前面几次一样,在中医院的门口等她,不出所料,她会叫你开车先去她的旧房子,然后顺便带些她的需要的东西去“凤凰山”这期间,你得放慢你的性子,用足一百二十分的耐心去等她。

  “杨主任”的意图很明显,装修完房子估计最快也要三个月,你这每天一去一回的帮她带些东西,三个月估计蚂蚁搬家也把她要带走的搬空了,到时只有拿不走的大件才请搬家公司,那样算下来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

  临近傍晚,天色已暗,街灯都亮了,由于碰着下班的高峰期,车子走走停停,十多分钟的路程,半个小时还没到,“杨主任”约了其它医院的一个护士长,和一名医学院的老师去“老广记”喝茶。

  宽大的马路上,车子没完不了的塞着,杨主任在车内和未见的朋友打电话,她大发牢骚,大大咧咧的骂着路上的司机以及拥堵的交通。我坐在车内,面无表情,甚至很平静,这是我的工作,当你和他们签定合约时,这些你不愿做的琐碎就是你份内的事,与其埋怨,不如从容面对。

  三、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打开电视,让家里发出声音,打开大灯,让家里看起来温暖。窝在沙发里,随意的翻动手机,一场叫《前任3》的爱情电影占据了各路新闻媒体刷暴了整个朋友圈。

  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这场故事情节很简单的电影:大概说的是相恋多年的两个人因为一次争吵分手,分手后的两个人看似过着各自的生活,却都因为心系对方又要故作洒脱而相互暗自较劲,当两个人想要重归于好时却发现自己回不去了,最后遗憾的擦身而过,变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同样的一部电影,有人看出了欢乐,有人却看出了眼泪,再看网评,很多人觉得《前任3》就是一部为自已而拍的电影。而自己又何尝不是故事里的主角呢?曾经用尽心机的去爱一个人,浪费几年的时光,最后的结局无非在另一个心中冠冕堂皇的冠上一个叫“前任”的名号。

  相爱的人常常都走不到白头,回忆过去,对自己曾经所爱和所选择,依然感同深受,曾经拼了命的去爱一个人,或许是因为太爱,才会让自己迷失,明明在恋爱,可每天都会让自己非常的难过,你和对方一起时,彼此完全没有信任的猜测,原本相爱却演变成没完没了的伤害,你闷着,苦着,心里却不知道该怎么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心情。

  爱情的悲哀也许是性格太相似的两个人重叠在一起,大家都会觉得很累,很无奈,缺失安全感,生活中一丝极细微的火花直接就会导制氢弹爆炸。最后把彼此人性里最恶劣的一面带出来。因为爱,因为再乎,彼此才会争吵,怀疑,冷战,才会装着没有另一半的时候自已依然过得很好。

  在爱情里,或许我们都太强大了,彼此都不愿放下自己的自尊,不愿低头,错过了明明差一步就可以和好的机会,不知是因为什么,总是不断的错过,导制两人说散就真的散了。

  这让我想起一组最能诠释爱情的一幅漫画:第一张是一盆长着刺的仙人掌,这就好比我们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这时候的我们锋芒毕露的活着,不懂得如何去爱。第二张是一个人抱着带刺的仙人掌,意思是说,当爱来临时,完全没有麿合好的两个人都很尖锐,这时候爱情里我们会产生很多矛盾和分歧,而这些矛盾和分歧正如我们抱住仙人掌身上的刺,这些刺会让我们觉得疼痛。

  第三张是一个带着满身刺的人伤心的离开了仙人掌。很明显,太相爱的人,往往既怕失去又怕自己受伤,多数人会无意的穿上厚厚的盔甲去防御,这坚硬的盔甲就像我们抱住仙人掌身上的刺,当承受不了的时候便选择逃离。而最后遇到仙人掌的那个人才是幸运的,因为曾经失去的另一半已教会了他(她)如何成全,珍惜。就像漫画里所描绘的:因为他(她)拥有了一颗没有刺的仙人掌。

  人生每个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人停留,总有一些人来,有一些人离开,有人你走得离他近了,你就离另外的一些人远了,这个世上不同的人相遇或者失去冥冥中早已注定,在一起时要懂得感恩,失去时也该体面的和对方告别。

  2018年1月5日我用一天时间赚了一万五人民币,一个冰冷的数字代表不了什么,但它对我来说可以缓解生活的艰辛,也是绝处逢生的希望。努力工作,面对困难,战胜孤独,平衡自己,或许是我在韶关这座冰冷城市里唯一维持的生活体温。

  元旦刚过,强冷气流肆虐整个韶城,继刀郎2002年的那场雪后,韶关下了为数不多的一场雪,天空灰霾,在这阴雨的小城里,我把房子挂在地产中介廉价出售,我想在我喜欢的地方买一个完全由我自己设计和承载梦想的房子,剩下的便是音乐,写作,还有远方。

  窗外,灯火明亮,夜景繁华。街巷中的人们和穿梭的车流装点了城市的空茫。明暗对照的夜,映衬我孤单影子。“后摇知我心,心随后浮摇”,我情愿贪恋孤单也不愿去触碰那些我不喜欢的身体,去回应那些我从未为之心动的灵魂。

  我一个人按着自己的想法活在这个城市,对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花团锦簇充耳不闻,过去画面里悲喜无常的故事终将是青春的祭品,无论将来在哪,我都会告诉自己,正如《百年孤独》里说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四年前,记得母亲带我去“寺冲”算过命,老先生说我四十岁前命里有劫难,要五年后厄运脱身方可重见阳光,或许吧,活久了,你自然信命。这不,前几天还雨雪纷飞的韶关城,今天就开始出太阳,冬日的阳光很暖,照亮了西河。我倚坐窗前,看近处的房子,还有对面的武江河落满了白亮亮的光……

   第三篇:忆外婆杂文随笔

  由于家庭的特殊因素,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安徽外婆家度过的。外婆驾鹤西去廿余年了,她的音容笑貌常浮现眼前,她的乐观开朗、朴实善良、助人为乐的品格及其一言一行对我产生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一幕幕,始终珍藏在记忆仓库里,令我难以忘怀。

  在那以玉米、蕃茹当主食“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艰苦岁月里,外婆总是保持勇于向现实挑战的乐观积极向上态度,从未流露出丝毫悲观厌世神情。我的“份外加入”使原本家境贫寒的外婆家加重了负担,外婆不得不干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庄稼活,节衣宿食,宁可自己穿补了又补的衣服,决不让我之“形象”难堪,宁可自己少吃一口,也不让我饿着。一次外婆劳累过度数天卧床不起,小姨特地为她做了几个荷包蛋,她却让我品偿个够所剩无几之后再心安理得吃下。也许是外婆过份宠爱百倍呵护,时常使我的小嘴巴“喜好厌差”,时不时竟以“绝食”要挟抗议,每每这时,外婆先是耐心安慰说这一切都会过去的,再说与解放前相比可强多啦!接着又叨唠告诫道,只有苦海里泡大的孩子,将来才会有出息。这年我在小学读书,虽不甚明白外婆教诲的深层含意,但也朦胧受到一些鼓舞和启迪,以致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无不有奋发进取的推动作用。

  外婆的心地善良,不仅体现在家中和我身上,更为方圆几十里地的村内村外人所赞叹,其表现为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具体行动中。凡村前村后人家有为难之事,外婆悉知后会主动上门给予“指点迷津”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或干脆自已承揽下来。久而久之在人们心中威望“一升千丈”。记得一天近黄昏时分,村上有一农妇含着泪走走停停去村部的路上,恰巧,被去商店买盐的外婆和我碰见,外婆即驻足细问得知其八岁小孩病了无钱就医而前去村部求助后,二线元钱一蹋刮子塞给了她。致使那天家中晚餐吃“无盐菜肴”。此景此情,使已是中学生的我与那农妇一样动容,霎时觉得眼前身躯瘦小的外婆变得高大无比……

  一次一位素昧无亲的邻里因患重病,急需借钱就医,外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毅然决然地将多年来在外工作的外公寄给的生活费中硬抠下存入银行的钱全部取出送去。然病魔无情终未保住性命,外婆别提有多伤心,那阵子已七十高龄的她整天价往那儿跑。办后事时,又遇难题――无棺材,她不但不提及所垫的医药费,却自告奋勇献出早年为自己而备的一具棺材……当年我在读高中,对这一举动,已能作出虽超出常规可亦理解和赞许的表示,尽管当时有人说:咋有这样傻的人,只顾别人不顾自己……

  后来,曾记得,曾记得……一件件一桩桩足以体现外婆美好心灵高尚品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外婆,安息吧!你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第四篇:《琐忆》教案

  第2课 琐忆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主要通过日常的对话与独白来表现人物的由小见大的写人方法。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及琐而有纲、琐而有序、琐而有归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鲁迅先生的七次对话或独白。

  2.难点: 鲁迅先生的两句诗对表现鲁迅的性格、组织琐事、结构全文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教学步骤: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华盖:不好的运气)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爱憎分明)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教师明确: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大家较为熟悉:“怒目而视人民大众的敌人,甘心为人民(广大青年)作牛马”它是对鲁迅伟大人格的写照,表现了鲁迅热爱青年、蔑视敌人的高贵品质。

  解题:

  “琐忆”,“琐”:小而多。“忆”:选取的材料是作者耳闻目睹亲 生经历的事,以小事来写伟大人格,本文写法的一大特点:以小见 大,在选材组材上做到琐而有序、琐而有纲。

  一、初读课文

  1、字词音积累

  *睚眦必报:哪怕是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睚眦: 发怒时瞪眼 睛,引伸为极小的怨恨。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毁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

  *妄加揣测:指胡乱地估量推测。揣:估量,忖度。测:推测,料想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喻明指骂甲而暗骂乙。

  *惴惴不安:形容因为害怕或担心而不安定的样子。惴惴: 恐惧、 担忧的样子。

  *不期而遇:没有事先约定而出乎意外地碰上。 *消尽散绝:完全消散了。

  *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 一顿。

  *尽心竭力:投入整个身心,使出全部力量。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非常镇静。 *游刃有余

  *满城风雨: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轰动起来,议论纷纷。 *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 梦魇: 梦里遇见可怕的事情而惊叫、呻吟。

  混淆乾坤: 把男女的界限搞乱了。乾:(天)代表男;坤:(地)代表 女。乾坤是八卦中的两卦。 时弊: 社会上一时较有影响的弊病。 机缘: 机会与缘分。

  攀附: 旧时指投靠有权势的人,以求升官发财。

  大防: 大的明显的界限。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2、作者简介: 唐弢: 原名唐瑞毅,笔名晦庵、风子等,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鲁迅研究家。1913年出身于浙江镇海县一个农民的家庭,靠亲友资助求学只念到初二,16岁考入上海邮局任职,后参加工人运动,担任文艺宣传工作,组织读书会,1933年在鲁迅影响下从事散文与杂文创作,1959年任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至今。

  3、背景简介: 本文写于1961年鲁迅先生八十诞辰,外文出版社主办的英文杂志《中国文学》要作者写篇纪念文章,后写成此文同时发表在《中国文学》9月号和《人民文学》9月号上。 本文引用的两句诗出自鲁迅1932年写的七律《自嘲》。

  4、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层(1—17)记叙了4件鲁迅先生爱护青年的小事,体现了鲁 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第二层(18—28)记叙了3件鲁迅先生对敌人蔑视和批判的小事, 体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精神。

  二、再读课文

  1、文章开头点明文章主旨: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

  孺子牛”的伟大精神。

  2、文章哪些部分在写鲁迅先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哪些部分在写鲁迅先生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答:1——17;18——28。

  3、1——17作者写了哪些事情来表现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精神,这些事情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何种品格? 答:

  ①、我与鲁迅先生不期而遇的第一次谈话:鲁迅先生替我挨骂却并没有责怪我,看出我的紧张结巴连忙掉转话题,语调亲切且面带笑容。(平易近人)

  ②、用有趣的比喻引导不懂政治腐败光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的青年。(对青年循循善诱)

  ③、用有趣的比喻鼓励在夸夸其谈的学者面前自惭浅薄的青年。(爱护信任青年)

  ④、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生活琐事也乐于代劳,帮助不太熟且无礼貌的青年补靴子。(对青年关怀备至)

  4、18——28作者写了哪些事情来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 的精神,这些事情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何种品格? 答:

  ①、用要饭的攀附阔佬的故事讽刺国民党请美国我们主持公道的奴 颜媚骨。(不畏强权)

  ②、以戏说“戴防毒面具“讽刺国民党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泳的虚伪荒谬。(不畏强权)

  ③、我的第一本书因涉及皇帝被官批而退回,鲁迅先生建议我出版

  官批集并讽刺国民党政府屈服强权的懦弱与愚昧。(敏锐深刻、不畏强权)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于鲁迅先生的何种感情?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①、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鲁迅伟大人格的怀念、敬仰之情。

  ②、一是将这种感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叙述之中。(如叙述与鲁迅第一次见面的表情和心理:先是“不敢”、继而“紧张”、后又“一怔”,最后两人都笑了,表现出对鲁迅从疑虑到信赖,从敬畏到亲密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二是通过议论直接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如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听了鲁迅的话就会头脑清醒,就会增加勇气,又说鲁迅说话态度镇静,亲切从容,使人“如坐春风”等。)

  6、文章主旨:本文作者通过回忆与鲁迅先生之间的7件小事,表现 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 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7、作者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总领全文,后面为什么却先写“俯首甘为孺子牛”,后写“横眉冷对千夫指”,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①、打破原诗顺序,使全文给人一种逆向变化之美。

  ②、这样安排符合作者认识、了解鲁迅的逻辑过程,也更能真实地展现鲁迅的伟大人格。(先是听说鲁迅不易接近,接触后方知鲁迅平易近人,于是很自然地展开了对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面的描写。后来,与鲁迅熟了,无话不谈了,

  再去表现鲁迅人格的另一面:横眉冷对千夫指。这样就显得合情合理。反之,如果先写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就会让人觉得鲁迅真的不易接近,与鲁迅平易近人的客观事实相悖,这样就会造成文章前后矛盾。)

  8、文章记叙了我与鲁迅几次谈话,这些谈话内容加之鲁迅教育青年、批判国民党的那些话体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谈话方式和语言风格?

  答:三次谈话;用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的谈话方式;体现了鲁迅深入浅出、讽刺幽默、富有启示性的语言风格。

  9、品读最鲁迅的语言

  ①、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10自然段

  答:“狮子”比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繁荣的强盛的中国;“猪羊”比喻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鲁迅用此比喻教育青年要认清现实,不要一味夸耀中国的地大物博,而要想方设法使中国强大起来,不再被外国列强所侵略。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循循善诱。

  ②、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10自然段 答:“烂泥塘”比喻夸夸其谈的学者,“小溪”比喻青年,鲁迅用此比喻鼓励青年不要自残浅薄,表现了作者对青年的爱护和信任。

  ③、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16自然段

  答:鲁迅说“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来说明有些青年也会变坏,鲁迅再不会从“补靴子”这类具体的小事上去帮助青年。“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说明鲁迅今后会在思想上多关心和帮助青年,使他们不至于倒退。表明鲁迅先生积极负担起教育青年的责任,并对青年充满了希望和信任。

  10、修辞:比拟和借代

  (1)比拟:根据联想,把物当人写,或把人当物写,这种修辞方法叫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或者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1自然段

  (2)借代: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一个跟它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叫借代。如:红领巾—少先队员„„20自然段

  11、精读语段,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外貌描写:

  (1)学生找,教师明确:第九节(齐读这句) (2)这一句肖像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移就”修辞,“象征”手法。

  白描式的肖像描写,借头发的形象表现鲁迅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 争精神,表现鲁迅坚定、沉着、勇敢而顽强的战士形象,但这并不 防碍他的平易近人,因为“能憎,才能爱”(爱憎分明)

  白描式描写。就是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的词藻,而以简练单纯的笔墨勾 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来。这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可以给读者一个简单而

  明快的印象。

  语言描写:

  (1)学生朗读第10节“鲁迅先生叹息说„„浅点好”

  这里“狮子、猪、羊、小溪和烂泥塘”各喻什么?引用的这些话有 何作用?

  明确:狮子--强大国家

   猪、羊--弱小国家 小溪--青年

   烂泥塘--夸夸其谈的学者

  这些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中国正处于政治腐败、国力衰弱、经济落后 时期,自夸国大极其危险。青年人单纯、热情。虽然阅历浅薄,但 积极向上,比夸夸其谈的学者故弄玄虚,借以吓人要好得多。有力 地表现了鲁迅对广大青年的热爱、言传身教,不用教训方式。 (2)第16段语言描写,表现鲁迅克服思想上的局限,多为青年 着想,使青年们变虫豸、变猴子的机会少一些。 猴子、虫豸--思想变坏甚至走上反革命道路。

  (3)学生读第19段中“攀附阔佬”、“禁止同泳”两部分,体会 幽默、讽刺的语气。

  “攀附阔佬”表现了国民政府依赖美国的奴颜媚骨,以耻为荣,丧 失国格。

  “禁止同泳”表现了国民政府伪道学的丑态、自欺欺人。 这些语句表现鲁迅幽默的智慧和讽刺的威力。 神态、举止描写:

  第17节:表现鲁迅对现实的深切忧虑和对青年的深切希望。 第23节:逼真地写出鲁迅在敌人面前居高临下、从容不迫,对敌 人极端蔑视和憎恨。

  总结:课文从这几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的伟大人格,对敌对友能 憎能爱。

  12、找出议论语句、体会作用:

  学生寻找,划出议论语句,议论段落。自己体会 明确:

  (1)开头第1节两句诗后的评价:点名题旨,鲁迅的人格魅力。“全 部人格”(对敌对友,能憎能爱)也是全文的总纲,线节有关鲁迅是否不易接近的议论,为第一次见面作铺 (3)第9节关于鲁迅思想成熟的抒情性议论。(朗读)深化了平易 近人的内涵,揭示“俯首”精神的阶级内涵,

  (4)第18节,与体分析见练习三(朗读)点明了“横眉”的内 涵

  (5)第19节最后,非凡的观察力。 (6)最后第27节,抒情性议论(朗读)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慨、热爱、怀念之情。

  总结:这些议论集中而鲜明地阐发、开化主题,而且有些也利于各 部分的衔接渡。

  三、重难点分析

  1、文章开头点明文章主旨,为什么却先写鲁迅不易接近而不直接表现鲁迅的伟大人格?

  答:欲扬先抑,与下文鲁迅的平易近人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造成跌宕起伏,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且更加自然和深切地表达出来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2、鲁迅一生中和许多可歌可泣的伟绩,作者为什么专选一些小事来写鲁迅呢?

  答:①、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关于鲁迅先生的大事人们已经写得很多了,人们已经非常熟悉了。而对于小事,人们往往不知道,而我与鲁迅先生之间的小事就更鲜为人知。因此,这类小事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鲁迅先生在小事上都表现得如此不平凡,这更加突出地表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

  鲁迅的七次谈线.代人挨骂

  2.批评自夸地大物博者 3.勉励青年要有自信 4.替人补靴与进化论 5.攀附阔佬的故事 6.抨击禁止男女同泳 7.建议出官批本 第一次谈线. 作者在没有见到鲁迅之前,对鲁迅的印象怎么样? 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还是不去和他接近好。 2. 作者后来为什么想见鲁迅?此时他的心情如何?

  自己写文章让鲁迅挨了骂,想当面道歉又怕被骂,心情惴惴不安。 3. 作者见到鲁迅以后,情况怎么样?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于意料之外。” 以为会挨骂 事实并没有挨骂 4. “半晌疑云,不,很久以来在我心头积集起来的疑云,一下子,全都消尽散绝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两层含义:

  一是指作者担心挨骂的疑虑消失 二是指敌人对鲁迅的造谣不攻自破。

  5. 通过这次谈话,鲁迅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平易近人

  第二、三次谈话

  “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狮子”比喻国力强盛的国家和民族,“猪、羊”比喻资源丰富但国力衰弱,遭受侵略和掠夺而濒临灭亡的弱小的国家和民族;

  “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小溪”比喻学问虽浅,但心性纯正的进步青年;“烂泥塘”比喻学问虽深,但心术不正,夸夸其谈的学者。 鲁迅通过这两个比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两个道理:

   当时的中国腐败落后,自夸国大只能招来侵略。

   青年人虽然阅历浅薄却总单纯热情,比那些故弄玄虚的学者好多了。

  第四次谈话

  进化论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创立的学说,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它正确地阐明了自然界都是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但它只承认渐变不承认飞跃,对变化发展缺乏对立统一的认识。 1. 如何理解“进化论牵制过我”? 片面理解进化论,认为青年一定比老年进步,后一代一定比前一代进步。不问青年表现怎样都为他服务,做了像为青年补靴这一类事情。

  2.“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易,这是后来的事”这句话怎么理解?

  指青年也有倒退落后的不进步的。

  第五次谈线.鲁迅先生讲“攀附阔佬”的目的是什么呢?

  用类比法揭露了国民党政权依附美国的丑态,讽刺国民党的做法就和要饭的一样,恬不知耻。

  2.这次谈话体现了鲁迅怎样的战斗风格?讽刺

  第六次谈线.鲁迅为什么建议大家一律戴上防毒面具?

  用引申法(又叫归谬法,是指从一种错误的观点出发,把这种错误推向极致,推导出一个茺唐的结论,从而证明出发点的错误)驳斥禁止男女同泳的谬论,使我们一眼看穿那些假道学的迂腐和荒唐。 2.这次谈话体现了鲁迅怎样的战斗风格?幽默

  第七次谈线.鲁迅从哪些方面揭露批判了国民党检查官的倒行逆施? 四个层面:

  A.指出这种做法是“骗子的行当”,是自欺欺人的;

  B.指出他们是吃了“讹兽”的肉,不得不如此,暗示国民党收买的御用文人有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C.建议出“官批集”,借以讽刺国民党的荒唐;

  D.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这种做法的卑怯心理和垂死挣扎的本质。 2.这次谈话体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战斗风格? 观察分析的深刻、入木三分。

   第五篇:《琐忆》教案

  琐 忆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主要通过日常的对话与独白来表现人物的由小见大的写人方法。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及琐而有纲、琐而有序、琐而有归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鲁迅先生的七次对话或独白。

   2.难点: 鲁迅先生的两句诗对表现鲁迅的性格、组织琐事、结构全文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睚眦必报:哪怕是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睚眦: 发怒时瞪眼睛,引伸为极小的怨恨。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P19注②

   *毁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

   *妄加揣测:指胡乱地估量推测。揣:估量,忖度。测:推测,料想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喻明指骂甲而暗骂乙。

   *惴惴不安:形容因为害怕或担心而不安定的样子。惴惴: 恐惧、担忧的样子。 *不期而遇:没有事先约定而出乎意外地碰上。 *消尽散绝:完全消散了。

   *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顿。 *尽心竭力:投入整个身心,使出全部力量。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非常镇静。 *游刃有余:P24注①

   *满城风雨: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轰动起来,议论纷纷。 *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

  梦魇: 梦里遇见可怕的事情而惊叫、呻吟。

   混淆乾坤: 把男女的界限搞乱了。乾:(天)代表男;坤:(地)代表女。乾坤是八卦中的两卦。

   时弊: 社会上一时较有影响的弊病。

  机缘: 机会与缘分。

   攀附: 旧时指投靠有权势的人,以求升官发财。

  大防: 大的明显的界限。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作者简介: 唐弢: 原名唐瑞毅,笔名晦庵、风子等,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鲁迅研究家。1913年出身于浙江镇海县一个农民的家庭,靠亲友资助求学只念到初二,16岁考入上海邮局任职,后参加工人运动,担任文艺宣传工作,组织读书会,1933年在鲁迅影响下从事散文与杂文创作,1959年任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至今。

  背景简介:

  1、本文写于1961年鲁迅先生八十诞辰,外文出版社主办的英文杂志《中国文学》要作者写篇纪念文章,后写成此文同时发表在《中国文学》9月号和《人民文学》9月号上。

  本文引用的两句诗出自鲁迅1932年写的七律《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2、关于本文,作者曾说: “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中战斗的一面,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但是关于他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三十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因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

  解题

  文章以“琐忆”为题,“琐”字在这里有两重意思: 一是表明文文章所记,都是一些“小事”;二是表明这类“小事”很多,文章所记的,仅是其中一二。这标题不仅提示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表明了作者的选材意图──以小见大。这是回忆性纪念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

  预习思考题: 1.本文所记的七件事,可以分为几类? 2.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小事组织成一篇文章的? 3.文章的侧重点在哪一方面? 4.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和鲁迅面貌举止的描写。 5.本文怎样做到琐而有纲、琐而有序、琐而有归的? 6.试用两种方法分段。 两种不同的分段思路: 第一种,以鲁迅的诗为纲,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17自然段)鲁迅先生爱护青年,平易近人, 体现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第二部分(18─28自然段)记述鲁迅先生对敌人的蔑视和“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风格。

   “如果把这段话看作是他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解释,那么,‘横眉冷对千夫指’呢? 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对待变坏了的青年,是决不宽恕,也决不妥协的,也许这就是有些人觉得他不易接近的缘故吧。”这是一个过渡句群,前一个句子承上,后一个句子启下,还同前文“有人议论”等句相照应。

   第二种,按结构分,见后结构特点。

   第二课时 小结:

  一、语言描写──对话与独白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全文的材料实际上是鲁迅先生的七次谈线自然段“对线自然段“独白”)

   4.替人补靴与进化论(10─17自然段“对线自然段“独白”)

   7.“官批本”──皇帝免冠(20─27自然段“对话”)

   这些事,对于鲁迅只是些零星的细微琐碎的生活小事,所以叫做琐忆。

  在课文里鲁迅前四次谈话表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体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关怀、爱护和帮助;后三次谈话着重表现了“横眉冷对于夫指”的精神,体现了他对敌斗争的坚决,体现了他的战斗风格。两个侧面合起来表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从整体看着重表现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前四次谈话固然是这样,后三次谈话虽然说的是对敌斗争的事,但作者还是强调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教育,使人感受到鲁迅对青年的关心爱护。

   这三次对话与独白的描写很有特点: ⑴具体而不空洞──亲身所闻,亲眼所见。⑵交代介绍与谈话有关的时代背景、事件始末、听者反映,使读者对谈话有更充分此了解。⑶综合运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段,使人物声态并作,真切如见,更加有立体感。

  二、结构特点──琐而有纲、琐而有序、琐而有归

   本文标题为《琐忆》,所写的材料也确实很“琐”,一“小”二“多”,又交代了谈话的来龙去脉,又旁及许多事件及典故,全文形虽散而神聚,线似隐而实现,井然有序。

  “纲”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概括了全文的基本内容。“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作为一个伟大作家全部人格的体现。”“写照”就形象说,“体现”就精神说。对这两句诗的阐发,使文章纲举目张,七个材料都紧凑地统一到对鲁迅伟大人格的回忆中去。

   “序”也就是在结构上贯穿线索是“近人”(鲁迅究竟是“近人”还是“难以接近”)。

  第一段介绍初识前就将这线索点出,作为全文的铺垫。介绍了初次会晤后,第九段指出鲁迅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平易近人”,接上了这根红线,下面着重叙述鲁迅对青年的关怀,是“近人”。18自然段承上启下,指出有人觉得他“不易接近”,是因为他对敌人决不“宽恕”与“妥协”,进而将文章推进到有关“横眉”的内容,28自然段是全文结尾,没有顺势收在鲁迅对敌人斗争的材料中,而是作者“如坐春风”的抒情,仍归结到对广大青年的爱护与关怀上,贯穿线索仍在起作用。

   第二种段落分法,可围绕“近人”这一线.“给我的印象始终是平易近人”(9─17自然段) 3.“有些人觉得他不易接近”(18─27自然段) 4.“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28自然段) “归”,末尾一段,以一个亲身聆听过鲁迅先生教诲的青年的身份,由衷地抒发了对先生感激之情,情真意切,溢于言表,把文章的格调顺理成章地归结到了“纪念”的旨意上,使文章琐而有归,成为纪念文章的上品。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与鲁迅交往的几件琐事,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永久怀念和感激的心情。

  难点、重点分析

  (一)课文开头说:“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句话中“写照”与“体现”两个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分析:“写照”就是画像,鲁迅先生给自己画了个像,是指形象而言;‘体现”就是某一事物具体地表现出某一种精神,是就精神而言。

  (二)“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于意料之外”,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分析:“意料之中”,作者曾写过杂文,都被“叭儿狗”误认为是鲁迅的作品而使鲁迅受到攻击,为此,作者心里深感不安,“想见而又不敢去见”鲁迅。一次与鲁迅不期而遇时,鲁迅果然说:“唐先生写文章,我替你在挨骂。”作者认为确实要“挨他几下了”。

  “意料之外”,鲁迅不但没有训斥作者,反而与他亲切交谈,笑起来了,与作者原来的想法完全相反。这段文字恰当地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方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生动地表现了鲁迅的亲切热情,平易近人,敌人的造谣不驳自败。

  (三)作者在谈到自己和鲁迅先生多次交往的过程中描写了鲁迅先生的肖像,即“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这段肖像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性格与精神?

  分析:表现出一位坚定、沉着、勇敢、顽强的战士性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四)这段白描式的肖像描写,运用移就和象征手法,借头发的形像,表现鲁迅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争精神,它穿插在写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的章节中,目的是写“平易近人”,却着力写他的“倔强”,这不矛盾吗?

  分析:作者紧接着写道:“然而这并不妨碍他的平易近人”,“能憎,才能爱”就是解答,说明鲁迅先生平易近人,并不是由他个人的性格所决定的,而是由于他是站在培养同反动派进行斗争的青年力量的高度来接近、关怀青年的。揭示了鲁迅先生“俯首”精神的阶级内涵和时代特点,是鲁迅先生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狮子、猪、羊、小溪、烂泥塘各比喻什么?引用鲁迅先生这两段话有什么作用?

  分析:狮子喻强大的国家,猪羊喻弱小的国家,小溪喻青年,烂泥塘喻夸夸其谈的学者。通过比喻,形象地说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政治腐败,国力衰弱,经济落后的情况下,自夸国大是极其危险的。青年人单纯、热情,虽阅历浅薄,但积极向上,比夸夸其谈的学者故弄玄虚,借以吓人要好得多。同时,有力地证明鲁迅先生对青年谈话重在言传身教,不爱使用教训的口吻是一贯的。

  (六)本文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和抒情,在记叙中夹入一些称颂鲁迅先生的富有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请找出来,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开头引用两句诗后对两句诗的评价,起到点明题旨的作用;有关鲁迅是否“不易接近”的议论,为写第一次见面作了铺垫;对于鲁迅先生“思想成熟”的抒情性的议论,不仅深化了“平易近人”的内容,而且深入到有关鲁迅思想发展的探索,揭示了他“俯首”精神的阶级内涵和时代特点;第二部分开头的抒情性的议论,把对“横眉冷对”的叙述集中到战斗风格上来,并深化了对“战斗风格”的认识,然后过渡到写鲁迅先生的谈话;最后一自然段的抒情,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激。热爱、怀念之情。这些抒情议论,能使主题阐发得更集中,更明确,而且还有利于各部分的衔接和过渡,如果把这些抒情议论抽掉,全文就只剩下几件琐碎的事了。

  (七)本文除了第9自然段肖像描写外,还有几处适当地穿插了对鲁迅的外貌和举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析:写鲁迅解剖自己思想变化时,穿插了肖像描写:“鲁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着远”方。”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现实的深切忧虑和对青年的深切希望。

  写到鲁迅揭露敌人“对外屈服,对内束手”时,穿插了动作描写:“鲁迅先生站起身,在屋子里踱了几步,转身扶住椅背,立定了。”逼真地写出了鲁迅在敌人面前的“居高临下”,“从容不迫”,表现了对敌人的极端蔑视。

  作者多次描写了鲁迅的外貌和举止,能使读者如见其人,更形象地写出了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

  (八)每一次谈话都是谈一些小事,作者怎样以小见大表现深刻的主题,使读者看来觉得亲切、可信。让我们共同来分析讨论作者是怎样写的。

  请同学阅读1~9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不曾和鲁迅相识的时候,对鲁迅的印象怎样?

  ——认为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不敢去接近他。

  (2)后来又为什么想见鲁迅?这时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因为作者写的文章反动文人认为是鲁迅写的,骂起鲁迅来,作者想当面致歉,但害怕鲁迅责备,心里惴惴不安。 (3)“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于意料之外”这话怎样理解?“意料之中”指什 么?“意料之外”指什么?

  ——“意料之中”指作者听了鲁迅说:“唐先生写文章,我替你在挨骂哩。”的话之后,认为鲁迅要骂他了,心想果然不出他先前所料。“意料之外”指后来鲁迅对作者的态度十分亲切,和他原先想的完全不一样。 (4)“半晌疑云”指什么?

  ——指作者刚见到鲁迅时心中认为会挨骂的疑虑。

  (5)文章写作者见鲁迅之前为什么作了那么多交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交代的文字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交代了事情的背景:为了进行斗争,鲁迅“不断更换笔名”,看文章“专靠嗅觉”的人施展叭儿狗的伎俩攻击鲁迅。这样才能使人明白为什么会产生作者写文章鲁迅挨骂的事。另一方面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用作者对鲁迅的误解(先是不敢接近,后来想见又惴喘不安,见面之后还暗暗想:“这回可要挨他几下了”)反衬鲁迅的平易近人,使文章跌宕多姿。

  (6)第9段议论的要点是什么?这样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段里的议论有两个要点。一是引用“能增,才能爱”这句话,以阶级分析的观点深刻分析了鲁迅对自己战友的平易近人的态度产生了他对敌人的恨,使读者更深刻理解这是鲁迅爱憎分明的伟大人格的体现。一是把鲁迅和许多伟大人物类比,用发展的观点指出鲁迅平易近人是他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正因为鲁迅思想成熟,才能在处事待人上这样平易近人,才能“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议论帮助读者更深刻理解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不是一般的态度,而是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有助于对后边几次谈话的理解。

  (九)提问:在记述鲁迅第

  二、三次谈话之前,作者有一段议论,它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对理解这两次谈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议论指出鲁迅对待青年,对待在思想战线上一起作战的人的态度是亲切的,热情的,平等待人的,这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另一方面的具体表现。这一段议论还指出鲁迅教育青年的方式是“以自己的行动,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形象的暗示”,帮助读者理解以后几次谈话的特点。

  (十)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

  二、三次谈话的内容,然后提问:这两次谈话用什么方式教育青年,体现鲁迅思想的什么特点?

  明确:用有趣的比喻,体现了鲁迅思想的成熟、深刻,说明问题的深入浅出。看问题不单只看现象,还看到本质(对夸耀“地大物博”的分析);不光看表面,还要看实质(对“自惭浅薄”的青年的鼓励)。

  (十一)我们分析一下鲁迅第四次谈话,先理解两个问题:

  1.“进化论牵制过我”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片面理解进化论,认为青年一定比老年进步,后一代一定比前一代进步。不问青年表现怎样都为他服务,做了像为青年补靴这一类事情。)

  2.“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易,这是后来的事”这句话怎么理解?

  (指青年也有倒退落后的不进步的。)

  老师可进一步明确:鲁迅的思想经历了由进化论到阶级论的变化过程,所以后期他能用阶级观点、辩证观点来看问题。

  (十二)老师启发:18段以后这一部分是用鲁迅的三次谈话表现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的。我们先分析一下18段中的议论,看看作者怎样分析鲁迅这一精神的。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一段议论的要点。

  同学讨论后老师明确:作者先指出“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精神的含义是:对待敌人,对待已完全站在敌对阶级立场上的青年,是决不宽恕,也决不妥协的,接着从三方面加以阐发:

  (1)指出“横眉冷对”是鲁迅斗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立场的概括,也就是从本质上肯定了鲁迅对敌人无情的斗争精神和坚定的立场。

  (2)概括了鲁迅的战斗风格:讽刺(显示威力)、幽默(闪烁着智慧)、深刻(独抒新见,入木三分)。这体现在杂文和谈话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鲁迅的谈线)分析了鲁迅的战斗风格形成的原因。由于思想的成熟,鲁迅在对敌斗争中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形成了他的战斗风格的特点。

  老师小结:作者对鲁迅的战斗精神和战斗风格的分析,使我们能更深刻理解鲁迅,能更透彻理解下边几次谈话的精神。这一段的议论和第9段关于平易近人的分析,第10段关于亲切、热情、平等待人的态度的概括,关于“用自己的行动。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启发青年人的介绍,把鲁迅在多次生动、形象的谈话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作了理论的升华,使读者更全面、更深刻、更概括地认识鲁迅的伟大,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

  (十三)请同学朗读鲁迅第

  五、六次谈话内容。然后大家分析这两次谈话各体现了鲁迅怎样的战斗风格。

  明确:“攀附阔佬”的故事体现了讽刺的风格。反驳禁止男女同泳体现了幽默的风格。

  (十四)老师启发: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一下鲁迅思想的威力来自什么,用什么方法驳斥敌论:

  1、国民党政权依赖美国结果被人家扔弃,却还在大吹大擂宣传,鲁迅讲攀附阔佬的故事是运用什么方法揭露其丑态?我们试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丑态。

  明确:国民党的做法就和要饭的一样——恬不知耻。鲁迅在这里是运用了类比法,这一类比实在生动、形象,把国民党政府堂堂正正的画皮剥开来,还他一个“要饭的”可鄙面 目,讽刺得实在深刻。

  2、鲁迅用什么方法驳斥反对男女同泳的谬论?我们试简练概括这种人的表现。

  明确:鲁迅运用的是引申法(归谬法)。从这种做法引申出荒谬的结论——人人“一律戴上防毒面具”使人看出这些假道学者的迂腐,说得实在幽默不过。

  (十五)分析鲁迅的第七次谈话。先听录音然后回答问题。

  1.这次谈话体现了鲁迅怎样的战斗风格?

  明确:体现了观察、分析问题的深刻、入木三分。

  2.我们再深入分析一下这次谈话鲁迅从哪些方面来揭露、批判国民党的检查官的倒行逆施,从中体会他观察、分析问题的深刻。

  明确:鲁迅首先指出这种做法是一种“骗子的行当”,揭穿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手法。其次指出他们是吃了“讹首”的肉,不得不如此,暗示这是国民党收买的御用文人有意颠倒是非。最后深刻地揭露国民党这种做法的卑怯心理和垂死挣扎的本质。

  鲁迅这样的批判使人看到他在对敌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居高临下、从容不迫的大将风 度,洞若观火的犀利眼光。他提出“官批集”的建议,虽是带点戏谑的话,但却可看出他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心和乐观精神。

  (十六)提示:我们分析一下最后一段的抒情,思考几个问题:

  1.听了鲁迅的谈话,作者什么感受,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加以分析。 (头脑清醒,精神百倍,心情舒畅,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到:

  作者是分明感到看问题更清楚了,精神更振奋了,斗争的信心更足了。)

  2.作者从鲁迅的谈话中得到什么?

  (得到了勇气和力量,产生了热爱生活、热爱正义和真理的思想感情。)

  3、结尾和开头怎样照应,在表现主题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的议论是理性的概括,结尾的抒情是真实感情的流露。二者的结合使读者 既认识到鲁迅精神、人格的伟大,又感受到他的作风,他的教诲的亲切和平易近人;二者的 照应体现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使琐碎的、短短的几次谈话形成了一种力量,一股感情,使人永远地怀念、崇敬伟大的战士——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