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句 >

弘扬敢于担当精神 做时代的劲草真金

更新时间:2022-07-11 06:43:53

  弘扬敢于担当精神 做时代的劲草真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

  谢伏瞻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02日 07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敢于担当纳入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强调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敢于担当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当前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几种表现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品格,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河南的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但仍有部分干部为官不为,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

  当前,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老好人。有的为了升迁,怕惹麻烦、怕“丢选票”,对错误行为不抵制、不批评,对存在的问题不研究、不解决,任何得罪人的事情都不干,任何触及矛盾的事情都不做。二是摆花架子。有的喜欢编个新提法,只发号令不出实招,只造声势不做实事;有的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照搬照套、囫囵吞枣;有的好大喜功,热衷于说大话、喊口号、吊胃口,盲目提大任务、定高指标;有的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对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重视、不研究、不部署、不落实,喜欢搞“短平快”,热衷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有的急功近利,任务刚下达、成绩和数字就报上来了,工作刚部署、经验和做法就总结出来了。三是只要权力不干事。有的拖拉懒散、效率低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变着花样搞“吃拿卡要”,门好进、脸好看但就是不办事;有的在简政放权中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名放实不放。四是不思进取图安逸。有的干工作存在惯性思维,习惯于凭老经验、用老办法解决问题;有的求稳怕变,一些重要工作能拖就拖;有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办法不多,化解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投入精力不够;有的感到提拔无望,就什么事也不干,“当着和尚不撞钟”,在一个地方工作多年却“涛声依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深刻把握“五个敢于”的内涵要求

  针对一些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要加大治理力度,有效推动一些突出问题的解决。也要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使敢于担当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必须牢记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提出的要求,把“五个敢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忠于职守,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担负好惠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习近平同志强调,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斗争尖锐,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所谓的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插手炒作敏感案事件,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面临新挑战。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眼睛特别亮,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错误思潮和错误言论不当“绅士”当战士;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等问题进行渗透,严厉打击各种邪教破坏活动,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矛盾问题面前,最能考验领导干部的担当作为。当前,河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老问题与新问题相互交织,不同领域矛盾相互叠加,躲不开也绕不过。如果领导干部抱着“宁可不干事、千万别出事”的心态,存在“等靠要”的想法,坐看矛盾问题积累恶化,最终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方面,在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对河南工作的要求、打好“四张牌”方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在防控风险、维护稳定方面,敢于迎难而上,做到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以破解难题的实际成效带动全局工作整体提升。

  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领导干部敢于担当,不仅要体现在平时工作中,更要体现在紧急关头上。去年,河南局部地区的洪涝灾害非常严重,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比较小。这得益于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冲锋在前,做了大量工作。但也要看到,当前仍有一些干部在危机面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有的顾虑重重、采取“鸵鸟政策”,有的忧心忡忡、茫然不知所措,有的手忙脚乱、以致乱中出错,给工作造成被动。领导干部应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遇到紧急情况时,果断决策、科学决策,不能优柔寡断、患得患失;遇到大灾大难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临危不惧、靠前指挥,不能躲闪回避、贻误时机;遇到突发群体性事件时,及时稳控局面,抓紧研究解决办法。

  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习近平同志指出,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现失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掩饰失误、推卸责任,不能思其过、改其行。领导干部不能有了成绩都归自己,出了问题就推给他人。随着经济转型任务日益加重、社会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失误,不能因怕丢面子而丢了里子,不能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而应主动承认失误、及时加以改正,把纠正失误、总结教训的过程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

  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习近平同志指出,“四风”问题都是顽症,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在各种歪风邪气面前,是做挡风驱邪的泰山石还是做八面玲珑的老好人,对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是现实考验。当前,“四风”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顶风违规行为由明转暗。面对这种状况,领导干部应有正气压倒邪气的必胜信心、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和铁面无私的浩然正气,敢抓善管、严厉整治,对纪律观念淡薄、作风松懈的,执铁规、出重拳,敢于较真碰硬、真抓严管;对违纪违规违法行为以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不留情面、坚决打击,让各种歪风邪气没有市场。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增强担当精神,既需要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历练,也需要好的政策环境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褒奖担当者,使敢于担当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当前,一些干部之所以“不敢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怕踩红线、怕得罪人。有人形象地将这个现象总结为“洗碗效应”,认为洗碗多难免要打破碗、难免要被责骂,还不如少洗碗、不洗碗。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方面,河南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研究出台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干部干事创业的试行文件。我们将认真总结这些地方的探索实践,在省级层面研究制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指导性文件,对哪些属于改革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哪些属于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哪些属于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加以界定,明确政策界限,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容错的具体情形、程序、结果运用和保障措施等,为敢于担当的干部卸“包袱”。容错并非纵容,保护绝非庇护。容错的同时需要注意纠错,要创新纠错办法,形成宽容失败、允许试错、有错必改的一整套机制,最大限度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健全保护机制,对那些因敢于动真碰硬而受到诬告的干部,及时澄清是非、消除影响,保护好干部。

  健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促进干部干事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在干部正向激励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健全多元正向激励机制,在从解决思想“总开关”入手的同时,适应干部多层次、多元化、动态化需求改进激励考核制度,充分激发干部潜能。应畅通干部成长通道,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注重选拔那些敢抓敢管、实绩突出的干部。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在“下”的问题上细化衡量标准,确保干部下得合规、下得合理、下得服气,将目前干部“要么踏步、要么进步”的单向晋升变为“干得好进步、干不好退步”的双向流动。同时,公正对待“下”的干部,让其有改进提高、重获提拔使用的机会。应加强绩效考核,研究制定体现“重视基层、多劳多得、优秀重奖”导向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运用好精神激励,创新荣誉表彰制度,大力培树先进典型,营造鼓励改革创新、激励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完善监督机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我们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结合河南实际研究深化落实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着力解决监督难题,保证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多同干部交流谈心,多注意干部群众的反映,用好民主生活会、干部考察考核、述责述廉、报告工作、巡视巡察等各种日常监督制度,及时发现干部不担当的问题,通过批评教育、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让各级干部时刻置身于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之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干部既干净又干事。

  弘扬敢于担当精神 做时代的劲草真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敢于担当纳入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强调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敢于担当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当前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几种表现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品格,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河南的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但仍有部分干部为官不为,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

  当前,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老好人。有的为了升迁,怕惹麻烦、怕“丢选票”,对错误行为不抵制、不批评,对存在的问题不研究、不解决,任何得罪人的事情都不干,任何触及矛盾的事情都不做。二是摆花架子。有的喜欢编个新提法,只发号令不出实招,只造声势不做实事;有的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照搬照套、囫囵吞枣;有的好大喜功,热衷于说大话、喊口号、吊胃口,盲目提大任务、定高指标;有的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对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重视、不研究、不部署、不落实,喜欢搞“短平快”,热衷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有的急功近利,任务刚下达、成绩和数字就报上来了,工作刚部署、经验和做法就总结出来了。三是只要权力不干事。有的拖拉懒散、效率低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变着花样搞“吃拿卡要”,门好进、脸好看但就是不办事;有的在简政放权中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名放实不放。四是不思进取图安逸。有的干工作存在惯性思维,习惯于凭老经验、用老办法解决问题;有的求稳怕变,一些重要工作能拖就拖;有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办法不多,化解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投入精力不够;有的感到提拔无望,就什么事也不干,“当着和尚不撞钟”,在一个地方工作多年却“涛声依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深刻把握“五个敢于”的内涵要求

  针对一些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要加大治理力度,有效推动一些突出问题的解决。也要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使敢于担当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必须牢记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提出的要求,把“五个敢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忠于职守,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担负好惠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习近平同志强调,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斗争尖锐,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所谓的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插手炒作敏感案事件,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面临新挑战。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眼睛特别亮,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错误思潮和错误言论不当“绅士”当战士;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等问题进行渗透,严厉打击各种邪教破坏活动,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矛盾问题面前,最能考验领导干部的担当作为。当前,河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老问题与新问题相互交织,不同领域矛盾相互叠加,躲不开也绕不过。如果领导干部抱着“宁可不干事、千万别出事”的心态,存在“等靠要”的想法,坐看矛盾问题积累恶化,最终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方面,在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对河南工作的要求、打好“四张牌”方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在防控风险、维护稳定方面,敢于迎难而上,做到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以破解难题的实际成效带动全局工作整体提升。

  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领导干部敢于担当,不仅要体现在平时工作中,更要体现在紧急关头上。去年,河南局部地区的洪涝灾害非常严重,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比较小。这得益于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冲锋在前,做了大量工作。但也要看到,当前仍有一些干部在危机面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有的顾虑重重、采取“鸵鸟政策”,有的忧心忡忡、茫然不知所措,有的手忙脚乱、以致乱中出错,给工作造成被动。领导干部应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遇到紧急情况时,果断决策、科学决策,不能优柔寡断、患得患失;遇到大灾大难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临危不惧、靠前指挥,不能躲闪回避、贻误时机;遇到突发群体性事件时,及时稳控局面,抓紧研究解决办法。

  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习近平同志指出,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现失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掩饰失误、推卸责任,不能思其过、改其行。领导干部不能有了成绩都归自己,出了问题就推给他人。随着经济转型任务日益加重、社会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失误,不能因怕丢面子而丢了里子,不能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而应主动承认失误、及时加以改正,把纠正失误、总结教训的过程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

  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习近平同志指出,“四风”问题都是顽症,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在各种歪风邪气面前,是做挡风驱邪的泰山石还是做八面玲珑的老好人,对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是现实考验。当前,“四风”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顶风违规行为由明转暗。面对这种状况,领导干部应有正气压倒邪气的必胜信心、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和铁面无私的浩然正气,敢抓善管、严厉整治,对纪律观念淡薄、作风松懈的,执铁规、出重拳,敢于较真碰硬、真抓严管;对违纪违规违法行为以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不留情面、坚决打击,让各种歪风邪气没有市场。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增强担当精神,既需要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历练,也需要好的政策环境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褒奖担当者,使敢于担当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当前,一些干部之所以“不敢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怕踩红线、怕得罪人。有人形象地将这个现象总结为“洗碗效应”,认为洗碗多难免要打破碗、难免要被责骂,还不如少洗碗、不洗碗。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方面,河南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研究出台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干部干事创业的试行文件。我们将认真总结这些地方的探索实践,在省级层面研究制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指导性文件,对哪些属于改革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哪些属于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哪些属于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加以界定,明确政策界限,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容错的具体情形、程序、结果运用和保障措施等,为敢于担当的干部卸“包袱”。容错并非纵容,保护绝非庇护。容错的同时需要注意纠错,要创新纠错办法,形成宽容失败、允许试错、有错必改的一整套机制,最大限度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健全保护机制,对那些因敢于动真碰硬而受到诬告的干部,及时澄清是非、消除影响,保护好干部。

  健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促进干部干事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在干部正向激励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健全多元正向激励机制,在从解决思想“总开关”入手的同时,适应干部多层次、多元化、动态化需求改进激励考核制度,充分激发干部潜能。应畅通干部成长通道,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注重选拔那些敢抓敢管、实绩突出的干部。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在“下”的问题上细化衡量标准,确保干部下得合规、下得合理、下得服气,将目前干部“要么踏步、要么进步”的单向晋升变为“干得好进步、干不好退步”的双向流动。同时,公正对待“下”的干部,让其有改进提高、重获提拔使用的机会。应加强绩效考核,研究制定体现“重视基层、多劳多得、优秀重奖”导向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运用好精神激励,创新荣誉表彰制度,大力培树先进典型,营造鼓励改革创新、激励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完善监督机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我们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结合河南实际研究深化落实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着力解决监督难题,保证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多同干部交流谈心,多注意干部群众的反映,用好民主生活会、干部考察考核、述责述廉、报告工作、巡视巡察等各种日常监督制度,及时发现干部不担当的问题,通过批评教育、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让各级干部时刻置身于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之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干部既干净又干事。

   第三篇:弘扬焦裕禄精神 做敢于担当的公务员

  弘扬焦裕禄精神 做敢于担当的公务员

  一、 学习焦裕禄敢于担当的精神,增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热血情怀

  二、 学习焦裕禄敢于担当的精神,胸怀勇于负责、敢于创新的工作胆识

  三、 学习焦裕禄敢于担当的精神,历练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基本素质

  四、 学习焦裕禄敢于担当的精神,追求甘于奉献,党和人民利益第一,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外的革命境界

   第四篇:敢于担当做

  敢于担当做“恶人”

  先要说明一点,我这里所说的“恶人”,并非品行恶劣的坏人,而是“遇事要坚持原则,不肯行方便而执意为难人的人。”“恶人”的这个释义,新华词典上是有的。此“恶人”是勇于负责的人;是看到有人做不轨不善之事不随波逐流,敢于据理力争的人。它与“老好人”正好相反。“老好人”看到有损于社会民生之事时,不是视而不见,便是顾左右而言他,不加反对,更谈不上劝阻。所以说,这里所谓的“恶人”,不过是从被劝阻方而言的。实际上,此“恶人”是真正的好人,是有正义感、负责任、敢担当的好人。

  中国历来不乏“恶人”。为阻止纣王的暴虐荒淫、横征暴敛,在许多大臣纷纷逃国的情况下,冒死当“恶人”,一连三天上朝进谏的殷商丞相比千;为劝阻功成名就的唐太宗东巡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之举,挺身而出当“恶人”,力排众议、冒丢官之险极力劝谏的丞相魏征;为社稷民生,以六品小官、户部云南司主事卑微之身向世宗皇帝上《治安疏》,专门指摘皇上过失的海瑞……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恶人”需要胆量,更需要有一股精神、一种追求。比如说,顾炎武当“恶人”反对八股取仕,是认准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当“恶人”力主禁鸦片烟,是心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当“恶人”锐意变法,是抱定“我白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无不是仗义执言、特立独行的“恶人”。

   施政理国,需要有人当“恶人”,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是非曲直,同样需要有人当“恶人”。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徐海东将军在大连休养期间,不断有昔日的战友和下属前来探望。战友见面,徐海东将军有三个“必问”:“政治上犯错误没有?经济上多吃多占没有?生活上和老婆离婚没有?”徐海东将军的三个“必问”是有缘由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共产党成了执政党,解放军由主要在农村生活变成了在城市里生活,许多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革命将领一夜之间成了执掌一方政权的地方大员。权力大了,地位变了,有些人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其中有的人就忙着“闹离婚、换老婆”。徐海东将军对这种不良风气深感忧虑,这才有了“离婚了吗”等三问。多年不见的老战友,有很多话题可谈,可倔强的徐海东将军却认为:“净说好听的话,算什么老战友!”耿介正直之情溢于言表:

  现如今,一事当前,不顾个人得失唱反调、做“恶人”的少了,说“拜年话”、当“老好人”的却愈来愈多。不肯当“恶人”,就只好随风而行、顺流而下了。

   温总理说得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

  作为执政者的一员,矛盾处处在,问题时时有。要有所进步,就需要勇于面对、敢于负责。为了社会风清气正,为了人民幸福安康,需要所有政府部门及其官员都能够敢于担当做“恶人”。

   【于昌伟/图】

   第五篇:时代呼唤敢于担当的干部

  时代呼唤敢于担当的干部

  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好干部要“敢于担当”。 一个时期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把“敢于担当”作为好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这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也是对广大干部的殷切期望。

  担当是一种责任,处在什么位置,就要有什么样的担当,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领导干部是群众的领头人、主心骨,因此必须要有担当精神。

  当前,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工作中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思“迁”想 “后”,私心杂念重;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作风漂浮;遇到大事、难事、棘手事就绕道走,推诿塞责,不敢迎难而上,一心想做“太平官”等等。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事件、安全事故、腐败案件,与领导干部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不无关系。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上不去,群众不满意、干部有怨言,究其原因,多数也是由于领导干部不敢担当、不敢负责造成的。

  人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担当精神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任的精神,是在干事创业中体现出来的智慧和勇气。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好干部要时不我待、义不容辞,让担当成为一种自觉、一种自信、一种自强,成为一张“闪亮名片”。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民族的希望。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扎实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革从来非易事,需要不断克服困难、破除障碍。只有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对好干部的要求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监督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直面难题、无私无畏,不推诿、不扯皮、不回避,对于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担,唯此,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