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句 >

天鹅之死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06-30 19:29:10

  第一篇:天鹅之死观后感

  飞翔与生命

  ——观《天鹅之死》有感 当我们苦苦思索生命的意义的时候,也许活着就是生命最好的意义。 孤寂凄凉的大提琴声音在空中回荡。

  一身袭白的舞蹈演员踏着碎步在舞台中央起舞,时而缓慢,时而急促。她身段优美,她婀娜多姿,多次展开双臂在舞动,在向天呐喊。每一次优雅的抬手都带着一丝丝对天空的眷念,每一次的放下都是留着声声的叹息和遗憾。它的身躯不能再飞舞,但是她那沉重的双手还是在轻轻地抖动,抖动,带着忧郁的眼神望着天空,惦记着飞翔,怀念着那湛蓝湛蓝的天空怀念着那些年自由的飞翔。

  这是俄国著名芭蕾独舞《天鹅之死》的片段,《天鹅之死》由俄国舞蹈编导米哈伊。福金在1905年为安娜巴甫洛娃创作的。它主要描述的是一只濒临死亡边缘的天鹅最后的美丽姿态。《天鹅之死》一直作为巴甫洛娃最成功的代表作在世界各地流传,闪烁着不息的光辉。编者福金本人也曾评价说:没想到,这部作品后来竟成了新俄国舞蹈的象征……它实际证明了舞蹈不单纯是悦目的艺术,而应该是通过眼睛进入到灵魂深处的艺术。

  《天鹅之死》整个舞蹈所带给我的冲击,带给我的震撼是难以用言语去表达出来的,从刚开始那段平和的音乐,一步一步地将我带入到天鹅的内心。一只受伤的天鹅在重伤下依然没有放弃对蓝天的追逐,在与死神进行的搏斗中抽尽了最后的力量,在无力得抖动洁白的翅膀。在生与死这个命题上,《天鹅之死》给了我最真实,最震撼的回应。

  一场好的舞蹈,不仅仅是舞姿优雅美丽,不仅仅是一次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更是一种通过眼睛进入灵魂深处的艺术。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很少会谈到生死这个话题,我们觉得这个话台沉重了,或者说这个话题不是和我们去谈论。但是在安娜巴甫洛娃急促的碎步和近似疯狂摆动的手臂中,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了天鹅的挣扎和对飞翔的渴望。在飞翔羽生命中不断进行抉择,在这看似无力的舞动中,夹杂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力量。

  一百五十多年前,匈牙利革命青年裴多菲的热情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里说到了生命,爱情与自由之间的比较。同样的,在《天鹅之死》中,也谈到了生命与自由飞翔的一种比较。白天鹅在明知道自己身受重伤的情况下还是要展现出对飞翔的渴望。这种渴望超越了生死,超越了对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在大自然面前,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我们的生命是渺小的,安娜巴甫洛娃用胳膊演绎翅膀,撩水的动作、垂死的挣扎,柔弱的天鹅用生命跳着最美丽的舞蹈,在生与死的边缘,它所表现出来顽强的生命力,生命的光辉重新闪现,美丽的身

  影定格是生命中最高贵的一瞬。这种队天空,对飞翔的眷恋,是对生命永恒的赞美。

  一只快要失去生命的天鹅都是如此地热爱生命,热爱自己中意的种种梦想,天鹅对于生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那对于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热爱我们自己的生命,遇到苦难更加勇敢得去面对。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自己生命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对于自己梦想,自己理想的一种追求。

  虽然,那一身雪白的羽衣从眼前消失,但,那丝丝不断的大提琴的中音,渗着对生的希望,面临死亡的不惧,缠绕在心头,久久不愿散去;或许,在以后的日子里,都不可能消散,每当困难出现时,总会想起那只苦苦挣扎,不断闪现生命光辉的那只天鹅,那只天鹅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只天鹅总会在我们绝望失望的时候出现,永远飞翔在我们心中的天空中。

  11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梁富荣

   第二篇:《天鹅之死》观后感

  《天鹅之死》观后感

  班级:09财政学姓名:赵军军学号:

  我是一个很少接触舞蹈的人,对于舞蹈的感觉,更多的是停留在视觉层面。不懂什么样的舞姿才算得上优美,也不懂什么样的表演才算得上完美。但我相信一个舞蹈家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她能够通过她的肢体语言去诠释她要表达的情感,一支好的舞蹈,配上一个出色的舞者总能震撼人的心灵,甚至能让即使不懂舞蹈的人动容!

  关于《天鹅之死》,早有耳闻,却不曾细细品味,这次舞蹈鉴赏课正好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这是一场独舞,偌大空旷的舞台上,在淡蓝色的月光下,一只雪白的天鹅静静地飘游在湖面上。天鹅忧伤地抖动着翅膀,立起足尖缓缓移步出场,在大提琴奏出抑郁的旋律中徘徊。白天鹅仿佛身负重伤,将与世长辞,但她渴望重新振翅飞向天际。她轻轻地抖动翅膀,艰难地立起足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飞离湖面。生命在呼唤着她奋力与死神拼搏,她终于奇迹般地展翅旋转飞翔起来了,生命的光辉重新闪现。但由于精疲力竭,白天鹅缓缓屈身倒地,渐渐合上双眼,一阵阵颤栗似闪电扫过她全身。最后,她在颤抖中竭尽全力抬起一只翅膀,遥遥指向天际,表现出天鹅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随后慢慢闭上眼睛,默默死去。——这就是《天鹅之死》。 我看了之后感到特别震撼,真的觉得《天鹅之死》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天鹅之死是一种纯美的渴望。舞蹈中美丽的白天鹅用它独特的形体语言表现即使体力不支,面色忧郁,也要与死亡而奋斗抗争的情景,但因其衰力竭,不幸而死。《天鹅之死》表现了人类与命运,死亡进行搏斗的坚韧顽强精神,表现了人类对生的渴望。这真是对光明和希望的眷恋,对生命不朽的深沉赞美。

  时间有时就像一朵落在掌心的雪花,还没来得及看清她的棱角她就融化了,就像漠里的一滴水一样不留痕迹地消失了。时间易逝,生命亦短。我们每个人拥有真实的生命,在除了珍惜和感动之外,更多的是要学会感悟生命中的真谛。生命是美好的,我们会为了无辜生命的死亡而伤感,而难过,更何况是我们注重的人呢?我想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痛,那是怎样的一种悲,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哀伤呢?然而,当一切都成定局的时候,我们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悲伤也换不回生命的流逝。我们只能在悲伤中体会失去的痛苦。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失去的事实,为什么我们不去珍惜拥有时的每个机会呢?

  当我们感慨生命无常的时候,请告诉自己:珍惜生命,珍惜我们活着的每一天!并且深深体会到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是多么的幸福,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树立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

   第三篇:天鹅之死——观后感

  好好把握与珍惜生命

  ——《天鹅之死》的观后感 脚尖踮起的一刹那,芭蕾,这种独特高雅的舞蹈,彻彻底底地在我的审美领域中扎根了。在我的心目中,芭蕾一直是一种高贵且神圣的舞蹈,不仅仅是因为敬佩舞者那深厚的舞蹈功底,更是因为舞者用脚尖在滑动、跳跃、旋转,用柔软的双手在舞动时所向我们表达的那一种含蓄与细腻的感情。

  早在中学时就有听过《天鹅之死》这个著名的芭蕾舞蹈,且目睹过其中一些片段,不过那时并不太懂这其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只知道我被那用脚尖顶起、双手舞动的舞姿深深的吸引,感觉是那么的神圣。通过舞蹈鉴赏课,我终于有机会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观看《天鹅之死》,并进一步了解了芭蕾。作品场景中并没有华丽的色彩与夸张的布局,更没有噱头遍地的明星阵容,单凭孤独的身影和高超的技艺便让观众愕然,进而升腾起了一份对生命的思考。

  这是一场女子独舞,在宁静皎洁的月色下,天鹅似的女子忧伤地抖动着双手,立起足尖缓缓移步出场,在湖面上徘徊,大提琴奏出抑郁的旋律。她一直不停的用双手舞动着,用纯粹的足尖碎步盘旋着,一个接一个的转着,仿佛就是一只白天鹅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场景。然而,这只天鹅却是时而飞舞时而低沉。她轻轻地抖动翅膀,艰难地立起足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飞离湖面。清澈的眼睛中流露出一份复杂的情感。是悲伤?失落?紧张?逃避?无奈?痛苦?泰然?还

  是......?我感觉它在寻找着什么,它在呼唤着什么。可是....总也找不到它希望的东西,因此它绝望的落在了地上,苦苦挣扎,似乎还在呼喊,可是没有人来,只有它孤零零的一个。最后她慢慢地趴倒在地,没有再爬起来。

  我被舞蹈中的美丽的白天鹅用它独特的形体语言表现即使体力不支、面色忧郁,也要与死亡而奋斗抗争的情景,所深深震撼。在天鹅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命运、死亡进行搏斗的坚韧顽强精神,表现了对生命得渴望,对光明和希望的眷恋,对生命不朽的深沉赞美。

  对生命的不尊重必然会换来沉痛的恶果,但面对生命的即将逝去,却仍然能聚集身体里所有的勇气来对抗命运,把一段短暂而涅槃的生命演绎得如此耐人寻味,这又是一种望而生畏的境界。天鹅尚且有如此灵性,值得永远歌颂,于我们人类而言呢,是否也有着这样一腔热爱抗争,不服命运的热血,在历史长河中翻腾呢?人与动物虽然存在着种族界限,但是在面对的抉择上却是平等的。人类也应该有着这种顽强搏斗、执着抗争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岁月总是这样无情地流逝着,无论你怎样的痛苦与悔恨着,它依然不会为你停下脚步。时光易逝,生命亦短,生命亦美,我们每个人不仅要好好尊重与珍惜这宝贵的生命,还要学会感悟生命中的真谛。每个人都知道,当失去生命的时候,是多么痛苦的、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尤其是当一切成为定局的时候,所有的痛,所有的悲,都是挽回不了生命的流逝的。《天鹅之死》向我们人类诠释着,要珍惜与尊重这有限且美好的生命,然而它同样向我们诠释着,无论

  遇到多么艰巨的困难与挫折,也要敢于为之搏斗,誓死抗争;即使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也要为自己的追求做出最后的努力。

  当我们在感慨生命流逝的时候,不如趁着年轻,尽情地去拥抱与把握生命吧。或许我们没有天鹅那热切的追求——对飞翔的渴望,可是,相伴在我们身边的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想念与追求的东西。好好把握与拥抱我们的生命吧,珍惜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无论什么时候,都仍然树立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在有限的生命里,为自己的追求而努力奋斗吧!

  《天鹅之死》让我感受到了芭蕾艺术的美,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感悟——好好把握与珍惜生命吧。

   第四篇:天鹅之死观后感

  生命的绽放

  ——《天鹅之死》观后感

  在淡蓝色的月光下,一只雪白的天鹅静静地飘游在湖面上。她忧伤地低着头,轻轻挥动着翅膀,犹如在唱一首告别的歌曲。 突然她展开双翅飞向天空,但已经体衰力竭,再也不能自由飞翔了。然而长空在召唤,生命在呼喊,她那鼓足全部力量,不屈不挠地立起脚尖的舞姿,像是要奋力展翅飞离湖面。但在与死神搏斗中她已筋疲力尽,身体无力地倾向前方,然而她又慢慢地直起身体,开始原地旋转,似乎又产生了一线希望,表现出了天鹅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终于,它奇迹般地展翅旋转飞翔起来了,生命的光辉重新闪现。但生命是有限的,天鹅终于没能摆脱死神的阴影,最终她跪下来,渐渐地合上了双翅与世永别了。这就是《天鹅之死》的完美演绎。

  独舞的内容犹如一首感人的诗编,描述一只濒临死亡边缘的天鹅最后的美丽姿态。内容虽然简短,出色的舞者却能以她优美的舞姿,将天鹅生命的尽头前对生命的渴望表现的淋漓尽致。《天鹅之死》确实给人震撼灵魂的力量。尽管透露着生命尽头的无奈,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纯美渴望,和面对死神时生命绝美的绽放。舞蹈中美丽的白天鹅以独特的形体语言表达着与死亡抗争的情景。纵使已经体力不支,神色忧郁,却从没放弃过对生命的渴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管犹如昙花一现,白天鹅还是旋转飞翔起来,为渴望翱翔天际的生命画上完美的句号,而不是带着遗憾离开。

  即使在生命的尽头,白天鹅都完成了对生命的完美绽放,那份对生命的渴望与执着,让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甚至是放弃生存的人情何以堪。如果我们碌碌无为地生活,平庸的过完一生,短暂的生命可曾得过一刻的绽放,这样的一生,是何等的遗憾。面对生命的流逝,我们沉浸于悲伤与无助之中,我们为生命感到惋惜和心痛。我们更需要的是在悲伤中告诫自己,要珍惜生命,珍惜每一个机会,为理想而奋斗,让生命完美地绽放。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轻易心中的信念,勇往直前。白天鹅死亡之际的飞翔,我们觉得那是一个奇迹。就如我们看着别人站在成功的光芒下,内心的无比羡慕和仰慕,还有想到自己的时候的那一份自卑和无能为力,我们为何就不能想白天鹅一样创造一次我们自己的奇迹?生命是有限的,人的力量却是无法估量的。只要我们不轻易放弃,每个人都拥有是生命绽放的能力。

  时间就像落在掌心的飘雪,还没来得及看清出就已经早早在手心中融化了,时间如流水,趟过后就回不来了,抓不住,也拉不回。我们每个人拥有着真实的生命,应该好好地珍惜,在除了珍惜和感动之外,更多的是要学会感悟生命中的真谛。生命短暂,与其痛惜岁月,不如真爱年华。我们还年轻,就应该尽情拥抱生命,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第五篇:舞蹈鉴赏天鹅之死观后感

   浅谈俄罗斯《天鹅之死》观后感 作 为一门浪漫、神秘、高贵的艺术,芭蕾被赋予了太多的情感,也被寄托了太多的幻想。意大利给了她生命,法国给了她浪漫而俄罗斯却给了她灵魂。作为从西欧传来 的高贵的舞蹈艺术,芭蕾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在俄罗斯而受到限制。相反的,这些东正教的信徒们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把芭蕾的技术发展到了巅峰,甚至 还融入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使古典芭蕾具有了特殊的“俄罗斯范”。

  相比较之下,俄罗斯芭蕾带给我的第一印象即超高的技巧性。也许这与俄罗斯“三夫三娃”自身极高超的舞蹈技巧功底有关,但我却认为俄罗斯本民族擅于炫技的民间舞蹈特点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芭蕾在俄国的发展。记得欧老 师曾在俄罗斯舞蹈的第一节课上给我们放过俄罗斯民间舞的片段,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脚部和腿部动作,演员们横叉着跳向空中时强大的爆发力和很多源于民间舞蹈的 脚尖动作让我看的瞠目结舌,不仅仅因为他们民间舞蹈的技巧之高超更因为我察觉到冥冥之中俄国的民间舞与芭蕾好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许我的猜测只是胡思乱 想,但我却想从中真正找到一些他们之间的联系。

  正如上面一幅图中所表现的那样,俄罗斯民族貌似天生就具有着超强的弹跳力和舞台爆发力,而这恰恰正是芭蕾舞者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其次,我发现俄罗斯民间舞的 脚部和腿部动作很多,但令人惊奇的是舞者对舞步掌握的熟悉程度使得复杂的脚下动作显得丝毫不乱。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单就腿部和脚部的相互交错缠绕的动作来 说,民间舞比芭蕾要更具可看性,但芭蕾的看点在于直立起的脚背和其带来的轻盈温柔的感觉。从整体来说,芭蕾的观赏性要更大一些,《天鹅之死》中天鹅的脚部 交错动作虽然没有俄国民间舞中那么多的炫技但也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别样的体验与审美。而我同时认为,民间舞蹈表现一个民族最舒服的身体姿态和最具代表性的生 活动作,而俄国民间舞中之所以有复杂多样的腿部和脚部动作的原因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的本质和俄罗斯人天生所具有的对肢体超强的控制能 力。除此之外更令我惊奇的是俄罗斯民间舞中竟然有很多脚尖直立的动作,虽然没有芭蕾舞鞋的帮助但很多演员还是可以短暂性的立起脚尖。这不禁使我联想到俄罗 斯芭蕾舞坛上出现“三夫三娃”,虽然芭蕾并不产生在俄国,但她却在这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也许俄罗斯人的身体内天生就流淌着芭蕾的血液,而事实上又 有谁会在乎这些呢。

  俄 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辽阔的疆域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俄罗斯尴尬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心态造就了俄罗斯艺术家们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视角。一直以来,俄 罗斯作为一个世界超级大国,无论在科技、军事、体育还是在艺术方面,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他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不仅影响着生长在那片黑土 地上的俄罗斯人,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单从俄罗斯大家们的绘画作品中就可以窥探出该民族的民族心理。俄罗斯的油画、雕塑作品,风格各异而 且色彩浓郁,不仅展现了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也体现了俄罗斯可贵的民族精神和现实主义的风格。不仅是美术作品,从它的音乐作品中也可以体会出俄罗斯艺术家崇尚自然、真实、完美,忠于现实主义精神的崇高态度。同样的,从俄罗斯的三大芭蕾舞剧 《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中也能使人们感受到俄罗斯民族爱幻想、好想象,同时又善感、同情、顺从,倔强、忍耐的民族性格。我觉得,俄罗斯是一 个既感性又理性,常徘徊于两个极端中的痛苦而热情的民族。所以,深沉的俄罗斯人们才能把芭蕾表演的淋漓尽致,把舞蹈情感阐释的如此细腻到位。

  最后一点对于俄罗斯芭蕾舞的看法来源于宗教信仰。也是受到了刘建老 师讲的“宗教与舞蹈”这门课的启发。俄罗斯民族所信奉的东正教属于西方基督教系统的一个分支,而芭蕾之所以拥有挺拔向上的高贵体姿与其最初产生时带有的教 义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芭蕾中的所有造型都是模仿“十字架”造型设置的,舞者将身体向上投射的体态也源自对天上神灵们的虔诚信奉。

  据 说,俄罗斯的十字架都画得比其他地区的大,所以俄罗斯芭蕾舞姿态中演员动作的幅度也比较大。为了表示对信仰的虔诚,莫斯科国家模范古典芭蕾舞剧院还特地在 纪念《天鹅湖》上演一百周年之际在第三幕中竖起了一幅两人高的金碧辉煌的圣母玛利亚神像,这一小小的细节充分体现出了他们信仰的所在。

  虽 然自己逐渐可以从舞蹈作品和一个国家性格中渐渐发现和总结出一些东西。但是我的很多猜测和发现还是很肤浅的也会有很多理解错误的地方。不过我很高兴我已经 能体会舞蹈带给我的快乐,甚至开始思考一些与舞蹈产生和发展有关的有趣问题。但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始终迷惑不解,那就是俄罗斯民间舞中有大批的地面动作与芭 蕾的发展和其对宗教的信仰相悖。我发现俄罗斯民间舞很多的动作都是向下压着做的,甚至还有很多屈膝的舞蹈动作。这种体态实际上是与芭蕾挺拔的姿态相反的, 而且一般来说有土地崇拜情节的民族舞蹈才会有大量的地面动作,而这又是与东正教中向上的方向相反。也许是我还太过浅薄,也许是我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厚,也 许是我的理解有误。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解开这些自己不能理解的谜团。

  2010-3-8 by 曾栋华(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