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佳句 >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_脱贫攻坚感悟

更新时间:2022-07-11 01:39:58

  第一篇: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_2020脱贫攻坚感悟(大全)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整理了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_2020脱贫攻坚感悟精选5篇,欢迎参考借鉴。

  2020脱贫攻坚感悟

  “十三五”时期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彻底解决全国目前尚未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的作用,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要沉得下心,负起责任,不断学习,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户发现致贫原因,找到脱贫之路,坚决带动贫困户实现“十三五”期间的脱贫目标。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动贫困群众脱贫主体作用,贫困群众终究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要坚决改变贫困群众‘坐、等、要’的思想,带动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脱贫致富的路子。要让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心热起来,要发扬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内生动力,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

  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不畏艰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打赢脱贫攻坚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贫困现象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脱贫攻坚能够有力地缓解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政治稳定、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缓解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控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解决收入和机会不平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关系到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脱贫开发对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大踏步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扶贫开发的标准在提高,更加注重发展型的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020脱贫攻坚感悟二

  宁陕县强化举措,将“两学一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学党章党规,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该县要求全体党员把学习党章党规作为基本功,认真研读、学深学透,深入思考、铭记于心,让党章党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党员干部的最高行为准则。通过学习党章,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把宗旨意识贯穿脱贫攻坚行动始终,引导党员干部在攻坚一线发挥作用、担当作为;通过学习党规,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明晰履职尽责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始终把扶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立下攻坚之志、激发拼搏之力,攻坚克难啃“硬骨”、以一贯之挖“穷根”,不打赢脱贫攻坚战誓不罢休。

  学系列讲话,树立脱贫攻坚“目标靶”。该县要求全体党员把系列讲话作为“两学一做”的重要内容,以此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脱贫攻坚中,该县把关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系列理论当做推进工作的“指明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学习领会系列讲话与推进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升级、群众矛盾化解等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掌握脱贫攻坚的具体措施、践行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做到扶贫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确保“一年见效、两年攻坚,三年脱贫”。

  做合格党员,当好脱贫攻坚“突击手”。该县广大党员干部将“做合格党员”作为“两学一做”教育的关键和根本落脚点,把“合格”的标准落实到脱贫攻坚一线,带着感情真扶贫、扶真贫,主动入户排查、有效对接谋划,积极排忧解难、真诚帮扶解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出真招、出实招、出硬招,瞄准目标干、盯着问题改,在“做”中炼就精准识别的火眼、强化脱贫攻坚的本领,当好地方发展“主心骨”、群众脱贫“领路人”。

  2020脱贫攻坚感悟三

  当前正值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五里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为脱贫攻坚增添新动力。

  当好“两学一做”的排头兵。该镇在召开全镇“两学一做”动员会的基础上,要求各村(社区)党支部、机关支部结合各自实际,以支部为单位,以党章党规、系列讲话、扶贫政策法规和产业发展模式等为学习内容,以做合格党员为目标,结合“三会一课”,采取周一支部班子率先学习、周五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思想和帮扶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当好“两学一做”的排头兵,真正使“两学一做”助力脱贫攻坚。

  当好贫困群众的引路人。为了使“两学一做”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该镇要求各支部、全体党员干部以“学”为根本,以“做”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进村入户走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剖析致贫原因、精准制定脱贫规划、精准开展建档立卡,争当脱贫攻坚“先锋队”。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念,以脱贫攻坚工作为重,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真正沉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为贫困群众找到新路子,帮助他们拓宽致富渠道,增加经济收入,真正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当好引路人。

  当好脱贫攻坚的先锋官。脱贫攻坚战斗已经打响,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先锋官”,必须事事想在前头、处处干在前头。该镇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信念坚定,知行合一,勇扛脱贫攻坚大旗,以自身作示范,增强贫困群众致富脱贫的信心,点燃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要在学习书本上的脱贫知识、学习实践中的脱贫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学用结合,开拓创新,帮助贫困群众发展难题、谋划发展蓝图、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做好“领路人”,带领贫困群众走好致富路,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020脱贫攻坚感悟四

  (一)加强组织领导。政协主席会议要把“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要点,与其他各项政协履职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推进,每月听取一次活动进展情况报告。市政协成立“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领导小组,由王振会任组长,何成礼、李培勇任副组长,陈跃龙、杨正强、赵银江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李培勇兼任办公室主任,杨正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要抽调精干力量做好具体工作,确定年度目标、细化工作方案、动态追踪活动进展和成效。

  (二)完善推进机制。各级政协组织要为委员开展“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情况建立台账,做到1名政协委员1本台账,并切实加强对台账的管理。要结合委员履职“五个一”活动,进一步明确活动要求,倡导委员每年至少为脱贫攻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要根据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量身定做脱贫项目和脱贫措施。要建立督促检查、定期通报、考核评价、表彰奖励机制,将参与“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情况作为委员继任重要参考,作为考核政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市县(区)政协委员要认真了解脱贫户的姓名、村组、家庭人口、贫困属性、家庭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帮扶单位、帮扶人员等信息,通过扎实有效的帮扶措施,确保活动务实深入推进。

  (三)突出宣传引领。要用好各级主流媒体平台和自身宣传阵地,深入宣传报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和成功经验,壮大活动声势、形成良好氛围。要适时梳理总结活动成效,深入推广有效、管用、可复制的形式和做法。要强化提炼综合,突出亮点特色,及时将活动情况报送同级党委政府。

  (四)强化服务保障。政协各级组织和相关委员联络服务单位要为委员参加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精心服务,架起委员和脱贫点、贫困群众之间的桥梁,扎实做好组织协调和联系沟通等服务工作。要协调委员所在单位为他们脱贫助困提供时间、交通等必要保障,消除委员参加活动的后顾之忧。

  2020脱贫攻坚感悟五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的必由之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目标任务,要求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对我市精准脱贫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确立了我市新阶段脱贫开发的主攻方向和政策措施。人民政协作为大团结大联合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倾力投入脱贫奔康伟大事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必须充分认识到深入推进“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是政协充分体现人民性、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使命,是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践行“三严三实”、深入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履职作为的重要平台。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刻认识重大意义,按照“市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要求,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接再厉、务实作为,努力推动“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务求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_2020脱贫攻坚感悟精选5篇

  第二篇:2020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感悟_2020脱贫攻坚感悟

  脱贫攻坚工作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整理了2020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感悟4篇_2020脱贫攻坚感悟,欢迎参考借鉴。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感悟

  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脱贫攻坚,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既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更是我们党的真心和决心。脱贫攻坚工作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脱贫攻坚要把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要学习传达,更要真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刚闭幕不久,全国各地就迅速掀起了学习传达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脱贫攻坚要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引领思想、指导行动。脱贫攻坚要把十九大所提的要求和主题思想“内化于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贫困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脱贫攻坚当成首要大事,做到真心贯彻落实。

  脱贫攻坚要把十九大精神“外化于行”,要精准扶贫,更要因户施策、因村施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时间飞逝,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全党的脱贫攻坚工作者特别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人”,务必要把十九大精神扛在肩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务必要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务必要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要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在行动上,精准帮扶每一位贫困户、每一个贫困村,做到因户施策、因村施法。

  脱贫攻坚要把十九大精神传递给贫困户,加强群众宣传和教育,做到“物、志”皆扶。摆脱贫困、共同致富从而奔向幸福的小康生活,不仅是党和国家永不遗忘的使命,更是每一位贫困群众的内心深处的渴望,脱贫攻坚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扶或脱贫,更需要精神上、志向上的帮扶或脱贫。一方面党和国家出台大量惠民政策,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给贫困群众提供便利和优惠,但另一方面作为贫困户自身更需要有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要努力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切不可有好吃懒做思想,更不能有等、靠、要的行为。所以务必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做好思想引导、政策引领工作,最终真正做到“物、志”皆扶,脱贫致富岂不如探囊取物般唾手可得。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感悟二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而且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扶贫开发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依然是我国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而且,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增收难度不断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20年,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低3282元。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情况,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感悟三

  我的家乡在者东镇樟盆村。在我的印象中,家乡是贫穷落后的地方: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穿过村子,干季车子路过灰尘白土,雨季道路泥泞不堪,人们出行很不方便。村子里的人们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院子也是土地板;那里一下雨就满地烂泥,一出门就踩的满脚是烂泥。环境卫生也非常的糟糕,村子里、路边到处是垃圾,有的人家还没有厕所,随地大小便……

  今年暑假,我回到家乡,发现家乡变了样:公路变了,从镇到村,从村到组,到人家,都铺通了水泥路,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出行也方便多了。房子也变了,低矮的土坯房变成了砖房和楼房,院子也铺成了水泥地板。环境卫生也进行了整治,村子里建起了垃圾池,人们把垃圾都放在垃圾池里。没有厕所的人家也建起了厕所,人们也不在随地大小便了。在这短短两年内,作家乡的人们走出了过去的困境,开始了新的生活。

  村里还建起了活动室:一间漂亮的房子,宽阔的操场,高高的围墙,还有公共厕所,四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在活动室的四周,一到晚上,路灯照亮了活动广场;平时村民们在这里开会,节日里来这里娱乐。

  光缆线架到了家乡,宽带网进入了农村家庭。有的人家里也增添了电脑、WLAN等新的电器。

  变了!变了!公路变好了,住房改善了,环境变美了。我问爸爸:“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我们的家乡为什么变化那么大呢?”爸爸说:“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我们的家乡。”

  我想,在新时代党的好政策下,在家乡人民的辛勤劳动中,我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的美丽,人们的生活会更加的幸福美好。不久的将来,家乡会变成新时代的美丽乡村。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感悟四

  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呈现出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即覆盖的领域、人口、区域都要全面。习近平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很大程度上要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效,关键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近平说: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体现出瞄准的区域要精准。他还说: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这体现出瞄准的人口要精准。简言之,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精准。这就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

  第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彰显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思路、方向、着力点,就充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本身就是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和机制的重大创新。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把帮扶资金和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群众倾斜,推进老少边穷地区脱贫减贫,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调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既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生计问题,又有利于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脱贫攻坚工作则强调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离不开各国减贫发展合作。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调,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2020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感悟4篇_2020脱贫攻坚感悟

  第三篇: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精选3篇

  篇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志扶贫开发思想,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

  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而且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扶贫开发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依然是我国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而且,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增收难度不断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20某年,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低3282元。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情况,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

  贫困地区区域性贫困、发展基础差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87.1万个自然村中,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

  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现有政策部分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过去贫困面大,一项普惠政策就可以使许多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越过温饱线。现在,贫困人口大多数自身能力弱,或者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仅靠自己很难参与发展进程、享受发展成果。

  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

  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某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

  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志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继续深化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

  融服务、社会参与等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贫困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为精准推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大力实施七项专项行动,把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实施教育扶贫行动,确保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实施健康扶贫行动,确保医疗救助缓解一批,提高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减轻其医疗负担,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拓宽扶贫投入渠道,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施劳务协作对接行动,推动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探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统筹扶

  贫脱贫的新模式;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交通条件,为其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实施中央企业与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各地要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把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转移就业成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帮助贫困地区打开产品销路;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工程。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

  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某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宣传: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篇二: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

  “十三五”时期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彻底解决全国目前尚未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的作用,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要沉得下心,负起责任,不断学习,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户发现致贫原因,找到脱贫之路,坚决带动贫困户实现

  “十三五”期间的脱贫目标。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动贫困群众脱贫主体作用,贫困群众终究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要坚决改变贫困群众‘坐、等、要’的思想,带动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脱贫致富的路子。要让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心热起来,要发扬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内生动力,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

  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不畏艰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打赢脱贫攻坚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贫困现象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脱贫攻坚能够有力地缓解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政治稳定、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缓解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控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解决收入和机会不平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关系到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脱贫开发对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大踏步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扶贫开发的标准在提高,更加注重发展型的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篇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某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到贫困地区调研指导,对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阐述,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其中,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新时期扶贫脱贫攻坚实践的新思路新概括,是好路子好机制的核心。本文通过系统考察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以深化对党中央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认识。这对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

  中国某一贯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开始了党的扶贫事业的新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构想,就是在新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0某年11月3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到湖南湘西调研扶贫攻坚工作。他说: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从现有公开文献看,这是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实施精准扶贫,扶贫工作要提高精准性。

  20某年初,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表明精准扶贫的构想开始进入全国性、机制化探索实践阶段。

  进入20某年,党中央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实践,对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主持召开了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明确提出和阐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他强调要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扎实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这样,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初步确立,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全面展开。

  20某年10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11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份重要文件表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提到新的高度,彰显了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扶贫脱贫的决心。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

  首先,它是针对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的。长期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比如,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万户住户调查得出的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出来的,这对于研究贫困人口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对于具体扶贫工作而言,意味着这么多贫困人口究竟是谁、具体分布在什么地方,说不大清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看到了这些问题。他说,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找准问题、聚焦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精准扶贫的提出,就是要弄清楚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性帮扶等问题。

  其次,它是对我们党真扶贫、扶真贫思想的拓展和升华。上世纪90年代,针对扶贫开发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一些具体贫困人口脱离于扶贫之外的现象,党中央及时提出真扶贫、扶真贫的思想。强调扶贫攻坚要以贫困村为重点,以贫困户为对象,把扶贫任务分解到村,把扶贫措施落实到户,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要因地制宜进行整村推进,将瞄准目标拓展到贫困村,并对贫困村内的贫困户进行了初步的建档立卡工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强调,领导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精准扶贫的提出,进一步把扶贫对象下移到具体的贫困户、贫困人,从机制上确保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这就拓展了扶贫内涵,体现出党的扶贫理论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最后,它反映了中国扶贫开发事业新阶段的客观要求。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扶贫开发事业也呈现出新特征。比如: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特别是实现

  2020年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总的看,脱贫攻坚既面临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作出判断,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那么,如何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显然,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地干,难以按期完成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提出与实施,受到社会各界的很大关注。如何做到精准扶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沿着这个思路,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探索和回答。

  第一,实施精准扶贫方略要做到六个精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充分发挥积极性,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形成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例如,贵州在实践中总结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直观有效,富有创造精神。甘肃等地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绘制贫困地图,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挂图作业,按图销号,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倒排工期,不落一人。中央认为这些探索都符合精准扶贫要求,应该积极提倡。

  在指导和总结各地扶贫实践中,党中央也在不断深化对精准扶贫的认识。6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总结了六个精准的要求: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他要求各地都要在这几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六个精准的确定,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也为各地进一步脱贫实践提供了明确标准和主要抓手。

  第二,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现实中,贫困的原因的确千差万别。贫困人口中有的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有的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很难实现就地脱贫;有的完全或部分丧失了劳动能力导致贫困;有的则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中央总结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攻坚具体路径。

  五个一批,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从概念上看,五个一批有一个提出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最初提出的是四个一批,随后将其扩展为五个一批,最后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对五个一批的内容又作了调整并最终确定下来。通过调整,党中央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基本思路更加清晰,对精准施策实现途径更加明确。当然,通过五个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是就主要路径而言的。中央也强调,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而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第三,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贫困地区和人口脱贫之后如何退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基本思路: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这次会议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提出要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3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强调,建立贫困退出机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提出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实现贫困精准退出。

  为什么要强调贫困退出的问题?从逻辑上讲,实现稳定脱贫自然就不需要继续扶持,但现实中并非如此简单。出于利益驱动等各种原因,有的贫困地区和人口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惰性,有的地区戴着贫困县的帽子舍不得摘,国家从机制上也缺乏完善的贫困退出机制,如何使稳定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及时退出,也需要在精准上下功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准确抓住了两者之间目的和手段关系。

  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形势下脱贫攻坚的新理念新思路

  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呈现出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即覆盖的领域、人口、区域都要全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很大程度上要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效,关键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说: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体现出瞄准的区域要精准。他还说: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这体现出瞄准的人口要精准。简言之,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精准。这就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

  第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彰显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某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思路、方向、着力点,就充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本身就是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和机制的重大创新。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把帮扶资金和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群众倾斜,推进老少边穷地区脱贫减贫,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调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既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生计问题,又有利于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脱贫攻坚工作则强调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离不开各国减贫发展合作。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调,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第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体现了底线思维的恰当运用。底线思维,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期望值的重要思维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补齐短板和政策兜底,体现和丰富了坚持底线思维的科学方某。

  一是补齐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扶贫开发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能不能补齐短板,决定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上能不能收好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因此,必须补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块最突出的短板,做好这篇大文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总之,要通过精准扶贫补齐短板,针对特定人群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政策兜底。

  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期待不断提升,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但我国的国力财力毕竟有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但是兜底的理念,也不完全是为了保障基本民生,主要是解决特困群体的问题。中央提出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兜底是保证困难群众一个不掉队的底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底线思维的运用,反映了我们党对扶贫脱贫攻坚事业认识的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以上考察可以看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和路线,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重要方略,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四篇: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020_脱贫攻坚工作感悟

  坚持脱贫达标目标不动摇,在提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弱项。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以下是整理了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020_脱贫攻坚工作感悟范文5篇,希望你喜欢。

  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一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研究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二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做好扶贫工作,最需要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脱贫攻坚战中,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他们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越干越有劲头。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

  脱贫攻坚是一项是长期而重大的任务。第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贫困地区仍存在经济发展矛盾,扶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第二,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为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现在要从解决温饱成为巩固温饱,要将扶贫全新定位,从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发展经济能力来缩小贫富差距。

  按照实现共同富裕的定义,脱贫攻坚不仅是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的个人问题,而且是整个民族勠力同心的国家行动。我们党以愚公移山志向贫困发起的宣战,是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中华民族开启的新征程。以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奖为契机,激励动员更多的力量投身于国家的脱贫攻坚事业,将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进一步开花结果,奏响携手奔小康的时代强音。

  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三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

  “十三五”时期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彻底解决全国目前尚未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的作用,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要沉得下心,负起责任,不断学习,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户发现致贫原因,找到脱贫之路,坚决带动贫困户实现“十三五”期间的脱贫目标。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动贫困群众脱贫主体作用,贫困群众终究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要坚决改变贫困群众‘坐、等、要’的思想,带动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脱贫致富的路子。要让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心热起来,要发扬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内生动力,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

  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不畏艰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打赢脱贫攻坚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贫困现象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脱贫攻坚能够有力地缓解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政治稳定、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缓解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控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解决收入和机会不平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关系到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脱贫开发对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大踏步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扶贫开发的标准在提高,更加注重发展型的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四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要立足人本,关怀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清楚,放在心上,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相通,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相融。通过调研、视察、帮扶等方式,沉入基层一线,与群众融为一体,聚焦“四场硬仗”,“五个专项治理”,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高效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统领,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少讲故事,多办好事,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拔穷根,真正摆脱贫困,早日实现脱贫梦。

  要做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帮扶干部夯实责任把各项精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全心全意来扶贫。在帮扶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牢牢把握。

  激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对存在不良思想倾向的贫困户,要加强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典型感化,组织贫困户现场参观学习成功脱贫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推动贫困户转变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破除“等靠要”和“以贫为荣”的落后思想观念,积极引导贫困户想方设法脱贫、千方百计致富,形成“思谋脱贫、主动创收、勤劳致富”的社会正能量。

  理清脱贫责任,强化舆论监督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但政府和干部不应大包大揽,如产业扶贫、农户入户道路等,不能政府全包,要让贫困户参与其中。对于坚持不配合的,建好台账、留足证据。对有好吃懒做、依赖政府等不良思想倾向和行为的贫困户,要敢于理清责任,建立结对帮扶干部尽职免责机制,敢于较真劝导、敢于宣教惩戒。要多角度影射扶贫对象存在不良思想带来的反面典型,使那些好逸恶劳、不愿脱贫、一味“等靠要”依赖政府的群众觉得脸上无光。

  强化乡村治理,塑造农村文明新风。要充分发挥各级结对帮扶干部的积极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强化乡村自治。对好逸恶劳、不愿脱贫,漫天要价、威逼要挟,依赖政府、得过且过,互相攀比、一味“拼穷”等问题,进行村民自治和道德约束,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惩戒。要健全完善扶贫对象脱贫攻坚全程参与机制,全面保障扶贫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让“脱贫思进、致富思源”成为扶贫对象的自觉行动

  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五

  一个地区、一个家庭的贫困,必然有其形成的长期原因。除了历史的、区域的等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主观上的原因。如经济薄弱村主要的还是村支两委的软弱涣散,贫困家庭主要还是没有勤劳致富的吃苦精神。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借助外力的帮扶是必须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很多地方戴上扶贫的帽子就不想脱,扶贫的项目上了不少,但资金使用绩效不高,老百姓不满意。归根到底,还是脱贫致富主体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内因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所以精准扶贫很重要,在工作中一定要精确划分扶贫对象的类型,采取按户分策的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主要通过帮助其安排就业或新上农业生产项目等产业扶贫办法;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主要还是要通过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解决。

  开展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结合我们挂钩帮扶的薄弱村来说,要解决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收入两大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好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了,集体有钱了,村干部才能为村民做事,才能取得村民信任;有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才能解决村民的就业,才能解决村民的困难。

  所以我们在制定挂村帮扶工作方案时,一定要将发展村集体经济放在首位。要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所以在帮扶方案的制定、项目的选择、方案的实施等具体工作过程中,我们都必须紧紧团结和依靠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坚持做到“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

  在考虑村体经济发展时,还要坚持做到规划引领,凡事都要在镇村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的框架下实施。发展项目选择注重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三个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由于脱贫攻坚任务的时限性,我们还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收益时间。除了上一些打基础、长远发展的项目外,还要注重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收益稳的短频快项目,确保能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020_脱贫攻坚工作感悟范文5篇

  第五篇:脱贫攻坚党员学习心得体会_2020脱贫攻坚感悟

  决战犹须加油干,决胜更显英雄色。再经过10个月的艰苦鏖战,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必将划上句号。整理了脱贫攻坚党员学习心得体会4篇_2020脱贫攻坚感悟,欢迎参考借鉴。

  脱贫攻坚党员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这是党中央向全党发出决胜贫困的总攻令。干部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持“严”字当头、“干”字主导、“实”字托底,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坚持“严”字当头,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最后紧要关头,夺取全面胜利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攻城拔寨的光荣任务历史性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惟有配置最得力的干部,调集最广泛的资源,集中最优势的兵力,才能如期兑现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严”字当头,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把脱贫攻坚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选拔“能担当、善作为”的干将,组建“敢拼搏、能冲锋”的兵团,不折不扣落实党的决策部署,坚决克服松劲懈怠情绪,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始终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能够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党员干部要勇当脱贫攻坚的领头羊、推动发展的开路人,全力落实脱贫攻坚精准方略,全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地,在打赢脱贫攻坚实战中展现担当本色。

  坚持“干”字主导,把真情实感的情怀厚起来。旌旗猎猎、击鼓催征,需要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行动。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脱贫攻坚的原有节奏,决战决胜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当前疫情防控处在关键时期,脱贫攻坚到了冲刺阶段,不容停顿、不容大意、不容放松,党员干部要绷紧思想认识的弦、加把干事创业的劲,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做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千方百计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全力帮助扶贫产业复工复产,全力加快扶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持续加大对重点区域帮扶支持,努力争取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坚持把抗击疫情中砥砺出的“不惧生死”拼搏精神切换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厚实念兹在兹的浓烈情怀,发扬敢打敢拼的斗争精神,保持久久为功的坚韧作风,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直至取得消除贫困的最终胜利。

  坚持“实”字托底,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打攻坚战,真抓才能取胜;啃硬骨头,实干方能破局。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让实干成为脱贫攻坚最响亮的语言,才能实得精彩,干出业绩,凝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各级党组织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考核识别时既看过程也看成绩,对作风飘浮、尸位素餐的干部严肃追责问责,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激励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党员干部要敢于向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顽症“开炮”,驱赶阻碍中央决策部署的“拦路虎”,拆除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隔离墙”,牢牢把稳实干之舵,正确处理好干与说、虚与实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推进工作,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决战犹须加油干,决胜更显英雄色。再经过10个月的艰苦鏖战,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必将划上句号。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只要紧紧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实干当做标配,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乘势而上、斩关夺隘,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脱贫攻坚党员学习心得体会二

  春节假期一过,我就急匆匆从山东老家赶回任职所在村甘南县甘南镇富强村。走在村间小道上,时不时和过往的村民打招呼,问候过年好,问问今年有什么规划;再去困难户家中走走,拜个年,问问还有啥困难;还去种植大户家坐坐,问下今年打算,除了种植玉米还种啥,看看种植结构调整政策是不是已深入民心。

  春节即将过去,村民又开始忙碌的一年,这一年也是考验扶贫工作成效的关键一年。去年9月份到村里任第一书记,前期摸索村民村情,花费了一段时间,等心里有脱贫计划,又入了冬,天气已不允许实施脱贫计划,所以一定要抓住这关键的一年,把各项扶贫政策,脱贫计划落实到位,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扶贫效果和变化。

  富强村有650余户,2400余口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386户,人口859人,贫困户数和贫困人口都占了总户数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重重的压在我心头。每时大脑都在转,都在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村民快速脱贫致富。每天遇到人总想探讨下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每次去村民家走访我总会问对致富有啥想法,有啥困难需要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思考的多了,入户多了,掌握的情况多了,慢慢摸清了村民致贫的原因,找到脱贫的方法。通过走访发现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怨言颇多。二是村民致富欲望强烈,也很有想法和点子,但怕实践,不愿承担风险,总想着向上级政府要政策扶持,缺乏内生动力。

  找到问题就得想解决办法。思考良久后个人认为应该把改善基础实施和扶贫扶志结合起来统一考虑。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这就是有名的破窗效应。如果任由基础设施落后下去,村民也会继续贫困下去,缺乏脱贫的志气,没有内生动力。反过来讲,我们从基础设施入手,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再加以政策引导和扶持,会激发出村民致富意愿,做到扶贫扶志。基于这一点,今年打算重点整治村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重点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整村推进200万资金,重点改善村生产基础设施:预计打10眼左右抗旱井,休整生产路,维修桥洞和桥涵等。二是协调和配合好美丽乡村工程,争取今年能够实施,把村内道路修建为高质量的五米宽板道,做好下水道,绿化带,安装太阳能路灯,从根本上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此外,再根据建档立卡情况,对贫困原因仔细甄别,细化脱贫措施。对因病因残等情况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政策兜底,该进低保的进低保、该进五保的进五保等;其他原因致贫的有劳动能力的,再根据致贫原因,量身打造脱贫措施。同时把种植养结构调整到位,向村民推荐些药材、杂粮、林蛙等经济动植物,并请农技专家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联系企业进行订单式收购,让村民能够有技术有收成还能有收入。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要抓好有利时机,把各项扶贫政策落实下去,让贫困群众早点走出贫困,步入小康,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将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与富强村民同行。

  脱贫攻坚党员学习心得体会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多次到贫困地区调研指导,对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阐述,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其中,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新时期扶贫脱贫攻坚实践的新思路新概括,是好路子好机制的核心。本文通过系统考察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以深化对党中央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认识。这对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

  中国一贯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开始了党的扶贫事业的新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构想,就是在新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0年11月3日,到湖南湘西调研扶贫攻坚工作。他说: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从现有公开文献看,这是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实施精准扶贫,扶贫工作要提高精准性。

  20年初,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表明精准扶贫的构想开始进入全国性、机制化探索实践阶段。

  进入20年,党中央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实践,对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先后主持召开了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明确提出和阐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他强调要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扎实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这样,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初步确立,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全面展开。

  20年10月,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11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份重要文件表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提到新的高度,彰显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扶贫脱贫的决心。

  脱贫攻坚党员学习心得体会四

  强化教育,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自觉担当实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泉。在锻造新时代干部上,必须坚持把思想教育摆在首位,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在践行党性初心上下实功、在擦亮党员政治底色上出实招、在引导担当实干和强本领壮肌体上求实效,以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干部“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一要抓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共产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信的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一路走来,也将胸怀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18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精心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学典型、读红书、弘扬“百色起义精神”等,不断提高干部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投身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使命中。二要抓党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同时,他还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我们要把党性教育贯彻于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特别是思想教育始终,聚焦担当实干思想意识、党性修养的薄弱环节,认真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上讲台、“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制度,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加强党性锤炼,增强宗旨意识,不断提高主动担当作为的党性意识。教育干部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宽广胸怀和思想境界,以“建功必须有我”的实干精神和过硬作风抓好扶贫工作,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干出实绩,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三要抓方式方法。通过创新思想教育的方式方。

  • 上一篇:放弃比坚持难
  • 下一篇:脱贫攻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