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佳句 >

云南省五项措施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建设

更新时间:2022-07-04 09:52:48

  第一篇:云南省五项措施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建设

  云南省五项措施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建设

  2010年12月1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经验交流会议精神,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结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管理创新,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化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省级部门巩固完善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服务的机制,切实提高办事大厅、服务窗口的办事效率和水平。16个州(市)政府在建成政务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129个县(市、区)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任务。1376个街道办事处和乡(镇)全面启动中心建设,力争在2012年年底前,全面建成为民服务中心。各地要结合实际,妥善解决好政务服务中心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问题。严格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原则,尽量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纳入中心,实行集中办理,并向窗口充分授权。注重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和功能,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农民工服务等其他政务服务事项进驻中心。严格按照政府自身建设的相关要求,面向公众公开本部门和窗口的工作职能、服务承诺、办事流程等信息。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必须设立行政监察管理窗口,加强中心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对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情况的效能监察。加强全省政务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推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在机构职能、人员配备、审批事项、审批流程、办事制度、服务类型、运行模式、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化进程。

  二、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16个州(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确保在明年内全部建成;129个县(市、区)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确保在2012年年底前建成。要推进公共资源进场交易,特别要将工程建设招投标、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开发转让、国有资产处置以及政府采购、药品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和管理。按照“政府领导、统一进场、集中交易、行业管理、行政监察”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处置、土地开发转让、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药品招投标等管理制度和分类交易实施细则。同时,强化对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监控,建好专家资源库、保密屏蔽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严格执行专家临时抽取、封闭评标等制度。

  三、做好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不断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机制,进一步落实和规范听证制度。围绕政府采购、基建工程、住房保障、食品安全、救灾救助、生态环保、医药购销、招生录取等热点问题,加大办事公开力度。严格设定行政处罚行使程序,压缩自由裁量空间,细化并公开自由裁量权限和处罚标准,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推动行政权力公开

  透明运行。继续推进乡镇、城市街道政务公开,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办事公开,继续深化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维护好职工的切身利益。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认真组织好政府重要事项公示和重点工作通报,加强“96128”专线的咨询、办事和服务功能,强化对我省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两强一堡”以及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热点、重点领域的信息通报。建立社会热点跟踪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答复机制,畅通双向沟通渠道,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敏感问题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切实提高回复质量,增强政务公开服务群众的能力。

  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精简现有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按照可批可不批的事项坚决不批、没有依据的审批坚决取消的原则,切实取消和调整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审批事项,努力解决政府管得过多、管得不好的问题。大力简政放权,该下放的必须下放,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凡是能在州(市)级办的事就不在省级办,能在县(市、区)办的事就不在州(市)办,能在街道、乡(镇)办的事就不在县(市、区)办,尽可能方便群众就近办事。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严格管理,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方式,明确各个审批环节的标准、条件、时限和责任,编制行政审批目录,绘制行政审批流程图,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强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后的监管工作,防止出现管理真空;加强对审批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整治变相审批、违规审批等违法违规行为。结合首问责任制的实施,推广并联审批的有效方式,对应当由两个以上行政部门分别实施的审批事项,可以采取先收到申请的部门牵头受理,会商有关部门意见后进行审批的方式,提高审批效率。要加快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网上审批平台的建设进程,积极探索并推进联网办公、联网审批。

  五、实施政务服务绩效考核。结合云南省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的要求,围绕建设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公开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等重点工作,制定出台细化、量化的评价考核指标,进一步明晰对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的具体要求,加强对政务服务的考核。推行公众评价办法,建立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服务质量现场评价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被服务对象,结合各部门政务服务情况,采取信函质询、网络投票、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各地各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服务成效进行评价。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将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部门编制、预算安排相挂钩。要将评价、考核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发挥社会舆论对政务服务工作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深入开展评价结果的梳理和分析,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动全省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建设深入开展。

   第二篇:慈利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

  慈利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

  自去年以来,慈利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法规政策,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忧,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理解和支持,慈利县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明显增强。其做法和成效主要体现在:

  完善政务公开机制,由推诿拖延向快捷高效转变

  以前,慈利县个别部门管死的办法多,促活的办法少,用慢功办急事,用常规办特事,个别部门的股长、办事员人为设置障碍,雁过拔毛、杀鸡取卵现象时有发生,成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肠梗阻”。自去年以来,我县通过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变管理为服务,逐步形成了县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县政府办组织协调、县政务中心督促指导、县信息中心技术支撑、县监察局效能办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促使县政府工作全面提速增效。

  一是坚持领导督阵。慈利县四大家班子对于抓政务公开的共识高度统一,为了做好县政务服务中心搬迁过程中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县委县政府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到外地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在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进驻单位及事项、运行模式、管理方式、工作要求等方面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在具体工作中,先后召开2次县政府常务会和9次县长办公会议研究政务公开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坚持每周坐班检查窗口入住和大厅运行情况,亲自过问、统筹安排;县政务中心大厅值班领导坚持每天巡查两次以上,密切指导,深入协调;县纪委、县监察局领导坚持每月督查一次窗口工作作风,及时处理,迅速解决。

  二是注重整章建制。慈利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管理的实施细则》、《关于实行政务服务代理制度、部门领导到政务服务中心带班(坐班)实施办法》、《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文明用语规范》、《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报送制度》、《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7项制度规定,并对政务公开的5个方面、19项内容进行了严格规定。同时,制定了《县政府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及流程图》、《县直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及流程图》和《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及流程图》,编印了《慈利县政府信息公开指导读本》,对政务公开内容及每个步骤、每个程序、每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解读。

  三是强化考核监督。慈利县坚持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重新修定了县直单位进驻工作的考评细则,加大分值权重,并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政务公开质量和效果进行独立公正的评估。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从社会各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特邀监察员、特邀代表对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在政务服务中心和政务公开阵地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投诉举报。县纪检监察、县效能办充分发挥电子监察平台的“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考核”等功能,去年共出示红牌2张、黄牌1张。同时,强化激励和问责,对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好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对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不履行公开义务和发现搞体外循环、让服务对象“两头跑”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及时清除“拦路虎”,搬掉“绊脚石”。另外,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对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人实施“六个一律免职”的规定》,去年共开展全县性作风督查14次,专项督查8次,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提升政务公开效率,由纷繁复杂向简政放权转变

  去年以来,我县借助简政放权激发活力,按照行政审批要做全省县级层面审批最少的、多服务一点、多监督一点的要求,除国家法律和上级明确规定的事项要管之外,凡是县里自设的审批事项一律撤除,切实做到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杂乱的工作规范化,难度大的工作制度化,真正形成了重商、帮商、留商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政务公开权责清单。慈利县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开工作,权力清单共列出44个县直部门3554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取消2项、承接2项、调整1项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不再保留,62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责任清单共列出部门职责434项,其中,与相关部门职责边界事项有247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有285个,公共服务事项231项。另外,我县积极承接省政府赋予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406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与36个市级部门进行了对接,已陆续承接到209项。

  二是压减行政手续审批时限。所有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单位都统一编制办事目录和指南,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确保群众即来即办;对不能即办的承诺件、上报件,推行“一审一核制”,投资报建联合审批由原来的180余天缩短至60天。

  三是实行项目审批首办代办。各进驻单位的行政审批股,必须整体进驻大厅,指定首席代表并签订授权委托书,赋予首席代表即办事项的审批权、上报事项的初审权、承诺事项的督办权和并联事项的协调权。同时,积极为来慈投资的企业服务,实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由县商务局、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县城新区管委会和大峡谷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负责代办,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和落实好优惠政策。

  拓宽政务公开载体,由信息封闭向互联网+转变

  自去年以来,我县以政务大数据开放为基础,对政务公开做了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以实现对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的精准化服务为目标,大力加强“互联网+”建设,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构建了“互联网+产业”载体。依托“互联网+旅游产业”,定期宣传推广了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和15条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互联网+慈利众创空间”,逐步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依托“互联网+文化产业”,正在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

  二是构建了“互联网+政策”载体。县政务中心各窗口单位与进驻单位进行数据对接,编制网上办事指南和办事目录,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读了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政策法规,让群众办事更明白、更舒心。县政府本级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财政预算、决算报告,环保、安全等重点领域11大项4000多条政府信息,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LED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载体向社会进行了公开。同时,建立了“慈利发布”政务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重大政策和组织开展的重大活动,扩大了政策信息的传播力、影响力。

  三是构建了“互联网+应急”载体。建立统一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构筑“统一指挥、多方联动”的社会求助系统,在县政府办开通了“12345”求助平台,全县广大群众可以全天候地直接呼叫该热线进行咨询。深度整合

  110、1

  19、120、122等公共服务资源,形成了24小时对接其他政府部门、水电气等公共企业事业单位的社会求助服务分台。

  (作者系中共慈利县委副书记、县长)

   第三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今年来,XX镇紧紧围绕“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持续规范政务服务,不断提升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

  一、 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坚持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站所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党政办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具体开展。各村(居)和镇直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 “一把手”为组长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健章立制,规范管理

  将制度建设作为提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的强大动力,建立健全了上下班签到、请销假、外出学习、领导接访、节假日值班、请示汇报等管理制度。按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要求,推出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七项制度,使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高效运行。

  三、突出重点,主动公开

  多渠道进行政务公开,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利用会议、文件、公开栏、公开信、政府站、宜章新闻网等形式,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财政预决算情况、项目建设公开招投标、机构人员分工和职责等,以及人口婚育、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有关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办理结果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了全面公开,真正体现了政务公开,阳光操作,使行政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深化服务,提升形象

  狠抓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深入调查摸底,严把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关,XX村、李家塘村综合服务平台主体工程建成完工,田舍村、枧坪村、水落岱村综合服务平台已建好第二层,杨柳村、城头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坚持“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您好相问、一杯热茶暧心”服务机制,政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对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热情接待、微笑服务、耐心解答、及时办理,使群众真正享受到温馨、快捷、高效的服务方式。认真落实村定员干部坐班轮班制度,全镇13村1社区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安排至少一名村干部到村便民服务点坐班值班,认真处理村内事物,及时处置村内突发性事件,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对计生、民政、国土等行政审批事项按时进行办结。今年来,镇政务中心共接待办事群众7830人次,为群众办事7830件,计生、民政、国土等行政审批事项办结率达100%。全镇各村、社区共接待办事群众2660余人次,受理群众各类事项2530余件,办理2380余件。

  今年,我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离上级和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个别村重视不够,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度慢,政务公开内容更换不及时,定员干部坐班轮班不能很好坚持。在今后工作中,我镇将进一步巩固政务公开成果,继续优化办事服务,全力将我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第四篇:大理州关于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

  大理州关于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

  工作的情况报告

  省政府督查室、省监察厅: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督查室《督促检查事项办理通知单)》(云政督字„2011‟1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现场会决定事项任务分解的通知》(云政办发„2010‟219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州贯彻落实云南省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现场会暨我州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11月召开云南省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现场会后,我州参会人员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我州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确保我州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的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州委、州人民政府及时成立了大理州政务服务

  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马建全任组长,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梁志敏和州政府秘书长李超任副组长,州政府办公室、政府法制局、监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决定重大决策事项、统筹协调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设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并从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为切实推进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管理中心建设,成立以分管常务副州长任组长,州纪委书记和州政府秘书长分别任副组长。其他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筹建工作组。

  (二)全面安排部署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好省现场会议精神,确保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州周密部署,采取制发实施意见、召开会议、现场参观等措施,确保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一是制定印发了《关于全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大办发„2011‟3号)文件,对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工作规范、保障措施等作了规范,为建设覆盖州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性意见。二是于2011年1月24日召开了全州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由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梁志敏同志主持,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马建全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州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

  署。会议还组织县市参会人员现场参观了大理市政务服务中心、大理市下关镇关逛社区为民服务站,大理市人民政府、剑川县沙溪镇政府和大理市下关镇关逛社区为民服务站作了交流发言。同时,还对2009一2010年政务服务96128专线名优秀联络员进行了表彰奖励。

  (三)研究机构编制。结合当前机构改革的机遇,统筹研究了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和政府自身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机构规格和人员编制。初步考虑设置由州政府办公室管理、行使行政职能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将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加挂政府自身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牌子,实行三块牌子、一班人马的办公模式,拟内设综合科、政府自身建设科、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科、政务服务科、96128专线管理科,履行自身建设、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和96128专线管理等职能。目前机构正在报批中。

  (四)统筹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我州按照州、市合一的原则,统筹建设州和大理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目前,已提出了图纸草案,正在论证。为切实推进这项工作的进展,州政府专门成立了协调小组和办公室。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采取相关有效措施,我州政务公开得到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有力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有效提升了行政效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政府自身建设。一是通过召开会议、制发全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各县成立县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大理市还成立了筹建组及办公室,完善了建立覆盖州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的领导保障,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目前全州应建县市级政务服务中心12个,已建1个,占应建比例的8.33%;应建乡级为民服务中心110个,已建21个,占应建比例的19.09%;应建村级为民服务站1075个,已建52个,占应建比例的4.84%。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延伸了政务服务功能。未建成政务服务机构的县也已经成立了领导组和办公室,正着手组建。三是已建成的政务服务机构,有领导、有人员、有制度,窗口设置合理、办事公正公开、行政审批效率较高、人民群众较为满意。如大理市政务服务中心,机构设置为市人民政府派出的行使行政审批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履行有关行政审批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中心由管理人员和市级有关派驻中心办理业务的窗口人员组成。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市财政每年投入建设和运行经费100万元以上,派驻工作部门26个,设立窗口41个,工作人员140人,集中办理140项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实行服务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

  收费标准公开、办事结果公开的“六公开服务”和一般事项直接办、特殊事项承诺办、重要事项联合办、上报事项指导办、控制事项明确答复的“五制办理”方式以及办件、退回件、补办件、承诺件、联办件管理的“五件管理”制度,使群众得到简便、规范、高效、优质的服务。四是以点代面推进工作,已建成的大理市政务服务中心、剑川县沙溪镇为民服务中心、下关镇关迄社区为民服务站等政务服务机构,从机构设置、窗口设立、工作职责、办事程序等方面起到了试点带头作用,并为我州其他政务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行积累了经验。五是结合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等,出台重大决策听证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公众、专家参与决策的机制。六是加大了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7229条,其中网站公开88047条、新闻发布会27场67条、政府公报104期1246条、其他方式公开47869条。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虽然我州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受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县、乡、才寸政务服务机构建成数太少,州县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尚未组建运行。二是已建成的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机构、名称等还没有完全规范统一。三是资源整合不够,行政审批方式和公众评价

  机制的创新性不够。四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强化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现场会精神和现场会决定事项的任务分解,抓好《关于全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落实,不断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力争在优化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上取得新进展,在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公共服务上取得新突破,在促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上取得新成效。

  特此报告

  附件:1.州(市)、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办事处)为民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统计表

  2.大理州 政务服务机构建设管理情况汇总表

  3州(市)、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基基本情况统计表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全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市人民政府对会议精神进行认真贯彻落实,并积极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现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及重点工作落实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情况

   (一)组织传达会议精神情况。我市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全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后组织全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认真学习了《潘逸阳同志在全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

   (二)我市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列入政府(部门)议事日程,对于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设立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处、三公经费公开、网站改版、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等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

   (三)针对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及采取具体措施情况。针对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够严格、机构不健全、政务公开工作不够主动、部门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制定工作推进方案,采取具体措施推动政务公开工作。一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宣传力度,进一步丰富公开内容。二是今年年底前,增设政务公开机构,对全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进行推进、指导、协调、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三是对于部门网站进行考核测评,督促各部门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尤其在审批、查询、缴费、投诉等方面发挥作用。四是规范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名称,完善服务内容和功能,健全机制制度,通过一站式服务,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二、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一)贯彻落实国办发[2013]73号文件情况。及时转发国办发[2013]73号文件,认真做好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推进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行政审批、价格和收费、招投标、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征地拆迁、教育考试及招生等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深化行政决策公开,规范行政权力行使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及时正面回应社会关切。

   (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情况。已建立健全的制度有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报告制度,新建完善的有监督考核、举报受理、社会评议、主动公开政府信息送交公共查阅点、网站发布登记、行政应诉等制度,以上制度的建立,保障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三)理顺政府信息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情况。由于全市各级领导班子调整,今年年初对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关于增设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科的请示已上报到市编办,年底前将获批复。现有兼职工作人员2名,待政务公开科设立后,将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保障经费。目前,全市各单位均建立了工作机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

   (四)我市不存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被纠错问题。

   (五)推行集中行政审批服务情况。截至2013年9月底,全市共有37个行政执法主体、305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行政许可项目189项,非行政许可项目56项,行政服务项目60项)。其中入驻行政服务大厅的有32个行政执法主体、209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行政许可项目138项,非行政许可项目24 项,行政服务项目47项),其中22个单位设立为常驻窗口,10个办件较少的单位设立为综合窗口,总共设有40个服务窗口,入驻工作人员53人。为方便办事群众,另设有3家中介公司。为办事者提供验资、土地测绘、土地评估等服务。另外,还设有公安办证大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厅、民政服务大厅、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等专业大厅。实现了市级审批事项100%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我市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工作正在筹建中,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10月下旬开始运行。

   (六)市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应用情况,向苏木(社区)、嘎查村延伸情况。

   按照依法依规、简明规范、高效快捷的原则,围绕程序少、环节简、流转快、时限短、服务优的工作要求,逐步建立网上审批体系互联互通、信息网络纵横联通、绿色通道高效畅通的电子审批网络服务系统。让办事者在第一时间掌握窗口的办件信息,将被动咨询服务转变为主动告知服务,实现了申报件的动态跟踪和提前告知服务。与此同时,窗口人员请销假、项目审批实时监控、公文内部传递、网上投诉、绿色通道审批等环节均在网上进行,进一步推进了审批系统电子化进程。

   行政审批系统对行政许可的过程实现实时、全程和自动监控。通过手机短信、网站、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为用户提供提醒、催办、公布等全方面的信息服务。对于领导催办件,过期件以及一道警戒时限的办件,系统将自动弹出相应的对话框提示窗口人员。系统可每日定时汇总窗口或整个中心的收办件信息及收费信息,并定时提供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查阅。

   根据锡盟政务服务中心启用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服务管理系统要求,进一步推进六进厅工作,中心积极筹备,在入厅事项流程固化的基础上推动新软件的运行,形成受理审核签批发证的运行模式。新系统整合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中心使用后效果显著,为打造中心优质、规范、透明的行政审批形象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

   行政效能监察系统运行情况。一是设置电子效能监察子系统和视频系统。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全部实行电子效能监察。通过实时监控、预警纠错、投诉处理、绩效评估和决策分析五个环节,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实施机关和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监督。通过实施电子监察,极大丰富了效能监察手段和绩效评估内容,使行政效能监察由柔性转变为刚性、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绩效评估由主观评价转变为客观评价,增强了效能监察效果。二是健全行政效能投诉体系。市监察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设置投诉电话、意见簿、举报箱、网上投诉等,与政务服务中心协调配合,全力推进集中政务服务。三是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中聘请行风监督员对服务大厅进行监督,结合办理群众投诉、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监督,并充分运用监察成果,使公开更加透明、及时、准确、有效。重点从行政审批、人事财务管理等方面,查找可能引发不作为、乱作为、不廉洁的风险点,从源头上预防和遏止腐败现象发生,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有效提升政务公开管理水平,推动了政务公开工作阳光化、规范化。同时,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应用已向苏木(社区)、嘎查村延伸。

   (七)基层政务服务机构建设情况。截至2012年底,全市1个苏木、8个社区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大厅覆盖率达100%;5个嘎查均设立了代办点,代办点覆盖率达100%。

   (八)2013组织政务公开业务培训和公务员政务公开知识培训情况。结合二连市门户网站改版及网站群改版,对全市网站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对于市政务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嘎查代办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政务服务业务培训,共培训人数达1000人次。

   (九)本级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及监督考评情况。我市将两个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设为政务公开示范点,每年年底进行监督考评并进行不定时群众测评。

   (十)政务公开工作考核情况。近年来,我市将政务公开工作作为考核重要内容,并纳入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体系。

  • 上一篇:破釜沉舟
  • 下一篇: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