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佳句 >

“一人一题”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2-07-09 18:04:49

  第一篇:“一人一题”结题报告

  定边四中“一人一题”结题报告

  生化组杨喆

  1、课题名称

  如何构建师生满意的演示实验课

  2、课题概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演示实验,可以让同学们观察各种神奇的实验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演示实验来教学,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演示实验中存在下列问题:

  1、学生很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甚至部分学生过于好奇对实验现象根本不关注,也就谈不上对实验的思考。

  2、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不准确,语言组织能力差。

  3、教师的演示实验完成后,学生没有对实验进一步探究与思考的意识,对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置之不理,对实验的理解过于简单和肤浅。

  4、演示实验过程中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

  3、研究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真正的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

  2、通过练习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3、学生有对实验进一步探究与思考的意识。

  4、对演示实验小的改进使后排学生能看的清楚实验现象。

  4、主要措施

  1、演示实验时要明确实验目的,讲解操作要领,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2、指导个别学生(尤其是后排的学生)进行演示实验的操作,并描述实验现象,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语言的组织能力。

  3、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现象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布置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解释实验过程中的“意外”现象,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4、教师课前提前做实验确保实验现象明显。

  5、对课本上的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如: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小的电流表大部分学生看不到指针的偏转,实验的过程中使用大的电流表演示学生能清楚的看到指针的偏转情况。将电流表接入电路,正极上产生气泡现象不明显,除去电流表正极上产生气泡现象非常明显。乙醇与钠的反应,反应生成的乙醇钠有碱性,但是课本上并没有检验乙醇钠的碱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乙醇钠的碱性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能看到乙醇钠的碱性,而不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5、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演示实验课堂的改革,学生能认真的观察实验现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实验现象能准确的描述,也有了思考了实验中的“意外”现象的意识。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学生能最大程度的观察实验现象。

  6、反思与建议

  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对药品的取用不规范,比如: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时一般都是估计,这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有一定的关系,教师有的时候也是量取个大约的体积,学生也就模仿,这样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有很大的影响。

  部分实验现象不明显,有的实验现象与理论上有差异。这需要教师在课后对实验进行认真地探究,通过改进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第二篇:USER_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_结题报告一 528208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美丽的涂山湖畔,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风雨长廊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二外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我们小组同学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研究二外植物分布的合理性和经理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1. 全体学生对校园树木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确认校内树木有43个种类,30个科属,大小树木约1千多棵)

  2、 每个种类的树木挂上了标明其身份的树牌。

  3、 组员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 组员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 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植物与校园景观的关系

  2、植物在校园中的应用形式及其常见植物在校园中的应用分析

  3、对校园中植物应用的要求及建议

  4、对二外植物分布的合理性和经理价值的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 实地调查

  2、 采集标本

  3、 采访讨教

  4、 查阅资料

  5、 核准资料

  6、 整理资料

  7、 制作标牌

  七、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不只是植物知识的增长和丰富,更体验到同学间团结协作,不畏困难的精神。当我们对某种植物一无所知时,我们分工合作,查询资料,向指导老师请教。当我们一点一滴积累知识时,真的感到很充实,很快乐!我们也对可爱的校园有了更深的了解,绿化美化校园成为了我们的共识。让大家都来关心和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共同为绿化,美化我们的学习环境而努力。最后我们向指导我们成长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篇:一年级古诗文结题报告

   古诗文诵读结题报告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他们寓意深刻,意存高原。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新课标推荐背诵的8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在开学初,我校积极响应教育中心大力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我班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古诗诵读在全班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一学期下来,学生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也大有提高,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怎样更好的陶冶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摸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 设立专栏,渲染气氛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我班专门置办了“每周一诗”专题壁报:古色古香的背景图案,飘满墨香的古诗文,意境高远,情调高雅,图文并茂,使同学们在意、境、情、美、趣等方面受到熏陶,始终保持着对古诗文诵读的盎然兴致。

  二、 定时诵读,定时检查

   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我们规定了专门的诵读时间,即每天早读二十分钟,每节课前两分钟,全天大约有三十分钟的时间用于诵读;周

  一、周二为朗读时间,周

  三、周四为背诵时间,学生要脱离书练习背诵,周五为检查时间,老师要对学生的背诵情况逐个检查。久而久之,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

  三、 开展活动,推进发展

   由于学生的条件不同,基础不同,每周背一首诗并不能让所有的学生吃饱,为了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多读多背,我们开展了评选“诵读小硕士”活动。每班举行一次“古诗文诵读擂台赛”,比一比谁背的古诗文最多,选出前五名的同学授予“诵读小硕士”称号,并将他们的照片贴在“明星榜”上,激励其他同学像他们一样,多读多背,向他们挑战。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积极性更高了,班内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气氛,诵读量远远超过了每周一诗,有的同学甚至做到了每日一诗。

  1、家庭亲子背诵活动

   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期初家长会上,我们向全体家长宣传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意义与方法,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2、古诗卡学习达级活动

   以古诗卡中的古诗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它相关的古诗来学习。采用自由背诵,注意等级差异。在古诗背诵中,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潜力,积极背诵古诗。每背过10首古诗,便可获得相应等级的称号,依次为诗客、诗侠、诗仙、诗神、诗圣,学生们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热情参与。家长们也热情配合,学习气氛高涨。有的学生甚至背过了《长恨歌》《蜀道难》《琵琶行》等难度大的诗词。

  3、组织诗朗诵会:每期两次从所学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选出优胜小组和背诵大王。 通过这些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对于必背的篇目我们能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每一首古诗的通过,我们都经过自背、家长检查、学习小组检查、教师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五、今后的打算

  语感的培养、文化底蕴的丰厚并非一日之功。通过古诗诵读活动我们大有收获,也充满信心。我们会继续坚持,并不断摸索出更新更好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古诗文的理解还不够深,所以朗读的水平还不是很高。今后我们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诵读的有滋有味,声情并茂!

   第四篇:结题材料一课题工作报告

  苍溪县白山小学校

  中小学新授课自主探究型课堂“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苍溪县白山乡小学校课题组

   我校在2012年4月提出了《中小学新授课自主研究型课堂“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课题,经过课题答辩、立项和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作出如下报告。

   一 思索

   我校校本教研的两种表象:

  1、教师身上普遍存在的“生理缺陷”:大家天天好像都在搞教研(如听课),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校本教研”、怎样搞“校本教研”,特别是对新课程改革、课题研究更感到无从下手。

  2、学校教研普遍存在的“有皮无肉”: 校本教研与教育教学脱节,如各备各的课、各管各的班、备课无讨论、听课无评议、上课无反思,有形式无内涵。

  白山小学人力资源状况:

  1、教师培训告急:白山小学是地处边远,名师不多。老年教师一枝粉笔一本书,“教书匠”型较多; 教师流动很大,近三年新分教师22人,占全校在岗教师的40 %。年轻教师普遍问题是,一堂课基本走向和思路很茫然: “到哪儿去——怎么样去——去了没有”三个环节有问题。

  2、研究主观保守:对校本教研而言,教师主观意识不强,潜力没有激发出来,研究的很少,写论文的很少,反思的很少;校本研究强制多一些,要求多一些。

  二 立项

  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教师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1、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教师“满堂灌”和“满堂问”,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还从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的主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课堂是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是新认识的生长点,新激情的鼓动器,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更多的疑问出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体现以学生 “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达到使全体学生发展,全面和谐发展,终身持续发展,个性特长发展,活泼主动发展。

  2、立足校情呼唤课改

  (1)我校是一所距县城100公里以上的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教学质量急剧下滑,特别是小学教学质量相对滞后。部分班级、部分学科、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与全县、全片区的差距较大。致使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放心,学生每年开学转往城里或邻近乡镇读书的学生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势逼人,提高白山教育形象迫在眉睫。2011年5月,原县教育局派遣文毅校长到我校主持工作,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调研;2011年9月学校班子换届中,我校增设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再一次组织教导处同志对课堂教学进行调研。两轮调研会诊发现我校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和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禁锢了学生发展的能动性,更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就产生课业负担;同时引起了学生的思维疲劳和心理厌烦,也就产生了心理负担。

  (2)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学习不是简单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动解释信息,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学不是产品的传递,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者的学习是第二次创造,自主理解就是创造。学习的结果不仅在于知,而且在于信,在于课内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统一。然而我校地处山区,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不太恰当,惰性严重,一味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意识浓厚。因而部分学生成绩差、习惯差,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的新角色:学习者,研究者,组织者(学习),引导者(学习),催化者(学生),促进者(学生),实践者(反思性),开发者(课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在我校,教师缺编严重,流动性大,年龄结构不合理。50岁以上的教师就有16人,30岁以下的教师33人。老教师思想禁锢,教法单一,基本属于压制型教师;年轻教师懒于学习,课堂驾驭能力不强,教法简单粗暴,基本属于帅哥靓妹型教师。省、市、县名师不多,教好书,育好人,走出去,研究型人才不多,把教师队伍打造成名师带动的团队,这要我们从课堂教学这些小事儿做起。

  学校要有所发展,办学水平必须提高。鉴于课改的要求和我校校情特点,只有打破常规求创新,寻找一个新的突破点。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我校提出了《白山小学有效课堂教学原则“七个一”》即:出示一个目标;突显一个特色;树立一个观念;讲授一个重点;练习一个要点;挖掘一个问题;反馈一条信息。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本课堂。制定了切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型课堂“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

  三 简述

  1. 研究的目的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业成绩,发展学生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4兄弟学校,请教研室,请专家。请进来,走出去。

  (5)、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四 周期

  ⑴研究准备阶段: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2年5月)。这阶段完成课题酝酿、资料积累、文献研究,明确分工,实验组和实验教师的选择、测试,实验的整体设计。

  ⑵研究实验阶段:第二阶段(2012年6月-2013年4月)。这一阶段,实验班和本组人员根据课题总体设计方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定目标内容,确立实验方法。

  ⑶研究总结阶段:第三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这一阶段,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分析总结,深化研究;撰写实验报告、论文;完成结题。

  五 措施。

  1、加强业务理论培训,全校教师理解“三段六部式”课堂模式的主要思想及内容。 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组织进行专题培训,教育科研处每周一组织常规培训,让老师们在学习中更新观念。我们不仅在实践前学习课题主题思想及一些与主题接近的理论资料。而且在实践中学习,从理论的层面对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剖析,并寻找其根源。还要实践后学习,对实践过程中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进行更进一步的反思与交流。学习的方式分自学和集体学习两种。

  2、展开“三段六步”大讨论。我们把全校教师重新分成六个大组,以组为单位讨论每学科如何落实每段、每步。如语文组的特色常规有:周一说话训练、周二字词检测、周三名著中语文积累、周四诵读拉练、周五的语文才艺展示。数学组的每天一练、趣味数学、数学名人故事、智力积分竞赛等课前常规都是老师们在讨论中形成。

  3、一点示范、全面铺开。我们先在在数学组进行实验后,再在其他组展开。每组负责人先进行实验后,其他成员在展开。先分段、分步落实在形成整体模式。步步为营,全面铺开。

  4、形成常规、先“死”后“活”。全校教师不仅课堂模式一样,而且教案书写、作业批改记录、检测分析等过程资料都完全格式化,让老师们尤其年轻教师先学会“死”下去。在实验过程,各学科组根据学科特点、根据各个体的不同特点,尽情发挥每段、每步,各组、每个教师形成各自鲜明的教学风格,人人有绝活,让课堂“活”起来。

  5、结合课题上好“四课”。为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化,我们每期认真落实“四课”活动,即:,新教师的亮相课、年轻教师的合格课、中青年教师的展示课、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上研讨课、同年级教师同课同讲、同课异上等,使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6、围绕课题组织课堂教学大比武、开展校内竞技。每学期我们都要分组、分段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为上级活动选拔人才,积极组织参加上级大比武活动,学校拿专项教研资金组织表彰。在市、县大比武活动中,我校有近30位教师获奖,学校也县教研室授予教学大比武组织奖。“三段六步”课堂模式是我校每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

  7、围绕课题落实课堂教学“七个一”。每学期我们都以“三段六步”课堂模式思路,认真落实教师课堂教学“七个一”工作,即::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上交一篇读书笔记;上好一节教师公开课;编制一套有较高水平的试卷;交一份用于评比或交流的教学设计或多媒体教案;参与一个教学研究课题;有一篇教学沦文获得县级以上奖励;在县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发表1500字以上本学科家学论文。给教师建立个人台帐,进行专项量化考核,并把资料分类收集,整理成册,现已《白山小学有效课堂教学”三段六步式”教师论文集》一本,《白山小学有效课堂教学”三段六步式”教师优秀教案集》一本,一年来先后有50多篇论文获国家、省教厅、市教科所表彰,有10多篇论文在全国各级刊物发表。

   第五篇:一三五模式结题报告

  《优化我校“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一三五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辽阳市第九中学 钱雪梅

  摘

   要:针对我校在上一轮创建课改示范校中总结的教学模式进行提升与完善。 关键词 :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一三五模式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提出的缘由

  前一段时间,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蔚然成风,并形成了“一三五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确实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教师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的刺激和课堂气氛的热闹,忽视了知识传授的过程,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化,有必要重新反思与探讨,因此决定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我校在本次改革大潮中,也积极进行了以“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为核心的一三五教学模式的探索,并于2014年获得省级课改示范校的验收,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本模式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创新思维积极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课堂活动流于形式、课堂节奏松散、课堂密度有限的不足。为了进一步优化我校教学改革成果,更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此次课题研究。

  (二)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伊始,世界各国先后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改革,本世纪这种改革扩展到中国。近几年,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各地进行了大量的课程改革,探索了一些教学模式,取得一些优秀成果。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也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弊端。比如在课堂上,单纯追求热热闹闹的效果,脱离学生实际安排自学活动,使学生在没有很好理解理论常识前提下就参与讨论,使之理论和实践联系不起来,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学得更苦,老师教得更累,。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反思、总结,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新课改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等方面,与合理安排教师精讲引导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继续发扬我校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势,同时兼顾课堂结构的紧密性和课堂密度的延伸性,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的教学观,改变教师对新课改的表层认识,真正形成我校“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的“高效”教学模式和各具特色的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好的为学生成长服务。

  (四)研究的假设

  如果通过研讨课、检查效果,再研讨、再检测,经过几个回合的课堂教学实验,总结经验教训,最后形成模式,并通过示范课进行推广,应该有所收获。

  (五)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中的“高效课堂”界定 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高、效果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1.理论意义

  本课题依据建构主义、实用主义理论发展而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即: “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我们的研究就是要从实践操作方面验证这一理论,并从中实现以下研究目标:

  首先研究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的手段。其次,通过教学的整体建构思想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寻找某一类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切入点。知识是讲不完的,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就会自己去学习知识。再次,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有效办法。

  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让知识在系统中学习和记忆。如每个学段的开始,把一门学科的不同层次的知识导图与学生共同归纳整理,这样知识在头脑中总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2.实践意义

  运用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教师可以根据整体教学设计的思想,打破单元章节的界限,将有关知识整体构建,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使教师业务素质整体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构建高效快乐课堂,增效减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学校里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全面和谐的发展,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预定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是把我校原有的“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一三五模式进一步完善,探索更贴近实际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重点和难点都在于通过实验取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即: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我们认为:效率的最大化或效益的最优化只居其一的课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四)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并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但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我们的思路是首先通过实践优化原有模式,再进行课堂实验固定新模式;最后,让全体教师在体会整体模式精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个性创新、找出适合自身和本班学生特点的大结构下的个性模式。总之,整体的教学模式只能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 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微观的、具体的教学操作还需要教师灵活多样,根据个人特点扬长避短。使我们的模式用中右边,真正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五)研究过程和活动 本学,我们辽阳地区正好进行协作化办学的试验。我校作为牵头学校,要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五校合一的教学活动,我们就把此活动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多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在每次的活动中,我们尽量安排研讨课与交流活动,并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2016年9月--11月

  课堂实验、理论学习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在各个学科安排了第一轮的研讨课,侧重课后的反思与交流。通过互相交流,大家感觉到对一些过于抽象和高深的知识点,教师还是要在精讲的基础上安排探究活动,才更有效果。

  第二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5 完善模式、数据分析阶段。 我们在这个回合的研究中,首先对第一轮实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反思,然后安排第二轮的实验课,并把重点放在课堂开放与教师精讲回归的有机结合方面。课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各组对研讨课进行再反思、再评价、再总结、再提升。

  第三阶段:2017年5月-6月:总结经验、理论提升阶段 。

  通过集体研讨,形成适合各组的教学模式,并进一步总结提升,形成学校总体的教学模式。

  三、结果与结论

  (一)成果

  在两个回合的研讨中,我们在教学改革或课堂创新方面取得一定的经验,并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的一三五模式。

  (二)结论:我们通过实践,形成如下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确实比以前的模式更接地气,更具有效性。

  九中“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一三五模式

  特点与模式:一个基础,三个关注,五个模块的“一三五”模式。 一个基础是指我们的课改一定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个关注是指: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差异,

  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潜能与发展,

  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养成与荣誉感塑造。

  从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方面考虑,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手段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安排的教学活动要考虑到不同性格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在进行习题设计时候,既要有浅层次的,让学困生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要设计有挑战性的习题,让学优生能够感到解渴,有成就感。

  从关注学生的潜能与发展方面考虑,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时,首先充分摸清学情,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方面多下功夫,多出点子,使设计的教学手段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养成与荣誉感塑造方面考虑,需要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融入情感。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活动过程中要讲究方法、民主参与,让学生在公平的规则与良性的竞争中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个模块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五个步骤,这五个模块,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第一模块:课前展示、回放知新

  这一环节我们鼓励教师尽量安排学生来主持,通过学生间的评价与教师的点评完成。也可以是学生的才艺展示等方式实现。但我们不要求千篇一律,鼓励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由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师可以自主安排,不必不拘于形式。

  第二模块:自学精讲、交流展示

  这一环节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具体教学操作中,我们首先利用导学案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引导学生分组自主学习。然后掌握学生自学情况,设计展示活动,以必答题、抢答题等形式进行小组竞赛,按规则计分鼓励。一句话:就是以学案导学,以竞赛促学。

  本次研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从这个环节着手进行完善与提升。以前这个环节是“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经过上一轮的试验,我们感觉到无论什么情况都鼓励学生自学完成学习目标,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使知识的学习停留于表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所以,我们主张针对过于抽象的知识点,教师要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精辟诠释;一些单元第一课时的新知识,也要尽量讲练结合。当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后,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三模块:合作探究、推本宏义 这一环节,我们主张由学生或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分组讨论,现场发表本组观点。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使他们在共同辩论中达成统一,在独立表达见解中提高认识,在互相竞争与欣赏中培养情操。即:以问题导研,以活动导情。

  第四模块:联动小结、条分缕析 这个环节相当于小结部分,为了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鼓励把小结的归纳权由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处。我们有的学科把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总结,在黑板上展示知识线索;有的学科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间通过互相提问主要知识点来完成总结。这样,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更有利于加深认识。

  第五模块:达标检测、巩固提高 就是巩固练习环节。就本课内容当堂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我们通常每组设一名科代表,在练习阶段鼓励学生互帮互导,共同完成作业。作业由每组的组长自检,或对应组互检,教师适当抽查,以培养学生诚信品格与责任感。

  以上是我们的“一三五教学模式”,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求教师简单机械按此授课,而是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总之,我们细化步骤,不惟步骤,主张贯彻学思结合、知行一致的原则,联系学生实际,不好高骛远、不流于形式。

  四、讨论与建议

  (一)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及可靠性

  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我校课题组教师面向我校全体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收集相关资料,结合本校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避免重复和走弯路,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2.行动研究法:针对目前个别高效课堂不高效的现象,集体讨论,研究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并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从而在本校打造高效课堂。

  3.案例研究法:通过各种公开课活动,收集典型课堂教学案例,并进行科学分析与反思。

  4.总结研究法:及时对本课题每一阶段的调查、研究进行总结,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小结,找出经验和教训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研究;同时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和课题结题报告。

  这些办法符合研究规律、科学有效,从实际出发,在一线教学实例中挖掘经验,真实可靠。

  (二)研究成果的价值 本研究成果,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已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由于我校是协作办学的牵头校,还有进一步推广的空间。

  (三)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受到经费及时间的限制,以及学校现有人员的理论学识水平有限,研究在宽度上还有待扩展,在理论提升方面还有待加强。

  (四)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1.多到其他省市学习,参考借鉴优秀课改成果,不断完善我们的模式。 2.与师范类大学相关院系建立科研联系,借助专业平台进行更科学化的研究,是我们的研究成果更经得起考验。

  五、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有关杜威教育理论、 有关建构主义理论文献